1、《咏柳》古诗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3、。。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我们(帮工站)认为:针对薄弱点,强化训练,攻克难点,才能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高效!仅供参考~
4、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5、——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随着春风飘动着,好美啊!
6、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对诗歌的理解,但是不能曲解,更不能恶意解读,否则就会失去诗歌的美感和魅力了。
7、孩子被老师批评,是一种幸福
8、为什么孩子要去大城市读大学?最好的答案在这里!
9、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咏柳古诗】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咏柳》,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11、(作者)贺知章(朝代)唐
12、tánghèzhīzhāng
13、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14、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16、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17、此诗为七言绝句,主旨为咏柳。诗的前三句表现春柳的勃勃生机,分别从整体——柳树的整体印象,“碧玉”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到部分——下垂飘拂的柳枝,展现出轻柔美,到细节——柳叶,表达出形态美。最后两句自问自答,将视之无形的春风比喻成剪刀,立意新颖。整首歌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18、碧玉(bìyù)妆(zhuāng)成(chéng)一(yī)树高(shùgāo),
19、咏柳古诗的意思: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20、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2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22、《咏柳》古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看似写生机勃勃的柳树,实际上是通过赞美柳树,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23、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24、①碧玉:碧绿色的玉,也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这里把柳树比喻成碧玉。妆:装扮。
25、《咏柳》(作者)贺知章(朝代)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6、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的春风,它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7、古诗咏柳的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绿色的叶子,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古诗咏柳的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8、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第四句作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29、——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30、《咏柳》古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31、——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32、然后由“碧玉妆出”引出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成千上万的垂丝,不就是美人的裙带吗?一个“垂”字,表现出细腰在风中款款摆动之美。
3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4、(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5、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36、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37、(赏析)诗人通过对柳树作的精心描写和联想,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妙。
38、《咏柳》的作者是贺知章。
39、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40、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41、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42、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43、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44、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
45、1、边听音乐《柳树姑娘》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46、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47、(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48、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49、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50、bìyùzhuāngchéngyīshùgāo,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51、其实对柳树的咏吧还有许多,有些可能是大从所不熟悉的了,现举例如下:
52、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53、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54、这首歌曲创作版本众多,从儿歌到艺术歌曲,均有其身影,不同年龄层和对音乐有不同需求的人士均能找到适合的版本。
55、【咏柳古诗】☂诵读时机:早春、赏柳时
56、今天是春分节气,给大家分享一首“春天的古诗”——《咏柳》。
57、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58、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59、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60、让我们跟随唱诗诵读吧!
6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2、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63、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64、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65、②万条:形容柳树枝条多。“百、千、万”在古诗中经常泛指数量多。绦:用丝线编成的绳带。这里用来比喻随风飘拂柳枝。
66、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67、bìyùzhuāngchéngyíshùgāo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68、《咏柳》这首诗的意思是:
69、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70、《咏柳》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柳树的赞美,并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时期的杨柳,把春风比喻成剪刀,赞美了柳树美丽的姿态,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71、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72、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73、二月(èryuè)春风(chūnfēng)似(sì)剪刀(jiǎndāo)。
74、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75、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76、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77、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78、《咏柳》曾巩古诗的东风是指春风。《咏柳》是北宋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原文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9、古典诗词中,柳树作为春天的使者和象征,柳树的枝条随风飘拂,像美女苗条的身材,婀娜的腰肢。这首诗一开始,“碧玉妆成一树高”,杨柳就是作为美人的形象出现的,一个“妆”字,非常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柳树的迷人姿态。
80、最后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81、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8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3、小学生群:337161139(已满)
84、“Hey,这里是有温度有爱心的山东学习群,群内每日阅读打卡、教育分享、试卷资料共享,相互陪伴,共同进步!
85、(2)妆:装饰,打扮。
86、这首咏物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早春时节的所见所想。贺知章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巧妙地裁出了春天,她是创造美的使者。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7、“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88、就是那神奇灵巧的二月春风啊!
89、从开始的“碧玉妆出”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的过程。诗中出现的意象,一个连着一个,一环紧扣一环。
90、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91、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92、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
93、加群请注明:宝贝书单,请勿重复加入!
94、“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95、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96、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
97、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98、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并乐意背诵古诗。
99、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100、已经提供上百个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书单
101、(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