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8世纪50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待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第岑参诗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
2、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3、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6、王之涣:是一个年辈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只时可惜诗篇遗留下来的极少。但《凉州词》一首却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他的另一名作则是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
7、边塞四大诗人从年龄排序分别是: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
8、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9、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10、此诗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
11、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12、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1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14、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1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6、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17、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岑参
19、☞回复:事业单位,领取(事业单位资料)
20、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年轻时也曾入朝为官,为官公正廉明,但历经战乱,所以他的结局并不算很好。王昌龄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见长,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最为著名,因此,他有着“七绝圣手”和“诗家夫子”之称。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
21、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2、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23、下列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24、诗人高适在送别好友董大时创作了两首七绝,这里是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用他豁达的心态勉励好友,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25、【边塞诗人有哪些】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大臣、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燕歌行》颂扬了士兵的爱国精神,抨击了将领享乐腐败。
26、《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王翰《凉州词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7、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28、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2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0、☞回复:面试,领取(面试大礼包)
31、此诗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借辽远的空间集中表现思想感情,寓虚于实。
32、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33、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34、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35、岑参(约715年—约770年),荆州江陵(有争议)人,唐代诗人,被誉为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36、盛唐诗人王昌龄有着“诗家天子”的美誉。他的这首《出塞》分为两篇,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属首篇。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不但是边塞诗的代表作,还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3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益
38、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39、见到友人的侍妾,苏轼惊叹不已,写下一首词,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40、【边塞诗人有哪些】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1、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3、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44、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4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8、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49、此诗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却处处都有鲜明的色彩,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奇诡而又妥帖。
50、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51、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52、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抒写边塞将士酒宴上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的场面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53、 王昌龄 字少伯,汉族,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其一》等。其中《出塞二首·其一》表现了保家卫国壮志雄心。
54、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5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6、岑参现存诗403首,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果毅张先集墓铭》和《唐博陵郡安喜县令岑府君墓铭》。
57、再读这些边塞诗,都有一种豪迈慷慨激昂的气魄,贯于胸怀!
58、(解析)B。本题考察文学常识
59、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60、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1、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62、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63、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64、岑参:南阳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则是写唐军出征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65、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66、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6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8、此诗发兴高远,声调高昂,气势雄浑,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69、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70、唐代宗时,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71、本刊“宝宝念诗”欢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7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7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74、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7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76、唐代边塞诗人包括但不限于:
77、边塞诗人最有名的代表当属高适和岑参。另外还有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78、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79、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8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8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2、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83、李益(约750年—约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
84、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85、边塞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李益。
86、王昌龄、岑参、王翰、王之涣、高适。代表作品:
87、边塞诗代表作品:《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
88、与王昌龄同期的诗人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明朝的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89、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世称王龙标。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
90、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91、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92、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94、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95、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这首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讽刺意味较浓。
96、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97、此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98、李白最“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9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00、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101、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