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古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1 10:50:58

1、(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2、知识点:阅读与积累/古诗鉴赏/古诗鉴赏

3、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4、xiāngjiānhétàijí

5、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6、就是哭泣的意思《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7、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8、【七步诗古诗】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9、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10、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

11、原文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2、为,作为,当作,和前一句的作对应。李白《游天姥吟留别》里面有霓为衣兮风为马。

13、⑴持:用来。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⑶漉:过滤。⑷菽(豉):豆。

14、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5、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16、“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7、尊敬的gaoph1985: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豆萁:豆秸。釜:锅。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18、古诗七步诗只有一首,原文如下: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的重要建树。

21、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22、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23、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24、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25、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

26、我就讲讲最常规的六句版本。

27、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28、豆子在锅里伤心地哭泣着说:

29、看看这两句,豆和菽一个意思,持做,以为,意思差不多,羹和汁又差不多。

30、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31、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32、进阶版本:在学一个成语,瓦釜雷鸣。泥做的锅子,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形容没用的人位居高位,长大了自然会理解。

33、一年级的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34、曹植曹丕是不是同一个根所生啊,是的,都是曹操的儿子。

35、欢迎大家给侯侯老师留言,与我互动……

36、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37、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8、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39、qibushi七步诗caozhi曹植zhǔdòurándòuqí煮豆燃豆萁,lùchǐyǐwéizhī漉豉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òuzàifǔzhōngqì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40、qízàifǔxiàrán

41、两个版本的其实是一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写的。

42、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43、先看第一句“煮豆持作羹”:

44、【七步诗古诗】四句版本,一般都视作《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做:

45、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46、(出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7、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作品赏析

48、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49、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50、第二个,釜,就是锅子的意思。有个成语,破釜沉舟。

5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52、板书设计:七步诗曹植豆豆秸(曹植)(曹丕)相煎何急出塞明月边关家对英雄的渴望征人父母妻子孩子对和平的向往

53、豆子是谁,是曹植,*屈地在锅子里哭泣。

54、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

55、第二句“漉菽以为汁”:

56、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57、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58、先说《七步诗》吧,《七步诗》有两个版本,一个六句,一个四句。常见版本是六句的,也就是传说中曹植所做正版:

59、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60、那么,为什么叫《七步诗》呢?

61、第一个,萁,古汉语字典解释为豆茎。现代汉语解释为豆子的秸秆(jiēgān)。意思还是一样的。

62、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63、qibushi 七步诗

64、爱山小学老师给的是四句版本却是这样:

65、“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者这首诗的背景;

66、lùshūyǐwéizhī

67、这首诗的作者叫曹植,是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很有才华,又有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这使他的哥哥曹丕很不安。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想找个理由把他弟弟杀了。一天,曹丕要弟弟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若做不出就赐死。曹植心中十分悲愤,但思绪并不乱,走完七步,这首诗也做成了。《七步诗》就是这样流传开来的。

6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9、七步诗(魏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70、第三第四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71、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美不胜收。在守望相助的2020年,澄江市凤山小学、澄江市第二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凤娃吟诗词”活动,旨在使孩子们“益其心智、雅其气质、润其人生”,让我们一起聆听凤小孩子们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吧!

72、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73、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毋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74、煎:字典解释为煎熬,折磨,没问题。

75、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76、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

77、七步诗是说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登上帝位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将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未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而把曹丕比喻成锅下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茎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运用这个比喻,旨在暗示曹丕,你我二人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对,但如今却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78、běnshìtónggēnshēng本是同根生,

79、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8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8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2、(作者)曹植(朝代)三国·魏

83、lùchǐyǐwéizhī漉豉以为汁。

84、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85、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86、这首诗包含着一个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曹丕即位,是为魏文帝,对其弟曹植非常嫉恨,竟逼迫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不然就“行大法”(杀头)。曹植一步一吟,七步完成。

87、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8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9、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90、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91、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犯错,曹丕有意放他一马,知道曹植有七步成诗的智力,所以就命他七步成诗,人物简介

92、dòuzàifùzhōngqì

93、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94、《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95、以,是用来的意思,和前一句的持做对应,《韩非子》里面有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以就是用的意思。

96、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97、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98、《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99、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100、正文:zhǔdòuchízuògēng,lùshūyǐwéizhī。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dòuzàifǔzhōngqì。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xiāngjiānhétàij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0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