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6:11:50

1、我此时站在桥上,还有什么比掏出手机,对好角度,把温暖的阳光还有阳光里明媚的彼岸都容纳进手机里,保存此刻看到的风景,让未来还能回来,重温这瞬间的万般美好 ,独身回至此刻。

2、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②?奄忽随物化③,荣名以为宝。

3、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4、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5、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6、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7、青春一掬流沙细 ,掌上空留未解纹。 缭乱织秋巴夜雨, 苍茫辞梦楚江云。陶公笑我苗多误 ,老杜输他墨几分 。三径藏机荒不扫 ,醉眠舒卷谢殷勤。

8、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有四言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一室的茶香,候你品味!聆听,有风、有雨、还有雪。四季之花,四季之静美,幻化秋月之态,心灵之声,在这诗文里呈现。

10、这首诗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11、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12、【古体诗】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13、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14、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5、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第四句用甲韵,第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16、蒹葭白露霜,伊人水一方。溯洄长且阻,宛在水中央。蒹葭露未晞,伊人水之湄。溯洄跻阻道,宛在水中坻。蒹葭白露已,伊人水之涘。溯洄阻且右,宛在水中沚。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17、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18、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

19、高山流水遇知音,为君倾尽半生痴。

20、馨香袅袅好入梦,梦里寻他来回步。

21、D.“奄忽”二句所表达的主旨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致。

22、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23、不过,即使是懂了格律,依旧会写出”老干体“,不能说背过了”九九乘法表“就说自己搞懂了微积分,真正的修行还在后面。关于对仗中宽对的灵活使用、典故、代字、比拟、句法、章法等等也需要了解并灵活使用。

24、古体诗对字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25、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26、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27、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28、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29、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30、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1、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32、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33、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34、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35、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36、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37、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38、朝看日,晚看雨。半世浮生,依旧孤身女。

39、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40、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41、【古体诗】《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42、借問龍泉劍?何如醉後狂!

4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4、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45、1:可以用平韵,也可以用仄韵和换韵。

46、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和唐代形成的律诗相对存在

4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48、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49、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50、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51、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句式。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八句的律诗分1首、2颔、3颈、4尾四联 。

5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3、格律诗根据四种句式的不同组合,分别是以下四种:

54、四言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潜的《停云》都属于四言诗。

55、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56、(摘录于印刷工业出版社《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卷第802页)

57、无论是四句的绝句、八句的五七言律、八句以上的排律,都是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下面多说两个常用的变格,关于救拗就不说了。

58、寒來桺葉黃,閬水入蒼茫。

59、崔李已随黄鹤去,经年我自复登临。两江怀抱开荆楚,一阁飘摇变古今。钢铁重林乱无韵,伯牙幽径喜听琴。青春放眼沧波远,淘尽无常淡淡心。

60、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61、有缘相知怎能忘,不要信口说离殇。

62、B.“所遇”二句写到触目已无“故物”,人世变化之快,让人顿生衰老之感。

63、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64、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65、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66、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67、四言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潜的《停云》都属于四言诗。

6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9、此诗作于2015年,第二次去武汉,重登黄鹤楼...........

70、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二句)称"首联",第二联(四句)称"颔联",第三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71、古体诗,又称“古风”,唐代以后指区别于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这种诗体以五言和七言居多,也有四言、六言和杂言,每首不限句数,不讲究对仗,用韵和平仄相对自由。新体诗,因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以沈约为代表的诗人,把四声运用到诗歌声律上,同时与诗歌对偶形式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讲求平仄、音韵,对仗工整,词采华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72、纵有千般心幽怨,莫让无情泪凝霜。

73、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7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75、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76、上声29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yǔ)、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77、千里烟波渺茫茫,无怀私语诉离殇。

78、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79、①下列对本诗的解说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8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82、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8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84、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8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86、律诗全诗总共有八句,每两句叫做一联,全诗总共四联,分别是“首、颔、颈、尾”。律诗也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像我们教材里学的杜甫的《登高》就是七言律诗。

87、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88、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朝。《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朝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朝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到了唐朝,七古大量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89、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90、秋蝉鸣断池塘雨,盈泪滚滚思故乡。

91、下面看图试写一首古体诗:

92、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93、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94、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95、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96、古体诗: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97、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98、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99、3:不受对仗和平仄限制。

100、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01、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