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6:15:10

1、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据著名诗歌评论家、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李元洛研究并指出,“篡改”崔颢《黄鹤楼》诗者是“自以为是”的才子金圣叹。(《唐诗之旅》中《溯洄》一文),被金圣叹“篡改”的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版本:——

3、瞧瞧俺这把笔,那是笔尖生花儿,笔杆子绕着白云窗前飞的笔。

4、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5、烟开兰叶香风暧,岸夹桃花锦浪生。

6、是赠别诗。题目>明确告诉我们,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最后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的则是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朋友的船渐行渐远,最后只能看到延至天边的长江水,再也看不到朋友的船了,表达了不舍之情。

7、看来,从宋到清,《黄鹤楼》诗被篡改了好多次了。

8、译文: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

9、如果想鉴赏瓠山才子诗文,请于百度、今日头条、美篇等网媒搜索“瓠山才子”并点击链接即可。

10、“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黄鹤楼也因此名气大盛。

11、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我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1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14、从唐代起,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15、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

16、这里的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诗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常用比兴的手打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著名的《陋室铭》便是他所做,他为黄鹤楼作诗时,正是他怀才不遇之时,为此,他写道:

1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8、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19、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20、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21、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22、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23、在《敦煌诗卷》中,也收录崔颢《黄鹤楼》诗,人称“白云版”,与流行版本有所不同,如下:——

24、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等都留下吟咏黄鹤楼的名作佳句,唯独崔颢《黄鹤楼》诗名气最大,流传最广,家喻户晓。传说李白有一次登上黄鹤楼,想留诗一首,发现崔颢已经留下一首,读过之后,大加赞叹,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弃笔不作,慨然而去。有许多诗话论者认为李白的这两句慨叹,正是其《黄鹤楼诗》残句,这纯属胡乱臆测及牵强附会。这两句作为李白的口头感叹之语,倒也说得过去,但作为正规诗句,是绝无可能之事。这种说法其实是来自于小说家或戏曲家的杜撰。

25、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

26、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27、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28、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29、【黄鹤楼诗】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30、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31、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3、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34、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35、本有一腔“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豪情诗意,但却被“崔颢题诗”生生止住,以至于“眼前有景道不得”!更是叹服崔颢之诗既在其前又在其上。而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便应是此事之后所作,从这首诗题目可知是一位“丁十八”的人作诗讥笑李白,李白醉后答诗。

3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3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8、在黄鹤楼送老朋友孟浩然东下扬州的时候,正是杨柳如烟、繁花似锦的暮春时节。帆船孤独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渐渐消失了,只有浩浩的江水依然在向天边默默地奔流。

39、【黄鹤楼诗】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40、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41、回思我们读过的李白诗作,确实全无黄鹤楼之作,唯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了黄鹤楼之名,也不过是借了地点的送别诗,而非专为登楼所赋;还有一首《鹦鹉洲》专赋长江鹦鹉洲而避开黄鹤楼。两首诗严格而言都算不得黄鹤楼诗。除此之外,难道李白真的没为黄鹤楼写过诗吗?

42、李白读完崔颢的诗,顿时觉得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只好自愧不如,在崔颢的题诗旁边,随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猜这首诗的作者崔颢立于黄鹤楼头最初的感想多半如此,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大抵可以用这十个字概括。

44、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宫女成群,蓬壶殿里,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45、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46、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47、从以上小说的片断可以看出,其所赏析的诗句基本上是“敦煌诗卷”版本,除了“烟波”一词。

48、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9、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50、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51、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52、崔颢,杨炯,王勃,卢照邻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大抵崔颢因为这一首作品的缘故,成为了四杰之首,

5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5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5、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56、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57、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58、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9、李白写完,搁下笔后怅然而去。

60、写一首让你知道什么叫诗歌的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61、另外,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中还记录了一个不同的版本,如下:

62、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罗洪先《旅怀·其望黄鹤楼》

63、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64、至于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不见于李白诗集,仅记载于宋代以后的文人笔记之中。是否确为李白所作,至今都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千古谜团!

65、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66、第一回:三首诗写书门大意,十觥酒贺至教功臣:

67、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68、《望黄鹤楼》——唐代:李白

69、传说,那是崔颢为黄鹤楼作诗后不久,一天,李白带着书童登上黄鹤楼后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书童指着楼内迎门光的最大的一面粉墙对李白说:“先生,我觉得,您的诗题在那上面最合适。”

70、《江夏送友人》——唐代:李白

71、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72、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73、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74、“芳草”“春草”、“萋萋”“青青”及“烟波”“烟花”之辩

75、有些诗话诗论者,不明就里,不辩真假,发现“昔人已乘黄鹤去”不合格律时,就刻意进行一番“辩护”,说什么“唐人虽为律诗,犹以韵胜,不以饾饤为工。”(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崔颢》引王济之评语)殊不知,唐人所作近体律诗,皆工整合律,有上句失律者,必于下句予以拗救。杜甫是此中高手,且创出诸多“拗体”律诗。因此,从格律上进行验证,“乘鹤版”当属篡改版无疑。

76、据说,当时同李白一起登临黄鹤楼的还有另一位唐诗的代表人物杜甫,李白如此夸赞崔颢,杜甫是否服气不得而知,不过杜甫多年以后也写了一首登高的七律:

77、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读下这首诗——

78、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79、据诗歌评论家李元洛研究并指出,“篡改”崔颢《黄鹤楼》诗者是“自以为是”的才子金圣叹(《唐诗之旅》)。就算金圣叹没有篡改,但他一直力挺“乘鹤版”。金圣叹以“点评六才子书”而闻名,评语中有许多虚张声势的怪诞之论,比如,在点评《西厢记》剧本时,他赞叹作者的笔法堪与《左传》相媲美,颇多疯癫之语。当金圣叹点评《黄鹤楼》,看到“昔人已乘白云去”时,摇头坚称“大谬”,并称赞“乘鹤版”说:“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金圣叹这一番点评,不但“点金成铁”,而且贻误深远。受金圣叹的影响,后来大多数诗集或论著,都广泛引用“乘鹤版”,使其广为流行。

80、同时,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些古人为黄鹤楼留下的诗文,在以后建成的黄鹤楼内,还制作了一组陶版瓷画,名为《人文荟萃》。

81、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8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83、说起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崔颢的这首千古名篇《黄鹤楼》。《沧浪诗话》曾经评价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连李白读过此诗都自叹不如,无奈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悻悻而去,自此从不题诗黄鹤楼。

84、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8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86、《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是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阎伯珵《黄鹤楼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图经》云,昔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

87、瓠山才子说文解字:“黄鹤”“白云”相对举

88、黄鹤楼坐落在海拔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89、李白兴冲冲地走过去,刚提笔,突然看到了此门上还留着崔颢写下的《黄鹤楼》。

90、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91、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92、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93、由云龙在其《定庵诗话》中,对《唐诗三百首》于七律“首列崔颢《黄鹤楼》诗”,并对诗的头两句提出质疑和更正:——

94、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95、《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据说是李白题黄鹤楼唯一的一首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李白(唐)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注释:据野史,李白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恰好看到壁上崔颢所题的《黄鹤楼》。李白为之折服,随口叹吟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96、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97、太液始同黄鹤下,仙乡已驾白云归。(姚鹄《送贺知章入道》)

98、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99、解释:我国古代的著名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00、白话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101、这首作品出现的年代,七言律诗还尚未定型,因此,这首作品多有不合格律的地方。不过格律上的瑕疵并不影响后世对这首作品的推崇,这首作品被誉为唐人七律中的第一名。传说大诗仙李白在黄鹤楼看到这首作品以后曾经说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