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2、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3、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5、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6、作者:(法)罗曼·罗兰
7、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0、难点:“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11、sùhuícóngzhī,dàozǔqiějī。
1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3、《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4、坻(chí迟):水中高地。
15、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16、(6)晞(XT);干。
17、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18、所谓du(suǒwèi)伊人(yīrén),在zhi(zài)水(shuǐ)一方(yìfāng)。
19、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0、河边的芦苇密密麻麻,早晨露水还没干。她在哪呢?它好像在另一边河。
21、河边的芦苇密密麻麻,早晨露水还没有全部收集起来。她在哪呢?就在水对面。
2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23、所谓(suǒwèi)伊人(yīrén),在(zài)水之湄(shuǐzhīméi)。
2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25、《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7、【蒹葭原文及翻译】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艰难难以攀登。顺着水流去找她,好像在水中滩。
28、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29、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30、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31、赏析:《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32、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3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4、suǒwèiyīrén,zàishuǐzhīsì。
35、sùhuícóngzhī,dàozǔqiěcháng。
36、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7、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38、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39、青青的芦苇生长在水边,白色露水凝结为霜。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啊,在水的另一边。沿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着河流寻找她,仿佛伫立在河中央。茂盛浓密的芦苇生长在水边,白色露水还没干。魂牵梦萦的那个人啊,在水的那岸。沿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陡峭。逆着河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苦苦追求的那个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40、A: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的爱慕之情。B: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41、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42、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gyāng。
43、http://baike.baidu.com/view/186htmhttp://baike.baidu.com/view/637htm
44、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45、【蒹葭原文及翻译】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合集一(共二十六)
46、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47、宛:宛然,好像。
48、(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
49、蒹jian:没长穗的芦苇。葭jia:初生的芦苇。蒹葭指新生较为柔嫩的芦苇,这是我查字典得出的结论,诗歌用它是为了表现季节还是创造一种的意境,我就不敢妄自定论了。
50、接着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的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着追求,但“伊人”都缥缈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51、(11)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52、跻(jī鸡):登;升。
53、跻(jī):水中高地。
54、九下‖《儒林外史》全集(共第五十六回)
55、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56、(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57、苍苍:茂盛的样子为:凝结成。
58、八上‖《寂静的春天》17章合集
59、总之,《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对后代诗歌的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一些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从中吸取了养分,受到启发,他们忧国忧民,批判黑暗的现实的诗篇,在精神实质上,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60、快乐语文天地2020中考语文复习知汇总
61、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62、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63、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64、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65、(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66、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67、(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iě jī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dǐ 。)
68、(7)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指“追寻”的意思。
69、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70、“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71、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72、蒹bai(jiān)葭(jiā)苍苍(cāngcāng),白露(báilù)为(wéi)霜(shuāng)。
73、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74、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汇总
7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76、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77、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78、在《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属于民歌。这些作品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们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衡量,都是极有价值的,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大雅”和“颂”里面的诗则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有着浑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识和宗教色彩。其特点可用宋人郑樵的话来概括就是“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79、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80、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8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82、《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有追求暗恋的人或惋惜无法招引贤士的含义。 又释:《诗经》原文开头有注“《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其实这是一首讽刺秦襄公在获取周地后未能顺应民意继续推行周礼的诗。
83、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84、《蒹葭》全文注音版如下:
85、八上‖《昆虫记》作品选合集
86、蒹(jiān)葭(jiā)萋萋(qīqī),白露(báilù)未(wèi)晞(xī)。
87、九下‖《蒲柳人家》合集(12章节)
88、溯(sù)洄(huí)从(cóng)之(zhī),道(dào)阻(zǔ)且(qiě)跻(jī)。
89、坻(chí):水中的沙滩
90、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91、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92、河边的芦苇是绿色的,秋天露水变成了霜。你要找的人在哪里?它在河的另一边。
93、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94、2021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95、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96、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97、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98、七下‖《红岩》全集(共30章)
99、溯(sù)游(you)从(cóng)之(zhī),宛在水(wǎnzàishuǐ)中(zhōng)坻(dǐ)。
100、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遥远且艰难。跟着水去找她,她好像在水中央。
101、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