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28:06

1、【刘渊】因为刘备自称是刘邦的后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因此他儿子刘禅自然也算是刘邦的后代,被刘渊尊为祖上也无不可。此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刘禅作为蜀汉国君,在三国后期,是作为汉朝唯一的正统继承者身份而存在的。

2、不久之后,於扶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承单于位,任命於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

3、孔恂、杨珧是朝廷重臣,代表着朝野相当一部分汉人的思想和观念,他们鄙视、仇恨胡人,更抵触像刘渊这样文韬武略的匈奴人,使刘渊屡不得志,甚至一度险遭不测。刘渊虽然有志向,有能力,有魄力,但是在讲究门阀出身的魏晋时期,却很难得到汉人的支持和拥护。刘渊想成大业,想立足中原,想得到汉人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扯起汉旗,以怀人望。

4、对于刘和来说,这是最坏的消息。刘聪麾下有匈奴汉国最精锐、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军队,数量又多,平阳城内的禁军根本不是对手。此时呼延攸等人也不敢再相信盟友,他们怀疑刘安国、刘钦也是叛徒,于是将这两人杀死。

5、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登基称帝,至此十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刘汉”亦或者是后来的“前赵”正式诞生了,而西晋这个地球也被刘渊这根“杠杆”撬动了,可以说刘渊是“压死西晋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刘渊死后不久,“前赵”攻破了西晋的两都,俘虏了西晋末代皇帝,至此西晋正式灭亡。

6、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7、当时汉朝的皇帝是刘邦,匈奴的单于是冒顿,刘邦就把一个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冒顿。而刘渊是冒顿之后,因为和亲公主的原因,所以作为冒顿的后人就有姓刘的了。

8、因此在汉赵政权中,大单于就是一种传统,是管理本族部众和六夷(“六夷,盖胡、羯、鲜卑、氐、羌、巴蛮;或曰乌桓,非巴蛮也。”)联军的职位,是刘聪等人把它变成了实际上的太子职位。

9、从这里可以看出,刘渊是正宗的匈奴人,是单于冒顿之后,可谓出身贵胄。

10、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元熙。因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刘渊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刘邦,权且称汉王,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11、“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

12、但是,刘渊的实际做法却和他的想法不同步。他任用的重要官员都是匈奴人。他建汉称帝时,大司马刘和、大司徒刘欢乐、大司空呼延翼,大将军刘景,都是匈奴人。

13、在刘渊看来,汉王朝曾统治天下长达四百多年,深得人心,所以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出身,和汉室只有那么点微末关系,却依然能够创建帝王的伟业。现在,刘渊自己可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外甥,当年匈奴先祖曾与汉室约为兄弟,如今兄长亡国,弟弟来重新复国,也容易能够让百姓接受。

14、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发生在刘渊称皇帝以前,等到他为西晋王朝进完中以后,发现张个西晋王朝已经彻底烂掉了,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变得民不聊生,这时候所谓的正统已经不重要了,朝廷也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向心力的虚构组织,于是刘渊的心态开始变化。他一直努力地为晋王朝付出,但却看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这个王朝在战乱以后,只会想着发起更多的战乱,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成为乱中求稳的一股力量在乱中建立起新的秩序,于是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大汉帝国。

15、拓跋猗卢的爽快是另有原因的,铁弗匈奴、白部鲜卑都是拓跋鲜卑的仇人。

16、仅仅一年之后,须卜骨都侯单于死了,南匈奴不再立单于,只以老王代行国事。

17、匈奴五部的话事人都在离石等着,风尘仆仆的刘渊下马伊始,就被匈奴人推举为大单于,这是304年的事。这时候,他已经50多岁,随后,经过4年的征战,到308年他就去世了。虽然他也能征善战,但是与慕容垂、拓跋珪、石勒这样的武力点数超高的皇帝相比就有些失色,而且他的历史亮点也并非战功,而是以汉室为宗的政治态度,所以他在这4年里的故事就一笔带过,接下来简单说说他建立的汉国(又叫前赵)。

18、“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犯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

19、其实,刘渊称汉皇帝,不过是“借尸还魂”,打着汉朝的旗号发展匈奴。为了把戏演好,刘渊不但“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晋书》),假模假样地以汉朝皇帝的后嗣来立国,而且套用刘邦问世的传奇传说,编造了一个自己是太阳精之子的鬼神故事,神化自己是刘邦第意在宣扬君权神授,为其统治制造舆论。

20、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21、当时的底层匈奴人,其实在进入中原之后过得并不如意。刘渊这种,至少还能接受完整的汉地儒家教育,但像刘渊这种自称有家世而且还有名分的匈奴人,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的匈奴人来讲,受教育这事显得太过奢侈。而且因为不擅长汉语,经常被当成奴隶卖来卖去,做苦力或者当兵的胡人非常普遍。即便是上层有身份的匈奴人,也就仅仅是个名义上的被尊重而已,实际上汉人心中的胡人地位并不高。当年匈奴右部的当家人,猛将刘猛只是不想在中原生活,叛逃出塞。结果就被汉人军队追上,杀死了事。

22、然而仅此而已,除了长相血统,刘渊和其他的汉族孩子没有任何区别。他是一个被汉化极深的匈奴人,刘渊从小熟读诗书,对于儒家典籍烂熟于心,并且他的价值观也是偏儒家正统的。比如说在七岁的时候,刘渊失去了母亲,刘渊在母亲灵前哭的死去活来,因为在刘渊的想法中,这个“孝”字并不简单,因为整个儒家思想体系大厦中,关于家的概念就是孝字为核心,而关于国的概念就是忠字为核心。如果要在这个国家混,你就必须要忠孝两全,而孝是根本。所以,“孝”不仅仅要做出来,而且要给别人看得到,这样的“孝”才有意义。

23、汉高祖刘邦,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知元,五代十国南汉高祖刘龚,三国蜀国昭烈帝刘备,东晋十六国汉国王刘渊,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24、因此,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决定将吕后所生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采取“和亲”政策,笼络匈奴,以维护边境稳定。

25、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公元304年刘渊公开起兵反晋,刘渊自称与汉朝宗室有血缘关系,故自称“汉王”。并且追封蜀汉后主刘禅为“大汉孝愍皇帝”,以表示他所建立的汉政权是汉朝以及蜀汉的延续。两年之后的公元306年,刘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刘渊死后,其子刘曜继位,刘曜继位后决定与汉朝脱离关系,故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29年,前赵为后赵所灭。

26、建立的王朝也叫汉朝。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落事务。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内乱,割据并州地区。建立汉国,设置文武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励精图治。

27、在东汉时,刘渊的先祖南单于归顺朝廷,并从此在西河之地定居。等到了三国时期,刘渊的父亲刘豹成为匈奴的左贤王,并跟随曹操平定北方。

28、崇尚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喊话;而刘渊在官场上受到的种种遭际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动向汉人、汉文化靠拢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武帝时,王浑、王济等人举荐刘渊担当灭吴的重任,却遭到了孔恂、杨珧等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谏辞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刺痛了刘渊的自尊心,也反应了汉匈之间难以消除的民族隔阂。

29、偏偏刘聪不是个爽快人,他们这些匈奴读汉人的书,好的没学会,繁文缛节学了一大堆。刘聪表示不敢当,要把皇位让给弟弟刘乂,理由是刘乂的母亲单氏是先帝的皇后,刘乂是先帝嫡子。而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刘聪内心也是很介意这嫡庶之分的。

30、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人,匈奴族,西汉匈奴首领单于冒顿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嫁公主给冒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人,匈奴族,西汉匈奴首领单于冒顿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呼延氏所生,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国的开国君王,304年310年在位。

31、博士生活的最后一年,刘渊还在钻研薄膜垂直晶体管,这是一个薄如蝉翼、软如发丝的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潜力应用在多种电子设备中,诸如可弯曲的平板显示器、可植入式芯片,甚至可以在家打印的射频识别装置。

32、刘和字玄泰,据说长得不错,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刘和也是汉化很深的匈奴,从小好学,熟习《毛诗》、《左氏春秋》与汉代大儒郑玄注解的《易经》。

33、河瑞二年(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34、2017年8月19日匆匆

35、二者都姓刘,而且二者的名字都是单个字。刘备是汉室宗亲;刘渊是匈奴首领。316年,刘渊率领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36、又过了一天,七月甲申,刘聪进攻平阳,轻而易举地从西明门入城。刘和退守宫城南宫,被刘聪团团包围。战斗持续了一天,次日,七月乙酉,刘聪攻入南宫,将他的哥哥刘和斩杀在光极殿西室,呼延攸与刘锐被活捉,被架到平阳街道上斩首示众。

37、当然这样的后果就是更加加剧了刘渊杀戮的欲望,所以他没打下一个城池,立刻就展开屠城的计划,之前大家看到的拥在乱世的英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天下的恶魔,八王之乱的混乱都比不过刘渊带来的痛苦。在这一场场的杀戮和征伐战争之中,西晋王朝最终被他给覆灭了,而西晋王朝,皇城里面的文武大臣们也被他杀了个精光,三万颗人头落地,西晋王朝的政治力量再也难以在北方建立起统治,接下来就开启了混乱的五胡乱华时代。

38、例如,刘渊之父刘豹是魏晋时匈奴左部帅,人称左贤王,

39、事实证明,刘渊的这一步棋走得相当正确。司马氏的天下来路不正,西晋政权的正统性是很成问题的,后来的石勒就说司马氏没出息,就知道欺负孤儿寡母,八王之乱再一闹腾,更是民怨沸腾。刘渊以汉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打着讨伐无道的旗号,既为新生的政权占据了政治舆论的制高点,又避免了汉胡隔阂的雷区,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反晋的统一战线。

40、刘和(?―310年),字玄泰,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前赵光文帝刘渊长子,母皇后呼延氏(呼延皇后),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刘和被立为太子。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去世,刘和即位。刘和即位后不久,便被其弟刘聪所杀。

41、《晋书.刘渊载记》: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

42、永嘉四年十月,刘琨的大儿子刘遵离开晋阳,一路向北,到达盛乐。刘遵是去做人质的,刘琨要以儿子为信物,向拓跋鲜卑借兵。此时拓跋猗㐌、拓跋禄官都已经病死,拓跋猗卢成为鲜卑联盟新的大酋长,分裂多年的拓跋鲜卑因此重新归于统一。

43、匈奴灭亡了?你被忽悠的不轻呀,太不了解世界各国情况了,自己看看下面的网站下图是土耳其的比莱吉克省瑟于特镇上的匈奴冒顿单于塑像,人家的后代都在呢,不用我们回族人给你讲中国民族史吧?那可就能写好几本书呢,自己去查查蒙古国英文官方网站,还有个伪满的官方网站呢!冒顿单于,英语:“ModuChanyu”,为啥我们非要搞个多音字“顿(du)”就是土耳其人、蒙古人、满人、朝鲜人的发音就是“du”,不是顿(dun)。“单(chan)”也一样。。

44、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联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於扶罗先是归附袁绍,后又投靠袁术。

45、【刘渊】刘渊作为一个匈奴后裔,一心想征服天下入主中原,建立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仅凭他的影响和号召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才会想到了拉大旗作虎皮,想方设法与汉朝扯上关系,甚至直接把自己的国家直接命名为汉国。当时蜀汉灭亡未久,还有很多蜀汉遗民心向故国,所以刘渊才会也把刘禅尊奉为祖上,以表示自己是汉朝的正宗传人。

46、在他完成了身份和思想的转变以后,不再是西晋王朝的英雄,反而变成了一个西晋王朝的掘墓人,而且它将掀起一股腥风血雨,让整个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进入到地狱。根据当时的记载,永嘉四年的时候,由刘渊所率领的10万骑兵发起了永嘉之乱,在他征服地区整个西晋地盘上到处都是流血和牺牲。由于当时西晋王朝的防御力量并不怎么强大,所以面对刘渊这个优秀的军事将领的时候自然就无法抵挡,但西晋的那些统帅们,率先玩起了假装投降,投降以后再趁机反目的套路,结果使得刘渊最后一点良知被抹杀。

47、在西汉初期,匈奴侵扰汉朝,而因为当时汉朝刚建立,需要休养生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主动出击匈奴,汉朝为了汉匈之间的安定,所以就采用和亲的办法。

48、除此以外,刘渊知道从秦朝以来,在中原百姓心中烙印最深的就是汉朝。刘渊自称为汉皇帝,打着“汉朝”旗号,可以使中原民心归附。而且在刘渊自己看来,匈奴人本就是汉朝的兄弟,即使匈奴人曾数次撕毁合约,最终被汉武帝打到衰落,但不可否认匈奴人与汉朝依旧是名义上的兄弟。既然如此,如今汉朝已经亡国,匈奴人替兄长光复汉国合情合理。

49、匈奴,一个曾经很强大的游牧民族。为了防止他们南下中原劫掠,秦帝国在北部边疆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西汉帝国又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才得以出动强大的兵力鸣鼓而攻之。之后,气候剧变,蒙古草原连续多年干旱,水草不生。天灾加上“人祸”,匈奴的处境日益艰难,逐渐分裂成了两部分——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随后西迁,流入到了中亚和欧洲,南匈奴则与中原王朝谈和,开始向南流动。

50、当然,刘渊并没有盲目乐观,虽然他自己和匈奴人都觉得他有资格当皇帝,但问题是,西晋人却并会这样认为。从情理上来说,中原的百姓和各方势力,都不会接受一个匈奴王朝来取代中原王朝,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公然打出匈奴的旗号,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51、90后,到!|奋进,新时代湖大青年!

52、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北方无数政权相继独立,其中有十六个较为强大的,称为五胡十六国,而最早建立独立政权的匈奴人刘渊,为何要将自己的国号定为“汉”呢?

53、我出生在民风淳朴的乡村,受党教育多年,向往和谐共处的生活,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因而也不参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后现代伦理认为,一个人伤害他人有多深,伤害自己也会同样的深,没有例外。刘渊老师在46年的一生中,为我们树立了善待同事及所有学生,把心思和精力花在学术和教学上的榜样。刘渊同志去了,而他以自己的人格风范和强烈的责任感所建立起来的形象,对周围的人及后学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我在外地出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学院为他举办追思会的时候,写上以上简要的文字,言不及意,权当书面发言,以寄托一位朋友的哀思!刘渊同志千古!

54、就算是这个提拔刘渊的成都王司马颖,还不是把刘渊当成自己的一把刀来用,他看重的无非也就是刘渊带兵打仗的本事,否则怎么会提拔他这样一个胡人呢?

55、晋军依然是老样子,一触即溃。诸城池先后失守,冠军将军梁巨被杀,河内太守裴整投降,征虏将军宋抽被东海王派去救援,半路上被石勒、王弥截下,兵败,被杀。

56、刘渊召集了五部匈奴,商议大事。这个大事就是举兵,建立一个新的帝国。

57、刘渊还曾在洛阳生活多年,“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和西晋一众达官贵族打交道,才能得到很多人的称赞。成就大业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刘渊利用刘氏身份,称汉王,对引导舆论,成就大业大有帮助。

58、关于刘渊,我们很多人都有误会。

59、晋武帝死后,晋惠帝继位。晋惠帝智商有问题,他的夫人贾南风即没有见识,还又贪婪弄权。结果司马家诸王对中央政权的野心都被勾起来了,然后就各自轮番带兵到中央去,当两天老大过过瘾。这就是八王之乱。

60、后来在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危险,来到了南匈奴部落的起源地,在这里他聚集起了所有的不中,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他把这个政权的名字称为大汉帝国,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汉王朝的传人,同时也认为匈奴与汉朝姻亲关系,使得匈奴已经变成了一个正统的中原王朝。

61、除了扯起汉旗,刘渊还大量启用汉人中的名士担任要职,如他任用崔游为御史大夫,任命东汉大儒卢植的曾孙卢志为其子刘聪的太师。其后,刘渊兵锋直指西晋,并取得了系列军事大捷。随着刘渊影响的扩大,鲜卑陆逐延、氐酋单征、东莱王弥等其他反晋势力,依附于其麾下,冀、徐、豫、兖等州的数万户流民也纷纷起来烧城邑,杀二千石长吏以应刘渊。

62、呼延攸与刘锐大怒,命令左右把刘盛砍死在当场,杀气腾腾地问:“此事势在必行,还有谁不从?”

63、所谓大单于只是虚衔罢了,这事并不难办,但拓跋猗卢的要求不止一个。他接着说,当初司马腾还曾答应,封赏拓跋猗㐌为公爵,封国在代郡。这个承诺希望也能够兑现。

64、“单于”称呼在匈奴帝国时代全称是“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在匈奴语中指的是天,“孤涂”在匈奴语中是子的意思,单于的原意“广大”,就是天之骄子、(广阔)大地主宰的意思。在匈奴的全盛时代,单于就是北方草原大漠上的王中之王,不光匈奴王爷唯命是从,丁零人、高车人、乌孙人的王也是不听话就挨打的小弟。

65、历史曾经有过几个比较悲壮的年号,其中永嘉年最让人难以忘却,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第二个大统一年代的悲哀,刚刚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与之前的秦汉大统一遥相呼应,甚至中间还经历了一个完美的泰康年代,所有人都想着接下来的生活都是安居乐业,就连皇帝都想着自己的家产应该能够传承400年。

66、刘渊一死,刘和、刘聪之间的矛盾就遮掩不住。

67、从此之后,刘邦被迫改弦易辙,对匈奴采取和亲策略。他把汉朝宗室的一个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且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冒顿单于从此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改姓刘。从这个层面而言,刘渊确实多多少少与刘邦还有那么点亲缘关系。这是他把刘邦尊奉为祖先的原因之一。

68、在我们的印象里,匈奴人似乎都是大字不识、粗野鲁莽的糙汉子,事实上并非如此,且不说个人文化修养很高的刘渊,就连追随他起事的诸位匈奴大佬当中也不乏饱学之士,大家都是明白人,一点就透,刘渊把宏伟蓝图往外一摆,大家就明白是咋回事,纷纷举手一致通过,抛弃了复兴匈奴的念头,转而以汉帝国的正统继承者自居,打起了振兴汉室的旗号,不祭祀冒顿、呼韩邪,而是祭祀刘邦、刘秀、刘备、刘禅,等等。

69、关于后人对前赵光文帝刘渊的评价,这里摘取几条仅供参考。东晋元帝司马炎:刘元海(刘渊)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唐宰相、《晋书》主编撰房玄龄:或篡通都之乡,或拥数州之地,雄图内卷,师旅外并,穷兵凶于胜负,尽人命于锋镝,其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抑元海为之祸首云。北宋大臣、《资治通鉴》主编撰司马光:刘渊以匈奴遗种,乘晋室之衰,奄有河汾天下。蠭起之众辐辏而归之,石勒、王弥皆北面为臣。南宋大臣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明史学家王夫之:“刘渊虽挟桀敖不逞之材,然其始志亦岂遽尔哉 观其讥随、陆之无武,绛、灌之无文,则亦自期于随、陆、绛、灌之中而已矣。

70、刘渊作为汉化的匈奴,比汉人皇帝更讲究汉人的规矩,他拘泥于宗法制,把皇位传给了嫡长子刘和,但是匈奴传统不用讲究什么“立嫡以长不以贤”,于是他把大单于传给了刘聪。

71、那刘渊是哪位汉朝公主的后代,和刘协有多少关系?

72、邺城大致在今天的河北临漳,刘渊要去的是山西离石,当时叫左国城。就是说,刘渊的路线是先在华北大平原上西行,然后渐渐进入黄土高原。他越向西走,山岭越多,太阳在山脊线上弹来跳去,像一颗充足气的猪尿泡飘荡在风中,刘渊坐在马背上,默默盘算着宏图伟业,心也是起伏不定。

73、刘渊把自己的政权叫做“汉”,不是他着迷于重建大汉,而是他想笼络胡汉两方面的人为己所用而已。

74、《晋书▪刘元海传》(晋书是唐人写的,比唐高祖李渊的名字,故称刘渊为刘元海,元海是其字)记载:

75、刘渊建立政权,想要最大程度地吸引各种力量,他想到了以“汉”作为国号的好处

76、能够冒领刘姓,也说明了刘渊与汉室的关系,非常紧密。

77、老百姓逃跑的方向有三个:南、东、西。南面就不必说了,没有祸乱纷争,人少,容易立足。东面,逃向了辽西,被慕容鲜卑收留了。当时人口逃亡的情况达到了什么程度?逃来此处避难的中原人口是当地人口的十倍!西面,逃向了陇西一带,这也是前凉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的中国北方,除了汉族人以外,还有很多胡族人口。

78、其实刘渊并不是汉朝公主的后代,只是汉宗室之女的后代。而他和东汉末代皇帝刘协虽然有少些关系,但并不大。

79、汉赵为匈奴人刘渊所建。匈奴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自前秦开始至魏晋南北朝一直活跃于蒙古高原。秦汉时期在北方高原上有过辉煌的历史。

80、然而人心并不在刘和这一边,许多人只是被挟迫而已。田密与刘璿首先叛变,他们不仅没有杀死刘乂,反而带着刘乂杀出平阳,投奔驻扎在平阳郊外的刘聪。刘聪立即传令全军戒严,刘锐与马景无机可趁,退回平阳城。

81、可以说,刘姓身份和汉的旗号,对刘渊起事大有帮助。

82、刘粲(?-318年),字士光,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昭武帝刘聪之子,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刘粲初封河内王。建武元年(31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刘粲即位,改年号为汉昌。刘粲即位后沉湎酒色,甚至与其父的四位皇后淫乱,又大肆诛杀辅政大臣,将军国大事全权交给靳准决断。不久,靳准发动叛乱,派兵士抓住刘粲,数落刘粲的罪名后将他杀害,谥其为隐皇帝。

83、贵族们派个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84、然而刘渊却不肯善罢甘休,其挥军进据河东,攻占蒲阪(今山西永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决意斩杀刘琨

85、而刘渊自幼接受儒学和汉学,对汉学经典极为熟悉,“《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故,从血缘到所受教育,刘渊尊奉汉帝是符合情理之事。

86、刘渊,是西晋时期北方汉赵国的开国皇帝。刘渊是匈奴人的后裔,但他开国之时修建太庙,却把刘邦和刘禅的牌位供奉其中,把他们视为自己的祖宗。刘渊之所以这么干,有两个原因,一是刘邦确实与他的祖上沾亲带故,二是奉刘邦刘禅为祖宗,让天下人误认为他是汉朝皇族后裔,可以借此蛊惑人心,自高身价,增加号召力。

87、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外来民族,要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当然不能完全沿用自己原来的那一套,而必须给自己找一套正当性叙述,而刘渊找到的这个叙述就是,匈奴和汉朝曾经长期和亲,匈奴单于都是汉家外甥,有汉朝皇室血脉,所以自己并不是化外戎狄,而是汉朝的继承人。

88、从七月己卯到七月乙酉,刘和仅仅做了七天的皇帝。刘渊的梓宫停在宫城的某处,尸骨未寒,儿子们已经开始相互砍杀。

89、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中原。

90、既然是宗室之女,虽然姓刘,也就说并非刘邦亲生。而刘协所处的东汉,虽然在称呼上和西汉有所不同,但说到底都是汉朝,西汉从汉惠帝到东汉汉献帝都是刘邦的后人,如此东汉就是西汉的延续。

91、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92、西晋以篡魏自立建立,在篡魏过程中又经历了多次的大规模血腥杀戮,所以,西晋本身就是有比较大的危机的,一些士族虽然一样出仕,担任官职,但内心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家族的命运与西晋王朝捆绑在一起。当西晋已经出现崩溃的征兆的时候,这些人自然会寻找另外的出路和机会。

93、刘渊建立的王朝叫汉赵,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

94、刘渊这时候对西晋朝廷已经很失望了,但是要说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恐怕还谈不上,矛盾还没有激化到这一步。不用就不用,倒也算不了多大的事,可是朝廷里有些人看刘渊很不顺眼,竟然撺掇司马炎下毒手。虽然司马炎拒绝了,然而这件事对刘渊造成的心理创伤比较大,应该就从这时候开始,他渐渐抛弃了青年时代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冷静理智地朝着雄伟而危险的梦想步步为营地迈进。

95、刘和即位的第二天,七月辛巳,时任宗正的呼延攸与时任卫尉的西昌王刘锐对刘和说:“先帝真是不知轻重,让三王(指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屯兵于京师之内,又让大司马(指楚王刘聪)手握十万强兵驻扎在京师近郊,陛下只是暂时寄坐龙椅,来日大难恐怕难以避免,请陛下早做准备。”

96、刘渊倒是好意,结果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刘聪自然是心怀不满,而刘和呢,则觉得父亲老糊涂了,族人、兵权、政权都交给弟弟打理了,还要自己这个皇帝做什么?

97、刘渊尊奉刘邦和刘禅等人,是因其为西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的后裔。刘邦曾将一个宗室之女当和亲公主嫁与冒顿单于,且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故其后冒顿单于子孙均世代以刘氏为姓。

98、279年,刘豹去世,刘渊继任匈奴左部帅,只是遥任,挂个虚衔,不需要掌管实际事务,司马炎对他还是很不放心的。从270年到288年,这18年里的刘渊平平淡淡,并无值得一说的功勋,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平庸。可是考虑到步步凶险的环境,他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高自标置显然是自寻死路。经过18年隐忍低调的磨练,刘渊终于得到了司马炎的信任,于289年出任北部都尉(其实就是北部帅,西晋政府改原先的五部帅为五部都尉)。

99、总之,当时中国北部一片混乱,各族人能逃的逃走了,没逃的惶惶不安。

100、永嘉二年,刘渊正式“即皇帝位”。

101、无论刘邦与冒顿单于是以翁婿相称还是以兄弟相称,总之,这门亲戚是结成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