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36:33

1、勾践回国以后,为了不忘屈辱,十年卧薪尝胆;为了早日复仇,日夜励精图治。最终在公元前478年的第二次进攻吴国时,成功灭掉吴国。吴国覆灭之后,越国并没有停下扩张版图的脚步,选择了向中原腹地进攻。然而之后的几代越王再也没有像勾践一样的能力、毅力,也没有像文仲、范蠡一样的肱骨大臣,空有野心,难有抱负。越国没能入主中原不说,国力也变得大不如前。

2、越王勾践。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3、夫差带精锐班师,勾践揣测无法力敌,放弃吴都撤军;

4、因为第一种说法,是以会盟定霸为标准。宋襄公想当盟主被楚成王拔了,秦穆公那时偏安西隅,根本玩不转中原。所以五霸的第二种说法是当前主流。

5、闲话少说,就说说这个越国。

6、最终,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47岁的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迁都琅琊。选择琅玡台作为政治中心,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依据。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国作八神,其中四时的主祠就设在黄海之滨的琅琊台。

7、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历史探秘大全

8、夫差先是攻打齐国,赢了!得了地盘、但精锐有损失;

9、春秋末期,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纷争不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作为两国的核心人物,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二人斗了23年之久,最终勾践通过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含恨自刎。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200多年后,勾践和夫差的后代握手言和,共同反抗秦朝,协助刘邦建立了巍巍汉朝。

10、诗词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

11、《史记》说越人身上刺有花纹、以草木为食,这是一种半原始的状态。越国偏离中原,腹地多山多水,生活环境恶劣,民众彪悍善战。

12、天不负有志者,越王勾践终于在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灭了吴国,将昔日侮辱自己的吴王夫差逼得自尽。此后,越国又会盟诸侯,奠定了东南霸主的地位。《荀子•王霸》中将他列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后世也都把他当作一位意志强大的英雄。

13、吴国三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

14、中央集权松散,越王勾践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武力,可以维系一时。一旦他死了,国家迅速进入了分裂状态,相互攻杀。《越绝书·吴地传》,就记载了越宋王和周宋君的战争,可见,国家内耗之严重。政治继承制度缺失,弑君篡位频仍。随着国家的发展,嫡长子继承王位,逐步成为了固定的政治制度。这对巩固国家政治安定的局面,防止内部分裂十分有利。

15、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16、春秋末期,大国纷纷进行变法,对落后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越国恰恰没有跟上这个节奏。继续延续腐朽的分封制,政治进化停滞。分封制,本质上是经济落后,部落为王的政治体现。

17、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18、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19、吴王夫差与齐国交战的艾陵就在今天的泰安附近,而山东省一直就是齐国为大,所以,就算越国雄踞霸主,也断然不敢不把老牌强国放在眼中,鲁国国君曾想借勾践的势力灭掉三桓,但勾践也没有轻易答应,从青岛的划分来看,即墨也是齐国的地盘,从即墨到胶南非常近,勾践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可能把国都放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这太冒险了!

20、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1、而在这两个版本中:卧薪尝胆的勾践,与仁义之师的宋襄公,分别是其中的笑话——他们背后的国,配不上他们的霸王之名!

22、勾践的胜利,并不是越国强过了吴国;而是昔日强盛的吴国,在与齐、晋争霸中自然衰弱了;邻近的地缘,让勾践完成了最后一击罢了!

23、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24、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

25、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

26、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27、【勾践】但可惜的是,在分封为上、人人争王的落后政治文化的主导下,这一政治制度并没有因此得到巩固,导致弑君篡位频频发生。

28、藉此,列位看官可以看出,勾践身边臣子尽是栋梁之才,特别是文种与范蠡,都为复国大业费尽了心思作出了牺牲。经过一番努力,勾践在吴为奴三年后(公元前491),终于被夫差释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励精图治,重用贤臣。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在蒙蔽吴国的前提下,使越国之羽翼日益丰满。时至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携精锐而出,留下太子和弱军守国,越王勾践趁机出师攻吴,大败吴师,并将吴太子杀害。此后,吴国屡战不利一蹶不振,开始走向覆灭之路。至公元前473年夫差被勾践困于姑胥山,无奈自尽。至此,勾践灭吴称霸,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29、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30、越王听了说:“为了避免吴王夫差的怀疑,我们还是定都会稽比较妥当。”

31、同时,范蠡在内城却布了一个吞并吴国的局,“而吴不知也”。由此可见,勾践和范蠡兴建新城的目的就是通过风水布局,谋划复国灭吴的大阴谋。

32、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

33、《春秋史话》连载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4、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只是漫长历史中的小小的部分,我们知道越王勾践为了让自己不忘在吴国遭受的屈辱,每天都以兵器为枕、以稻草为铺、以悬梁苦胆为食,艰苦奋斗十年有余,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成功复仇。很多人都以为,故事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不然,越国后来还经历了许多事情,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沉浮浮。

35、第一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36、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夫差也不是吃素的,他誓报杀父之仇。他每顿饭都命卫士大声问他:“夫差,你忘记杀父之仇了吗?”他肃然回答:“誓死不忘。”而后泪流满面。由此可见,夫差绝非泛泛之辈。两年后(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攻破越都会稽,勾践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夫差作奴养马。至此,勾践坠入人生的谷底。

37、越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有史料显示,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舜因为禹治理水患看出了他是一个值得托福江山的人才,于是将头领的位置禅让了出来。但是后来禹传位给儿子夏,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夏朝建立。等到姒少康即位时,他封庶子无余为诸侯,把他派遣到会稽(今天浙江绍兴)去主持禹王陵宗庙祭祀工作,号“禹越”又称作“于越”,这个姒无余便是越国的先祖,而越国大约就是在今天浙江绍兴为中心的地区。

38、刘邦登基为帝、建立汉朝之后,被刘邦立为闽越王,赐闽中为封地。后来无诸也学着中原地区各位分封诸王,在今福建省冶山山脚下建立了都城“冶城“,闽越国一跃为了东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福建省的简称“闽“由此而来。公元前110年,闽越国企图从汉朝独立出去,被武帝彻底灭亡。

39、【勾践】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40、原来,当年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虽然强盛,但接下来三代人都发生了弑君事件,《越人歌》称之为“越人三弑其君”,国力逐渐衰弱,到了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越王无疆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无疆被楚王所杀,从此,越国王子王孙分崩离析。其中,无诸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玉的后代,而驺摇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蹄的后代。《史记》云:

41、之后夫差连连与齐国、晋国开战,吴军精锐都死在了北方;

42、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43、范蠡察觉到勾践猜忌之心后,携带妻子、家人泛舟五湖,离开越国远赴齐国。范蠡临走前,给好朋友文种留下了一封遗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44、参考资料越王勾践——百度百科

45、不寿的儿子朱勾是始作俑者。他武功高强,好斗成性,野心勃勃,在父亲还未宣布继承人,就直接将其杀害。

46、勾践、范蠡、文种君臣一心,如此披肝沥胆20年,终于迫使夫差自尽、越国灭吴。

47、第二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8、但是,功成名就后的范蠡选择远走他方,并写信告诫文种说,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建议文种也尽快离开。文种对范蠡的建议不以为然,后来果然被勾践赐死。

49、但善于政事的文种,并没有听取范蠡告诫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继续治理越国。他始终相信,勾践不会忘记昔日情分;他也始终坚信,自己会让越国蒸蒸日上!

50、1为人太讲义气,不适合成为获得天下的人。要取天下至少不能完全光明磊落。2不善用人。范增之言总是不听。韩信等能人都没有重用,都跑到汉军一方了。

51、公元前496年(周景王二十四日),吴王赫鲁打败了越军,命令他的儿子夫差报了仇。夫差训练他的军队三年,在公元前494年打败了越军。

52、越王勾践以超常的意志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耐的屈辱,创造了着名典故“卧薪尝胆”。

53、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人虽然都是异姓王,但长沙王吴芮是汉高祖所封的八大异姓王之一(也是八大异姓王中唯一善终的);而无诸和驺摇只是附属国国王,两者并不相同。

54、让齐国畏惧的吴国,却让越国给灭了,这就是勾践位列五霸的原因!

55、国家人文历史+三联中读

56、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57、可当危难消退之际,人的各种欲望就会随之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再想保持当初那份纯粹就成了奢望,勾践也是如此!

58、春秋五霸其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59、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风土和深厚底蕴的人文,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都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在位期间,与之相邻的吴国崛起,之后两国之间便开始了代代延续的仇恨、旷日持久的战争。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越,重伤大败,临死之际嘱托其子夫差为他报仇雪恨。于是夫差勤勉治兵,两年后大败勾践,勾践听从文仲、范蠡之言,俯首称臣,自愿为奴。勾践在吴为奴三年,最后施美人计献美人西施迷惑夫差,夫差大意,勾践得以回国。

60、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那个历史的范畴,是狭义的以民为本,不过这点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61、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62、公元前306年,当时的越王无疆率军攻打北面的齐国,齐威王田齐施计让,主动示弱,假意联合越过转攻楚国,殊不知齐国此举是想让越国羊入虎口。因为楚国对于越国早已经是虎视眈眈,甚至为了吞并越国,在越国安插了五年的间谍,为的就是知己知彼。现在楚国对越国已经了如指掌,此时越国攻楚可谓是正中楚国下怀,结局自然是大败,并且无疆被杀。又因为无疆还没来得及选出继任国君,所以他的儿子们纷纷分割越国土地自立为王,越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63、一作句践。春秋末年越国君,又称英执。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屈服求和,入臣于吴。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继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64、卧薪尝胆是十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65、在这种情况下,无疆并不是息兵安民,而是在楚国的撺掇下,北上攻打齐国。又受齐国的蛊惑,掉头进攻楚国。最后在楚齐联手下,一败涂地,无疆战死。

66、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67、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

68、因为西施迷惑君王夫差,使得吴国灭亡。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69、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70、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

71、范蠡说:“昔公刘去邰,而德彰于夏;亶父让地,而名发于岐。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公刘是后稷的玄孙,夏朝时期周族的领袖,亶父,是周太王,商朝时期周族的领袖,周文王的祖父,公刘和亶父都是堪舆大师、相地专家,正是因为公刘和亶父的迁徙选址,造就了周王朝的兴盛。范蠡在这里也是借历史案例说服越王勾践迁都。

72、几年后,刘邦和项羽成为灭秦的主角,吴芮先投奔项羽,后来听从张良的劝告,改为支持刘邦,帮刘邦安定南方四郡(面积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刘邦称帝后,封吴芮为长沙王,封无诸为闽越王,封驺摇为东瓯王。

73、但事实证明,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一个人面对生存危机时,他会倾尽一切去努力,不管是朝着哪个方向都容易做到极致。

74、但越王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点范蠡是看出来了,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他轻舟隐去了,而文种不听他劝,最终落得个赐剑自尽的下场。所以从勾践的个人品质上看,他并不值得肯定。

75、(作者:苏现彬,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76、但从越国来看,勾践死后,嫡子继位只有鹿郢,不寿两代,越国因此而继续兴旺强盛。

77、勾践与夫差的恩怨告一段落。那么,范蠡深爱的西施到哪去了?两种说法。其勾践曰红颜祸水,遂将其斩杀,沉于江底。其功成身还,与范蠡从此归隐,二人驾扁舟游历五湖。诚然,我们多么希望结局是第二种。但是,发自内心问一句:你到底信哪一种?范蠡曾劝文种一同归隐,而文种对勾践为人并不了解,便付之一笑。之后,勾践以意图作乱为由赐文种“属屡”剑,曰:大夫有七术,寡人用其三而灭吴。今尚余其卿可用之,至地府为寡人破吴人阴魂。遂文种自刎。恰如范蠡所言: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78、最后,勾践打败了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79、勾践是坚韧的,隐忍的,强悍的,但同时他也是忘恩负义的。人是复杂的,很难说清楚。正如扑朔迷离的历史,等待着人们的探究。

80、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

81、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82、这勾践表演可怜相十分到位,取得了夫差的同情,他就没有听取伍子胥的再三警告,让勾践在吴国呆了三年,尝尽了人间屈辱,最后被放回了家。

83、因此,越国能击败吴国,是越人个个善战,而不是人口众多。而且勾践卧薪尝胆20年,击败的是夫差穷兵黩武的吴国:

84、之后,越国又上演了多起弑君夺位的宫廷政变,国家内部纷乱不已乱。大好的国力,都被这种无休止的内耗吞噬完毕。穷兵黩武,国力耗竭,终亡于大国之手。墨子曾说:春秋末期,好战者除了齐、晋、楚之外,就是不断走下坡路的越国。

85、这么说吧!谈起越国你能想到谁?勾践!

86、当吴王夫差自尽,越国吞并半个吴国,成为一方小霸后。勾践不仅没能继续卧薪尝胆,坚持勤政治国,反而权力之心益重,猜忌起了昔日共患难的范蠡、文种。

87、其实心平气和地说一句,当年吴王阖闾被越国打败并不是因为吴王轻敌,而是因为吴军疲惫作战,失去了优势,而勾践被夫差打败也不是因为勾践狂妄自大,而是因为越国财力丧失,没有力量继续进行战争,而到勾践复仇的时候,吴国的国力还是空前强大的,并且夫差刚刚打败了齐国,逼迫晋国楚国等承认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范蠡的高明之处其实并不是利用西施做“美人计”,而是他犹如当年的伍子胥,只用少数劲旅便挫败了强敌。

88、勾践灭吴发生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自尽后,吴国的王公贵族四处逃窜,为了避免被勾践追杀,隐遁于江湖,长时间销声匿迹。根据《吴氏宗谱》记载,夫差的两个儿子太子鸿、王子徽携带子女分别从皖南逃到江西婺源,隐居于鄱阳湖一带,以国为姓,改姓“吴”。到了战国末期,夫差的第八世孙吴友、第九世孙吴厥都是当地的名医,在鄱阳一带颇有名气。秦朝建立之初,吴氏一族出了一位大名人,此人就是吴芮。

89、越王勾践迁都琅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招贤纳士,吸引齐鲁大地的贤人、英才。《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说“居无几,躬求贤圣,孔子从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治礼往奏……”越王勾践礼贤下士,遍发天下英雄帖,以至于孔子都带着70名弟子跑到青岛拜访演奏。

90、吴芮本身就富甲一方,他在当地又深得民心,所以,他的义军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各方豪杰闻风前来投奔。包括很多秦朝的官吏和其他义军首领,吴芮的麾下,有四个人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英布、梅鋗、无诸、驺摇。

91、字数:1183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92、等到无疆登基的时候,国家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内乱,和对外战争的消耗。

93、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94、越国国内再次大乱,王子各自为王,分割江山。这些小王国被楚国各个击破,从此世上再无越国。

95、勾践和夫差或许想不到,200多年后,他们的后代共同助刘邦建立巍巍汉朝。史海沧桑,历史的巧合,往往代表着时代的主旋律。长江水东流,吴越两国比邻而居,注定要泯尽恩仇。

96、勾践,约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65年。春秋后期越国君主,姓姒,氏越,名勾践,又名菼执,乃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之后裔,系身出名门。当时吴越两国素来不和,常因鸡毛小事大动干戈。吴王阖闾十九年(即公元前496年),此时老越王允常去逝,勾践新继位。是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西南)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阖闾的死法另有一说,吴越两国在槜李之战中,吴王阖闾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吃了个大败仗,而且自己还中了一箭,人又上了年纪,所以回到吴国后不久便去世了。这两种说法不知哪个才是历史原形,但是有一点,阖闾之死,勾践脱不了干系。这笔帐自然算到了勾践头上。

97、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98、夫差好大喜功,杀了肱骨之臣伍子胥;

99、继位于496年,在越王勾践之前的同一年,吴师在疏李战役中惨败。第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军打败,被迫求和。过了三年,他被释放回到越国。归国后,范蠡和他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他卧薪尝胆,尝苦胆以强身健体。

100、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101、春秋时期,酒为上层贵族所专用,君王是牧养子民的,为了表示关心子民,常常赐酒于民,以酒对子民进行感情投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