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2 17:49:13

1、这段话虽然歌颂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沐风栉雨、战胜攻取”“德绥威服,覃及外内”“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等丰功伟绩(对于刚刚打下江山的朱元璋而言,这些歌颂不为过),但落脚点却在“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宋濂是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劝谏皇帝,登阅江楼,要时时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接着他进一步把话挑明:

2、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3、阅江楼矗立在鼓楼狮子山巅,驻足于此,一江景尽收眼底。阅江楼的修建,与一位家喻户晓的皇帝有关,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4、阅江楼采用明初官式做法,主楼明四层暗三层共七层,总高51米余,副楼一层,与正山门相对。主体采用十字脊屋顶,四面附以重檐歇山。屋面铺黄琉璃瓦,以绿瓦剪边。梁柱斗拱施明式彩画,金碧辉煌,富有皇家气派。

5、朱元璋之后,帝王们有无再建阅江楼?

6、郭沫若登阅江楼时怀念叶挺独立团战士的诗

7、一座高达五十多米的崭新仿古楼宇耸立在世人面前

8、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9、还等什么?抓住暑假的尾巴,

10、不是,是后来建的,那楼还是很新的。依靠长江与明城墙。如果天气好,登上阅江楼可以清晰的看到长江与长江大桥,还是很好看的,我前两天去的,可惜,那天下雨,看不太清楚,雾蒙蒙的。

11、明史专家孟森在《明史讲义》中提到:篡弑既成,挟太祖之余烈,以号召天下,莫敢不服。

12、峰回路转,直至登顶,我才明白自己对阅江楼的刻板印象有多深。

13、哇塞~肇庆⇌广州的新铁路、高速要来了!

14、展厅内请勿摄像,拍照时请勿使用闪光灯及三角架。

15、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16、龙湾,就是狮子山下的那一段江湾。狮子山,原名青螺山,又名北山。晋元帝司马睿认为这座山蜿蜒如龙,可谓江上之关塞,就好像北方长城线上的卢龙塞,因此将其改名为“卢龙山”。卢龙山下的这段江湾得名“龙湾”。

17、如今的阅江楼整体红色文化主题更加凸显,

18、(直接点击,阅读更多)

19、在写完了《又阅江楼记》这篇文章后,他觉得自己以一个臣下的口吻给自己提意见,还不够痛快,所以他又写了一篇《辟阿奉文》,直接对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批评。

20、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通过对叶挺独立团士兵宿舍、会议室等场景复原展示,再现叶挺独立团将士驻肇期问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氛围,讴歌了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

21、疫情过后,路过车水马龙的建宁路,南京人总忍不住停下脚步,眺望这印在城市记忆里的这抹街景。

22、阅江楼也是根据《阅江楼记》而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也蕴含其中,不过并没有使用传统的木结构,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代替,但从外观看似乎依然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

23、王者气质之外,它更重要的是记录城市气质的温柔。

24、请勿在馆内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25、但明朝之初,国库空虚。

26、阅江楼,坐落在南京鼓楼区的狮子山上、长江畔,距离市中心仅6公里的距离,公交很方便就可以到达这里。整座楼阁依山傍水而建,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40元每人。

27、我们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如此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很多古老的建筑珍宝,而这些建筑在现在也被人们维修之后开放成了景点,很多游人都喜欢在空闲的时候去参观它们,感受古代的建筑气息和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但并不是所有看似古老的建筑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就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国内最“传奇”的楼,就是先有记后有楼。

28、【阅江楼】“六百年有记无楼”疑案

29、关于阅江楼停建原因,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30、宁海路|小上海|北京西路的秋

31、最初,阅江楼由朱元璋亲自选址,亲自规划,亲自命名。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为这座尚未建成的楼宇,题写了《阅江楼记》。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阅江楼记》成文不久,修造工程却意外中止了。一直等到几百年以后的2001年,阅江楼才得以建成。那么,究竟是何种特殊的原因,让朱元璋亲自定下的建楼计划半途而废呢?

32、南京市名胜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共计七层。

33、南京确实有个阅江楼,位于城西北的狮子山上,长江之滨,为国家4A级景区,眺望扬子江和长江大桥的绝佳胜地。个人建议,燕子矶过远了,就去阅江楼吧,正合适。此外,第一天的玄武湖最好调整到第二天,因为玄武湖与古鸡鸣寺靠在一起。

34、从幼儿园逛到步入社会,阅江楼是他们每年的打卡地。

35、朱元璋亲撰两篇《阅江楼记》的蹊跷

36、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在狮子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六百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直到公元二00一年,阅江楼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南京阅江楼高五十二米,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37、带上家人朋友一起来阅江楼游览一下吧!

38、不少文物更是首次展出,

39、摄影:云游四海(网名)先生

40、据说,是因为当年主要的人力财力主要用在了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修建上,但因耗费巨大最终停建了,当然,朱元璋曾记述说当前情况下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阅江楼可暂缓,所以历史上的阅江楼是没有建成的。

41、这里还有很多弥足珍贵的展品

42、【阅江楼】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43、宋濂画像。来源:《百家讲坛》视频截图

44、隐约于金陵的晨曦与暮色之中

45、酒楼以经营高档粤菜、海鲜、燕、鲍、翅等,精品仿唐菜为主。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美食,赏美景,又可以同时欣赏水面上如诗如画的表演。碧波镜池,水阔云高,恍如置身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46、公交线路:地铁3号线→54路,全程约1公里从南京南站步行约10米,到达南京南站乘坐地铁3号线,经过13站,到达小市站步行约320米,到达中央门北站乘坐54路,经过7站,到达兴中门(南京长征医院)站步行约280米,到达阅江楼

47、南京的诗与远方,就这样藏进阅江楼的视野里。

48、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曾经命人在阅江楼这建立阅江楼,当时阅江楼已经在开工,把地面上的工作已经做好了,即将要把楼给建起来,却收到了朱元璋的命令暂停阅江楼的建立,当时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就突然暂停了。朱元璋当时对外的说法是明朝刚建立不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要先把那些事情做好了在来考虑阅江楼建立的事情。但是当时很多人都怀疑这个说法,毕竟建立阅江楼是手底下的人找来的建筑工做的,并不会耽误朱元璋多少事,当时很多人觉得是费用的问题,毕竟明初建立初期,一切事物都需要用到钱,而朱元璋不想在阅江楼上花费太多才给暂停了下来。

49、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50、奇异天象让朱元璋停建阅江楼

51、南京阅江楼地址:地址:南京市下关区建宁路202号交通路线:京市内乘公交10路、54路、150路、21路、132路、18路、39路、12路、16路可到。景区分有东入口、南入口,均有自备停车场,可停放各类大小车辆。南入口设有登山电梯,可乘电梯直接上山顶,电梯上下各3元,为游客提供方便。南京火车站到阅江楼:南京火车站乘坐10路公交车大桥饭店站下车即到其他:乘盐轮线即可到达。南京阅江楼门票信息成人门票为40元,网上预定有优惠。南京阅江楼咨询群为1178498

52、晚饭后与一群同事去江边散步,沿着中山北路行至与一条小街交界处,忽见前方一座灯火辉煌的楼阁,飞檐与楼体被灯光打得通体明亮,层层叠叠,很是壮观。我跟同事们介绍说,那是阅江楼。大家有心前往一观,但步行过去路程太远,且天气闷热,恐体力不支,就没去。从江边吹完江风回宾馆,我们选择了一条靠近阅江楼的路径,从大约一两公里外遥望了一番阅江楼夜景。第二天开了一上午会,中午就离开南京,没有一点逛街的时间,心里却记住了阅江楼。

53、西安曲江阅江楼属于4星级饭店,是比较高档的宴请之选。

54、阅江楼景区有东门、南门和西门,想要轻松一点的话,可以在东门坐扶手电梯直达孙中山阅江处,或者在南门坐电梯直接上山顶。建议从东门进,南门出,可以游览全景区,顺便看看城墙,南门出来过城楼仪凤门向西,再去参观景区西边免费的天妃宫和静海寺。

55、阅江楼的身份有些尴尬,六百多年来,它一直有名无楼,而现在呢?有楼无名,楼是盖好了,但又不广为人知,至少没有南京其他的人文景观那么闻名遐迩。阅江楼不是历史上的名楼,而是文化上的名楼,它的历史很长,来头很大。呵呵,现在还被冠名为“江南第一楼”...

56、曾大兴则认为,财力不足并不是主要原因。

57、阅江楼景区门票价格40元/人。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58、1360年,朱元璋与元末群雄之刚刚称“汉帝”的陈友谅在应天府之龙湾(今南京城郊)爆发龙湾战役,朱元璋军队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明洪武七年春,已经建立明帝国的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建一楼阁,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众臣交卷,以宋濂所写《阅江楼记》为最佳。宋濂这篇《阅江楼记》,可能是阅江楼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一篇本是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后来却入选《古文观止》,可见其水平不低。

59、▲1927年1月,为表彰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武汉粤侨联谊社在汉阳兵工厂特别铸造了一块铁盾牌,赠送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官兵。

60、衣冠不整者、醉酒者、精神病患者、携带宠物者谢绝入馆。

61、他们唯有初雪时,在盆友PO出的九宫格里,与阅江楼的雪景不期而遇。感叹一句:一下雪,南京就美成金陵。

62、今人揣度朱元璋建阅江楼动机,大多是从《阅江楼记》《又阅江楼记》《辟阿奉文》这三篇文章里寻找答案。

63、楼高52米。第六层楼则是传说中的上帝视角,堪称南京登高望远Top级别的地点。

64、那么,今日份的迷惑产生了,「为什么,阅江楼为何冷门」?

65、南京2000|1997|1998|民国故事

66、我们看到整个广场干净整洁,

67、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68、“有记无楼”说认为,朱元璋自己写了《阅江楼记》,又动员宋濂等身边文臣写了多篇同名文章之后,就停建了阅江楼,从此在朱元璋的一生就没有再建阅江楼。

69、值得大家前来学习与参观!

70、参观者持有效证件登记后参观。10人以上团体观众须提前3天传真预约,由博物馆安排适当时间参观。如遇博物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遵从肇庆市博物馆安排。

71、上帝视角看南京|恋爱|吃货|潘西|冬天

72、▲1926年“宾兴总局”石匾额

73、请勿在馆内吸烟、饮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74、阅江楼仍处在他们安利的南京todolist上,且地位不可撼动。

75、建文帝只做了四年的皇帝,没有建阅江楼。明成祖执政没多久,就迁都北京,他不可能在南京再建阅江楼。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们,也不会跑到南京来,把阅江楼再建起来。所以“有记无楼”这个观点认为,这600多年之间就没有阅江楼存在。

76、朱元璋画像。来源:《百家讲坛》视频截图

77、“临春”、“结绮”,都是南朝陈后主所建楼阁,陈后主和张贵妃在此居住,怠于政事,终被隋军所杀。“齐云”是唐代兴建的楼阁,在吴县境内,朱元璋攻占长江时,吴王张士诚的群妾在此被烧死。“落星”也是楼名,三国时吴国所建,在江宁县东北的落星山上。这段话,直接以历史上帝王豪雄乐于建造楼台馆所、耽于享乐以至灭亡的教训为例,明确点出这些豪华高峻的楼阁,其作用不过是“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眨眼之间就会成为后人感慨的陈迹。

78、阅江楼进行了广场地面保养维护工程和

79、叶挺独立团的“铁军”盾牌,

80、江楼雄踞曲江池遗址公园湖南岸,依托盛唐文化,坐拥700亩湖光山色,营业面积约1万余平米,酒楼设施齐全,装修豪华典雅,属于合资的民营企业。

81、之所以会这样修建是因为阅江楼在历史中并没有修建出来,这也跟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在明洪武七年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在狮子山修建阅江楼,而且还亲自为它撰写了《阅江楼记》,随后有命令朝廷中的文臣职事每人都写一篇,但没想到在阅江楼地基刚刚完工之后,朱元璋又突然决定停建了。

82、前些时去南京出差,住在近江边的双门楼宾馆。从酒店的窗子望出去,见高楼后远处有一座小山,上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楼台,在夕阳下闪着金光。查地图,判断是狮子山阅江楼。晚饭时询问南京的朋友,果然是。朋友还介绍说,阅江楼本来无楼,只是因为朱元璋曾经写过一篇《阅江楼记》而闻名于天下,真的建成此楼,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心下疑惑,因吃饭时还在商量其他事,未及细问。

83、曾大兴说,与军事上、政治上的需要相比,观景和纪念龙湾之战都是次要的。

84、叶挺独立团在肇庆驻防四个多月期间,独立团从军事、纪律、政治诸方面加强建设,培养了士兵们的革命精神和斗志,使士兵们保持铁一般意志,使独立团成为组织可靠、思想革命、军事过硬、军政兼优的真正革命军。

85、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展

86、若你问老南京人,他们大概会含泪告诉你:爱过。

87、阅江楼位于市区正东路的石头岗上,面临西江,浩气常怀。阅江楼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阅江楼呈四合院布局,分前后左右四座大楼,楼高二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国后于1959年和1971年先后重修,并将楼面改成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阅江楼1928年曾为叶挺将军带领的“国民革命第四军独立团”团部驻地,现该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88、“5年之内,明成祖在狮子山下建了两座大型建筑。他既然要‘结太祖之余烈,以号召天下’,那么他在狮子山上把太祖当年立项,后来又停工了的阅江楼建起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曾大兴说。

89、南京是明朝初期的国都,整个城市都被六朝古都这种浓厚的历史气息包裹着,特别是到了鼓楼区的阅江楼更是有这种感觉,站在阅江楼上,俯瞰可以见到狮子山,也可以看见扬子江,还可以看到长江的面貌以及整一个南京的风景。然而很少人知道,阅江楼曾经是烂尾了六百多年的建筑。

90、南京阅江楼海拔78米。阅江楼楼高为52米,建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的狮子山上。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气势雄伟壮观,登高望远,奔腾的长江尽收眼底。是我们南京非常著名的一个景点,值得游客来阅江楼一睹芳容。去阅江楼的交通也很方便的。

91、然后在10块钱即可3分钟到达的手扶电梯中,受到一千点法术伤害。不过,对腿脚不方便的人群也算是贴心。

92、我期待着,与它的下一次重逢。

93、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94、小朋友们的目光停留在精彩的英雄故事

95、阅江楼高52米,外观四层暗三层,共七层,每一层都有和明代相关的陈列,虽然也是现代新布置的,但像一层的红木龙椅、三层绘着郑和下西洋的巨型瓷、四层天花板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金龙,将楼内打造得挺气派。站在楼上,天气好时,北边的长江、南京长江大桥,东南边的紫金山(钟山),以及南京城景尽收眼底。夕阳西下时来登高观景最好,长江被落日映成金红色,添了几分温柔。

96、同为江南四大名楼,阅江楼与历史底蕴雄厚的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相比,尤为不同。

97、收入《古文观止》的宋濂版《阅江楼记》

98、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兵打过长江,占领集庆,接着改名为应天府。就在1356年,陈友谅也自称汉王,由太平出发,攻打朱元璋。在刘伯温、康茂才、邓瑜等人协助下,朱元璋以少胜多。龙湾之战之后,朱元璋就确立了他群龙之首的地位,1364年就当上了吴王。1368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号“大明”,年号“洪武”。

99、免费讲解服务:每周上午10:00,下午15:00

100、这首诗作于王阳明任南京鸿胪寺卿时,即1514年至1516年之间。王阳明此诗是借登临阅江楼抒发其心学主张未能发扬光大的某种失意,希望道德建设能够用以治国平天下。这首诗使我对历史上阅江楼“有记无楼”之说产生了疑问。从诗文看,阅江楼曾经有过,王阳明去登临时已经荒圮了。于是上网查询,方知阅江楼“六百年有记无楼”之说虽几成定论,但并非没有争议。有关阅江楼的故事还颇有趣味。

101、龙湾之战无疑给朱元璋一辈子不可磨灭的痕迹。驾临卢龙山,他发现此山有一峰突起,高耸入云,无论是从远处看,还是从近处看,都像一头狮子。于是他就把卢龙山改为“狮子山”。洪武七年,朱元璋下诏在狮子山上建一座阅江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