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通假字【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3 18:08:20

1、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4、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8、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14、(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5、☞寒假预习|2020年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全)

16、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17、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18、【岳阳楼记通假字】薄雾冥冥(bómínɡ)

19、·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0、·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21、气象万千: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

22、(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23、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4、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5、(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2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动词,是)

27、(2)消散。长烟一空。 

28、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品读课文,总结艺术特点

30、越明年。古义:及,到。今义:越过。  

31、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宠,荣耀;偕,一起。

32、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吗?

3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35、·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36、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

37、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8、·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39、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40、剪裁得体,突出中心。

4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2、“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4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副词,因为)

4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46、【岳阳楼记通假字】白话译文:(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4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

48、(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4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50、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1、(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2、个人认为通假就是古人写错了字,现在我们学习起来就把它换成现代熟悉的字词罢了。还有就是有很多通假已经通出了规律,大家就都接受了这个通假的概念了。

5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在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54、背诵课文五段。

5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56、2)北通巫峡:通向,通往

57、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

58、南极潇湘(至、到达)

59、积累文中四字词语,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

60、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61、译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这样,在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62、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63、(3)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64、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65、(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66、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归:归依

6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68、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言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对于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而中心突出。

69、⒉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70、喜、乐:表喜悦、乐趣。

71、北通巫峡通向中心思想

72、退亦忧。古义:不在朝廷做官。今义:后退。

73、☞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资源

74、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片。万顷,极言其广。

75、☞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76、(4)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77、古人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78、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79、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80、“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81、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作者范仲淹的简介、岳阳楼的介绍、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介绍,同时还有范仲淹其人及励志故事,让学生对课文,以及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情感和理想抱负。通过课前展示,教师把学生和作者之间拉近了距离,促进了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

82、横无际涯(古义:广远;今义:与“竖”相对)

8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84、写景赏析,体会美景

85、(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87、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

88、(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89、☞七下|☞八下|☞九下

90、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1、(3)去国怀乡。(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92、☞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93、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4、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而恃才傲物,被权贵忌妒,贬谪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95、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96、⒕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97、总结本文艺术特点:结构严谨,剪裁得当;出色的景物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散文辞赋化。

98、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99、(1)作者在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时候不是直接写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背景,在这里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进行写作的。文章写了滕子京的政绩,用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了什么?

10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101、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