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4、·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5、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9、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2、(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14、万题库·2018省考笔面全程班
15、·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反对了。
1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1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万题库•2018省考名师系统班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23、【孔子的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5、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6、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和体会。
27、(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3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3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3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3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34、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36、翻译:温习过去的东西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过去的事是可以作为老师的。
3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8、道不同,不相为谋。
39、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40、(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4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2、·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出处)《庄子·达生》(译文)人所最可怕的,还是枕席上的姿意在饮食间的失度。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44、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4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6、(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47、(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48、【孔子的语录】(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1、(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4、·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55、(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6、(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7、言必信,行必果。
58、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59、(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0、(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61、·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如果早上悟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62、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63、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64、·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6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66、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6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68、(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69、(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70、·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71、·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7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73、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75、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76、·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77、(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7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斗,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7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83、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8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85、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8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7、(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88、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8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9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9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9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9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97、解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98、(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99、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100、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0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