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4 14:05:49

1、浙江省*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致辞,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主席臧军及浙江省作协党组副**曹启文致贺信(主办方代表代为宣读)

2、走向民间,发现另一个江南

3、不需要读文,光看题目,其文之真之诚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难能可贵的是,祖庆的不少散文,不但能将真人真事写得让人深信不疑,心潮翻滚,而且令你读有所思,思有所悟。在散文写作中,能拥有如此一箭双雕功底的,不是高手也是老手。

4、小老百姓信神也信得小家碧玉,根本不会有更大的心愿诉诸神,以求神的庇佑:比如升官发财,前程似锦。老百姓的心思不会出离生活本身三尺:身体健康,子女平安。如此而已。如我父母般,他们根本不会想到生死轮回,也不会祈求一个好的死亡,继而有一个好的轮回,这些都是生活以外的事情,他们关心不到,也不知道怎么关心。所以神在心思简单的人家也只需要简简单单地做一些小事情。

5、做完一些家务,坐在电脑前打字,键盘上的声音是我喜欢的:安静,低调,温润。屋外的阳光热烈有声,击打在任何事物上都有响亮的回声。麻雀儿叽叽喳喳的,从路上捡回来的小猫趴在台阶上。

6、这是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何夏寿老师为《刚好遇见》写下的序言,它本身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散文。读后,你一定对祖庆老师的《刚好遇见》有更多的了解。

7、《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8、岑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等,儿童文学(《野孩子阿亭》)等。

9、这样的时候,我索性就转过身去面对从前,让自己回到往事里去。那些散落在往日时光里一串串温暖与忧伤的故事,深入了我的骨髓,时不时地若隐若现、如影随形,充斥着我的脑海。我要记录的就是这些在沉淀中重新泛起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所带给我的深刻与坦然、收获与感念。这些从久远的往昔弥漫至今,且真实而平淡的故事我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故事就发生在我的生命里,发生在我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把故事记录成了,就算作是一篇文章。

10、比较著名的散文集,我只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朱自清文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除了阅读李密、陶渊明、范仲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散文名篇外,其他人的文章就很少去猎涉,所以不太清楚!

11、我好喜欢那样的时光:天蒙蒙亮,他们就起来烧香了,等我起来,香还没有烧完呢——袅袅地绕来绕去,阳光穿过敞开的堂屋门,铺一块金色在屋里,那香气就在这金色中间飘飘忽忽,除了厨房里母亲做早饭的声音,仿佛人间的静谧此刻全部在这里。我常常在香案前呆立许久,但是一般不会跪下去,我只是望着香案,和并不存在挂像的神的虚位发呆,我没有任何心愿,也不祈求什么,我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看慢慢消失的香烟,闻经久弥漫的香味。

12、于是这本书就被贴上没用的标签,有时候我在想,这是否也是文化苦旅里一道悲凉的风景?出于对文字的热爱,出于对余秋雨的好奇,也出于做题做到麻木不仁的心累,我翻开了这本书,根据目录,找到了《道士塔》。

13、你这样讲不是在公然冒犯领导,硬拉仇恨吗?数以万计的校长中,不是也有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这样名垂史册的名校长吗?许是因了我们这样在想,才不是祖庆。

14、一个人睡眠如同死亡,所以感谢这活着与死亡的反复交替。我常常怀有的恐惧是死亡就是某一个午夜的梦境,我常常希望的也是如此。

15、《汪曾祺散文集》是2018年11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内容简介:《随遇而安》经历过曲折岁月的汪老,用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通过这些文字,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自在而活。《自得其乐》汪老写草花鱼鸟、生活琐事,总能从朴素生活中找到凡世之乐。正如汪老所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活着多好呀》人生实苦,他却给生活加了一层糖衣,在平常中找寻趣味与美感。汪老写生活琐事、身边人物,幽默风趣又乐观积极,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仿佛人人可爱,事事可玩味。

16、那时候的神是光明的,是可以大声对他说出心愿也是不怕大声忏悔的。我以为能够站在阳光里的事物都是光明正大、经得起考验的,哪怕是小鬼。觉得人生浩渺而且安全,我们怎么折腾都会在神的手掌心里,所以人就可以“不害怕,不着急,不要脸”。我想我有这样的心境是得到了神的启示的。当然在神的面前,生命的许多悖论我也忘了找他解释,比如:我为什么残疾?我的残疾如果是对我的惩罚,为什么又会得到他的护佑?这些问题从来不想问他,他回答不了的最后都粗鲁地归结于“天机”。

17、在《漫忆童年美食里》里,祖庆这样写:“我常常躲在他们身后,眼巴巴地望着满桌零食,总希望它们掉几颗在地上。可是,它们从来没掉地上过!我暗暗发誓,等领到第一笔工资,我一定全部换成花生米、兰花豆,一次吃个够!”一句真情痴语,令人莞尔,重温了童趣;

18、梁鸿鹰一直关注苏沧桑的写作,他认为苏沧桑这些年的进步是各方面的,“你发现她开始写的东西毫无疑问是很美的,然后就是她叙述的交代都是很清晰、很通灵,到了这里就有了非常厚实的东西。她在《纸上》不只是还原了劳动,她也还原了中国人对待自己的手艺、对待劳动、对于时间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讲可能不是主动的,但是在他生活的劳动和技艺传承的过程当中,她写的是一种坚守,写的是一种原生的至大的道,我觉得这是《纸上》值得关注的地方。”

19、人的生命就像城市中的公交车,有许许许多多的驿站,每到一个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征程。怀着自我完美的期望和从零开始的心态。

20、我虽然说也写了些文字,但时常还能清醒地检点自己的能力,或者说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我只不过是一个写文章的爱好者,一个希望在工作之余,因为写文章而获得更多享受和乐趣的人,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

21、每每到了寂静的夜晚,四周的灯光都暗了下去,独剩书案那一圈光明,先沏一杯清茶,然后是点上香烟,这就有了写的气氛,慢慢地进入写的状态。荷锄开荒,撒秧播种,自得其乐。

22、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23、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24、文化苦旅,在我眼里,这代表着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一种艰难,也透着余秋雨对此的担忧。在尔虞我诈的人类世界里,文化像一只易碎的灯笼,随时都能被抢走,然后践踏,甚至毁灭。

25、《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26、我不是个特别有出息的人。

27、这生活跟温柔,人也很温柔,于是诞生了我,生于理想,死于欲望。

28、【散文集】日记的形式。这些短小的文字中,体味到作者对自然的爱,以及他时时刻刻想到清净与死亡,最后是美的艺术或文学让其清醒过来,明白身处喜怒哀乐的生活情境之中。

29、觉得OK的话请点赞~更多的学习技巧,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从心理学和文学的角度,为你破解生活密码。

30、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青年评论家刘大先

31、从我爱上读书到学习写作,时光于不经意中流过了三十多个年头。现在的我,一副标准的中年人体态,在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中缓缓地来回奔波着。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心理要承受的东西很多,生活的重心与思考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写文章的这个空间。我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那些绕不开也躲不过的事,为了安身与生计去操劳,如还能够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算是一种奢侈了。

32、《文艺报》总编辑、著名评论家梁鸿鹰

33、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34、【散文集】但是不管是上帝还是如来佛祖,一直都在笑吟吟地看着她,觉得这个任性的老太太可以犯这些不伤大雅的小错误。奶奶是在阳光明媚的中午死去的,非常好的时辰,我以为她的往生一定是美好的。

35、把人们忽略的美好,从生活的缝隙中打捞出来,让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倘若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时时生活在一个充满美好和诗意的状态下,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是快乐的,精神是饱满的,生活就不会空虚。

36、写文章是门手艺活,不是一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选择的职业。很费劲。因此吃些苦头在所难免,而且只有自己晓得。可是,在生活中,即便不写也要吃苦头。因为,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场艰辛的跋涉,需要去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或许,只有阅历多了,心才会坚强,路也会走得踏实。或许,适当地吃些苦头,劳者善心生,反而会慢慢地引发善心。吃苦总得记苦,生活给予我的体验多了,积累的感受也多,脑子里就有了存货,便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欲望。这种欲望最好的发泄渠道和方式,对我来说就是倾注于文字。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这种方式诱惑着我。

37、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38、全书收有写女人的文章,其中有谈母亲、教师、弟媳、奶娘、同班、同学、朋友之太太、学生、房东、张嫂、朋友的母亲、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女性。冰心用一个“男人”的视角来审视女人,而自己又是女人,这种“换位式”的叙述,比之用女人的眼光看女人要更有可看性。

3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尚书》是一部将上古历史文件和古代事迹汇编在一起的书,其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也被文学史家称为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和《诗经》的文体并列。但其中的散文,绝大部分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也有对美德的褒扬称颂等。

40、我写文章也是为了记忆,记忆是最完美的影像。人有时候会对眼前发生的事呈现出模糊状态甚至遗忘,而对一些年代久远的旧事似乎越发地记得清楚,好像还很新鲜似的。我现在就是这样的状况。我每个月保持着写一篇文章和看一本书的习惯,写文章总算勉强地坚持了下来,但看书则不一定能够完成得了,其原因就在于记忆力的衰退,经常性地会看过忘记,需要用回看来延续并加强记忆。这种过早的健忘让我感到非常沮丧。

41、(朗读者:柏玉萍,小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星,省普通话测试员。)

42、何夏寿,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教师,浙江省首批名师导师。著有《一个小学老师的童话情愫》《童话与儿童素质的发展》等教育专著。

43、散文之贵,贵在其真。这里的真不仅仅只是情感之真。情感之真是文学的共性,连最荒诞的童话、幻想小说都概莫能外。散文之真,讲究作者本身的生活之真生命之真。一如巴金先生的“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读散文,读得就是作者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说白了就是“读你”。读“你”的真见闻,真气象,真性情。散文要是没了这些,那活着也是死了。在“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文化语境里,一个写作者,在众人面前公开“露真”,除了底气还得有勇气。

44、在看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笔下祖国山河的旖旎风光,山峦起伏、虚以*蛇跃然纸上,同时我也能在他的字里行间看到那个注视着那一片壮丽的深邃锐利的目光还有上面拔地而起的三行皱眉,那是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沧桑,那是深切的民族和文化的忧患意识。

45、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

46、我们都在追寻着一种,若有似无的,缥缈的东西,它的名字叫爱情

47、你信命吗?我信。开始我以为能改变命运?后来才知道就算改变了,也是命运允许改变的,就像她,这辈子也不会和我有关系了

48、因此,我从容自若地面对生活。

49、在荆门火车站打的的时候,问多少钱,一些师傅喊:五十!五十就五十吧,在这大半夜找人送回家,彼此皆不易,我很容易对陌生人涌起信任。这样的信任也许没有根源,但是它让我舒坦,如果心存疑虑,必然多忧。

50、左拐,左拐,再左拐,就到家了。

51、妈妈进房间了,我放下行李,在院子里看它们玩。月光先是温热的,慢慢就凉了下来,凉到刚刚好。

52、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53、这是一本带着温度的散文集,整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四季中节气,植物,风物,大自然的变化,以及生活在大地上人们的感知,用饱含深情的方式书写最寻常的日月。引导生活在四季中的人们,与自然共生,回归生活的纯粹。

54、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爱。

55、我在作品中反映出的态度,也是现实中我对待生命和写作的态度。那就是真诚。对于写作,完全是纯粹的热爱,因为写作它使我真正地快乐。每当我与文字相遇,就会被深深吸引。一些情绪也会通过写作来更好地疏通,还有文字的千变万化,以及其组合成的文章,对我都是那么具有吸引力。

56、我努力并艰难地学习写作,只是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栖息心灵的桃源。我写文章并不是为了去影响别人、说教别人,而是为了安顿和约束自己,让自己有点事情可以做。

57、师傅说:再见。说了两次,开始是普通话,然后是方言。

58、能够分清好人和坏人的狗一定是好狗,我想。

59、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作者从小处着手,选取了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与“我”攀谈、做小橘灯送“我”这几件平凡的事情;

60、等我20…等我25…等我30…

61、是沈从文先生为丁玲女士所写的一部传记,一九三四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良友文学丛书”第十种。

62、他们虔诚地把佛请回了家。我觉得一个人要请神回家,神就已经跟他回了家,如同一个人要表达爱,她其实已经爱了他很久一样。这个仪式没有那么隆重,但是却很必要。至少在人的心里是必要的。既然在人的心里是必要的,所以在神的心里也应该是必要的了。于是我们家也是有神居住的家了。

63、在家里醒来,永远都知道自己是在家里,不管做了什么样的梦。在外面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得想一想,才会想起来自己是在哪里。

64、如果你够及时能赶上这个冬天与我一起吃火锅喝奶茶看电影放烟花合照秀恩爱那么这个冬天一定很美好

65、第三条主线: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

66、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67、很另类的散文集,读起来感觉很怪异,但气势磅礴却又很舒—————《梦哲祈神》,笔名叫刘戈。这本书不费时间,但很费力气,因为必须读出声来才有感觉》《花田半亩》田维,很知名的了,不赘述,值得一看。读这俩本书时,心态要平静,这样才有味,读多了,怡情

68、门口今年没有种庄稼,野草疯狂地生长,我倒是非常喜欢这些自由生长的东西,喜欢它们的任性、霸气和百折不挠。当然,百折不挠是人强加于它们的词语,它们不过是想给生命找一块落脚之处。

69、“现在的爱情不归月老管了他老人家早退休了现在归财神管”

70、我们带着无尽的爱与热望,活在人世间的四季中。在季节的循环往复中,我们照见天地万物,照见彼此,照见内心的温度。

71、我家小花是个慢性子,从来不会对一个人表现出多大的热忱。这也与它的性格有关,它胆子小,我以为她平时看见人的嚷叫有一些装腔作势。

72、散文集中第四章节《人有草木心,万物皆温润》,第五章节《美丽的二十四节气》,第六章节《四季有它自己的声音》。都是沿着季节的变化中,草木,节气以及四季的特点来书写。人与草木之间的相通相融,人与季节变换的相辅相成,人与节气的相呼相应。

73、“用笔墨怡养心灵,写有温度的文字。”让我们在时间中彼此深爱。致敬读者,因为你们的喜爱与阅读,认可与共情,让我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的温度。

74、《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75、北京出版集团党**员、董事、总编辑李清霞

76、“心如针眼,一颗尘埃,就会让人痛不欲生;心像汪洋,一块巨石,也不会起任何波澜。”他把答案抛给了我们,感佩祖庆的宽厚与豁达。

77、估计你要到国家图书馆去找才能找到了。得奖的是《画梦录》《画梦录》(散文集)19文生(应该个是个出版社吧)

78、《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79、最开始接触的,是印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里面的《道士塔》。但老师没有讲那本书的任何一篇课文,即使那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篇目,发下来却永远在我们椅子底下的书箱里,整整三年安静地呆在那里,如一处被遗忘的的宝藏,日复一日的尘土将其覆盖;也如一个一进皇宫就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从盛开到凋落,都无幸一睹圣上的尊容,只因为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高考不考。

80、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著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李舫

81、苏沧桑散文集《纸上》研讨会现场

82、终究是,故乡的风不同于别的地方的风,一些事物的伟大在于它的无形,而让这无形动起来的是一个地域的个性。个性首先会渗透在风里。此刻的风里,有的是一些庄稼拔节的声响;有的是一些野草缠绵的呢喃;有的是一些庄稼、野草间小虫的梦呓。它们的梦呓里有我的母语,有我出去的时候留下的归期。

83、你以为你能改变命运?就算你改变了,也是命运允许你改变的。

84、她以诗人的眼光观看一切。

85、“再过几年,老水鬼永远地走了。小水鬼离家越来越远了。”《两个水鬼》,机心巧运、妙思巧构,体验了机趣;

86、沙沙小观园,我来交流啦,秦牧的散文集,真值得读一读。秦牧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家,他一生写过许多的散文,主要《艺海拾贝》,《花城》,《语林采英》等。

87、归纳一下,也就是三点:那就是真善美。大自然的真,人性的善,生活的美。这三条主线,是我的主要写作方向。通过对草木,四季,节气的描写,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诗意地析居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上,通过对内心的修炼,让温暖,爱,柔软心与慈悲心,在生命中呈现。

88、《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母与子》,《三个小女孩》,《垂钓》。

89、散文写事,却非为写事,而重在抒情。祖庆深明此理,他在借事抒情,抒发一种近似于哲理的情。

90、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

91、《关于女人》是201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冰心。

92、《人间四季》的面世,是我写作的一个里程碑,我对写作的真诚,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我把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热情,用散文的形式,用心去表达。我把对人间的爱,用文字的形式,留在这里。

93、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我于今早重生,来时心怀暖阳。敬你岁月无波澜,敬我余生不悲欢!

94、《超人》是冰心老人1921年在《小说月报》的第12卷第4号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一开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他和人没交际,亦不爱带一点生气的东西。

95、又用散文带给世人惊喜。

96、《小橘灯》是作家冰心创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

97、关于什么是散文?人们并没有统一的权威认知。大致说来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在西方,散文的定义更加宽泛。散文大致上分为议论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后来还有了与诗杂交的散文诗。

98、我喊小花,她跑到我脚边,把两个爪子往前伸,结结实实地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呵欠。

99、这个人间不值得,我却还是不想走

100、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

101、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员会*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