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通常只用来指称柳属植物,此属植物叶片狭长、枝条细软。“杨柳”连用,也是指柳属植物。
2、麦花也几乎是常见花中最小的花。
3、大王花信风是中端档次的
4、这晚客,却是个见人熟,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一开就酣畅淋漓,连绵近月余,不余遗力地开,直到把春天送走,把夏天唤来。
5、稻花与麦花一样,也没有花瓣与花萼。稻花的开花时间,比麦花稍长,但从开放到关闭也就一个多小时。说稻花“此花不入谱”的是宋人连文凤,他说稻花“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麦花的命运也差不多——
6、【花信风】你只愿能长随花的墓碑之下
7、24花信风,嫣红姹紫,各有芳姿,麦花可称得上是其中的另类。
8、信风是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近赤道一侧的偏东风。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在对流层上层盛行与金风方向相反的风。即反信风。信风与反信风在赤道和南北纬20°~35°之间构成闭合的垂直环流圈,即哈德莱环流。信风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系统,但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有人认为,东太平洋信风崩溃,可能对赤道海温激烈上升有影响。是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其增强、减弱是有规律的,厄尔尼诺时信风大为减弱,致使赤道地区的纬向瓦克环流也减弱。反厄尔尼诺时,信风增强,瓦克环流增强并向西扩展。
9、杨也可以指白杨、青杨、栘杨等杨属植物。
10、李商隐诗曰:“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11、冬小麦的花期较早,麦花一般在清明后、也就是5月上旬左右开放。
12、譬如我在后田,那个讲闽南话的村子,过得孤独。
13、中国有漫长的农耕历史,古人很早就发现,花的开落,鸟的迁徙,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他们便将这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花儿开了,叫花信,鸟儿迁徙,叫鸟信,麦子熟了,叫麦信,稻花香了,叫稻信。
14、“信”有诚实、不欺骗、信函、消息等含义。花信,是说花应时而开,最为守信,同时花也是传递季节信息的使者。催动百花开放的风,也就成了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历时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一种花,从梅花开始,到楝花结束,这就是二十四花信风。现在正值花信风之首,梅花。
15、楝花是春天的煞尾之花,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梅花,终于楝花,楝花开后,春芳暂歇,楝花谢尽,花信风止,便到了立夏的节气了。
16、应花期而吹来的风,被古人称作花信风。《吕氏春秋》说:“风不信,则其花不成”,意思是说,风是很守信用的,到时必来,而风的到来,也带来了开花的音讯。这样应约而至的风,就叫做花信风。
17、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18、距离离开园子不过五十天
19、春天的景色本就明媚,而吐着柳花的柳树,尤为妩媚。隔岸看柳,仿佛罩着一层轻烟,别有一番妙趣。而春花易逝,柳枝却是常绿,晁补之在《水龙吟》中写道:“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杨柳”。咏柳,便是咏春。
20、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21、人们常为落花而叹息——
22、十二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有相应的午后现象相对应,称为候应。其中用花与之对应的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时令如花:七十二候·花信风》以农历立春为一年的开始,按日排列,每一候里选一种花与物候对应,例如立春一候为金盏花,谷雨一候为棣棠花。与花相对应的,另有关于本花的古典文字及节气习俗与相应的古诗、民谚。其图作精致,文字古雅。
23、它没有花瓣和萼片。在植物学上,叫“不完全花”,只保留了繁衍后代最重要的花蕊。
24、十年后,他病后又去看梅,想起十年前的往事,忍不住又写了一首诗,诗曰:“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25、楝树的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
26、梅、兰、竹、菊被中国人列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27、杨万里诗:“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的是柳絮,还是柳花?
28、坚强源于艰苦,伟大出于困厄。哪怕粉身碎骨,也不损伤自己不屈的品格。还是伟大的、坚强的、不屈不挠的陆游。
29、为什么会有这奇奇怪怪的名字呢?
30、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季气时开的花。根据南朝《荆楚岁时说》所说的意思∶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个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二一十四番是指小寒至谷雨。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侯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蜇一候桃花二候律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侯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茶糜三候柬花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
31、三国归晋,大一统的晋朝之后,就是大分裂的南北朝。其中,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一直到隋朝才重新恢复大一统。陆凯是北魏诗人,范晔是南朝宋的文学家。虽然分处南北对立的朝廷,但两人非常友好。当时人记载,陆凯从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范晔,并且写下这首诗。但是唐朝人从地理位置分析,又觉得应该是南方的范晔寄给北方的陆凯。不管谁寄给谁,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国度,寄送梅花已然成为一段友谊的佳话。对古人的这番友谊和情趣,真是心向往之。
32、【花信风】清少纳言说楝花开在端午前后,也许是日本国的纬度更加靠北的缘故吧。
3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4、我们家在这村子的几年里,一共租了两次房。说实话,这个村子没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孤寂的少年在这个村子过得并不开心。
35、“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36、冰雪季节,早晨尤为寒冷。梅花在晓凤中开放,尤其显出斗士的品格。坼(chè),裂开、开放。陆游希望自己也是如此勇敢、坚强,“一树梅花一放翁”。
37、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是中国节令用语。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顺序为: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38、不过我不想说气候与养生,今天我们聊聊冬季的诗意与美。古人把节令中开花时间最准确的花作为代表,称为节气中的花信风,明天开始花信风来了。
39、我的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在平潭平原公社(现为白青乡)伯塘小学上的学。我母亲在这个小学任教。除了本村的教师,大部分教师,以及家庭,都住在一个很大的祠堂里。
40、意思是说,柳椹是枝条上长出的柳蕊,即柳花。
41、小寒三候梅山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三候瑞兰矾(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帆);立春三候春桃望(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三候菜杏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三候桃棣微(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三候海梨兰(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三候桐麦柳(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三候丹糜栋(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花、三候栋花)。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
42、又称二十四风,是我国的一种节气用语。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唐徐师川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里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43、这首诗的名字,叫《初夏》。那时,阳光还不是那么浓烈,槐叶已经遮天蔽地,微风吹来麦花的香气(麦信),给人一种闲适、慵懒的快意。
44、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45、因为你最常见,不稀罕。而且,名字叫狗牙,这名字,听着就俗嘛。(如果植物也有高血压,狗牙蜡梅此时一定血脉偾张:名字是你们取的,现在反而是我的不对了?)
46、杜甫《绝句漫兴》写柳絮:“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将颠狂柳絮与轻薄桃花相提并论,笔调中不乏鄙视与不屑。有人又将柳絮的这个特性,用来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47、小寒初候,最先被吹醒的是梅花。
48、唐徐师川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时的风,所以叫信。
4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50、古人给这些蜡梅排座次:罄口与素心在前,素心蜡梅也是日本人最欣赏的蜡梅品种。而狗牙蜡梅被排在最末尾。狗牙蜡梅自然一脸的不服气:
51、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52、崔豹《古今注》曰:“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柳叶亦长细。栘杨,江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蒂,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一曰独摇。”
53、《本草纲目》说得清清楚楚:“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但一旦进入文学范畴,任性的文人才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因为杨柳的某些共性,明知道是杨,也要叫你柳,或者明知是柳,也叫你杨。
54、陆游的词是好词,反其意而用之的这首词,更加是好词。虽然是反其意,却又殊途同归。同为千古绝唱,从不同角度,歌颂梅花的坚强和不屈。
55、梅花是蔷薇科杏属或李属植物。因开于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被人赋以传春报喜的吉祥。南北朝诗人陆凯《赠范晔》有咏梅名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6、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57、墨梅是隐逸性格的写照,白梅也可以是隐逸性格的写照。隐逸的其实不是梅花,是王冕本人。
58、越是天晴,树上的楝花越是香得厉害。
59、作者林逋(bū),又是一位隐士,长年隐居杭州西湖,泛舟湖上。每逢客至,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终生不仕不娶,植梅养鹤,说自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爱梅爱到如此地步,想想也是醉了。古人的精神境界,有时候很难用当下的物质世界来揣摩和想象。
60、诗歌的意思是说,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很伤心。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饮酒助兴。狎(xiá):玩赏,亲近。
61、黄檗(bò)禅师是唐朝著名的禅师。福建人,在故乡黄檗山出家,后来主持洪州(今江西南昌)大安寺。
62、========================
63、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画梅。隐居故乡会稽九里山,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朱元璋请他做官,他干脆以出家来抗拒。
64、青春已逝,你还记得哪首老歌?
65、清代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说:“柳椹,及柳花未放时,其枝垂下的柳蕊也,淡黄色,若俟花出,则无用矣。”
66、那梅花又有哪些具体的含义呢?
67、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明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68、《毛诗正义》:“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皮红者曰大杨。叶皆长广,可为箭干”。
69、麦花的总体花期,可以维持十来天时间。单花的时间更短,大约只有5到30分钟的须臾绽放,比日本人称之为“朝颜”的牵牛花、比昙花一现的昙花(昙花可绽放三四小时)还要短命。可谓世上寿命最短的花了。
70、“水性杨花”这个词汇,就是专门用来比喻那些随波逐流、作风轻浮的妇女。《红楼梦》第九十二回(高鄂等续写):“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若说有钱,他便是贪图银钱了。”
71、诗经里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草木枯荣,花开花落,时光总是匆匆。而时间又总会熨平你的情绪,让你慢慢平静、淡泊下来。世间没有永驻的春,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72、花瓣与花萼,相当于一朵花的花房或者花衣。
73、5月13日18:00大礼堂
74、并不是他们分别不出柳花、柳絮,亦文人任性所然。
75、使尽毕生的千变万化之术
76、柳树之所以叫杨柳,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记述:
77、杨可以指蒲柳,即柳属的红皮柳。
78、犹记小学课本上的第一首诗真挚而活泼
79、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80、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中国人写花的诗词,千千万万。但最多的是梅花。
81、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82、5月13日花信风为花样的年华送上最好的演出
83、写下了永远拭不去的悼文
84、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85、信风是吹过回归线(南纬30º和北纬30º之间)的持续不断的风,风速约为每小时18—22千米(11一14英里),有时可以连续吹上几天。北半球盛行东北风,南半球盛行东南风。大多数人会认为信风(tradewinds)这个词得名于大型航船出海贸易时靠信风指引航向。而事实上“trade”一词来源于德语,意为“路线”或“路径”。
86、性价比 赶上做活动买的这一款纸尿裤,非常划算
87、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杜甫蜗居夔州。诗人旅居江峡,见梅花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一诗:“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这首诗的名字,叫《江梅》,诗中写的自然也是江梅。
88、蜡梅与梅花,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落叶丛生灌木,古称“黄梅”。宋代范成大《范村梅谱》这样写道:“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近似,色酷似蜜蜡,故名蜡梅。”
89、公元1735年,英国G.哈得莱发表《关于一般信风之起因》。哈得莱第一次对大气环流考虑地球自转的因素,正确地解释了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西半球的东南信风,修正了哈雷的理论,并首次创立了经圈环流的理论,从而奠定了大气环流理论基础。至今人们仍把地球上赤道附近的经圈环流称为哈得莱环流。
90、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91、楝属植物大约有20多种,其中,我国主要是苦楝和川楝两种。苦楝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也有栽培。川楝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
92、柳花即是初生的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湿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与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雪’误矣。
93、从24节气上说,冬至节气,春的萌芽已经潜伏。到了接下来的小寒二阳之际,中国北方地区到了最冷的时期(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却是大寒时节最冷),潜藏的阳气在这样严寒的节气中破土而出。梅花初绽,第一番花信也就开始了。
94、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随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树姓杨。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的美称。
95、它的花朵会随着水波的流动而流动,当地人将它当蔬菜,炒着吃、涮火锅吃。
9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97、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98、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
99、祖国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朴素的理解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也就是身后这座祠堂。
100、祠堂左边紧挨着派出所,派出所墙上写着“打倒白怀诚”。我不知道白怀诚是谁,但那时候被打倒的一般都是好人,而站着的,往往藏着不少的坏人。
101、风已经报完了花信,二十四番花已经轮流开完,立夏也已过去了几天,春天真的要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