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5 16:26:40

1、小董村党支部**孙兴卫指着一座老房子告诉记者,修陟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这里成立的。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龙卿摄

2、去运城的路上,常在车窗上看到上书“董永故里”的牌坊。那就是万荣县皇甫乡的小淮村。它并不起眼,只是国道旁的一个小村落。但那里却是“天仙配”的民间故事发源地,也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孝子董永的故里。

3、ID:xnzx2016

4、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一个个鲜红的头像

5、走进董老先生家的院子,老先生热情地招待了我,并拿出一套《董永传说》的书籍送给我。随即老先生给我耐心讲解小淮村之所以被确立为董永故里,是因为这儿有着太多的民俗、民风、民情都与董永的故事息息相关。更因为有诸如董俊业、董大中等几位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二十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寻找佐证,奔走呼吁,才使董永故里的牌匾终于在这个有着古老悠久的孝文化根基的村落落地生根,于二零零六年经国务院审批,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孝感县志》之“董墓春云”

7、站立在董永的雕像旁,手抚摸着他的肩膀。与他合影,不单单是合影,而是和他展开心灵的对话,那是一场旷古的交谈。

8、也便有了小淮人引以为豪的董氏宗祠、董氏家乘

9、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千乘始于战国时期,“

10、孝感地区提倡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孝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百善孝为先”一直不断在华夏大地上传扬发展。但由于千百年来儒士文人的推崇,“孝”往往被拔高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后世很多人甚至认为只有做到“二十四孝”的德行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孝”,其实不然。回溯孝文化之始,子夏曾问孝于孔子,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于父母长辈的态度才是最难实现的孝道。行孝之难并不是要给父母提供多么华贵的衣食,行孝之事也并非少数人才有能力为之,和颜悦色,恭敬而有耐心,这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力所能及的。

11、孝亲敬老成了董永人竞先追随践行的孝风孝训

12、“广陵董永妇,王戚甾川人。”

13、董永既然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其故里何在呢?诸说基本相同。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干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

14、元赵道一《真仙道鉴后集》卷二“织女”记载:

15、小董村目前正在规划实施董永主题乡村旅游线路、革命老区旅游线路。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吉亚南摄

16、清代学者认为“孝感”因董永得名(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徐文范的《南北朝郡县表》中均有记载),近代的《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中记载:“董永,后汉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徒安陆……”,以上史料可以证明,孝感是董永的故乡,至少是第二故乡。

17、小董村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大队部、八路军夜校、八路军指挥部、武陟县政府所在地等房屋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吉亚南摄

18、董永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董永故里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山西万荣(原汾阴上孝村)、山东博兴、湖北孝感、河南汝南、江苏东台比较正统可信的是山东博兴

19、近年来,博兴县*、县政府在弘扬董永传统文化、繁荣现代群众文化上,构建实施了十项文化工程:一是邀请安佐璋、朱绍侯、高敏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博兴,举办汉孝子董永故里论证会,确认董永为山东博兴人。

20、市文化馆党支部副**连巍向“市民观察团”成员介绍,在小董村举办七夕节文化下乡活动,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董永孝行传说、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进一步培育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挖掘传承乡村优秀文化,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1、巧姐也和董永一样,十分勤劳,有一天,她正在地里劳动,刮起大风、下起暴雨,不只是因为身体虚弱,还是触了雷电,巧姐竟然亡故。

22、抗美援朝战争中,小董村青年孙其永、王军、王国英、孙道通、谢文芝、孙其军、孙立荣、孙尚直、陈振华、孙文立、孙立永和孙道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其中,团参谋长孙文立在上甘岭战斗中英勇牺牲,孙立永也为朝鲜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23、一座坟茔,孤零零地散落在沟边崖畔。

24、追寻古老的孝德孝善文化

25、从孝感东站步行约660米,到达孝汉大道站

26、【董永故里】董永非常孝顺,因为当时他没钱,不能安葬他的父亲,所以他只能用卖身的钱来葬他的父亲,我记得他后来都上不了书院了.

2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孝亲敬老的光荣榜上

28、厦门打工经历

29、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市民观察团”成员纷纷为董永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30、2018年农历正月初董永故里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乡亲们用自己的方式隆重纪念大孝子董永诞辰2206周年。瞧她们——前小淮村的舞蹈队,身穿红艳艳的舞服,手拿粉红色的绸扇,妖娆的舞姿,尽情展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孝子董永的礼赞。

31、看着织机上的村嫂们麻溜地在左右穿梭中

32、国家非遗项目《董永传说》省级传承人董俊业讲述“董永文化”

33、董父墓在镇东北角“龙王庙”西侧。后人为他在墓旁建一亭,取名“永父正公亭”。至今董孝贤祠内仍有对联为证:“卖身葬父一贫如洗,忠心为奴孝思严亲。”

34、本来说一周去看父亲一次,结果沦落成一个月一次。每次去给父亲洗了脚,听着院里的老人说我“孝顺娃”,真的是羞愧难当。有一次,院长开玩笑说:你不如辞职回家专门照顾你父亲,孝不能应付啊!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我做不到的。我以为我还有工作,还有家庭,还有妻儿,父亲似乎要排在后边,我的孝有了先后。

35、2000多年来,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玉皇大帝的七姑娘被董永的孝心感动,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

36、文化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董学文老先生作为董永的后人,作为身体力行德孝文化的传承者,毅然接过了《董永传说》传承人的接力棒。为使董永故里的德孝文化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使董永精神惠及乡邻,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小淮村都会召开村民大会,选出本年度的孝媳、孝子及五好家庭,颁发荣誉证,并由传承人授予相应的称号,作为大家效仿的楷模。

37、附近张姓有一女儿名叫巧姐,天生聪慧,心灵手巧,自愿嫁给董永,一同去到财主家做工还债。财主有意刁难,要他们一月时间织300匹细密的娟。

38、二是编写《董永的故事》一书,让人们更多、更广泛地认识和了解董永事迹。

39、“缫丝井”去场七里,在西溪镇广福寺后,相传汉曹长者遗宅,孝子董永,贫不能葬父,以身佣万钱归治葬事,道遇一女求配,偕往主家佣纺织,月成缣百匹,尽尝所贷,遂相携归,经前相遇处,女忽凌云而逝,始知其为仙女,遂名此井为缲丝,今尚未泯,井口小而下实弘深,水味甘冽,每旱,诸井皆涸,此井不失其常,春蚕熟时,井生草根长丈余,传为仙迹云,……金钗井,在西溪镇市河东,世传仙女别董永时金钗插地而成者。

40、后来,随着战乱和灾害,迁向南方的移民把卖身葬父故事传向各地。由于南北口音差异,当地人把北方人口中的董永、田女,误传为董永、天女。更令人可叹的是,反复传诵,几经演义,更有文人墨客们的丰富想象,便从卖身葬父的人间悲剧中衍生出天仙女和庄家汉之间的爱情神话传说。实际上,董永只是一个因行孝出名的朴朴实实的庄稼汉。不过,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演变为神话传说中主人公的本身,也表明善良人们对善良行为的赞许、褒奖和期许。

41、从孝感东站步行约660米,到达孝汉大道站

42、不料,老槐荫树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的缘分。

43、机杼荒凉秋草歇,辘轳寂寞野花团。

44、抗日战争时期,小董村的孙其永、孙玉杞、孙俊立、孙雷、孙惟昇、陶光亮等20多人积极参加八路军,还有30多人参加了其他抗日军队。

45、太蒙昧。我年近知天命之年,才知道生我养我的万荣县小淮村是董永的故里,并且万荣董永传说已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6、再者便是董永的丈人家、田家窑了。向导带我们来到一片收获完庄稼的地里,手一指说:这块地就是原来田家窑的大概位置。秋蝉嘶鸣,百鸟归林,暮色中的田家窑一片沉寂。虽然还叫着田家窑,但遗址上片瓦无存,如果不是向导领着找来,这块地和周边的田野没有任何区别。尽管如此,生命的轮回不可能让一切信息消失的干干净净,我望着湮没于时空岁月的田家窑,却依然看见了小巷子中身穿布衣、足着汉履的董永摇摇晃晃急匆匆奔向了田仙家,而田仙家的院子正升起袅袅炊烟。

47、从小,我就知道我们堡子村也叫"小淮堡",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小伙伴间玩耍会经常指着对方大喊:“卖娃了,娃欠了,小淮堡子转遍了⋯⋯”我一直纳闷:我们村和小淮村不是一个村,为什么会叫“小淮堡”?站在董家祠堂前,我终于明白,我们方圆几个村里的董姓人氏都是董永后代的分支,我们的身上都流淌着同一个祖先一一董永的血脉。因此周围的东坡村、南坡村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小淮十八坡”。

48、此次有幸跟着文友们去董永故里采风,算是真正深入了解了一次董永和小淮。

49、这里流传着一段感天动地的孝德传奇

50、当日,“市民观察团”一行先来到位于武陟县三阳乡下封村落仙台(七仙女下凡的地方)、付村(董永卖身葬父给付员外当长工的地方)和大樊村槐荫寺(这里有为董永和七仙女说媒的大槐树),最后一站来到小董村,探访了董永墓、古槐街以及新建的董永生态园、董永文化园等。

51、凤凰池,在镇东广福寺西北,董永遇仙女,七月七日,乘凰于此,浴去,后废。

52、坐在车上,回望董永故里,孝碑上的“孝无大小,孝无先后,孝不等待,孝不图报”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独有的光芒,它告诫我们:让我们都从自我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总感叹“时间都去哪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让老人感受到我们浓浓的爱。

53、现在,在董山里村,不仅有董永的坟,还保存有完好的《董氏宗谱》。每年农历三月初董氏族人"吃宗酒"时所挂出的《董氏宗图》上还清楚地描绘着七仙女和董永"路遇"的情景。除此之外,这一带还留有众多跟"七仙女和董永"故事有关的遗存。

54、走在小淮村,感慨良久。近几年,乡村变化巨大,不只是家家户户拔地而起的小楼,而是乡村的整体风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了以往的脏乱差,没有了尘土飞扬。在小淮村,走一段距离就可见一个小广场,有配套的健身器材,是村民们休闲小憩的好场所。村边的居民家门外,家家户户用篱笆围起门口的一块地,绿油油一片,既有时令的绿色蔬菜,又有好看的五颜六色的无名小花,静谧悠然,好一派田园风光。

55、董永故里,位于孝感市孝南区中心地段的董永公园,以汉朝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配为夫妻的神奇故事为主题,汇集了孝感境内有关“天仙配”故事的文物古迹。

56、“董永传说,全国第一”、“董永故里,全国唯一”

57、【董永故里】⊙投稿信箱:dswxsx@1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58、9月1日(周日):晴天到多云,偏东风2~3级,19~32℃

59、便有了流传至今与石门桥、董永墓、田家窑、郭家岔、土地庙……相关的美丽故事

60、从某种意义上讲,卖身葬父的确孝感天地,但“辘车载父”更加非同寻常。正是因为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跋涉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成年累月地行孝于父,才达到惊天动地的结果,才引起思想家的关注、归纳和升华,进而演化为被统治者和平民百姓共同接受的孝的化身。至于“天女下凡”、“槐荫送子”、“天仙配”等生离死别的故事,只能说是整个事件的一个插曲。插曲必定不是主题,本末倒置了,只能说是滑天下之大稽。

61、编者按: 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传承至今,影响、熏陶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有关这一传说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孝感市董永传说研究会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晓黎、巫玉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周濯街编著的《七仙女正传》、立波编著的《天仙配》等等。 董永故里山东省博兴县的许可顺、舒立臣、舒高福、张志忠几位先生又以新的角度,从董永故里流传的大量传说故事出发,编写了《董永的故事》一书。

62、立起的是二十四孝的传唱

63、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恳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为奴,何敢屈夫人为妻?”妇人曰:“愿为妻,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于理乖乎?”主问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于是索线,十日之内十匹绢疋。主惊,遂放夫妇二人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天之织女,感君至孝,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

64、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在东台一带设立西溪盐场,汲海水煮盐。在广陵铸私钱、(今南京市六合区境内还有一座冶山,就是刘濞当年的冶铸之所。)开邗沟,以作运盐水道。历经50多年,西溪盐场人稠业旺。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为适应生产需求,设立西溪镇。其时西溪镇由于东濒滔滔大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盐业生产和集散地。商贾过客,灶民盐贩、盐产丰盛,鱼虾跳跃,家家炊烟袅袅的恬淡安业图清晰可见。西溪当年的繁华和兴旺,有“鱼盐地僻千年产,桑柘林成万井烟”为之佐证。与此同时孕育了董永行孝故事的人文基础。

65、(作者简介:董革,笔名董葛,男,山西省直机关退休干部,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科技咨询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国学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三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特邀专家。曾在《山西日报》、《山西文学》等报刋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66、董永的故里董山里村位于现在的苏皖交界处,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根据考证,这里是大型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发源地,和董永的故里。

67、便有了和田家女“大槐树下许终身”的美丽凄婉的人间奇缘

68、今年的8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说起七夕节,人们会想到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比如牛郎和织女、董永与七仙女。

69、作为董永的后裔,此刻我怀着敬仰的心情默立在他的铜像前,看着他俊朗的面庞,听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董俊业老先生的讲述,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两千多年前,他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每天用板车推着父亲去田间劳作的情形;他不辞劳苦采集草药为父亲熬药治病的情形,尤其是为了查看父亲的身体状况,他竟亲尝父亲的大小便⋯⋯后来老父去世,他为偿还葬父欠下的债务而卖身为奴的事,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深感汗颜:和董永相比,我们对父母的那一点孝心太微不足道了!

70、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千乘郡与千乘县其治所均在今博兴县。

71、德孝舞台上弘扬着您的能量

72、看过董永故里的遗址,参观了小淮村的风貌,见证了村*会一班人的努力,感觉到他们和谐奋进的作风,不难想象,小淮村的明天,定会是一个更加美好的美丽乡村!

73、历时两千年悠悠岁月,多少沧海变桑田,田家窑村现在是没有了,但附近还有地名叫田家窑、傅家院(董永卖身的财主家),附近还有村子叫南窑、李家窑、核桃院、槐树院(指槐为媒的大槐树)、下窑村(董永墓地所在村)等。

74、由衷希望小淮村在村*会一班人的带领下,能以董永传说为依托,更好的传承德孝之风。围绕董永传说,打造独具特色的董永故里,带领村民们迈进更加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75、万古纲常垂胜地,千年祠屋傍通津,

76、乘坐10路,经过8站,到达乾坤豪府站

77、事实上,孝感的县名来自“孝昌”,而孝昌则是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所置的县名。当时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孝武帝大力提倡孝道,孝建元年(公元454年)以当时孝子频出的安陆地区作为典范,将其东部析置为孝昌县。孝昌建县后历经四百多年,因避后唐皇帝李存勖祖父国昌之名讳,故改为“孝感”。

78、汉董永,丁溪场人,即世传卖身以葬父者,今本场永与父墓并存焉。

79、《董永传说》市级传承人董学文介绍董永传说

80、万荣县作家协会采风团合影

81、万泉稷王山西麓的尚孝村,有一个

82、槐荫村位于镇江市区南郊12公里,是古邑丹徒的富庶之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个村名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故事的发生地。

83、以懒惰后进为耻,以竞向脱贫为荣”

84、董永出生于江苏金坛。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亲情,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市或县也因此得名。又传董永是千乘人,今属于山东博兴陈户镇。董永,汉朝时期的人物,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来源于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738/153459htm

85、在西溪镇广福院,汉董永所居,即曹长者故宅内井也,永养父至孝,家贫常佣力,父亡,贷主人万钱以葬,约自鬻其身。后感天女为偶,一月织缣三百六十疋以偿,乃凌空去。井即其汲以缫丝者,水最深广,旱汲不绝,每蚕熟时,井有白草根长丈余如丝然。

86、漫游忆昔曾瞻拜,采拾芳言字字真。

87、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父死,无钱治丧,永便自卖其身以葬父。后人传为佳话,拥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为宣传之需,将董永作为文学创作题材,并加以神化,遂有董永至孝、感动天地、仙女助织还债的故事。传至现在,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88、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卖身葬父,孝感仙女。

89、◆来源:西祠胡同(作者:程可石)

90、我第一次邂逅董永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求学时,从影片《天仙配》中见到他的。当时有同学开玩笑,硬说影片中的男主角董永是我的祖先,因为皆姓董。为此,我还真郁闷了好一阵,认为把我和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情种扯在一起,南辕北辙很不光彩。但二十多年后,我老家的村口居然挂上了“董永故里”的匾额,村里发现了董永祠堂遗址,村周发现了董永的墓,董永的碑。原来我的确是董永的后辈。

91、有识之士热望:面对董永与七仙女故事这一热点人文历史资源,有关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注重这些历史遗迹保护利用的同时,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来审视它们,更好更快地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这一特色文化的人文效应和社会价值,尽快成立中国董永与七仙女历史文化研究会,重点开发完善《天仙配》故事系列旅游景点,为将来申报世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做好基础工作,进而扩大董永故里的影响力,为地方经济服务。

92、让人景行行止的是“董氏宗祠”,那是董氏一脉为纪念先贤董永而建的,现在也做为董永传说陈列馆了。董氏宗祠一进三间,斗栱飞檐,朱门绮窗,简朴庄严。内有董永的供奉牌位和半身雕塑。这也暗合了当年董永一介平民孝感天下的实情。祠内还存有清代政府恩赐的“董永故里”沙石牌匾。

9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遮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早在少女时代,我便向往着这样平淡而又相濡以沫的爱情。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感染了我,也感动了天下不少的善男信女。但董永故事最美、最感人并最值得后人学习与传承的当是他感天动地的行孝之心。

94、统筹:杨杰张乙晨郭子轩

95、明末清初,郑板桥好友、兴化人顾繁(于观)作的《缫丝井亭记》中引录过邱容咏“缫丝井”诗:“天女缫丝中,仙君始得名。谁知千载后,不断辘轳声。”

96、东台,这一方宝地。早在约一万年前即已陆地东移,东台引江河工程中出土了贝壳亚化石;在西溪古镇附近出土了7000多年前的麋鹿角、犀牛、鳄鱼角亚化石;东台溱东开庄挖掘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石斧、石凿、骨镞和数百件陶器,完整器物中陶鼎、罐等实物40余件。这一切充分说明西溪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就有先民生存的足迹。

97、这首詩写的是我的老家的情景。我的老家就在孝感县王母湖的一个湖汊边,名叫管家汊。

98、沐浴着董永孝文化的前小淮村人,人人以爱老敬老为荣。普通村民如此,村干部更是孝的榜样与模范。

99、卖身葬父故事的核心价值是孝道,后被南宋末年赵孟坚和元代的郭居敬先后编入《二十四孝》中,列为庶民之孝典范,且不说历朝历代把董永推崇为圣贤,倡导人们把孝作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就我们老家而言,邻近至今还保留着以董永故事相关的土地庙、槐树院、二朗庙等村名,民间还保留着“合婚布”的习俗和二月五土地庙大闹社火的活动。这些时刻也在提醒着后人,孝是我们祖先的光辉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几千年历久常新的积淀。

100、天助凡夫天有爱,地留仙迹地长灵。

101、把董永孝感人心的真情故事一幕幕再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