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3、(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4、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5、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6、1《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
7、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8、2《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9、1《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
10、浅析申论的“势、道、术”
11、2《人间词话》清·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
12、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3、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14、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5、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梳理(公文题)
16、(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17、高晓松在说南明史的时候就曾感叹说,如果南明能有一位纵横家,也不至于会崩塌的那么迅速了。其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因为愚忠的思想。
18、1《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19、2019年4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
20、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励志·立志·志向·信念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诚信·拼搏·努力·老师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谦虚·生活·励志·做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励志·哲理
21、00《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22、2018年4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
2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自测50题
24、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25、(法律法规)936道《刑法》客观题及答案(已更新)
26、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2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8、【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冯骥才丨名言名句100条(灵活运用添风采)
29、1《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
30、2018年内蒙古省考申论考题(已更新)
31、十九大报告应知应会100题
32、2《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
33、0《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
3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5、2018年1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
36、《公安基础知识》试题530题及答案(已更新)
37、(公考干货)科技常识30题及答案解析
38、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39、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40、【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精准扶贫材料经典思路72例
41、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其实不然。
42、0《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
4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44、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规则》大揭秘(写作题)
45、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46、0《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47、2017年12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
48、方孝孺对朱允炆的忠诚是毫无疑义的,后面的举动大家都看得见,但他在治国治军方面的才能实在太过平庸。所以我们就引出一个观点了,忠臣就一定能够成就大业吗?大儒就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吗?道德就真的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吗?
49、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梳理(大全)
50、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51、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2、(公安基础知识)行政监察制度(已更新)
53、0《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54、1《酒经》宋·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55、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56、莎士比亚丨名言名句50条(灵活运用添风采)
57、先秦名言名句100条(灵活运用添风采)
58、0《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59、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60、(公安基础知识)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已更新)
61、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
6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63、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64、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5、申论范文41篇深度剖析(教你如何快速写申论)
66、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67、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8、“四个全面”写作金句72条,值得反复琢磨体悟!
69、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70、1《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
7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72、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73、清名言名句100条(灵活运用添风采)
74、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75、2018年9月时事政治100题及答案(第二套)
76、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77、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78、2《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
79、(全新)公安办案证据规格大全(80类刑事案件+43类治安案件)(已更新)
80、(公安基础知识)公安机关的权力(已更新)
81、0《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82、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83、2《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
84、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85、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86、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7、干货!一图读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88、古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
89、10《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
90、0《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
91、2《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92、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93、一张图读懂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各类型答题思路
94、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95、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96、1《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97、1《童蒙止观》隋·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
98、“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99、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100、0《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101、(译文)心即是理。天下还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