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时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7 12:16:05

1、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诗,即《诗经》,在周代可看成是贵族子弟的教育课本之一。未成年的贵族子弟们,都要学习《诗经》,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人际交往都要用《诗经》的。然而,看看这个课本,不觉得奇怪吗?上下八百年,纵横六七省,作者从公侯到奴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内容从祭祀、政治,到鸡毛蒜皮,无所不包,把《关雎》这样的情诗放第一篇……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3、(简析)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4、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

5、为什么我们没有家教门风了呢?一个原因是,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糊口甚至发财的职业,不是教师的人,或者教师在八小时之外,都很少再从事教育工作。家庭、社会的教育经常跟学校教育唱反调。这也说明,学校教育的理念没有贯彻到每个家庭。不过这也不是说学校的理念就都是对的。我们需要对此有个深入的思考。另一个原因更重要,就是很多家长自己已经没有资格教育子女。自己就没有素养、没有人格,如何激励孩子?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庸俗猥琐、无知无畏、混吃等死的状态,就是对孩子持续的反面教育。有几个家长在孩子面前敢说气节、人格?门风已堕,谈何传承?

6、村上春树说:“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我们只有拥有足够的耐心,面带微笑乐观以对,才能等来人生成功之花的开放。

7、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清新;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旷达豪迈;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8、C.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9、【形容古时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

10、(赏析)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笑,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下片另拓词境。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后,碧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他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天地这间矣。

11、待到我证明我的那一天,如泰戈尔描绘的那样:“长夜尽头,我站在你面前,你知道我曾受伤也曾痊愈。”

12、现在的很多教育辅导班,打出了一对一辅导的招牌。可见一对一教学是多么有魅力。可是以前的一对一教学,比现在的辅导班、家教还要厉害得多,因为现在有标准答案,那时候没有。一对一冲着标准答案去,最终还是一刀切。没有标准答案,才是打开了天堂的大门。

13、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14、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15、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16、这是一位老师主持的会讲。在官学和私学书院,常有两三位老师共同主持的会讲。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形式。因为老师们之间,意见并不一定统一。看老师们之间互相辩论,学生又参与讨论,这种思想的激荡,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它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是巨大的。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的会讲,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会讲,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盛事。史载,随着会讲的热烈进行,学子们左右逢源,茅塞频开。台上台下的辩论曾连续三昼夜不辍。各地的学子们得到消息,纷纷骑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路上的人流络绎不绝,讲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饮马池的水一下就被学子们的马喝光了。这个传统一直为儒学所继承。

17、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审美”有时候显得像一种非理性的直觉活动,但有时候又显得像理性化的判断过程,有时候还是一种情感体验行为,这种复杂性使得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无法判明,要完成一次具体的“审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总体上看,审美能力之构成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经验构成、先天机制、独特能力与生命状态。

18、③吸收消化,创造新知。

19、读。“读”,就是读与所断句相关的句群,理解所断句的大意。

20、(简析)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2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2、(2)专指谢安侄女谢道韫之事,表示有才有貌之美女。

23、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24、(例句)~大概是感性太锐敏了之故罢,向来就很娇气,什么也给他说不得,见不得,听不得,想不得。★《鲁迅全集·坟》

25、B.康德有功有过:在“判断力”领域中为审美找到了先天原则是其功,认为审美中不需要激情而与英法传统批评不同是其过。

26、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

27、能让“敌人”佩服,苏轼的确有聪明才智。

28、参考答案:是庾信《哀江南赋》的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待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次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层次分明。

29、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传统,是先词后曲。《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经过《礼记》,到了《毛诗大序》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即诗歌舞的顺序是:情——言——诗——歌——舞。

30、A.审美具有复杂性,审美能力的构成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经验构成、先天机制、独特能力与生命状态四个层次。

31、(10)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飘泊——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壮阔,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飘逸

32、参考答案: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33、辽宁省博物馆藏张旭《古诗四首》

34、南京中央路小学是南京市最早实施弹性离校的学校之一。9月22日下午3点半后,课后服务的载体——“小秧苗驿站”也正式启动。学校的课程结束后,在操场上,武术社团的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要领。音乐教室内,5名学生端坐着抱着小号,听着老师的号令,进行演奏前的基础练习。校长陆文琦说,课后服务融入“小秧苗驿站”,开设了版画、泥塑、小号、武术等活动。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36、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 ,不过后来辞去官职,他要参加科举考试,因为那时候科举才是仕途的正途,才能登堂拜相。像是靠“荫德”参加工作,也就是类似我们的“接班”,身份不是“公务员”不能提拔重用。

37、如何理解“盛唐气象”?

38、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39、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赛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垓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历代文人雅士歌咏此花,多涉及这一悲壮传说。

40、C.屠沽纷然,操作一新操作:装饰

41、皇上说:“为什么这么问?”

42、有了这两个层次:创造性行为和吟诵,背诵在古人就不是难事了。而且背得快乐,脸上的表情是陶醉的:“不亦悦乎!”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那样:“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43、而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也没有因此黯然失色,整个十八世纪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十八世纪的中国处于明清统治时期,先是清王朝在初期建立了统一王朝的政权,再是十八世纪中期著名的"康乾盛世",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清朝统治在世界其他各国上升的时期开始走下坡路。

44、(赏析)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甚爱颍州西湖风光。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它写湖面饮酒赏曲。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本词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45、【形容古时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46、塑造一个崭新的形象,出路就在造型。我们以人体作比方,人的血肉都是一个样的,所不同的是长相。天下没有相同的长相,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这是真理。我们还是来看历代草书大师的作品,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张瑞图、王铎等等,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为后人传颂,重要原因是有各自的面貌和不同风格。从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设计汉字的方法和设计理念。他们都是汉字造型设计的大师。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大师,才留下了如此众多的书法精品。有人说一部中国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书法的造型史。因此草书创作要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就一定要由重笔法转向重造型。笔法是为造型服务的,笔法是实现造型的手段而已。

47、古诗文阅读(34分)

48、这首诗首先点明了怎么看到这个情景的,是因为"暮投石壕村"。看到什么呢?"有吏夜捉人"。

49、“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50、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51、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52、参考答案:《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53、张远超全国卷2诗歌阅读文本解读

54、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音律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手舞足蹈,这就是古代的跳舞了。

5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6、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57、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

58、国家的发展根基是教育,后备军是我们,90后的我们有人已步入社会,而有的还在成长,国家兴盛,必要创新,必要科技,必要经济。也只有年轻人才有创新的朝气,创造更多,奉献更多,如此看来,“天下英雄出吾辈”,又有何不对?

5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60、A.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

61、文人每天的感慨,都习惯性地以作诗为表达。诗就成了最贴近心灵的事。而作诗,如前所述,主题是定的,结构是定的,格律是定的,意象也是共同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发乎情,止(指向,不是停止的意思)乎礼义,这是诗歌的传统。不如此不叫诗歌。看看历史上受嘲笑的那些诗吧,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没有用来修身,二是没守诗的传统。现在都把作诗当成是抒情,也这么看待古人。流行的话都是什么什么时候,我们就怎样怎样(一句名诗),什么什么时候,又怎样怎样(又一句名诗),诗歌表达了中国人最丰富的感情啊,也是最浪漫的感情。我一听这种朗诵诗式的句子就起鸡皮疙瘩。

62、我们一直都说孔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给不同的答案,可是不知道这种教育态度是建立在一对一教学的教学体制上的。没有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很难实现。现在不就是这样吗?老师们会讨论一个班的教学,到底是以好学生的需求为标准,还是坏学生的,还是中等学生的。这本身就是对因材施教的背弃。

63、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64、《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65、渔家傲(宋)李清照

66、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有何特色?

67、这一宗旨同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情怀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唯有天下大爱,大公无私才能得民心、得天下。

68、参考答案: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69、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400平方米。三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

70、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刊刻了《乾隆御定石经》、《十三经注疏》等,还不惜为了程朱理学能够在社会中成为流行和正统,利用政治权力强制命令,社会中所有图书凡是与程朱理学思想相违背的都可以进行删改甚至直接禁止毁灭。

71、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涉及面广,涵盖话题多。这些特点对于2020年高三复课的常规教学有何启示?接下来,请聆听袁利平老师的交流分享!

72、汉字是声旁为核心的音形义一体文字。比如“辰”,这个字的甲骨文是(辰),字形像一个人手拿着东西打击一个贝壳或者石头。它的上古音大概是zhən,是一个浊齿音声母,加半闭元音,加鼻音。浊齿音是用力的意思,鼻音表示有过程有回味,半闭或半开元音表示有不大的动态。合起来,是震动、打开的意思。您读读这个音,是不是有震动的感觉?这就是语音的产生机制——象似,以口腔的发音过程模拟语义。好了,辰是震动,所以女人肚子里有震动为娠,虫子在洞穴里动为蜃,太阳震动着离开大地为晨,手震动为振,下雨的天空有震动为震(雷)。这就是汉字的诞生机制。

73、D.整个18世纪的艺术家和美学家都认同狄德罗主张的想象决定人能否成为诗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等这一观点。

74、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确定,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

75、古诗的结构技巧还有意象组合、首尾照应等。

76、艺术特点: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致,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风格沉郁顿挫。

77、(简析)其时赵明诚已逝世多年,李清照年老无依,在动乱岁月里,颠沛流离,作客异乡,当春归大地之时,触景生情,遂写了这首《临江仙》,抒发感旧伤今的悲凄之情。

78、乐者,乐也。乐和乐是一个字,原来也是一个音,原来也是一个意思。

7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1、审视2019年全国卷I的整套试卷,阅读量依旧呈增加趋势,全文近9152字,而阅读材料的内容精彩丰呈,涉及现代、当代的文人、作品,创新中传承、传承中创新;涵盖文学、音乐、生物等话题,打通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些都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依旧要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把阅读放在首位,有意识地渗透语文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82、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

83、所以,有诗则有思,有礼则有立,有乐则有乐。

84、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85、下列选项中,不是作者传记文学观形成因素的两项是(5分)()

86、武陵春(宋)李清照

87、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因此被捕押往京城,同时还有数十人受到了牵连。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88、B.第四段引用《论戏剧诗》中的话,强调了想象作为一种素质对于人的重要性。

89、思想内容:其边塞诗表现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既有对将帅无能、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愤慨,又有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的深切同情。感怀诗多表现生不逢时、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苦闷。

90、(简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91、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92、不过我真的想说,还是中国的教育高明些。……这还需要论证吗?

93、现在说说读书以外的教学。

94、黄庭坚能在宋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95、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96、本句的翻译为:法令在民间实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到国都去诉说新法不便利的(人)数以千计。

97、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8、“用笔千古不易”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老师在课堂上讲“用笔千古不易”,师傅带徒弟也讲“用笔千古不易”,“用笔千古不易”作为一种法则世代相传太可怕了。草书创作你能逆锋入笔,欲左先右吗?你能顿笔回锋收笔吗?“千古不易”是赵孟頫说的,他前面还有一句话:“结字因时相沿”。这话讲得很好,好就好在造型要与时俱进。“结字因时相沿”,为什么就“用笔千古不易”呢?没有道理。太绝对化了,不符合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大家在创作中千万不要受这种观点的约束。

9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00、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101、李商隐无题诗有何特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