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的诗句【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7-17 12:23:44

1、《游狮子林得句》清弘历一树一峰入画意,几湾几曲远尘心。法王善吼应如是,居士高踪宛可寻。谁谓今时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松风阁听松风谩,绝胜满街丝管音。《拙政园图咏》清文明徽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茅屋午鸡声。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再题姜氏艺圃》清汪琬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屋头枣结离离实,池面萍浮艳艳花。棐几只摊淳化帖,雪瓯频试敬亭茶。与君企脚挥谈尘,杨柳阴中日渐斜。《狮子林即景》元惟则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络绎似巡堂。《沧浪亭》宋沈东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2、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意远台

3、与谁同坐轩,为苏州园林拙政园中一亭,也是是其重要景点之筑于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

4、溪水两岸有千百竿翠竹,那云深深哦水自管自地流。回眸的眼波漱洗着寒玉,风过竹林的鸣声尽含天籁;摇着橹在江上沐风栉雨,断断续续的琴音带来了秋意;最爱的是那夜中月清色,和那月影树影一起逍遥万空。

5、“梦隐”是对“人生如梦”的一种领悟。文徵明《梦隐楼》诗道:“枕中已悟功名幻,壶里谁知日月长。”“枕中”句,用《枕中记》“一枕黄粱”之典故。“黄粱梦”是对人生的隐喻,几十年争名逐利宠辱浮沉,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到头来不过大梦一场。文徵明《槐幄》诗道:“梦回玄蚁争穿穴,春尽青虫对吐丝。”《槐雨亭》诗道:“老来不作南柯梦,犹自移床卧晚凉。”前句用《南柯太守记》和“庄生梦蝶”之典故,同样喻指人生如幻。后句则说明,园主早已从功名之梦中苏醒,安享悠闲的光阴。

6、都休问,向客边解后,只好拈杯。

7、上联咏赏花之乐趣。园林花木是游观欣赏的重要内容。

8、1954年创建盆景园时,只有几十盆盆景,品种也很少。1955年3月,朱子安经周瘦鹊推荐来到盆景园工作,随带盆景50余盆。拙政园拙调人员,专门成立盆景组,陆续到光福,潭山等地挖回900余棵树桩,略加整形修剪,一两年就能培养成一盆桩景。

9、离之后,似舞阳几个,成甚人才。

10、瑶台玄圃隔壶天,远在沧瀛缥缈边。

11、燕子来的时候,漫天飘洒着细雨风满园子。倚着栏杆往外看,青梅像豆子一样大小,柳树随风飞舞像一阵烟。

12、拙政园的营造,就体现了“会心”和“意远”的美学精神。拙政园位于娄、齐二门之间,苏州城内。《若墅堂》题道:“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昔皮袭美尝称鲁望所居‘不出郛郭,旷若郊墅’,故以为名。”诗道:“会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见远情。”“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画中则绘竹篱草堂,依于城门之下,一文士正缓步徐行,后一僮仆拄杖相随。诗与画表达:不必前往远离人境的郊野居住,结庐人境之中,既有山林之趣,亦有与我的心灵相契合的妙境。这是“会心不远”的体现。

13、拙政园,是中国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范。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同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前两座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和留园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

14、春意盎然那烟柳一片迷离,风姿柔柔那枝条飘拂水面。不去长安管什么分别离愁,只有绿荫和清晨的鸟啼声。

15、岂无风月供垂钓,亦有儿童唱濯缨。

16、文徵明还明确提到,丘园的这种“养素”,并不是为了观物。邵雍曾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提出“观物”是为了把握物之上所蕴含的理,物是认识天理的一个媒介。

17、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梦隐楼

18、➤大石山:环秀山庄范园

19、在野外小河边种了桃树,春暖时分绿叶夹着红花。常见那水中的花树残叶,大概里面有隐居的大家。微风吹着水波仿佛锦缎,黎明时天边现出了朝霞。何必一定要去玄都观呢,山野中也自有岁岁年华。

20、夏有四周池中盛开的荷花;春有三边婀娜多姿的垂柳;两座曲桥划分水面,只见秋水半潭;树木凋零的冬山倒映入水,则可赏似真如幻的虚涵之美。

21、寒芒堕地失姑射,幽梦落枕移罗浮。

22、【拙政园的诗句】新长出的芭蕉又高又壮,淋受了雨水像洗过一般。不说那粉墙遮住了风景,只因为是一首朱栏曲调。秋风秋蛩秋雨声声入梦,绿色的晨曦透进了窗户。不要轻易地让秋声溜走,那屋也因此而满室生凉。

23、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24、联语描写了一幅明媚的江南春景图:早春天气,风和日丽,春雨洗空,清新爽人,百花争艳,莺歌燕舞,多么醉人。

25、释义:心中有向往何必一定要去郊野,园圃的一切也足以表明心志了。流水、断桥、和那一片绿色的春草,篱笆、茅屋、和那午间雄鸡的啼叫……这一切啊,使人不得不爱上了没有车马喧嚣的人世,使人不得不相信城市中也有静谧的山林。不能辜负先贤高士们隐居的地方,那里可以随意地耕种、读书。

26、空谷度飘云,悠然落虚影。

27、离别泪,盈盈血。流不尽,波添咽。

28、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栏杆西畔,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29、记玉箫、金管振中流,今非昨。

30、拙政园的营造,就体现了“会心”和“意远”的美学精神。拙政园位于娄、齐二门之间,苏州城内。《若墅堂》题道:

31、拙政园东园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兰雪堂是东园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兰雪堂为五楹草堂,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芙蓉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之优,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池水清清,秀美倩巧,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32、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拙政园

33、《拙政园诗画册》中,浸润着文徵明关于园林美学的深刻思想。在他笔下,拙政园是城市喧嚣中的远游之地,是红尘梦断后的归栖之所,是巧妙营造出的诗画之境,是颐养精神的安顿之处。园林不只为园居者提供身体的栖居和生活的舒适,更为他们营造出一个意义完足的世界。在园林中,文人从政治生涯的得失中解脱出来,在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中重拾生命的意义。

34、——张履谦集欧阳修词题卅六鸳鸯馆

35、会心何必在郊埛,近圃分明见远情。

36、出自: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37、《闲居赋》是晋代文学家潘岳创作的一篇赋。这篇赋作者总结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经历,表现了闲居的乐趣。全赋以华丽辞藻的铺排和名人典故的罗列见长,句式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骈偶句又杂有散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

38、柳岸欹斜,帆影外、东风偏恶。

39、炉烬水沉犹倦起,小窗依约云和月。

40、“梦隐”,是拙政园中重要建筑的名字。这一名称,揭示出王献臣修筑拙政园的深层原因。它还揭示出园林对于文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从功名利禄的尘梦中惊醒的文人而言,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安顿的家园。文人隐居其中,仿佛从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无常中抽身而出,归栖于仙境。

41、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42、译文: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苏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城内河网交错,多水港、小桥,因此显得“闲地少”。

43、壬辰(2012年)四月,蒙邀赴苏州参加课题评审会,幸得闲余,遂游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寒山寺等诸景,今日偶一观之,斯时斯景宛如目下,遂赋诗若干,以为念。

44、窈窕通幽一径长,野人缘径撷群芳。

45、墙外的清山显露出横黛色,门前的流水带着花香。

46、迎春地暖花争坼,茂苑莺声雨后新

47、何必玄都观,山中自岁华。

48、有如江梅花,枝槁心独香。

49、暮春时节,遇见最美的暮春诗词

50、【拙政园的诗句】若墅堂在拙政园之中,园为唐陆鲁望故宅,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昔皮袭美尝称,鲁望所居,”不出郛郭,旷若郊墅”,故以为名。

51、白云渡水去,日暮山纵横。

52、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清初就享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文氏一脉居苏数百年,均工诗书画,除文徵明自己所居停云馆、玉磬山房,其后裔也均雅好治园。特别是曾孙文震亨,不仅治园极精,还留下了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名作《长物志》。文氏诗书画和文氏造园,是明清时期苏州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苏州封建士大夫退隐文化的一个写照,更可认作是苏州历史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这一角度理解,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价值不言而喻。

53、你好,拙政园景点讲解1百元,请注意景区门口黑导太多太多,会拉客。请不要上当受骗。请采纳建议谢谢。

54、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

55、苏州园林甲天下,在苏州,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至今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56、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由文徵明作画,每画配一诗,文氏又亲自以篆隶行楷等不同书体书写。文氏书画,最具苏州文化特色,在这些诗画中,文人气息尽显。二十世纪末,三十一景图由苏州名家刻石上墙,供今人雅赏。

57、——丙寅春日夷斋钱定一并书于北云楼

58、有拳者石,弗崇以岩,上列灌莽,下引寒泉。

5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0、译文:人说我住在城市里,我怀疑自己在万山中。

61、自爱芳菲满怀袖,不教风露湿衣裳。

62、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63、街南小阮应先得。青入柳条初著色。

64、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水华池

65、倚玉轩在若墅堂后,傍多美竹,面有昆山石。

66、见鸿归阵阵,几增凄切。

67、青青者蒲,被于崇邱,岁云暮矣,式晏以游。

68、鲁望五湖原有宅,渊明三径未全荒。

69、译文:谁说现在不超过这个距离,端知道道城市有山林。

70、“枕中”句,用《枕中记》“一枕黄粱”之典故。“黄粱梦”是对人生的隐喻,几十年争名逐利宠辱浮沉,富贵荣华转眼成空,到头来不过大梦一场。文徵明《槐幄》诗道:“梦回玄蚁争穿穴,春尽青虫对吐丝。”《槐雨亭》诗道:“老来不作南柯梦,犹自移床卧晚凉。”前句用《南柯太守记》和“庄生梦蝶”之典故,同样喻指人生如幻。后句则说明,园主早已从功名之梦中苏醒,安享悠闲的光阴。

71、荷池碧绿,在水一方,有佳人兮,宛如清扬。亭台楼榭,出自唐诗,花丛回顾,卷帘幽梦。回廊小桥,来自宋词,雨打芭蕉,灯火阑珊处回眸。

72、从这个意义上,拙政园的兴造,是对“林泉之梦”的回应与实现。仕途不谐,不如退而藏身,以遂林泉之好。

73、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全园中部至高点,“雪香”来自比喻“梅花”的“香雪”,宋代诗人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雪香云蔚中的“云蔚”则指山间林木茂密。

74、据民国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文待拙政园图),园主王献臣特在盆中置上石头、葛蒲,有的仅栽植昌蒲等制成盆景,置放在园内倚玉轩、尔耳轩前,以石头,蒲草制作水石盆景,是明代吴人的时尚,文微明绘制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就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轩前峰石高耸,盆青青、童仆捧瓶浇灌的一幕。

75、出自:宋·苏舜钦《沧浪亭》

76、竹涧在瑶圃东,夹涧美竹千挺。

77、这片仙境,为失意的文人提供了避居的理想世界。文徵明《梦隐楼》诗末句道:

78、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79、民国期间,拙政园几经更换主人,建筑变得破败,景象荒芜,解放后,经过修缮,还原了明代时期的风貌。中部园子为全园精华,水体占园内面积大,临水的地方建有各式各样的亭榭,楼台错落有致,立有曲桥、假山数座,池水清澈见底,池内种有荷花,园中花木林立,整个园子布置得别致有趣,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80、松柏具有不畏严寒的坚贞本性,金石般坚固的结盟显现了终身不渝的誓约。

81、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82、这一则典故,为“拙政园”和“梦隐楼”增加了如梦如幻的意味。考察文徵明《梦隐楼》诗,以及整本诗画册,“梦隐楼”之“梦隐”至少有这样三层意思。

83、从画家交游和创作的角度来看,在文徵明诸多园林斋室画的“赞助人”中,王献臣和文徵明的关系可说是最密切之一。据周道振先生的《文徵明年谱》,文徵明和王献臣的交往始自一五〇〇年。此后,文徵明多次受邀前往王献臣园林中游赏,并吟诗作画。由两人之交往,亦可推证《拙政园诗画册》并非草率的程式之作,而是寄托了画家和友人相似的人生志趣。

84、不嫌粉堵高,雅称朱栏曲。

85、明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之梦隐楼题诗

86、崇祯年间,王一心购得园子东部的十余亩荒地,并根据陶渊明诗句将东部园子命名为“归园田居”。在王一新的多次修缮下,园中有夹耳岗、杏花涧、放眼亭等五十多个景点,景点形式各异,既有流觞曲水,也有桑麻鸡犬,隐逸洞涧,犹如桃源别世,还有荷田数亩,登上亭楼观看园中景色,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别有一番滋味。

87、万里归来抱雪霜,岁寒心事存贞白。

88、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89、盛夏已惊秋,林深不知午。

90、莫教轻剪取,留待阴连屋。

91、色润朝花光触日。人未识。

92、飞台千尺。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93、山寺钟鸣知夜半,渔村月落见灯明。

94、明代文徵明曾留下大量关于园林和书斋的绘画,而《拙政园诗画册》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诗。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文人在园林中,卸脱人事的烦扰,远离世俗的喧嚣,静对满园风光,仿佛融身于水影山色之中。

95、复有大道接金陵,送客每来桥上行。

96、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

97、偶傍沧浪构小亭,依然绿水绕虚楹。

98、(作者系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苏州园林文史专家)

99、洞仙歌洪欣拙政园顾禄苏州好调寄《望江南》周瘦鹃园林纪胜——拙政园蒋吟秋拙政园歌俞樾商山子歌袁枚题蒋玉照复园图沈德潜游拙政园夜归顾嗣立

100、恻恻不忍置,悠悠心有伤。

101、微风一以摇,青天散靈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