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之,借代和借喻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们毕竟是各有特色的两种修辞方式。在借代与借喻这样两个基本修辞格之间是不能没有一条严格的界线的,关键是看它们在何种语言结构中结合,从哪个角度去分析。
2、走进诗文中的修辞—借代(点击阅读)
3、(1)记叙:记叙详略、记叙人称、记叙方法
4、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5、(9)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
6、母亲的眼睛,犹如两湾深水潭,把甜美的快乐播放,把怅然的忧伤隐藏;母亲的手,犹如厚厚的海绵,拂去儿女的泪滴,把孤独悲伤留给自己尝;母亲节快乐!
7、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8、提取关键词: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
9、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10、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1手足:兄弟1汗青:史册1伉俪:夫妻1白丁、布衣:百姓1伛偻,黄发:老人1桑麻:农事1提携,垂髫:小孩1三尺:法律1膝下:父母华盖:运气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庙堂:朝廷以上就是常识网分享的常见借代词语的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补充
11、(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12、(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13、【借代句】(6)你们是年青的,从出生的年月计算,你们的确是年青的。然而看你们额上的皱纹,我知道你们已经走过很长很长的艰苦道路了。(巴金《一封未寄的信》)
14、例(9)是用具体的事物“小米加步枪”来代替抽象的“军需装备”和“武器装备”;
15、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16、第三人称: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7、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18、由以上词义分析,二者都涉及借用,但是二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借代”是“借而不喻”,而“借喻”是“喻中有借”。
19、短句特点: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20、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句中的“绮绣”是用来制造华丽服装的材料,这里代指漂亮华贵的衣服。(译)同一个屋舍的书生都穿着漂亮华贵的衣服。
21、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的小薄片,是鱼身体的一部分,这里代指鱼。(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泳。
22、例(8)是用“雷锋”这一专名来代替具有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
23、①答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并列、递进
24、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表达
25、〔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26、美色倾城、红颜薄命、饿到扶墙……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因美而起的悲剧?(点击阅读)
27、不好意思王老师,上面我的语言好像有些歧义。
28、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29、魏宛静秋2021/12/721:13:29
30、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31、王老师,您在课上说的“倾城”是指“守城士兵为美女的容颜倾倒”,所以“汉皇重色思倾国”里相关性是这个意思是吗?但是我在知网和独秀上查询了基本上“倾国”的意思都和“倾覆国家城池”或者“一城一国的人皆倾心而爱悦之”两种观点差不多。
32、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的“布衣”本是古代庶人之服,这里用平民的衣着特征来代指平民。
33、(10)旌旗十万斩阎罗。
34、(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5、(1)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36、【借代句】答题模式:特点+手法+角度+作用
37、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38、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39、d.表现了.....(事物).....(特点)+作者情感
40、心灵的简单犹如雨后彩虹,美丽脱俗,彩虹出现的时刻,便是风雨洗礼后留下的精彩与绚烂。它是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带着阳光的浮现,将我的心明亮的照耀,让我的心即刻跟着成长
41、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42、(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3、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里是用古代兵器“干戈”来代指战争。(译)(自己)辛苦勤奋地研读诗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朝做官,(这种仕途生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44、洪水中的群众们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是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45、你现在所理解的“以结果代原因”,已经很好了。与我所理解的“以结果代原因”,稍有不同。
46、(7)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47、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用鱼鳞代替了鱼。
48、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49、借代句分析0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0、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副词、形容词。
51、d表率高低的词语(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52、“巾帼不让须眉”,单单用客体“巾帼”“须眉”表达为“头巾、发饰不让眉毛、胡须”肯定不通;“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单用客体表达为“她希望长大后当社会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买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记》”“红领巾们越干越欢”也是如此。
53、景→像影子一样(跟随)”
54、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5、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56、方法:①修辞角度②写景角度: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③调动视、听、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④表现手法:三结合:动静结合⑤正侧面结合⑥虚实结合⑦方位变换(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定景换点⑧远近、高低、内外、点面结合⑨选取……的代表性事物来描写⑩细节描写、白描
57、心灵的简单犹如雨后彩虹,美丽脱俗,彩虹出现的时刻,便是风雨洗礼后留下的精彩与绚烂。它是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带着阳光的浮现,将我的心明亮的照耀,让我的心即刻跟着成长。
58、响→像声音一样(回响)”
59、用事物的范围代事物。例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句中的“四海”代指四海之内的国家。(译)六国灭亡了,四海之内的国家统一了。
60、①先论述一一②再一接着一④最后一一一
61、这个人是谁?原来是隔壁家新来的小鸣。(设问修辞手法)
62、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63、整句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
64、侨居国外的华裔,身居异邦,心怀桑梓,传统的永世不忘列祖列宗,都在居住国创建缅怀祖德的宗祠。
65、(9)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66、(18)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药》)
67、⑤白描:使文章语言朴实,平中见奇,真实感人
68、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者给树木披上了金装,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
69、词语辨析选择题:首先找到一组语义差异较大的词,带入语境进行辨析,通过这种方法排除掉两个选项,然后再选择有语义差异的两个词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终选项。小提示:如果四个选项中,出现有三个选项中词语一样,一个选项不一样时,一般情况可以直接排除掉这个不同的选项。
70、c.写后检查,保证连贯与简洁
71、同样的意思,如果不用借代修辞,而以文字白描,写作“千万里的路途我独自行走,不必相送了”,表意啰唆,画面苍白,尽失江湖儿女至情至性的况味。
72、(17)满天里张着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在烈日和暴雨下》)
73、魏宛静秋2021/12/516:55:52
74、第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75、老校长致力小学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76、以时间、地点、官名、除主人公以外的人名为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选项的位置,一一对照,一般选项都是按行文顺序,错误选项一般都为细节之处,要仔细比对。
77、为什么能够“倾覆国家城池”?
78、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十余年。
79、③句子中是否有表限定的修饰语
80、拟定新闻标题:人物(对象)+事件(谁+怎么了)
81、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82、(1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83、以上是“意象分析0”模式(只区分取象、取意与理据)
84、把握形象。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85、第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86、(5)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
87、(4)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88、③辞格的选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89、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90、(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1、①概括景物特点(注意文中形容词);②点明景物描写的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③景物描写的作用(内容+结构)
92、例(6)用喻体“走过很长很长的艰苦道路”来比喻遭遇过很多艰难困苦。可以改为“我知道你们已经像走过很长很长艰苦的道路似的遭遇过很多艰难困苦了。”
93、借代句分析03|白衣担酒慰鳏孤
94、虎年的二月龙虎相会,祝你龙腾虎啸,开怀大笑,愤马扬鞭,幸福无边!你的事业和爱情犹如下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龙一样蒸蒸日上,不可阻挡!
95、相关性2:以特征代本体。
96、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97、用事物的材料代事物。同舍生皆被绮绣。
98、用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
99、(译)将军您身穿坚硬的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无道的君主,诛杀暴虐的秦王。
100、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101、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