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3、第11题却通“返”,返回遮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D)
7、(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第4题(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连词,表转折,但是。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益,更,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1、《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12、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13、《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对莲的喜爱;两个陪衬:菊与牡丹为莲的总陪衬;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人爱花的三种类型: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
14、【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爱莲说》中咏莲的名句是:
15、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
16、㈠下列加点的字注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1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8、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习题》回答下列问题(共6小题共55分)
1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21、(9分)(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22、《爱莲说》的作者是,字,(朝代)哲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2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2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5、(注释)①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2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 和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7、C.中通外直指(同“直”)通豫南(空、贯通;通达)
28、我总以为,菊花,是众花中的逸隐之士;牡丹,是众花中的富豪贵人;而莲花,则可以说是众花中的有德君子。唉!爱菊的人,陶渊明以后就不大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像我这样的又有谁呢?而爱牡丹的人,倒是多得很哪!
29、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北宋仁宗嘉祐八年(抄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2113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5261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10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1653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30、予(yú):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31、译: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2、比喻高洁的人啊,还写了牡丹和它进行对比。希望的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互粉喔亲,@火星酒窖,谢谢支持。
33、(9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4、译: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6、(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38、《爱莲说》以为主要说明对象,以为正衬,以牡丹为,借花喻人,写出了富贵者、的三种人生态度。
39、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40、《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 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4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2、C.濯(zhuó)清涟而不妖;
43、【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莲,花之君子者也。
4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是“,”。
45、《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4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7、周敦颐(yí)蕃(fán)淤泥(yū)
48、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49、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50、C.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泯然众人矣
51、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2、《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被人们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洁身自好的名句是“,”。
53、之:的。可:值得。蕃:多。
54、(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55、下列加点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56、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57、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58、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59、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60、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1、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2、(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3、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
64、(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5、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66、(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8、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69、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70、B.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相似。
71、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独、只)
7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45分)
73、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
74、(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7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7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7、濯(zhuó)清涟(lián)亵玩(xiè)
78、比喻君子既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79、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80、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81、觉得不错,请点赞↓↓↓
8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3、(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4、噫:感叹词,相当于“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鲜(xiǎn):少。闻:听说。
8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7、爱莲说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8、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闻,听到)
8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90、D.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91、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92、(“衬托’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衬托可以区分为正衬、反衬。)
93、(9分)《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94、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柄内部贯通,外形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靠近玩弄它。
95、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96、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9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8、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9、(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100、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101、隐逸(yì)鲜有闻(xiǎn)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