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2、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3、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使诗歌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4、以往的考题可能就是让我们直接赏析某个重点的句子,现在通过链接换了一种考法,学生们就不知道如何答题了,说明我们还需要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
5、(1)他(已经)走了。
6、自、从、以、当、为、按照,
7、 修饰限制名词和动词;
8、虽然……但是……/尽管……却……
9、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10、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1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应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复句。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它们分句之间常见的关联词语如下:
12、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直奔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逐层深入:指诗歌内容由浅人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3、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14、(文学文化常识②)2020中考真题10例
15、例句10: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16、(2)概括主旨:通过描绘……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
17、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
18、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19、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20、“宁可……绝不……”表示先取后舍的选择关系,感情强烈,态度坚决。
21、通过分析成分,辨别文言特殊句式,有助于文言句子的翻译。
22、跫然造句:忽然外面传来一阵跫然足音,萧衍猛然坐起,他跟着云中岳养成警觉的习惯,这时又功力大进,耳中清楚听到外面有一人鬼鬼祟祟,一走一停,正向柴房走来。
23、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24、例如,湖南衡山南天门酒楼联:
25、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26、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7、【拟声词加数量词的句子有哪些】萧萧xiāoxiāo马叫声。
28、(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
29、上联登临赏景,忧思寓于帆影、钟声之中;下联敞怀寄慨,洒落感时之泪,寄托恨别之情。联语化用古人名诗之句,如唐张继《枫桥夜泊》之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杜甫《春望》之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清新而不落俗套,洒脱而见雅致。“试领略”、“最惆怅”,则是三字领。
30、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
31、这是拟声词里AAA型的词语。
32、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
33、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34、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35、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36、【拟声词加数量词的句子有哪些】结构助词:的、得等,其中“的”表示两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37、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38、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39、①羁旅愁思,思亲念友;②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0、另外一个是14『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有用”,谢谢,您的采纳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4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2、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43、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44、造句:一颗石子抛出去,鸟群哗啦啦飞起来啦。
45、ABB(表示声音的词语)轰隆隆哗啦啦咕噜噜淅沥沥劈啪啪响当当乱哄哄乐滋滋扑簌簌呼啦啦嘀答答丁铃铃叫喳喳叮咚咚
46、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序数词)的词,从形式上看有整数、小数、百分数、倍数。其语法特点有:①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②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③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有分数表示;④“两、俩”和“二”用法不同。
47、第八条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48、介词: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介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后再作句子成分;②不能重叠;③介词之后不能直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
49、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50、C.名词前不能加“不”。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51、这道题的答案要结合文题中的“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常常被人用作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规矩方圆的代名词”来回答,那就是“紧箍儿”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跟随着十万八千里、八十一难全过程,它隐喻在追求真理与完成事业的艰难困苦中,由约束(他律)而到达自由境界(自律)的心灵历程。
52、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53、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54、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55、(2)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往往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重大选择,由此决定了他(她)们的命运,请你从以下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对此进行阐释。
56、因为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形容,因而有人把它归属形容词。也有人把主观的感情、情绪所兴发的声音(例如唉!啊呀!乌乎!)归入拟声词。
57、上面加—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58、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做主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能前加否定副词“不”。
59、①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君何以知燕王?忌不自信何陋之有
60、兼语句链:大家选他当班长。
61、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62、例如,题明魏忠贤生祠联:
63、(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64、多美啊!(表示感叹的语气)
65、形容“箭而出”的象声词只有“嗖、咻、唰、呼、啪、嘶、嚓”七个。(关于动物的象声词)咩咩——羊哞哞——牛汪汪——狗笃笃,呱呱——青蛙咪咪、喵喵——猫唧唧、叽叽——小鸡嗷呜——老虎吱吱——老鼠喔喔——公鸡啾唧——虫、鸟呱呱——鸭子、青蛙嗡嗡——昆虫飞动嗒嗒——马蹄声
66、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67、(1)抒发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68、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69、形容天鹅叫声的象声词有:嘎、叽、啁啾、呖呖、咕。嘎拼音:(gā)释义: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叽释义:拟声词。小鸟或小鸡鹅的叫声:小鸟~~叫。啁啾拼音:(zhōujiū)释义:拟声词。鸟和鹅的叫声。啾(jiū)。出处:唐·王维《黄雀痴》诗:“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东西南北飞。”译文:黄雀长大到能啁啾鸣叫,知道轻盈飞动时,就会各自向东西南北飞去。呖呖释义:拟声词。鸟和鹅清脆的叫声:莺声~。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谐》:“闻其声,呖呖在目前,四顾,即又不见。”释义:听到他的声音,呖呖萦绕在耳旁,四处张望,就找不到在哪里。咕释义:拟声词。母鸡、斑鸠等的叫声。
70、名词:表人或事物:学生、书;表时间:中午;表方位:东、南
71、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72、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73、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74、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75、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76、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名著试题:
77、的可能是程度、地点、数量词等如:说清楚>,做不完>,看一次>,洗
78、(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79、“哗啦啦”,水哥哥第一个上场了,只听“扑通”一声,西红柿小妹优雅地跳入水中,她又跳上菜板,“咚咚”地变了一个分身术,瞬间由一个红红的西红柿,变成了很多块。“啪”的一声,天然气被打开了,红色的火像一位仙女,一下子跳出来。“叮咚”的一声,油烟机把音乐放到了最大声。
80、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量,用在名词前
81、例如,民国张一麐题江苏苏州冷香阁联:
82、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83、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84、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85、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86、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87、①不是老于户牍,就是战死沙场。
88、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89、联语遣词俗语化,且历史典故化而用之。上联化自三国蜀后主刘禅“此间乐,不思蜀也”之句。下联化自唐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诗句,将服务令人满意、所处位置高峻等意思,非常委婉含蓄地以口语表达出来,高明之至。上联“来”动词、“吧”语气助词;下联“轻”形容词、“点”动态助词,互为相对。
90、咔嚓kāchā折断声。
91、作为句子构成的基本单位——词,有其特殊的性质,即词性,它是词分类的依据。总体来说,词可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即意义上比较实在,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单独使用的词,虚词,则意义比较抽象,一般不能单独回答使用,它必须和实词合用,构成句子。
92、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93、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94、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
95、吃完饭我把碗放入水池,洗洁精姐姐、水哥哥、钢丝球少爷来了,没一会儿,碗就洗完了,音乐结束了。
96、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97、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98、如:“进而”和“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还如:“只要”和“只有”,前者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99、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100、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01、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