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应答步骤:手法+手法的形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或情感)。
3、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为后文做铺垫,对比
5、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不深切表达着对家国情怀的呼唤与呐喊。(运用一组历史事例,人名+名句,句式整齐)
6、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
7、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9、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10、4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送别”的诗句。
1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1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4、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15、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16、(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7、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18、鹤或者是天鹅记得给好评哟,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互粉呗亲,@火星酒窖,谢谢支持。更多精彩关注微信marscellar。
19、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21、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2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3、未完待续,明早再发(下),请关注!
24、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25、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6、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7、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28、(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9、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喜欢、施加)
31、(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2、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对题干的审视,要分清是对整体发问还是对局部发问,而后结合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来判定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形成,然后指出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33、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泛指多次。)
34、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5、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36、【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37、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38、觉得不错,请点赞↓↓↓
39、(答)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40、远香远益清(传得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
41、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42、(答)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4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4、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4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6、荷花镜里香、叶上初阳干宿雨,在今浙江萧山。——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47、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48、(3)(愠)生气,发怒。
49、亦(yì)愠(yùn)吾(wú)省(xǐng)
50、“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石羚)
51、示例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5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3、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4、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
55、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56、《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58、《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5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0、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61、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62、(答)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
63、(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64、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4莲,花之君子者也。5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6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6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67、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
68、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ā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6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0、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7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能近前把玩它。
72、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
73、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74、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7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7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77、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像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78、“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79、(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80、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81、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82、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83、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达事理”:中通外直“行为正方”:不蔓不枝“美名远扬”: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所以,合起来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4、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5、(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86、这首诗怎样抒发XX感情的?(是怎样来表现XX的)
87、附中考题训练(2012年苏州中考题)
88、竹色溪下绿。——唐·高蟾《上商侍郎》
89、表达方式: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之相关的有: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90、(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
9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92、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9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5、★(结尾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96、属于结尾部分的作用:①卒章显志;②以景结情;③总结全诗,照应题目或开头。
97、《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98、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9、2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100、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六气:阴、阳、风、雨、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