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精选101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2-08-03 13:41:32

1、《塔木德》上有这样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

2、心中有佛不怕刀夺,佛教里有一种说法,在“贪、嗔、痴、慢、疑”五毒之外,还有一毒叫恶见。恶见就是以充满杀气、充满敌意和破坏性的倾向去感受、看待周围的事物。

3、心中有爱,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4、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

5、手上有刀心中有佛意思是手上拥有技能,心中有善心,磨练自己,使生命绽放光泽。磨练自己,使心灵充实美丽。认真磨练自己,从而不屈不挠,坚定勇敢。刀的原意是武器,在这里是指掌握的生存技能,佛代表着善良之心,雕身是把自己的坏习惯,一点点剔除,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世界著名化学家、最高科学奖设立者诺贝尔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自己的形象如何,是由自己的行为来雕琢的。伟大还是渺小,高尚还是卑劣,全在自己!

6、心中有佛,满眼是佛,心中有美,处处皆美,以何眼观世界,很重要。

7、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与一位禅师相对而坐,问道:你看到了什么?禅师答:一尊佛。禅师问:你呢?苏东坡答曰:一堆屎。禅师笑而不言,大学士得意而归。苏小妹听闻此事后,笑曰:人家心中有佛,看什么都是佛,你心中无佛,看见佛也是屎。大学士羞愧难当。

8、佛缘,是博爱的精神,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时,佛缘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也都能与佛结缘。懂得爱与感恩,便是与佛有缘。

9、心中有佛,行中有爱,善恶有因,福报有果。

10、一天,苏轼突发奇想,要开开这位好朋友的玩笑。他问佛印:“在你眼中,我像什么啊?”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佛祖。”苏轼又问:“那你知道在我眼中你像什么吗?”佛印回答:“我不知道。”苏轼说:“在我眼中,你像一堆牛屎。”

11、回复“温泉”,峨眉山养生氡温泉全攻略

12、苏东坡有事没事总喜欢去寺院找禅师斗嘴,尽管每次都输,但他仍旧乐此不疲。一回,他又来到寺院,恰巧碰见禅师趴在地上伸手去捡一件落到书桌下面的东西,苏东坡于是站在禅师屁股后面哈哈大笑起来。禅师问他笑什么,苏东坡避而不答,反问道:“你看我像什么?”“佛!”禅师不假思索答道。

13、气昏了头的信徒兴冲冲去找新任的拉比想讨个公道,告诉他整个故事。

14、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简而言之就是心中有爱,眼中的万物万事都是美好的。

15、心中有佛佛光普照,眼中有佛佛行千里。心中有佛,所见便是佛;心中有屎,所见便是屎。一则关于大诗人苏轼的故事:有一天,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同在林中打坐。两人久坐,风吹竹喧。佛印看了苏轼一眼,俨然觉得苏轼像一樽佛。苏轼听之,心中甚喜,又看佛印身着褐色袈裟,便笑说他看起来像一坨屎。佛印笑而不语。苏轼原本为此口舌之辩小有得意,等他妹妹苏小妹一加解释,顿然羞愧:佛印大师心中有佛,看你才会像佛;你心中有屎,才会看别人像屎。世界唯心所造。当你闭上双眼,世界即刻消失;当你睁开双眼,世界便又呈现。当你有一天从时空里永恒寂灭,这个世界,于你而言,便将永恒消失。所以,人应该活在当下。

16、心中有佛佛自生,心中无佛妄修佛。拈花一笑路可通,佛指人心笑蹉跎。

17、我说说我的感受吧如果皈依就要遵从清规戒律如果你还处于拼搏阶段这就很难做到所以很多拼搏阶段的人是不皈依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失去了佛性因为毕竟生活也是现实的只能做到心中有佛

18、佛说,看透才能获自在,得解脱;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将自己沉缅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在滚滚的红尘中要有一双看透尘世慧眼。把一些事看开看透,就会释然,就会平抚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宁

19、现代人都很聪明,并尤其爱玩小聪明,他们大都视虔诚为痴傻或缺心眼儿。因此,看不起老实人,把老实人视为低能;他们更期望以最小的投入去攫取最大的利润,而不具有倾注一切心血、集中全部精神的虔敬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正不敬的,无论修佛还是求成,都难以实现目标。

20、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虽能一时得志,但罪恶会陪伴他的一生,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责罚和别人的责罚,这便是恶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自然心难安稳,佛说,不必非要把恶事做出来才是恶,只要起心起恶也是恶,无愧于心,心自安。

21、受人恩惠,常怀感恩,知回报;

22、心中有佛,即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万法不离一心,故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但是如果要真正的得至佛地,连一都不可执着,连一的观念都要破除。佛是究竟清净者,不立一念,不染一尘,岂会染一个“一心”之尘?所以楞严经说:解六亡一!如此才是究竟佛心境界!佛的心中怎么还会执着一个“一心”呢?故而佛中无一!

23、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大概意思就是有一颗仁义之心、慈爱之心、善良之心、诚恳之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大度之心、包容之心,用这样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蓝,花鸟的可人,人间的真情。心中有快乐,所见皆快乐。

24、”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

25、是。卑鄙的人把别人想的和他一样卑鄙,即使是好人,所以总是卑鄙的人占便宜。善良的人总是把别人想的和他一样善良,即使是卑鄙的人,所以善良的人呢总吃亏。其实你说的“心中有佛看见什么都是佛,心中有屎看见什么都是屎。”我们语文老师和我们说的苏小妹和苏轼的关于佛印的对话就是这样,佛印看苏轼像佛,苏轼看佛印像屎,苏小妹说心中有佛看见什么都是佛,心中有屎看见什么都是屎。

26、【心中有佛】苏东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把这件事说给了他的才女妹妹苏小妹。

27、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28、佛说,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么都得不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太多的奢求,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最后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怀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就不会为物质所累,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纷争,树立敌人,当一个人放下一切私欲时,就会达到“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

29、而若看不到世间的诸多美好,人生在世岂不是都活在痛苦阴暗之中?

30、“我的孩子,”新任拉比微笑着说,“事情很简单,当烟斗仍属于拉比时,你吸烟时就能看到他所看到的。但它一旦变成你的烟斗时,就成了一只普通的烟斗,那你只能看到你的平常所见了。”

31、佛说,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平常心即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凡尘俗世间,若万事以平常心去对待,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平常心并不是要人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世事无常,在各种磨难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都不要屈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自会获得心灵的安稳。

32、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33、佛缘,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间。拥有美好的信念,便是与佛有缘。

34、有史以来逼格最高的形象片

35、“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爱所见皆爱,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简而言之就是心中有爱,眼中的万物万事都是美好的。

36、扶贫"小"脚步,实现脱贫"大"梦想|清水慈善为庄河市大营镇送爱心物资!

37、”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

38、要做到心中有佛,就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倘若饿的头昏眼花,困的精神恍惚,你心中还有佛吗。

39、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嘲讽一番。

40、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时,希望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41、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42、【心中有佛】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43、心中有佛,则万物皆佛;心中有魔,则所见皆魔。

44、S.Gautama,P.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45、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

46、看透释然,自在心安

47、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48、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我们心灵照射出来的影子。世界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有的人说,哦,好漂亮的一面镜子啊,借点儿阳光就可以把屋子照亮了。

49、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

50、遇机会,知把握,勇敢向前;

51、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52、50000多张床,您准备睡哪个?

53、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

54、佛缘,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人的心思很不稳定,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迷失方向,很多人一心追求占有,得不到片刻清闲,失去生活的快乐,却带来了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佛教会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让本性自然的流露,平和的面对生活便是与佛有缘。

55、佛缘,是忍耐一切。忍耐才是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力量的积蓄。它用无形的火焰融化着坚冰。忍耐带给你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忍耐不同于逃避,因为逃避是意志的沉沦,而忍耐则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让意志更加坚定。学会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善於忍耐,便是与佛有缘。

56、苏东坡和佛印是老朋友,经常一起参禅悟道。但苏东坡终究不是佛门中人,对于佛法的领悟总赶不上佛印,屡屡被佛印比下去。

57、这是宋朝时期的名人苏轼与金山寺的佛印禅师之间的故事。

58、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59、心中常怀这种大爱,眼中所见既是光明;若心中始终充斥着贪婪、怨恨、嫉妒、厌恶负面情绪,眼里看到的任何事任何人也都是消极阴暗的。

60、 这句话出自一个宋朝小故事。

61、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62、”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妹苏小妹。

63、“这要花你一百个卢比。”拉比的妻子告诉他。

64、但我们也不要因此气馁,因为古圣先贤通过艰苦的求证,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来帮助我们打破无处不在的遍计所执。

65、展开全部呵呵,这个不能这么说的,我不知道是谁告诉你的。心即佛,佛即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中有佛,也对,不过太肤浅了,不是究竟真理。心中无佛,这要从两个角度去说。第一:心中,你找不到有相的佛,所有相皆是虚妄。第二:从错误的角度去说心不是佛。“佛”翻译成中文是“觉”的意思。

66、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

67、心中的印象,所想,对于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是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客观判断一件事物,一件物品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的是不带有心中所想去判断,那么如果带有,则会出现“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的情况。

68、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清水慈善为瓦房店市贫困家庭送爱心物资!

69、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真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

70、把这种态度放大到人生当中,前者的人生格局无疑是明亮的、宽广的,而后者的人生就很自我、很局限。

71、你能想象发生了什么吗?

72、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73、一个人干不干净,不是看他的外表是否光鲜,而在于他的内心是否纯净。

74、整个人的心就会变得更加的温柔,对他所有的一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的可爱可亲,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世间万物。

75、“遍计所执”是讲什么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地上有一段绳子,一个人从这里经过,因为光线很暗看不清,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条弯曲的黑影,那么他在断定这个黑影到底是什么的时候,首先就会联想到记忆中最为熟悉的东西。

76、佛缘,是大彻大悟的智慧。在生活中,如果能多动用智慧看待问题,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束缚,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是智慧;拥有这种智慧,才能改变别人,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懂得用慧眼看人生;行智慧之事,便是佛缘。

77、到家之后,他再一次点燃烟斗,并狠狠地吸了一大口。

78、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79、佛缘,是少一些强求的欲望。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如洁净。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著,可能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欲望。放下非分的欲望,便是佛缘。

80、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8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82、佛性本为善,善意的眼光看人也是善良的,但是佛也不是黑白不分的,有些人是冥顽不化的。所以:心中有尊佛,看对方就是佛吗?不是。

83、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且还从钟声里听出了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可见其长大之后成为禅师是一种必然。

8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对事物的主观认定往往带有很强的惯性,这种惯性又是由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决定的,唯识学里有一个术语叫“遍计所执”,就属于这种情况。

85、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成语故事“杯弓蛇影”,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疑心生暗鬼”等等,都属于遍计所执的范围。

86、其实,大多厌倦生活、仇视生活的人就是因为没有领悟“心中有佛”四个字的深刻内蕴。他们心中无“佛”,自然就看不见生活中的“佛”的存在。生活就是如此,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就会回报你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倘若我们能够时刻做到“心中有佛”,让仁慈、善良、快乐、慷慨和爱在心底生根发芽,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更多的是值得我们信仰而不是诅咒。

87、一位令人尊敬的拉比去世了,他所有的信徒都渴望得到他的一件遗物,留作纪念,其中一个学生看上了一柄精美的烟斗。

88、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89、人家佛印心中想的是佛,所以目之所及全都是佛,而你说人家是牛粪,那你心里都是些什么东西?”

90、东坡听后,得意地哈哈大笑:“我看你这个秃头和尚倒像是一堆牛粪。”

91、若您有缘遇此忏悔文,请诚心念一遍!可消除五逆十恶重罪!

92、信徒赶快用激动的双手数了一百个卢比,然后兴冲冲地带着烟斗回家了。

93、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我的话就是做人低调别太自以为是语文的话就是要平常心要尊重他人

94、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95、如果人的心中没有如来佛祖,那么即使学佛一万年,也无法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学佛法,首先要正心。心正了,思想不再扭曲:身正了,行为不再偏颇;身心都正了,语言不再苦涩,人就不会有偏离正道的危险。

96、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没觉悟的佛。众生皆有如来种性。心中有佛,所见皆佛,是净观修法,是开悟后,所感知证悟的。佛,大智慧、光明者、老师教导者、利他者。心中有佛,恒持光明,生起大智慧,从众生身上看到老师的教导,看到他人痛苦而激发菩提心,最终是要成就我。

97、有言是与佛印者: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

98、佛说,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你心如是那杯,虽能容之,却会让你满心痛苦;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满心;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种超度,用宽容与胸怀超度了苦,化成了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人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度量,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99、佛印摇头说不知,苏东坡大笑道:“我看大师似粪!”,苏东坡自以为这下终于将佛印给击败了,苏小妹说:“佛印心中有佛,观你似佛;你心中有粪,观他似粪。你这是赢了,还是输了?”

100、苏小妹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哥哥,就你这悟性还参禅悟道呢?你今天出了大丑了!佛法讲的是“明心见性”、“心性本同”。

101、您心中有父母吗?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心中有佛,就象心中有父母一样。阿弥陀佛推荐先看《了凡四训》《愈公遇灶王记》《安士全书》,网可搜、寺可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