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3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4、20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5、4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6、有时我们走得太累不一定是因为走得太远,可能是背负的太多,有时我们活的太累,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缺的太多,而是我们要得太多,其实幸福不是一个证明题,而是一个满足感,因此不能用你的生活质量来证明你的幸福指数,但恰好你的满足感能透露你的幸福感,所以佛陀言:知足为乐,少欲为福。
7、5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8、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9、4能不起念,一切相不离自离。
10、1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12、佛说,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和错误。
13、1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4、30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15、5如风无形,动则即知,心亦无形,缘物即知,摄心无缘,即名为定。
16、4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17、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18、3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19、那些生活中的艰辛曲折,看得破,便走成了人生的风景,想不透,也不过是在自我的纠结里活成了一场折磨。人生的幸福,也就在于面对世事纷扰,自己如何着眼、如何用心。
20、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是无常。许多人事,无论你费尽多大心机,花了多少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都是暂时的。身处无常的世界,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才跟得上幸福的脚步。所谓平常的心态,就是是花开花谢皆风景的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安心享受得到,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
21、4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2、5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23、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24、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25、4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6、4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27、【佛语说说语录600句】4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28、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29、2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30、1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31、1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32、4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33、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34、1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35、2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36、5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37、3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38、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39、4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0、【佛语说说语录600句】1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41、5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42、许世友又是非常爱面子的人,他经常请客,把工作人员急得团团转,因为长期以往,他家就得断酒,于是工作人员想了两个办法来缓解即将断酒的危机。
43、4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
44、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45、4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46、2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47、1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48、5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49、3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50、4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51、3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52、4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5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54、40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55、10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6、200、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57、4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58、2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59、4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60、1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61、4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62、4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63、3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64、2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65、就是“世俗間”。佛法是出世法,是清?粜模请x心意識的。我??的本性,我??的原始本心是清??o染的如?肀倔w。“紅?m”是世間法,是有我?、人?、?生?、?壅咭?的(即知?),是?j念知?控制下的?刃氖篱g,所以是世間法。“紅?m”的本意是指?刃氖澜绫桓鞣N知??j念?成染污的?m埃了。托???碚f“紅?m”者即是“世俗間”。
66、2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67、5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68、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己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徘徊中漫步,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开心生活。人生一场,不过活一回心境。
69、20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70、3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71、3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72、3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73、2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74、5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75、4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76、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没酒伤心,这就是许世友的名言。喝酒是他的强项,无论是部下还是战友常常被他喝倒。他劝酒的能力非常强,可以找出各种理由让你喝一杯,不把你喝醉,坚决不收杯。
77、1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78、5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79、许世友一生军旅生涯,出生入死,心胸坦荡,爱憎分明。在他得肝癌昏迷时,用什么方式也不能唤醒他,用什么方式也不能缓解他的疼痛,后来工作人员拿茅台酒站着给他擦嘴唇,他从昏迷中真的醒来了,可见茅台酒是他一生中的真爱。因此在他去世后,工作人员在他的陪葬品中放入了一瓶茅台,在他的墓碑前堆满了茅台酒瓶,让我们记住这位好酒的将军许世友。
80、1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81、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8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3、3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84、3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85、4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86、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87、500、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88、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89、20心不迷,不堕生死。业不繁,不忧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90、5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畏之妨修正法。
91、4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92、1参问之要在专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93、2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94、2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95、3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96、1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97、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98、2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99、空是什么,抛得起障碍,活得起荣辱,经历着世间的喧嚣,解脱于种种的疲惫,从那些虚幻中突围,活出人生的那份自在,不攀比,不嫉妒,世间一切,随它历历在目,也随它花落花开,当下的放下就是当下的洒脱。
100、2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01、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