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这家公司有不少问题,但这个程序员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之下删除代码,导致10个月的牢狱之灾。在职场上那些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非常容易受影响。
2、要点:重视“初始情绪”,提高自我肯定程度。
3、很多人分手后说做朋友,你想想,分手后两个人都给了对方那么多的伤害,痛苦,都是难以弥补,然后做朋友,这之间的关系能真正的朋友么??这都是借口…既然分手就应该互相放手,继续交往只能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分手了,就绝对不能做朋友,此情以逝,又有什么好留恋的…说能做朋友的就是自欺欺人,一见面就会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你觉得是快乐还是痛苦,恐怕是越想越痛苦吧,所以觉不可以做朋友~
4、越吃越能跑老牛吃嫩草,越吃越能跑!越多越开心我这人就喜欢交友,朋友越多越开心。越想越害怕高人越想越可怕,赶紧发功把弟子的脑部催眠区一个一个关起来。扩展资料仿写要切合语境,要做到句意的连贯和统切合语境是仿写的重要原则。从题型看,仿写主要有嵌入式、续写式和提供范例式三种。前两种形式的仿写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甚至也包括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这是仿写时最容易被忽略也最难以把握的地方。
5、读书分享|《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03:了解彼此的“领域”
6、在车上被踩了脚,对方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于是你发火了,这本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
7、你知道如何与家族金钱能量连接吗?
8、你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主要你太在意自己是个敏感性的人,比如人家不管如何评论,人家说人家的,尽管说实话还是空话。心放宽,不要难受好几天这样容易伤身体。还有,就是过去了很久的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年轻时做的一些很羞于说出口的尴尬事,以前的事就让他永远过去,请你不要再想起以前的事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往前看,前途是无量的,前面的路还很长等到着你去做。希望你能做到,男子汉大丈夫敢干创新,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活的潇洒,坦荡。
9、三是通过记录的方式提升自我肯定程度。
10、和男朋友吵架,越吵越生气,结果他向我提出了分手。
11、我把这个方法称为“好友笔记”,推荐给很多人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记录情绪”→“模仿好友安慰自己”的习惯,所以无须特意准备,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就好。
12、所以,不为“应该”生活,生活会舒服许多。
13、虽然题目是原谅,但不是要讨论如何“原谅他人”,而是“原谅自己”,将自己从无法原谅的仇恨中解脱出来。
14、呵呵,楼主呀,你自己的心理状态需要调整。用别人的缺点错误来惩罚自己,何苦来呢?所以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一个快乐的年轻人!
15、风吹散的情话终究沙哑,已经走远的人不会回家。
16、我不会随意将就,你也不要趁人之危.
17、简单地探讨一下提升自我肯定程度的训练方法。
18、要点:当思维的控制力下降时,自己要有所察觉。
19、要点:避免陷入“为什么总是我”的“受害者心态”。
20、想必每个人“自动开关”打开的条件都各不相同。
21、所以遇到事,能保持冷静和理智的人,能成就一番事业。运筹帷幄,不计较眼前,暂时的得失和成败,学会隐忍,为了长远目标的顺利进行,并坚持达到成功,相信一定会的。看看古今中外,一些成功人士,多有这种良好的品质。冲动是魔鬼,这样才不会做出后悔之事。
22、你活得不爽,是因为不敢冲突
23、这是我见过写"负面情绪“最好的文章,没有之一
24、【有时候越想越生气】前几天有条新闻,一名29岁的程序员录某未经公司许可,在离职当天,私自将即将上线的京东到家平台系统代码全部删除,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25、要点:“受伤”是正常的,时有发生,但不能陷入“受害者心态”。
26、每一个相爱的人都希望对方只有他一个,只爱他一个,一旦跟别人有他自己认为的亲密行为,他会认为侵犯了自己,身体本能的反应就是不高兴,也就会生气、吃醋,乃至胡思乱想: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跟他也这么亲密,他是不是在骗我?等等问题都会出现。这都是排他性引起的。也只有相爱才会如此,自己不在乎的人不会有这反应。
27、这就是理智,人类高级的地方,适当的自控能力,而不是为所欲为,包括发泄。因为生气发泄,带来什么后果哪?像火一样喷发,要不伤害别人,或者损伤自己,气血不通,则不达,慢慢淤积,会对身心有一定的危害。
28、那么,当我们开始能够逐步地觉知到生命脚本的存在,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曾经写下的这个脚本的内容的时候,我们也就可以在突发状况发生的时候,越来越明了地觉察自己的状态,随时随时地带动自己告别脚本,以当下的自己来面对和处理当下的问题了,而这本身就是活在当下了。
29、线下沙龙时间:3月6日周日下午2点
30、很多时候,“情绪激动”的场景都会反映出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自卑和深深的心灵创伤。因此如果一味地克制情绪,就会变相导致自我压抑,引发更加严重的“情绪化”问题。
31、可能有些人会把“摆脱控制、毫不掩饰情绪”称为“吐露真情”,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32、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走,看看风景,或者听听音乐,让心安静下来,在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处理事情。多想想以后得生活,过去的事情,不管好的坏的都是已经过去了的,影响不到以后得生活了,人的一生的都是先前去的,只有偶尔的回头是用来总结一下沿路的风景
33、你可以生气,但不能越想越气。
34、缺乏安全感,骨子里自卑
35、Email:2092982531@qq.com
36、模仿的是农村的大妈们在一起吵架时围绕的主题,或许是婆媳或者是闲人是非等等,描述对方不讲理。
37、【有时候越想越生气】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甚至可能因此焦虑不安。
38、觉知到这些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39、我把“情绪激动”的触发条件称为“自动开关”。例如:
40、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保持物理距离同样十分重要。
41、以上介绍的是如何从物理层面远离“情绪激动”,这个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心灵层面。
42、有些人想着想着沉默了,对不起,亲爱的自己,跟着我让你受委屈了!
43、日常保持心态平和的方法,培养“避免情绪化的习惯”。
44、但是,我们不可能做到每次都像这样“原谅”他人。
45、学习、工作、娱乐、社交、休息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换一种形式去实现,但本质通常不会变。
46、首先,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被人踩脚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而对方连句道歉都没有,更是让人非常不爽。
47、比如早晨上班,一辆自行车不小心差点撞到自己,自己就很生气,内在认为自行车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该那么不小心,不该不小心差点撞我。这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意愿在想事情。其实,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做事莽撞不小心,甚至不按规则出牌,那这样的人我们远离就是,如果这样想就不生那么大气了。
48、病情分析:患者自述有三年了。因为婚姻不幸福,家庭锁事。导致睡眠不好,生气。—句话说不对了,就火冒三丈。爱发火,生闷气。求助解决。指导意见:建议:您所说的病情有抑郁症倾向,建议您开导自己,多找朋友谈心发泄,多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要理解和宽容自己,不要苛求完美,必要时看心理医生,祝您早日康复!
49、生气也好,烦闷也罢,只要某种情绪产生,就把它写在笔记本上。记录情绪、模仿好友安慰自己,自我肯定的程度会越来越高,就越有越来越少的事能让你情绪化。
50、有的人,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能够及时沟通调节自己,而有的人,一旦突然遇到一件烦闷的事情,往往会在内心过不去这个坎,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脑海中在不断加深这件事。
51、两个国王看到对方的信后都越想越生气,他们两个肯定是相互嫉妒,然后看到对方心之后才会这样的
52、抑郁症的人,是不是越生气越严重?为何?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本质是情绪病,心情好,情绪积极,人就相对舒服,症状也轻,情绪不好,消极,焦虑烦躁,人就难受,症状就重,其他的心理疾病,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都是这样。
53、最可怕的还是,大脑为了让我们相信我们“必须”生气,或许会不自主地“添油加醋”,到最后事情的前因后果已经不重要了。
54、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前一种情况里,成年自我的功能相对偏弱,当然也可能是刺激偏强烈,导致直接进入脚本。而后一种,相对来说在应激情况下,自我功能比较强大或者说刺激相对偏弱。因而,仍然可以处于成年自我状态,去很好的应对一切的发生。后续才偏离当下,落入脚本之中。而它们的共同之处自然就是依然还没有觉知到脚本的存在,而是在脚本开始运行的时候,被这个自动允许的内在程序所左右。所以,一个看起来平常的“越想越生气/委屈/伤心”的过程,其实常常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落入脚本之中让生命陷入到自动运行而失去自主性的过程。
55、有人在地铁里踩了我的脚,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于是我就发火了。
56、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57、然而刚刚大吵一架,对方又提出了分手,两个人也不可能就这样冷静下来。如果不从这个场景离开,那么对方就会继续刺激当事人,对方越是说“你不要激动”,当事人就会越激动。
58、喝醉的人往往会情绪失控,给周围的人造成麻烦。醉酒还经常引发家庭暴力。“酒后误事”的情况不胜枚举。
59、这时应该说一句“让我想想看”,而后马上离开。只要离开那个地方,就不会再受到他的刺激,人也能慢慢地冷静下来。当两个人面对面情绪不断碰撞,而且愈演愈烈的时候,只需要离开发生争执的那个地方,人就能冷静下来。
60、如此,当紧张压力逐步减轻和消退之后,你的成年自我的判断能力开始逐步恢复,你就难免会觉得奇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当时到底怎么了?我怎么就没有了平常的反应速度呢?这些都属于成年自我的思考范畴,而当这些思考带着对状况的迷惑和对自己的不理解的时候,也可能给会引发激烈的情绪反应——对那种人,我当时就应该强硬一点啊。我就应该说清楚啊,凭什么?而陷入在这样激烈的情绪反应里,很可能你已经进入到脚本的另一部分了——潜意识中内摄来的内在父母的形象开始作用,又开始批判那个潜意识中脆弱无助只想自保的小孩了。显然,你已经看出来了,这时候,脚本自动上演,各种剧情都在自己内心展开了,于是,你越想越生气。
61、而如果我们早年面对冲突所获得的经验都是逃避,或者说只有逃避才能够带给我们安全,那么潜意识里就会留下害怕冲突和尽可能避免冲突的信念。这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可能的外在冲突的时候,尽管我们的意识层面可能知道这是令自己不舒服的,可是没办法,我们可能忽然发现自己舌头打结,喉咙发紧,甚至有些人会憋得脸通红,也说不出话。还有些人对身体感觉没有这么明显,但是当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不”的时候,却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允许这样的语言出口——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说不出来。这是处在这样情况的很多朋友共同的话语。然后,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勉强地说赞同了——尽管心里可能还是觉得别扭,或者在犯嘀咕。
62、月圆月缺,春去秋凉,你告诉我,我的悲伤该往哪藏,何处话凄凉。
63、但是,喝酒会让思维变得迟钝,自控力降低,让人陷入“情绪化思维”,情绪不断高涨且无力自拔,变得更容易妄下论断、口无遮拦。
64、习惯4从“我”出发看问题
65、要点:某些时候走为上策。
66、对于夜晚胡思乱想、想结束生命的人,哪怕使用一些药物,也要保证睡眠。
67、例如,当别人对自己恶言恶语的时候,想着“(我)受伤了”,会比想着“(他)看不起我”更容易走出负面情绪。
68、“遇到麻烦时,与其把自己看成受害者,不如把问题看成是对方的”,但是对于“初始情绪”而言,从“我”出发,实实在在地把它看作是自己“领域”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69、你内心的冲突,先消耗你,再逼疯你
70、这样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总是我”完全是子虚乌有,那只不过是人在遭受冲击时的一种感受罢了。
71、02如何改掉“越想越气”的坏习惯。
72、错在对方,我们要学会转换视角,把问题还给对方。每次发火的时候,要养成转换视角的习惯,“虽然我的脚被踩得很疼,但是他道不道歉是他的事”,而不是陷入“为什么总是我”之类的“受害者心态”。
73、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74、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相约,闲聊中她说起刚刚经历的一件事,当时她并未觉得被冒犯,这件事情也很快揭过了。可是,这会儿回头一想,她觉得奇怪,怎么越想越生气了?这种情况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好像总是在事情过去以后,你才慢半拍似的问自己,他这是什么意思?她怎么能这样说话?他这是拿我当我傻瓜吗?她这是看我脾气好诚心的为难人吧?.......结果越反刍越难受,越琢磨越生气,越想越委屈,真是恨不得回去找对方吵一架立马开撕才舒坦。可是,又责怪自己,当时什么都没说,已经失了先机。结果,就变成了一个人生闷气。看来这真是件不舒服的事情,却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75、我们都是情绪和理智的复合体,在表达或是克制情绪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并非只有情绪才是“真性情”,这些思考同样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因此,经过深思熟虑的表达,才是“这个人的真心话”。
76、这个梗出自于一个民间小调,原版名字叫做《婆婆媳妇》,作者是张秀英来自于安徽阜阳。是非常有年代感的一部情景剧再现了,勾起了我们大多人童年的回忆,穿着和吵架的方式。
77、而“原谅他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原谅对方的不当行为”。比如“他是因为害怕才说出那种过分的话,就这样算了吧。”
78、别把情感想的太复杂。如果,缘分不是偶然,就该心向心;如果,朋友不是随兴,就该诚对诚;如果,感情不是儿戏,就该惜对惜;如果,相识不是新鲜,就该真对真;如果,懂得不是随便,就该忠对忠。
79、饮酒、疲劳等“情绪化”的重要诱因,除此以外,荷尔蒙不平衡也有可能造成“情绪激动”。
80、这时心生不悦是一种正常情绪。因为这既是心理层面的“计划被打乱的愤怒”,又是施加在自己身体上的暴力行为。
81、易于“情绪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具有强烈的“受害者心态”。
82、我们通常不会赤裸裸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会去考虑“这样表达会不会让对方不舒服”,在斟酌对方的立场和状况之后再最终决定采用某种表达方式。
83、头脑冷静的时候做决定还算马马虎虎,如若是“情绪激动”时做的决定,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84、两个相爱的人人在一起,会生气、吃醋、胡思乱想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发生在相爱的人之间呢?归结一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85、我把青春耗在暗恋里,却不能和你在一起.
86、慕棉《遇见丰盛的自己》两天财富工作坊,
87、疲劳也会引发同样的情况。
88、读书分享|《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04:放弃“谁对谁错的拔河赛”又何妨
89、焦虑的直接来源,是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负面可能性的想象和恐惧。先天的基因,后天的负面经历,加上人类心理保护机制,共同影响了心理运作模式的形成。在自己无法放下、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一次负面经历,可能会泛化成普遍的、长期的心理体验。要改变面对不确定事件的应激状态,可以采用三部曲:放松、观察、放下,尤其是源于佛教的冥想;另外可以改变归因方式,对自己无条件自信。面对过去,不自责,宽容自己,并且用积极的态度去解读、面对逆境,长此以往,生活自然会变得轻松写意。
90、因此,情绪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91、“应该”思维的实质是一种“受害者心态”:“我自己千辛万苦坚持了原则,结果却是我自己吃亏……”
92、“越想越气”像是毒品,让自己的大脑去一遍遍愤怒来让自己舒缓压力,麻木自己,一个人反复的愤怒,其实是躲避沟通的表现。
93、有一种坏习惯,叫做“越想越气”。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甚至过了很多年,想起来还是很生气。
94、生气就是会膨胀的情绪你越想它越膨胀所以控制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想的注意力生气的事情就不去想,想快乐的事
95、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越想越生气?
96、也许你早已不爱我了,可你却走进了我的心里,怎么都放不下你。
97、这是某一些人,不是全部,他们一旦跟某人建立恋爱关系,时刻担心他会不要他了,会跟别人好了,一旦他和其他人有什么他觉得不妥的地方,就会特别紧张,生气、吃醋、胡思乱想,并且非常严重。这类人属于自卑心理,对对方不放心,其实骨子里是觉得在某一方面对方比自己优越。这类人应该好好调整心态,多为对方着想,跟对方保持畅通的交流。
98、昨天卡编码过一会就好了今天卡初始死活就是好不了还让不让人玩啊下面一排小字看着就烦明明知道会这个种状况就不嫩解决下吗现在让我怎么办电脑重启了N次游戏开个N次就是卡初始不能解决就不要更新啊真心受不了的
99、如果你平时把“应该”作为行为准则,那么只需将其调整为“希望”,就能够显著提高自我肯定程度,更有效地避免“情绪化”。
100、例如,“醉鬼”就是“情绪易冲动之人”的代名词。
101、点击平台底部“课程”信息栏,查看课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