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
2、用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3、(第二场)幕启。廉颇正准备外出,忽然听见两卫士在议论蔺相如,便停下来听……廉颇听后脸上一阵阵发热。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向蔺相如府上走去。蔺相如听说廉颇前来负荆请罪,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出门迎接。)
4、这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五年将去感知文中人物的形象。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习任务呢?感受人物形象用这种方法可以吗?(不可以,细读的方法。)
5、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6、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7、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一单元《落花生》精品课例
8、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结构图复述故事梗概。
9、生:为了维护赵王的的尊严和维护他(赵王)。
10、生:还可以——(生评价)
11、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12、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13、(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猜测,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奠定了本课的学习基础关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语文要素。)
1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15、师:同学们阅读用的时间差距有些大,请用时较少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阅读的。
16、第三板块“编编演演”,老师让学生先读“负荆请罪”的故事,并根据划出的人物语言,在学习单上小组合作完成编写第四幕《负荆请罪》的课本剧,并请两组代表登台演一演。此环节是把课文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编演课本剧,在读写结合中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编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聚焦“语用”,一课一得。
17、找一找:在秦王提出要交换和氏璧的过程中,赵王与大臣、秦王和蔺相如三方面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各找一个词概括他们的态度。
18、(1)独立朗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9、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20、四下的《将相和》在第七单元,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五上的《将相和》在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重点学习如何快速而有效地阅读。不同的年级,不同单元目标,教学设计随之调整,难度随之提升。
21、交流:读完故事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将”“相”分别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22、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23、()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24、【说说廉颇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廉颇也是有优点的。请快速默读“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说说廉颇的优点在哪里。
25、(2)请学生画出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句子。
26、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27、以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搭石》为例,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的品质。在课文《搭石》的下面有这样一句话: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课后习题第一题也出示:你读这篇文章用了几分钟?因此我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就是教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8、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29、第三段的界限:
30、生:就是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有气势。
31、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2、(2)全班汇报。(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是起因;席间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是事情的经过;秦王也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走赵王是结果。)
33、师:谁再来试一下?(一女生读得理直气壮)怕了你了,璧给你了(全班笑)好,掌声送给她。其实她读得挺好,如果后面的语气再加强一点,那会更好。好,同学们一起用我刚才教你们的方法,握紧拳头,声音大一点,重读某一个词,是哪个词你自己把握。好,“我看您并不想——”(生齐读)
34、(6)重点语句、关键词重点读,例如中心句,过渡句等。
35、师:提醒一下同学们,注意阅读的速度!刚才老师的指令是快速阅读,要学会一目十行。(老师巡堂指导)划好的可以交流讨论,可以开声读一读,甚至可以想象这就是我自己说的话。
36、秦王双手捧住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37、(5)小组内练习讲一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38、(1)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件事上立下汗马功劳。)
39、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40、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41、师:这就叫做“理直气壮”。好,请坐。那在这句话中,蔺相如的理在哪里?你来说一下,就看着上面来说。(指课件上的句子)
42、生1:我用了3分多钟的时间,在秦王和赵王会面时,有些字我不认识,但根据上下文,我能猜测出来。
43、【说说廉颇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学习故事“渑池会面”。
44、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45、(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46、(2)历史上的他不仅胆识过人,更具谋略。出示《力劝赵成王》一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又认识了怎样的一个廉颇?完成相应练习。
47、《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作者却能巧妙运用文中一些次要的人物来使相如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对秦王的描绘,“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写了秦王的贪欲;“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写秦王狡诈,耍尽了花招。戏弄赵王时是咄咄逼人,而当相如提出“以相娱乐”方案时,“秦王怒,不许”,但最后还是“不怿,为一击缶”,写出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尴尬和困窘,从而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另外“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写尽了秦王与群臣懊丧而无可奈何的样子,“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活画出秦王侍从的狗仗人势而又胆小怯懦的本质,这些也都反衬了相如的临危不惧。
48、(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简介背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9、师:我教你个方法吧?把“撞碎”读得重一点。(该生第三次读)是不是有点味道了?好,掌声送给他。
50、四上的《将相和》,朱老师练习了《苏武牧羊》中重点训练的能力,把之前课文中需要培养的能力,布置到本课的作业中来。
51、()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52、相信同学们也明白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就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下节课,我们就运用细读的方法去品读人物形象。
53、初读课文,小组讨论。
54、预设1:我看到了“和氏璧”。
55、“请您为赵王击缶。”“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56、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些词语和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57、南大港第三完全小学白艳
58、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知错就改(板书)。
59、学习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60、总结:廉颇不是简单的知错能改,也是顾全大局的人。
61、典:中间的横不出头,两竖出头。
62、(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63、师: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这句话是评价《史记》的。(生沉默)师:这句话就是咱们中国最伟大的文豪鲁迅说的。经过一番考验切磋,咱们六(1)班的同学果然饱读诗书。还有第二招呢,我得考考你们,知道今天咱们要上哪篇课文吗?
64、(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65、机智勇敢、顾全大局、有勇有谋、冲动鲁莽
66、②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67、整体朗读课文,巧妙布置作业
68、师:“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的“颈”什么意思?
69、这次,宋校长上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将相和》。《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人物描写生动,尤其是人物语言,是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好例子。宋校长在本节课中就是以此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同时还考虑到单元主题,在教学中引入原著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验经典名著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下面是宋鹏校长的课堂实录:
70、部编版教材将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不同学段,主要通过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来呈现,还有采用文中泡泡的形式提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学会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单元目标关注课后练习来有效落实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1、①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72、师:我想那个编者可要给你气死!(全班笑)啊,开个玩笑,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这是什么文?
73、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74、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75、完成《廉颇未老》后面《我要做一做》中四道填空题,深入了解廉颇的优点与缺点。
76、师:《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说到《史记》,老师带来一些资料。请你运用上节课学习的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这段文字,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77、小结: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78、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要求:
79、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80、蔺相如: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8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廉颇或蔺相如这样的人?举个例子说一说。
82、(3)精读趣演第7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83、(设计意图:设置复习检查这个环节,可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84、而人物摄影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
85、师: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够调换?
86、剖析“将相分和”,领悟“爱国情怀”
87、师: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88、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89、(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划句子并做批注)
90、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1、“将相和”是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92、师:掌声送给她。你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理直气壮”的?
93、蔺相如:(拿了一件衣服替廉颇披上一把拉起廉颇,真诚地)。
94、师:你可真够大胆!(笑)有什么疑点?你是如何理解?
95、“负荆请罪”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当门客要离开相如时,相如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他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自然就凸现在读者的眼前。如此也就陪衬出蔺相如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和命运为重的远见卓识。
96、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97、(3)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8、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99、“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00、师:最后一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咱们中国一位大文豪对一本经典著作的评价,猜出来了吗?
101、小组学习,讨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