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白居易的诗风平易64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7-21 09:45:18

白居易的诗风

1、白居易的诗风变化

(1)、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2)、杜甫是现实主义伟大的诗人,是传统诗的集大成者。

(3)、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4)、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5)、宋话本: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其中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6)、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7)、(临川派〗明代戏曲流派之因其主要代表是汤显祖,他又是临川人,故名。此派代表作家还有孟称舜、阮大铖、吴炳等人,汤显祖在戏曲创作理论上强调戏曲要以内容为主,很重视戏剧的思想教育。言"予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与吴江派恰巧相反,一是为意可以致曲,一是为曲可以伤意。汤的代表作品(牡丹亭)在整个戏剧史上耸起另一座高峰,虽汤显祖忽视戏曲格律和音乐美的重要性,但其辉煌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为戏剧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8)、《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10)、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11)、这些悼亡诗词,有的是悼念亡妻,如元稹、苏东坡;而有的则是悼念好友,如白居易悼念元稹的《梦微之》。自古以来,悼亡无出亲人友人之属。

(12)、《六一诗话》:宋代欧阳修所作,他主张诗人应对于所要再现的情境具有真切感受,这样才能曲尽其妙。《六一诗话》一书开文人诗话之风,此前论诗之作多重品评、格例、作法或本事,此书问世,始立“诗话”之名,且兼收并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创立了一种漫谈性的论诗体例。在这以后,诗话成为评论诗人诗作、发表诗歌理论批评意见的一种广泛流行的形式。

(13)、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4)、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15)、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1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17)、(古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当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外国文学)考研《通关秘籍》(文学理论)考研《通关秘籍》(古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语言学纲要)考研《通关秘籍》(比较文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通关秘籍》(西方文论史)考研《通关秘籍》(民间文学)考研《通关秘籍》

(18)、(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岑参的这首诗起、承部分的塞外景物描写不可避免地会带给读者肃杀凄凉的印象,但在尾联作者扭转了这一情感流动方向,强调此行的目的在于“勤王”,是有强烈的爱国热忱作为理性支撑的。这里有必要对唐王朝经营西域作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从史实来看,作为被周边各民族公推为“天可汗”的大唐帝国,并没有像同时代的其他强权一样奴役西域各部族,在西域的军事存在是为了维护中华先进文明的影响力,也是为了维护东西方贸易之路畅通等唐帝国的核心利益。因此,岑参诗中的爱国情怀有着道义上的正确出发点,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国家利益,也是不折不扣的正义之举。

(1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再度中兴,故名。陆游存诗九千多首,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激昂、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涛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多已经散佚。

(20)、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廷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2、白居易的诗风平易

(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读懂古诗的方法:题目、作者、诗情、内蕴、注释。

(3)、(解析)试题分析:回答第(l)小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在诗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四书集注》:宋代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国宋明理学的权威性著作。该书注重文字诠释,更着重于义理的阐发,是以义理解经的代表作。书中发挥了儒家传统观点,论述了道、理、性、命、心、诚、格物致知、仁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及其相互关系,既辨析精微,又强调人伦日用,体现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以及强调认识方法、修养方法、道德实践的特点。《四书集注》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影响极其深远。

(5)、2013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6)、  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尊崇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欧阳炯等。

(7)、(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8)、或许是对元稹的深沉的思念,又或许是因为刘禹锡的陪伴与劝慰,白居易终于挺了过来。可能从此以后,白居易的梦里全是元稹,醒来之后便只有刘禹锡……

(9)、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0)、(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11)、2015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12)、二窗: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因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而得名。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他胸襟气魄远逊稼轩,才情天赋不及白石,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周密的词作,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形成了典雅清丽的词风。他一方面取法姜夔,追求意趣的醇雅,另一方面与吴文英交往密切,词风也受其影响,并因此与之并称“二窗”。

(13)、(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尽显凄凉,而时至晚春,花枝已经凋残,风雨却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是在写残红满地,被泥水沾污,虽经风而不能飞起,比雨绕残枝,凄凉又进一层。凄风、苦雨、落花,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这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四句写雨霁天晴。自然界的雨过天晴之后,一般色调应该转为明朗,相应的,人的情绪也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回哀婉的基调。因为时值黄昏,风雨虽停止,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小池寒渌欲生漪”一句,极为凝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情绪。它以“小”字写池塘的面积,以“寒”字写池塘的温度,以“渌”字写池塘的清澈,以“漪”字写池塘的动态,形象鲜明,含义深邃,一腔悲哀之情,似乎倾注池中。目睹小池涟漪,仿佛感觉到抒情主人公的心房在颤抖。

(14)、《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5)、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之外,还不乏婉转悱恻;

(16)、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另有稿酬。

(17)、  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

(18)、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19)、《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20)、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3、白居易的诗风景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2016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3)、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努力写作内容充实、平易流畅的散文,扭转了唐宋的浮靡文风,影响深远。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例如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

(5)、春分日,正是惜花之际,细雨飘洒,高楼深锁,黄昏时刻燕子归巢,然而这边却是流水落花,多情却遇无情郎,愁绪何以解?

(6)、《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7)、  苏州派:明末清初的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包括朱佐朝、邱园、毕魏、张大复等。

(8)、第一问: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9)、咏史怀古诗惜别送别诗爱情怨女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

(10)、李忱生平对白居易极为敬重,但可惜在他刚刚即位为帝五个月,白居易就溘然长逝。哀痛悲怆之下,写了这首《吊白居易》的悼亡诗!首联便说道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作诗六十余年,足称诗仙,却突然走向冥路;颔联则表达了无限惋惜之情,身如浮云难系、让人无能为力。

(1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2)、春分后的雪让刚刚绽蕊的桃杏和刚刚脱下寒衣的人们都禁受不起,从而启迪人们,造物主操纵的阴晴冷暖,变幻莫测,不可预料。即便在已经很暖和的时候,大家也必须准备着御寒的衣物。

(13)、近几年虽未涉及词和曲的考查,但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题材上看,写景诗、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14)、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15)、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16)、令、引、近、慢:唐宋词的四种体制。“令”为令曲,即小令,每片四扪。“引”,本来是一个琴曲名词,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日引。“近”,是近拍的省文。“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申的意思。引、近每片六拍,慢每片八拍。由于拍子多少不同,令词一般短小,引、近接近中调,慢词较长。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在字数多少,而在于音乐的节奏不同。

(17)、(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其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也客观的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以奋发向上力量。无论从开拓诗歌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都取得突出成就,大大促进了盛唐诗歌繁荣。在我国历代诗坛上,其诗派占有一定的地位。

(18)、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19)、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20)、(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反对浙西词派的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儒家"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同时又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流于穿凿附会。他们的作品,意旨亦较为隐晦。对清末词坛影响颇大。

4、白居易的诗风格以什么为主

(1)、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2)、好好珍惜身边那个死d,一生很短,遇到这样的人不易。

(3)、第二问: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4)、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