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的意思
1、口若悬河的意思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2)、口若悬河(拼音:kǒuruòxuánh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赏誉》。
(3)、卢比奥是位古巴移民的儿子,头脑灵活,白手起家;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常被人称为共和d中的奥巴马。
(4)、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5)、(释义):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6)、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7)、白话释义: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能不受什么话就脱口而出。
(8)、白话释义:戒惧谨慎独自,不需要勉强,不假思考,只是一念之间,这意思就是在。
(9)、释义: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10)、(出自):孔子·春秋《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1)、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12)、(出处):《史记·匈奴传》:“嗟士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当!”
(13)、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走了样?
(14)、(出处)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
(15)、(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16)、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示例:小明在讲演比赛时,不拿稿子,侃侃而谈。
(17)、(读音):( qiān yán wàn yǔ )
(18)、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学识和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19)、(解释):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20)、(示例):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2、口若悬河的意思
(1)、(例句):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2)、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3)、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
(4)、晋朝时,有一位学者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5)、(近义词)悬河泻火、侃侃而谈、妙语连珠、能言善辩
(6)、“口若悬河”意为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泄一样(悬河:瀑布)。形容能说善辩,话语不断。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状语,也作补语。也说“口如悬河”。
(7)、他一逮住机会,就口若悬河似地说起自己的看法。
(8)、(译文):张九龄善于谈论,每次和朋友讨论经义要旨,话非常多,说起来没个完,如果下山坡跑球了。
(9)、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籍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10)、(读音):( kǎn kǎn ér tán )
(11)、(读音):( dié dié bù xiū )
(1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3)、有些人因为沉默寡言而受到称赞,有些人因为口若悬河而遭到唾弃。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懂得说话要适时。
(14)、(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15)、(读音):( tāo tāo bù jué )
(16)、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17)、在景气时期,各国政府会口若悬河的谈论它们为后代保管地球的职责。
(18)、示例:我喜欢大河这种滔滔不绝的感觉,能够使我不断的上进。
(19)、千言万语、喋喋不休、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20)、(译文):郭子玄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一直流淌不会枯竭。
3、口若悬河的意思和读音
(1)、白话释义:戒惧谨慎独自,不需要勉强,不假思考,只是一念之间,这意思就是在。
(2)、示例:不要在比你不幸的人年前津津乐道你的幸福。
(3)、(解释):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4)、白话释义:小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路的将言语摧残。
(5)、(出处):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6)、示例:他张口就开始夸夸其谈,说得众人心悦诚服,真是辩才无碍啊。
(7)、释义: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
(8)、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9)、出处:清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10)、欲言又止,读音yù yán yòu zhǐ,汉语成语,形容有难言的苦衷。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
(11)、(例句):李伯伯善于言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12)、译文:周勃、东阳侯称为长的,这两个人说的事情并不能出口,怎么证明这个啬夫喋喋不休言善辩呢!
(13)、张口结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āng kǒu jié shé,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地说不出话来。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二回:范大人道:“如此说来,你家太老爷你自然是认得的了。”一句话,问的艾虎张口结舌。
(14)、(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5)、(读音):( kǒu ruò xuán hé )
(16)、宋·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17)、长大后,他崇尚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做了很深的研究。
(18)、(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19)、(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20)、(释义):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4、成语口若悬河的意思
(1)、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2)、言无不尽 ( yán wú bù jìn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3)、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学问”的人生原则,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4)、和盘托出 ( hé pán tuō chū )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完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
(5)、(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6)、(出处):《史记·匈奴传》:“嗟士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当!”
(7)、他善于辞令,口若悬河,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8)、(出自):《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9)、《晋书·阮修传》:“常步行,以百姓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
(10)、释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11)、(读音):( qiān yán wàn yǔ )
(12)、译文: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13)、白话释义:小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路的将言语摧残。
(14)、(释义):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15)、(例句):他对这件事情侃侃而谈时,常常表现出老成持重的样子。
(16)、知无不言 ( zhī wú bù yán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17)、白话释义:哥是人心直口快射军粮,哥哥是好人。
(18)、(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19)、(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20)、释义: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
5、口若悬河的意思和造句
(1)、当时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全部推辞掉了。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理当做最快乐的事情。
(2)、(反义词)噤若寒蝉、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沉默寡言
(3)、(例句):他对这件事情侃侃而谈时,常常表现出老成持重的样子。
(4)、(出自):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5)、(读音):( tāo tāo bù jué )
(6)、释义: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