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三部代表作品
1、巴金的三部长篇小说
(1)、《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阳》《海的梦》
(2)、“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高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你的胆子太小了,你扮‘黑狗’简直不像。你昨天不是把那几句话背得很熟吗?怎么上台去就背不出来了。要不是朱先生提醒你,恐怕你还背不完嘞!”哥哥温和地说着,没有一点责备的口气。
(3)、克明的儿子不争气,克安、克定公开纳妾宿娼,克定的女儿淑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杀。克明死后,克安、克定闹着分家,最后将高公馆卖掉,各家搬出另觅住处,高家彻底崩溃。
(4)、《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
(5)、长期以来,巴金先生作品一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出版,人文社因此形成了巴老作品的出版方阵。20世纪80年底中叶起,人文社资深编辑、“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王仰晨先生开始协助巴老一起整理《巴金全集》,并于1986年起分卷出版,更加强了人文社在巴金作品出版领域无法撼动的地位。
(6)、我在去年写的一则《随想》中讲起那两年在“牛棚”里我跟王西彦同志的分歧。我当时认为自己有大罪,赎罪之法是认真改造,改造之法是对“造反派”的训话、勒令和决定句句照办。西彦不服,他经常跟监督组的人争论,他认为有些安排不合情理,是有意整人。我却认为磨练越是痛苦,对我们的改造越有好处。今天看来我的想法实在可笑,我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结论。对“造反派”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反动的”作家。可是他们用了各种方法,各种手段逼迫我、也引导我走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路。这说明大家的思想都很混乱,谁也不正确。我说可笑,其实也很可悲。我自称为知识分子,也被人当做“知识分子”看待,批斗时甘心承认自己是“精神贵族”,实际上我完全是一个“精神奴隶”。
(7)、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8)、《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
(9)、京杭大运河;青藏高原;刚果盆地;伊瓜苏瀑布;加拿大。
(10)、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11)、觉慧脸红了。他着急地说:“不晓得什么缘故,我一上讲台心就慌了。好像有好多人的眼光在看我,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说出来……”一阵风把他手里的伞吹得旋转起来,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这一阵风马上就过去了。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落下来未融化的雪,望过去,白皑皑的,上面留着重重叠叠的新旧脚迹,常常是一步踏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
(12)、《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
(13)、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
(14)、《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文生
(15)、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16)、《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17)、今日,为各位读者呈现《巴金传》中关于《激流三部曲》为何能成为巴金文学道路上的丰碑的原因,以此纪念巴金先生的思想艺术成就。
(18)、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19)、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20)、爱情是美丽的东西。巴金在其小说中把笔力集中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他所刻画的觉新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觉新的悲剧、性格都是由于他所处于的家庭地位和新旧交替的时代环境下造成的,这个形象是非常复杂、多重而又饱满的,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研究的人物形象。
2、巴金的三部代表作品有哪些
(1)、《海的梦》写于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作者用童话般的形式描述了一海岛上的奴隶,响应英雄“杨”的号召,浴血奋战抵抗入侵者的故事。
(2)、《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3)、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
(4)、《第四病室》是一部日记体小说。1944年5月、6月间巴金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房,他便以此为背景,虚构了一个姓陆的青年因病,住进了国民d政府开办的医院的第四病室,陆姓青年见到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在病室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巴金在《后记》中说,第四病室“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
(5)、这是一篇难得的对内心世界自我剖析的好文章,这种程度的自省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十年浩劫过去已经很久,有多少人幡然醒悟了呢?巴金所述的精神奴隶依然大量存在!希望此文能为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朋友带来一点感悟。
(6)、《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开明
(7)、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雾》《雨》《电》被称为《爱情三部曲》。小说刻画了周如水、吴仁民、李佩珠等“五四”时期青年的爱情故事。
(8)、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明亮。
(9)、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10)、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11)、《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12)、《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13)、《春》(“激流三部曲”之长篇小说)19开明
(14)、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15)、30年代前期,尽管巴金还没有完全摒弃习用的概念,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旧社会、旧制度、旧家庭的罪恶和必然崩溃的命运,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就在《关于〈家〉》中,他这样说明自己对旧制度、旧家庭的总体认识:“旧家庭是渐渐地沉落在灭亡的命运里面了。我看见它一天一天地往崩坏的路上走。这是必然的趋势,是被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的。这便是我的信念。……它使我有勇气来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告)。”这一基本理论观点使巴金能够超越个别判断的偏颇,比较准确、深入地观照和表现生活。同时,更重要的是,巴金能面对现实,在写作中忠实于自己熟悉的生活。
(16)、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17)、《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 《灭亡》(中篇小说)
(18)、《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开明
(19)、《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分为:《火》、《冯文淑》、《田惠世》。
(20)、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3、巴金所写的小说三部曲是什么
(1)、觉新是重长孙,觉新的性格是双重的矛盾的,他有正直、反抗的一面,也有软弱、顺从的一面,这双重的性格在觉新的身上和谐的统一着,顺从与反抗的统他一直因为思想的矛盾做着两种行动主义: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他曾做任何事都是为了顾全大局,但世态的炎凉让他渐渐放弃了抵抗,生活在封建的淤泥里拔不出身来。巴金正是把觉新放在一个变化着的时代环境中,真实的写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对觉新的描写从侧面暴露了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与专制以及“长子继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歌颂了被新文化、新思想打动的后代的反叛行为,揭示了青年妇女的悲剧命运及其觉醒与挣扎。而对封建家庭的逐渐衰落甚至彻底崩溃的描写则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他与梅成了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妻子瑞珏也在郊外产后抑郁而亡。事实上觉新是有真实的人物形象,那便是巴金的亲哥哥李尧牧,在家刊登在新青年的前一天自杀了,可以说巴金得到亲哥哥死讯的那刻起,改变了对《家》这部作品的故事走向。
(2)、相关评论:《春》写了一个女孩如何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它无疑给了许多年轻人以叛逆的勇气,巴金因此也成了许多想要叛离家庭的年轻人的“咨询对象”,在众多的咨询者中,有一个女孩寄给他一张照片并约他见面谈谈。一见面,这个女孩就谈起自己守旧的父亲,并表示想脱离家庭。巴金诚恳地劝说女孩不要冲动,认为年轻人羽翼未丰前不宜轻易地踏入复杂的社会。巴金的真诚无疑感动了她,此后,这个女孩遇到麻烦时,常常找他倾诉。她的名字,叫萧珊。
(3)、《抗战》三部曲,是巴金耗时六年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它是巴金用笔迅速反映抗战现实的佳作。巴金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抗战期间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精神在文本中表达了对日寇血腥暴行的沉重控诉,赞扬了我国军民奋勇抗战、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扩展资料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4)、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5)、我十几岁的时候,读过一部林琴南翻译的英国小说,可能就是《十字军英雄记》吧,书中有一句话,我一直忘记不了:“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话是一位公主向一个武士说的,当时是出于误会,武士也并不是真的奴隶,无论在身或者在心。最后好像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使我感到兴趣的并不是这个结局。但是我也万想不到小说中一句话竟然成了十年浩劫中我自己的写照。经过那十年的磨炼,我才懂得“奴隶”这个字眼的意义。在悔恨难堪的时候,我常常想起那一句名言,我用它来跟我当时的处境对照,我看自己比任何时候更清楚。
(6)、《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又名《面包与自由》
(7)、《电》分为《雷》和《电》,增加了李佩珠、贤、慧等人物。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追问了在历史洪流中的青年如何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问题。
(8)、《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平明
(9)、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0)、《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
(11)、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12)、新文学史上受众多的作品之有人形容它当年受欢迎的程度,已经到了“家弦户诵,男女老幼,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改编成话剧,天天卖满座;改摄成电影,连映七八十天”的地步。
(13)、《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文生
(14)、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15)、《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
(16)、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17)、《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
(18)、为了写出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巴金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使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不义和罪恶更加集中,更加强烈,这不是巴金的偏激,恰恰是他作为艺术家的成功。自觉地从社会的角度观照素材,独具匠心创作的三部曲才具有了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表现了巴金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之处。
(19)、《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
(20)、巴金的小说中包含正义与自由的政治追求,义无反顾的献身勇气,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等多种精神,其中融入了他无所羁绊的强烈感情,从而表现出一种博大、刚健的气度。
4、巴金的代表作有哪三部曲
(1)、觉民惊讶地看他一眼,问道:“什么事情?你这样高兴!”
(2)、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3)、《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解元、会元、状元;《雾》、《雨》、《电》;《论语》;《儒林外史》。
(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一生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随想录》等。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2003年,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
(5)、在那个“左”的余孽仍未荡尽的年代,一个老人抛开盛名来剖析自己灵魂上的阴暗处,古今文学史上,有多少人做到。
(6)、他是封建社会的富二代,有着海归背景,却走上了反封建的路。
(7)、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腐败现象十分厌恶,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8)、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9)、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每个公馆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
(10)、他的文笔或许普通,但他一直有摸着良心说实话。
(11)、《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
(12)、巴金一生创作颇丰,主要包括四大题材,即异国生活题材、青年生活题材、工农生活题材以及家庭生活题材。
(13)、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14)、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7月初版。主要情节是:经过一系列事变之后,克明和觉新虽然还想维持高家的门面,但它已经到了千疮百孔、无法挽救的地步。
(15)、在南昌路茂名路口,有个淮海坊,原名霞飞坊,正式弄堂在淮海路上,但许多人喜欢从南昌路的后门进入,弄内59号,有巴金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