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与波西
1、王尔德与波西的网易云评论
(1)、当上帝要求天使把城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拿来时,天使选择了王子的铅心和燕子的尸体。从此,王子和燕子的灵魂在上帝的花园里得到了永生。
(2)、第四本《尘埃》小说家罗莎蒙德莱曼 的最成功的处女作。
(3)、在王尔德给波西的情书中,最常见的词汇就是“希腊雕塑般”和“优雅聪慧”。他迷恋波西的美丽与灵动,而波西说“王尔德让我更加意识到肉体的欢愉并不是罪恶”。
(4)、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中产家庭里,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作家。他是家里的次子,童年过得比较孤独。
(5)、没有什么比遇见真正的美更能令一个唯美主义者痴狂,王尔德很快和波西两情相悦,并逐渐密不可分。
(6)、波西不但挥霍无度,而且性格无常。由于家族原因他傲慢自负、放荡不羁,喜欢嫖男妓和赌博,并要王尔德负担他的花销。
(7)、罗比真是个好人,我想他才是最爱王尔德的人。原来最爱你的人就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你还让他目睹和那无德无才的负心汉没完没了的纠结。爱情真是让人瞎了眼。罗比不过只是不如人家好看。
(8)、在1893年3月底你离开我在托基的家时,我下过决心从此不再和你说话,无论如何不让你跟我在一起,因为你离开前那天晚上大吵大闹了一通,实在叫人受不了。于是你就从布里斯托尔又是写信又是拍电报,求我原谅,同你再见面。你的导师没走,他告诉我说他觉得有时你无法对自己的说话做事负责,在莫德林学院的人,如果不是全部也大部分持有这种看法。我答应了见你,当然也原谅了你。在去城里的路上,你求我带你去萨瓦伊酒店。那一趟对我的确是致命的。
(9)、最终王尔德被判处2年监禁。这让他名声扫地,许多朋友和文人都与他划清界限。即便如此,他在狱中仍是写下了给波西的情书《自深深处》,称波西就是自己活下去的力量。
(10)、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一开始是用法语写的,后来他委托波西翻译成英文。波西的法语水平相当一般,翻译漏洞百出,但他拒绝接受王尔德的指正,还一口咬定这些错误是王尔德在原创时就有的。
(11)、燕子爱上初恋,是因为她有妖娆的外表;后来,他会恋上快乐王子,是因为他有金子般的心。
(12)、1895年的英国,还不是我们现在了解的腐国。相反,他们对同性之爱喊打喊杀。
(13)、1895年2月28日,王尔德收到侯爵写满咒骂的卡片。愤怒的波西要求王尔德立刻起诉自己的父亲,并申请以诽谤罪将其逮捕。
(14)、王尔德对罗比的不耐烦,也是实打实的。王尔德服刑期间,罗比给他写信,他见罗比写的信字迹比较潦草,就骂他对自己敷衍、有什么事想隐瞒,但随着王尔德的书信被曝光,人们愕然地发现:王尔德写给罗比的信,那才叫潦草和敷衍。
(15)、所有的燕子都飞去了温暖的南方,主角燕子没走,就是因为舍不得那棵芦苇,但是,后来,主角燕子担心芦苇“是个水性杨花的荡妇,因为她老是跟风调情”,还是飞走了。
(16)、我翻了电影的演员表,在“格雷先生”的扮演者艾恩·格拉法德旁边,清清楚楚地写了一个“JohnGray”。然后我去Wikipedia里搜索JohnGray这个名字,终于在无数个有名的“JohnGray”中间发现了我要找的格雷先生。
(17)、《快乐王子》原始版本中,燕子的角色设定是个“男性”,在遇到快乐王子(男)之前,他跟河边的芦苇(角色设定为女)有过一段短暂的恋爱。
(18)、王尔德,爱尔兰作家、诗人。出生在都柏林,父亲是著名医生和爱尔兰科学院主席,母亲是女诗人。
(19)、然而当王尔德最终变成被告时,波西却可以通过家族和法庭的裙带关系被安排到海外避难。同一时期去海外避嫌的还有另一名叫莫里斯的男子。原来,波西同时与这名男子也有私情。
(20)、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洁白无瑕的未来。
2、王尔德与波西的故事
(1)、第六本《奥兰多》于1928年, 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高贵少年的英伦宫廷剧。1992年改变同名电影。
(2)、1882年他出版的第1本诗集中敌视当时社会的市侩哲学和虚伪道德,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加强审美修养。
(3)、“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
(4)、我还记得1892年10月初的一个上午,同你母亲一道坐在布莱克奈尔秋风渐黄的树林里。那时我对你真正的性格知道得很少,有一次在牛津同你从星期六呆到星期而你来过克莱默同我呆了十天打高尔夫球。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你身上,你母亲开始跟我说起你的性格。 她说了你的两大缺点,你虚荣,还有,用她的话说,“对钱财的看法大错特错”。我清楚记得当时我笑了,根本没想到第一点将让我进监狱,第二点将让我破产。 我以为虚荣是一种给年轻人佩戴的雅致的花朵;至于说铺张浪费嘛——我以为她指的不过是铺张浪费——在我自己的性格中,在我自己的阶层里,并不见勤俭节约的美德。可是不等我们的交情再长一个月,我便开始明白你母亲指的到底是什么。
(5)、但我的错不是没离开你,而是太经常离开你了。照我算来,每三个月我就想把同你的友谊断掉。 而每次要同你一刀两断时,你总是通过哀求、电报、书信、你的或我的朋友来说情等诸如此类的手段,要我让你回来。
(6)、王尔德,英国作家(现在的爱尔兰)作家,作品稀少的文豪。与萧伯纳齐名,却没有萧伯纳的诺贝尔文学奖;一旦有媒体提起王尔德,瞬间他又名声鹊起,满血复活。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最为人称颂的是童话;他童话价值极富美学价值,又似乎被安徒生的盛名阻挡。他帅得不像话,骄傲得不像人。同时代的媒体吐槽他是网红,后世的网红尊他为真正的明星。他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一切都因为一个字“作”。他死的也早,46岁。
(7)、此时的王尔德,其实已经是一个中年大叔了。他爱波西爱得无可救药,但波西却只把他当备胎。
(8)、那时的王尔德特别爱美、特别讲究,因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在伦敦社交界小有名气。他开始写剧、写诗,却没什么大的反响。1881年以前,他出版的作品几乎都是自费发行的。
(9)、罗比对王尔德的帮助,是实打实的。任何时候,只要王尔德需要,他都会挺身而出。
(10)、王尔德一生只写过9个童话。其中有一则童话仿佛成了王尔德一生命运的预言——《渔人和他的灵魂》,简要概括如下:
(11)、王尔德恃才傲物,蔑视伦理道德,最终激怒了正统社会。1895年,密友波西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诉其“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王尔德被判服两年苦役。在狱中,他完成了《自深深处》。
(12)、你看到我不得不把你的生活写出来给你,而你非得领悟它不可。我们到现在认识已有四年多了。有一半的时间我们在一起;而另一半我得因为我们的友谊而在牢中度过。你会在什么地方收到这封信,如果这信当真到了你手上,我不知道。罗马、那不勒斯、巴黎、威尼斯,我不怀疑,会是在你驻足的哪个美丽的滨海或沿河城市。
(13)、两个人很快形影相随了,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相濡以沫从此安好,而是当时社会道德的束缚和舆论的抨击。“鸡奸”在那时不被允许,被斥为另类。尽管英国已经解除了鸡奸者死罪的条例,但是一旦查明,仍旧要坐上两年牢。这是外患,更噬人心骨的是内忧。波西的父亲,是昆斯贝理侯爵,为人暴虐恶毒,花心风流,有过许多女人,并且所有的女人都遭到了昆斯贝理伯爵的虐待。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波西长成了一个虚荣心极强的、挥霍无度的人。还有一点尤其可怕,就是他遗传了父亲“那种可怕的家族特性”,这是波西的母亲亲口说的。而这一切都是王尔德无法忍受的,他一方面深深地爱着这个男孩,一方面抵触他的卑劣人格。王尔德甚至认为和波西在一起,他的艺术才华将会埋没,并走向毁灭。从他后来的命运轨迹来看,他说的一点也没错。但可悲的地方在于即便他们三天两头爆发激烈的争吵,王尔德也没有办法离开波西,他实在是太爱他了。分手的决定做了一次又一次,统统无疾而终。波西似乎成了他生命的一个劫数,再也逃不脱了。在最后一次激烈争吵过后,王尔德做好了心理建设预备离开波西,并且打算向波西的父亲承诺永远离开他的儿子。可是这个时候波西哥哥的横死再一次引发王尔德对波西的同情和那伟大的怜悯——“我意识到你会孤立无援,你必须独自一人处理哥哥的死带来的那些繁琐的各种杂务,想到制作出世界的泪水,想到所有人的悲哀,……我感到,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放弃你,对你来说将是过于可怕的了。”(王尔德《温柔与粗暴》)于是王尔德选择放弃自我,他留在了波西身边,陪伴他,呵护他。这一次,波西的父亲昆斯贝理伯爵被彻底激怒。导火索是伯爵认为波西的哥哥在外交部工作,遭到了当时外交部部长罗斯伯利——一名同性恋者的鸡奸,是他自杀的真实原因。因此他再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小儿子继续和王尔德厮混在一起了,于是开始四处散布王尔德的谣言,对其大肆抹黑和诋毁。波西从小就恨他的父亲,希望有朝一日把他关进精神病院,或者蹲大牢。因此鼓动王尔德控诉他父亲对其的中伤和诽谤。
(14)、渔人对小美人鱼一见倾心,王尔德对波西同样是一见钟情。渔人为了小美人鱼放弃了自己高贵的灵魂,王尔德从爱上波西的那一刻起灵魂就属于波西了。小美人鱼让渔人陷入狂热,不惜一切代价只要和她在一起,王尔德呢?纵容波西,疼爱波西,为了波西免受罪责,为了波西能够快乐,不惜昧着良心控诉昆斯贝理伯爵的言论纯属诽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王尔德何尝不是另一个狂热的渔人呢?最终,渔人的心灵破碎,灵魂得以回归。这就好像王尔德出狱后与波西在一起仅仅生活了几个月又最终分手,临死前,在他身边的只有那个始终陪伴他的人——罗比。那个时候波西又在哪里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尔德必定幡然醒悟,此生,他仅仅辜负了一个人,那人就是他自己。自从遇见了那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他就不再为自己而活。曾经在美国巡回演讲时说过“除了天才,我一无所有”的那个不可一世的男人什么时候离他而去的呢?岁月不能重来,死后自是万劫不复,至于到底是名垂青史抑或遗臭万年,都与他无关了。一个人最清醒的时候,当是他生命的终点吧,那一瞬,他拥抱了他的灵魂。《渔人和他的灵魂》里一唱三叹的那一句:“灵魂又有什么用呢?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也不了解。”在我心头再度响起,仿佛是从贝多芬的黑白键下流淌出来,简直一语成籖。王尔德:“我过去常说‘认识汝自身’,可我并不认识我自己。”
(15)、“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
(16)、王尔德一开篇就尖锐地指出,这封信将深深打击波西的虚荣心。他详细描述了他们交往的奢侈生活和官司的前前后后,以及波西之没心没肺给他带来的困扰与痛苦。虽说都在怪自己不够坚决未能拒绝波西和这段“友谊”,然而就实质而言,他就是直接地指责波西浅薄、没文化、挥霍无度,霸占了他本可用在艺术创作的时间、剥夺了他的灵感,将他卷入其家庭纷争,害得他穷困潦倒,锒铛入狱。当读到王尔德列举种种费用,我想,艺术家到底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世间的分手都挺难看的。王尔德还怪波西令他丧失了所有的意志力,完全向他的任性低头。好吧,波西确实表现得就是那个A打头的字眼,但是,这种关系么,都是你情我愿的,王尔德既然无法抗拒,只能说爱情压倒了常理。历数旧事,加以丰富的细节,一口一个“你”,好像在听一个怨妇的控诉,只是王尔德字字珠玑又一针见血,美而令人心痛,让人觉得读这样的信,非要有点自虐的倾向不可。
(17)、本栏目为环球华报整理播报,欢迎分享朋友圈和转载。转载请务必标明来源,不得重新编排或节选摘录,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18)、第二本《叶草集》于1855年,美国史诗级的作品,描绘男人和男人的同性之爱。
(19)、快乐王子生前住在宫殿里,过着逍遥快乐的生活,根本看不到人间的疾苦。后来他死了,人们把他的雕像高高地立在了城市广场上,他看到了无数穷困的人为了生活而奔波、挣扎,伤心不已——哪怕他的心是铅做的。
(20)、是否养成了严格的工作习惯是我们与天才的区别
3、王尔德与波西是什么关系
(1)、周国平:如果你要幸福的话,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心态不好,充满着纠结和烦恼,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幸福的。一个人怎样才能有好的心态?
(2)、这本书是大四时候一个埃及朋友送我的礼物,它让我第一次从微观经济学这个角度理解人性,里面的各种案例分析在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又合情合理。它从一定程度上让我在思考问题时候变得更为理性。
(3)、因为打官司,王尔德晚年穷困潦倒,于1900年病逝巴黎。
(4)、而影片也是王尔德的传记片,诉说的是王尔德最后的五年生活。
(5)、1891年,王尔德三十七岁,已经写出了《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和《道林·格雷的画像》两部天才式的作品,名满英国。尤其是后者,更是奠定了其唯美主义艺术家的地位。
(6)、“快乐王子”的故事表面上看是一个好人好事,夹带讽刺了无知的市民。
(7)、你索取而无风度,接受而不道谢。你养成了一种心态,认为似乎有权让我供养,过着一种你从未习惯过的奢侈生活,而因为这一点,如此的奢侈又让你胃口更大。到后来要是在阿尔及尔的哪家赌场输了钱,第二天早上就干脆拍个电报到伦敦,要我把你输的钱如数存到你银行的户头上,事后便再也不见你提起。
(8)、大致意思是说,这位约翰·格雷先生曾被认为是《道林·格雷的画像》背后的灵感来源,但实际上他与王尔德的关系开始于《道林·格雷的画像》在杂志上连载的一个月之后。他跟王尔德之间的情感最初炽热而强烈,但在王尔德被捕后,这种情感逐渐降温并冷却。
(9)、1891年秋天,王尔德偶然认识了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同时也是贵族出身的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波西”。从那个时候的照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这个相貌英俊,金发碧眼,白皙可人的小正太,应该会满足王尔德一切关于完美的同性伴侣的想象。事实上,波西的确让他着迷——尽管王尔德把对波西的感情称为“友谊“,可是他自己也写道“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在一起”。王尔德当时已是英国的知名戏剧家,生活富裕充足,在上流社会有自己的交际圈。在王尔德自己的叙述里,他对波西的“友谊”也确实可谓不计代价,一掷千金。波西是贵族家庭的孩子,出手阔绰,交友广泛。在认识波西的三年里,王尔德为波西花费了接近5000英镑的现金,折合到现在差不多是45万英镑左右,而这个金额,还”不算我给你付单的钱“,以至于最后王尔德竟然付不起700英镑的诉讼费,而只得宣告破产。在《自深深处》里,王尔德也无不愤懑的写道“而你的虚荣,让我破产了。”
(10)、1912年,有人写王尔德传记,写到了波西。波西看了以后,非常生气,状告传记作家诽谤罪。《书简》被当作证词提交法庭,并在法庭上宣读。
(11)、与王尔德相遇的这一年,他才二十一岁,还在牛津大学读书。
(12)、《快乐王子(The happy prince)》
(13)、这个童话故事,其实也暗藏王尔德性取向(他是同性恋)。我们中国引进这个童话时,大概是担心把完整的故事翻译过来会“带坏”小朋友,所以删减了燕子跟芦苇那一段恋爱故事,并把燕子的性别角色设定为“女”(至少读起来感觉像)。
(14)、王尔德服刑期间,他的妻子劳埃德改了姓,带着儿子移居意大利,而他的朋友们则像是躲瘟疫一般躲着他,只有剧作家萧伯纳等等仍挺身维护他。
(15)、王尔德是个大个子,但他心思敏感,文字唯美,是我最爱的作家之一。小时候在语文书第一次接触到他的童话《快乐王子》,那么凄美,不见得适合小孩子看,除非被选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凄惨。快乐王子看到满世界痛苦的时候,已成了塑像,来不及像释迦牟尼那样在王子阶段出家,所以他只能叫小燕子把自己身上的珠宝分给穷人。冬天到了,小燕子无力迁徙,冻死了,王子的心也碎了。《自私的巨人》里,孤独自私的巨人的心被来他花园玩的小孩子融化了,巨人看到小孩子手脚上的伤痕,小孩子回答说,这是爱的伤痕啊。最后,巨人在树下死了,满身盖着白花。有爱又有超自然的暗示,令人惆怅。
(16)、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笔下塑造的那些爱情,其实不过就是他的一个向往。
(17)、波西像个拒绝长大的孩子,任性又乖戾。但王尔德的回答永远是:我等你成长,如果你不成长,我教导你;如果你仍不成长,我会成长我自己去宽恕你。
(18)、10岁那年,他从小学毕业,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
(19)、在文学史上,很多使用同性恋为话题的文学,我参考《卫报》所精选的8本最优秀的本题材文学给你推荐和介绍一下。
(20)、比如,就举许多例子中的一个吧,记得是在1893年9月,我在圣詹姆斯旅馆租了一套房间,这完全是为了能不受干扰地写作,因为我答应过约翰·赫尔写个剧本却完不成合约,他正催着要稿呢。第一个星期你没来找我。我们就你的《莎乐美》译文的艺术价值意见不合,这的确并不奇怪。因此你就退而给我写些愚蠢的信纠缠这件事。那个星期我完成了《理想丈夫》的第一幕,所有的细节都写好了,同最终的演出本一样。
4、王尔德与波西的照片
(1)、一个人不哭的那一天也就是他的心变硬的那一天,而不是他的心充满欢乐的那一天。
(2)、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这个不用多说,基本上是全球最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每周都会有更新,分为Combined Print & E-Book Fiction(印刷纸质和电子书综合小说类),Hardcover Fiction(精装硬封皮小说类),Combined Print & E-Book Nonfiction(印刷纸质和电子书综合非小说类),Hardcover Nonfiction(精装硬封皮非小说类),以及Paperback Nonfiction(简装非小说类),这几个大类。我通常最关注的是Combined Print & E-Book Nonfiction这个类别。
(3)、那一句著名的“结婚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的原创者也是他。
(4)、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里不能遮蔽风雨,因为“快乐王子”一点都不快乐,他一直在伤心地流泪。
(5)、此时,燕子的同伴大多已经飞往了温暖的埃及,见芦苇反应如此,他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就这样,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快乐王子。
(6)、《自深深处》前后矛盾,爱恨交织,沉痛却又轻灵,是王尔德一部美妙而难以言说的作品。
(7)、有人喻为王尔德为“快乐王子”,波西则是夺去“快乐王子”金箔的“罪魁祸首”。
(8)、晚年的波西对王尔德充满愧疚之情,因为将自己所受的猜疑与诟病归咎为王尔德对自己的爱,对死者是极大的不公;曾经口无遮拦的抱怨,终究源于孩子般的冲动。
(9)、两人在布莱顿度假时,波西得了流感,王尔德悉心照料他直至痊愈。但当王尔德也不幸染病时,波西拒绝照顾,并用非常伤人的语言侮辱了他。
(10)、了解了王尔德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写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11)、这个一生只爱男性的文学家,这辈子对不起的人其实还是那个事先不知道他的性倾向所以嫁给了他的妻子啊。可是,这样的妻子形象,在他的笔下也不过就是“芦苇”而已。
(12)、当时波西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诗人,同时还是一位侯爵的儿子。他轮廓俊美,谈吐不俗,天生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优雅。
(13)、比如,“借钱就向悲观主义者借,因为他们不会期待你还钱。”
(14)、两人的关系终究被波西的父亲发现。他四处散播写着“王尔德是鸡奸者”的传单,并扰乱王尔德新剧《认真的重要性》的首演。王尔德最终以诽谤罪将波西父亲告上法庭。
(15)、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读到了《快乐王子》这个童话。读完,我哀伤不已。为那个善良的王子,也为那只善良的小燕子。
(16)、1881年发表的《诗集》,被认为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性文献,也反映出他深受W·佩特和先拉雯尔派、S·罗塞蒂、J·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影响。
(17)、想来王尔德也是打算通过写这样一封信,将这段伤痛做一个了断。表面上是列明谁对谁错,并确认宣布自己的新世界观,为出狱后的新生活做准备;潜意识里也许是希望波西能够幡然醒悟,甚至回到他的身边,还要乖乖的。最后证明这一切,于表于里,都是徒然。
(18)、亚马逊的Amazon Charts和Best Books of The Month编辑推荐
(19)、离开使他伤心欲绝的英国,去了法国巴黎。就连跑到另外一个国家,他也不能用真名奥斯卡王尔德,他必须得用假名。
(20)、波西后来与英国女诗人兼双性恋OliveCustance结婚,并曾起诉王尔德对他的诬陷,称其为“欧洲近350年以来出现过的最邪恶的力量”。
5、王尔德与波西知乎
(1)、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2)、一开头我要告诉你我拼命地怪自己。坐在这黑牢里,囚衣蔽体,身败名裂,我怪我自己。暗夜里辗转反侧,苦痛中忽睡忽醒,白日里枯坐牢底,忧心惨切,我怪的是自己。 怪自己让一段毫无心智的友情,一段其根本目的不在创造和思考美好事物的友情,完完全全左右了自己的生活。
(3)、论文集《意图》(1891)进一步阐述了他自己的美学观点:追求和捍卫“纯艺术”,美和道德无关,也没有功利主义价值,奠定了他唯美主义作家的地位。
(4)、王尔德上学后因为不擅交际且有点小洁癖(其实我估计他只是爱干净,是大家见不得男人这么爱干净,所以说他有洁癖),比较不受同学待见,加之他学习成绩很优秀,容易招妒,基本没什么朋友。
(5)、而选择离开王尔德的波西,在母亲死后,获得了2万英镑的遗产。
(6)、如果喜欢,请转发我们的节目,让更多人知道。
(7)、出狱后,他一贫如洗。在身边的,只有一个旧情人和一个好友。
(8)、波西听到王尔德在笔下大骂他是渣男,说是自己让王尔德在一夜之间变得衰老且充满仇恨,大为震惊。
(9)、上中学后,他依旧是个学霸,曾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奖学金。
(10)、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11)、他特立独行不仅仅表现在那些流传至今的强段子,还表现在他的性取向。临死前守候他的就是最初的同性恋爱人。那么他还有其他同性恋爱人?没错,不但有,还因为男友父亲的反对而进了监狱。
(12)、1900年,王尔德终于在一直爱着他的同性好友罗比的熏陶下改信天主教,可也就在这一年,王尔德因患了脑膜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只有46岁,死时只有罗比与另一朋友陪在他身边。
(13)、王尔德,西方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剧作家,诗人。
(14)、他停止了戏剧创作,只写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而风格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唯美主义风格。
(15)、王尔德临死前,将自己的版权事项全权委托给罗比,指定罗比作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罗比不负嘱托,帮王尔德的后代获得了王尔德所有作品的版税。
(16)、当侯爵察觉到王尔德和波西之间有悖常理的感情,他很快给波西写信,威胁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并切断一切经济来源。而对此波西的回应是:“你真是个可笑的小男人。”
(17)、作者简介: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是戏剧家、小说家、童话家和诗人,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因曲折的经历而为人津津乐道。
(18)、内容合作请联系edit@gcpnews.com
(19)、包围着你的,即使不全是同我在一起时的那种无用的奢侈,怎么说样样也是令眼耳口腹欢愉的东西。生活对你是很可爱的。然而,如果你聪明,并希望找到更可爱得多而且是另一种方式的生活的话,你会让读这封可怕的信——我知道是很可怕的——成为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突变和转折点,就像我写这封信那样。想当时,酒和欢娱很容易就上了你那苍白的脸。假如读着这信上所写的,会不时地使羞愧像炉火中爆出的火花那样让你脸上发烧,那对你就更好了。恶大莫过于浮浅。无论什么,领悟了就是。
(20)、于是昆斯伯里侯爵被彻底地激怒了,他警告波西,如果再看到他和王尔德在一起就要“打烂”他们。而波西的还击手段是:每去一个新酒店之前,都要写信告诉侯爵具体的地址,并邀请他“过来看看”。
(1)、现在,这三人都已经过世了。罗比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王尔德的墓中。
(2)、《快乐王子》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只小燕子本来是要打算飞去埃及过冬的,但是,飞到这个城市的上空时,他看到了一个金色的可以过夜的地方(快乐王子雕像脚下),便决定在此过夜。
(3)、我觉得,凭波西的人品,他收到此信,洋洋洒洒这么多页将他批得体无完肤,看了几句大概就会恼羞成怒地将它丢在一边。王尔德却还充满幻想,指望着波西认真读信,与他一同走过这段心路历程,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己的少不更事,重新做人,这样他们还有复合的机会,甚至“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怜的王尔德,两年了,在你最痛苦最需要他的时候,人家都懒得理你,甚至要把你给他的信卖给报社,你怎么还不醒悟?
(4)、王子生前无忧无虑,死后被做成雕像,却在看到人间疾苦后变得很不快乐。参议员说他漂亮但不实用,带着孩子的母亲说他乖巧,流浪汉说他快乐,孤儿院的孩子说他看起来像天使……可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的内心,直到燕子停留在他的脚下。
(5)、你会把人磨垮的。 这是小的胜过大的,这是弱者的暴政压过了强者,在一出剧本的什么地方我说过这是“唯一历久不衰的暴政”。
(6)、在不同场合,他写下无数如今读来都发人深省的名言:
(7)、在当时的英国,“有伤风化”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王尔德当即被判有罪,并被送到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刑两年。
(8)、“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如是说。
(9)、王尔德试图用自己的雄辩扳回一局。他自比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称艺术家对美少年的爱是崇高的;然而,法庭上王尔德昔日结交的男妓的供词让他对自己的同性恋事实百口莫辩。
(10)、他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短短46年的生命,给世人留下了惊艳,也留下了不解。人们仰慕他的才华,人们嘲笑他的私生活。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名震英国,风头一时无两,却因为一场官司,成为众矢之的,饱受侮辱和诋毁。从天堂到地狱,仅仅隔着一个道格拉斯的距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个被王尔德昵称为“波西”的人亲手毁灭了一个文学天才的前途。两人相识于1891年,那一年,王尔德37岁,已是鼎鼎大名的剧作家。道格拉斯21岁,就读于牛津大学。王尔德也是牛津毕业的,算起来,两人还是学长学弟。道格拉斯本人也是诗歌爱好者,对王尔德的才华仰慕已久,经朋友的介绍,得以与王尔德见面,并且请求王尔德帮助其处理在牛津遭遇到的不公正对待。第一次见面,王尔德便深深地迷上了眼前这个小男人。道格拉斯,一个如希腊雕像般的美男子,有着神灵的美貌,百合花般的,纯洁,俊朗。王尔德的生命从那一刻起,不再为自己而活,他的灵魂整个被波西拿去了。王尔德一生逐美而居,成自美,败自美。
(11)、正如“快乐王子”里诉说的故事一样,贫穷的百姓获得了王子的救助,王子失去了金碧辉煌的外貌,他们便烧毁它。
(12)、有人评价道,他打破了影视界“一个天才演员逃不过公开承认自己同性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怪论。
(13)、王尔德作为成功的剧作家和诗人,总是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他个性张狂,主张艺术唯美,超越讨论道德的范畴,生活在时代之前。如果是现在,法律进步了,他有多少个男朋友,也只是他的私生活而已,何至于搞出官司。
(14)、在《自深深处》这本书里,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充满了作家对于波西的通天怨念,不管是那天的一千镑还是昨晚的三角二分,不论多少,王尔德像一个小媳妇儿一样数着每一笔波西花过的他的钱——你要记好,这是你小子花的我的钱。不但如此,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王尔德都要拿出来对他进行猛烈批判,并对波西进行显微镜式的人格分析。然而,这种对于波西的极端描或许只是一个带着满腔怒火被爱人伤害的王尔德心中的凶猛发泄。当一个人心生怨恨的时候,那些负面的东西总是更容易的聚集和在脑海里呈现,于是,一个无辜的冤大头王尔德和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波西在信里油然对立。
(15)、希腊神话中,雅辛托斯是缪斯克莉奥和马其顿国王皮埃罗斯的儿子,他年轻俊美,为光明之神阿波罗所钟爱。雅辛托斯被阿波罗掷出的铁饼误伤而死,在他的血泊中生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朵,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风信子(Hyacinth)。
(16)、1895年,波西的父亲发现儿子与王尔德交往长达四年,恼羞成怒。当时(对应中国的年代是清朝末年),同性恋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人们称呼同性恋用的是歧视色彩特别浓烈的词——“鸡奸者”。
(17)、内容简介:尽管我不完满,不完美,从我这儿你仍然还可以得到许多。当初你投向我,要学习生活的欢娱,艺术的欢愉。也许冥冥中安排了我来教你某种奇妙得多的东西,悲怆的意义,以及它的美好。——王尔德
(18)、不是波西带给王尔德万丈深渊,是无知的残忍的他们。
(19)、其他重要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1888),长篇哥特式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1891),写变态爱情遭禁演的法文独幕剧《莎乐美》(1893)以及散文作品《说谎的堕落》(1889)、《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1891)、《里丁监狱之歌》(1898)、《从深处》(1925)等。
(20)、写到这里已经花掉了我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怎么说呢,并不是找资料让人疲倦,而是当你一点一点艰难地接近你无比想要了解的那个人,一层一层地揭开盖在他身躯上厚重的风霜。当你看到他——
(1)、如果他今天有开推特,估计也就没段子手什么事儿了。
(2)、真正害了他的人是那群叫嚣着“鸡奸者”的恐同分子。他们享受着王尔德的才华,一得知他身上有背于常理的地方,便开始诋毁他、驱逐他。
(3)、忍无可忍的王尔德在波西的怂恿下,告上了昆斯伯里侯爵。却没料到,昆斯伯里侯爵反过来控告王尔德有伤风化。
(4)、燕子起初是因为快乐王子的外表而注意到他,但是当他把王子宝剑上的宝石、做成眼睛的宝石以及浑身金光闪闪的金鳞片都拿去送给穷人以后,王子变得越来越丑。王子越丑,燕子却也越来越爱他。
(5)、王尔德由全英国的骄傲,变为了全英国的耻辱。
(6)、监狱每次只给王尔德一张纸,他写完一张,得再向监狱要。写完了整封信后,监狱并不准他寄给波西。1897年出狱时,他把信交给忠心的朋友罗比(RobbieRoss),让他复制两份后,将原件给波西。但罗比留下了原件,把复写件给了波西。1900年王尔德去世。1905年罗比将信删节出版,隐去了一切关于波西的指称与细节。王尔德的遗愿里也有此意,从他的角度解释此事,或有助于恢复其家族的名声,有利于他两个儿子的成长。波西据说也读了这份出版物,但后称根本不知道信是写给自己的,且从未从罗比处收到或读过完整的版本(有旁证说他是根本读不下去,这完全不出所料,可以理解)。1909年,罗比将信的原稿捐给大英博物馆,条件是先要封存五十年。1962年这封信才得以完整发表,恢复其本来面目。
(7)、入狱后,王尔德做起了苦力活,同时不忘阅读和写作,还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一会儿咒骂波西是渣男,一会儿说自己还很爱他。
(8)、八年过去,他才凭借《我最好的朋友婚礼》重回大众视线。
(9)、有意思的是,王尔德死后一年多,他最爱的情人波西和一个女诗人结婚了,而那个女诗人也是个同性恋者,两人应该是形婚。
(10)、但在电影中,关于“画像”的桥段却是这样演绎的。
(11)、《夜莺与玫瑰(The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12)、王尔德和罗比受邀去参观画展,陪同他们的人叫“格雷先生”(Mr.Gray),三人就肖像和照片进行了一场短暂的辩论。
(13)、没过多久,他便因为世人不接受同性恋而成为了人人都能吐上一口唾沫的阶下囚。
(14)、在那个视同性恋为罪大恶极的年代,本来事业如日中天的王尔德锒铛入狱。
(15)、最终王尔德被英国法院以“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被判处两年徒刑,并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强迫劳改。
(16)、在电影结尾,出狱的王尔德与波西在广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