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宋词名篇100首108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14 09:39:26

宋词50篇经典名篇

1、宋词50篇经典名篇大全

(1)、刘瑜《李清照全词》:……林(指林逋诗《山园小梅》)、李、陆(指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三首诗词,都是咏梅的诗词,都是托物言志的。林诗托梅花自赞其高雅芳洁;陆词托梅花自喻其高风亮节;李词托梅花赞颂爱情。在各有寄托这点上是相同的。然而林、陆咏梅的诗词,从字面上说通篇都是写梅的。李词则不然,把咏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和咏梅结合起来,自成高格,正是易安匠心独运处。

(2)、也可以理解为只要朝庭采纳我的平戎之策,即使不再重用我,让我退休,给我一些农耕种树的书籍也可以。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5)、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6)、最动人的相思: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7)、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8)、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9)、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10)、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1)、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

(1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4)、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15)、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暗香》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17)、这首词大约作于乾道五年(1169),当时作者在建康任职。上片抒写他有一腔爱国忠心,却无人理解的痛苦。下片写他满怀壮志,老大无成,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四句,写得很形象生动,具有深刻的含意。

(18)、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9)、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    感谢朋友们长期关注《新语文大课堂》,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让文字一直陪伴您和孩子的一生。

2、宋词名篇100首

(1)、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年丰收的喜悦。经典诵读宋词原文及赏析篇2《千秋岁》

(4)、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班断肠处。

(7)、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8)、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这门课以诗词入手,以历史为证,深入解读,给你一些有趣的知识。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宋孝宗看了这首词以后很不高兴,可见词的内容刺痛了当时的朝廷。

(12)、这首词是惜春怀人,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写残春之景、惜春之情。开首即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说它向人们报道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又报”二字,显然表明作者对“芳菲”爱恋之深长已非一年,而此情却粗暴地频遭打击。“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这两句表面是写时令、写景物,实是说爱情遭受破坏,“梅子黄时雨”这是正常的,谁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青春初恋遭此打击,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发出爱春、恋春之意,表现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跃和升华,而这爱春、恋春之意恰恰基于对“风色暴”的怨恨。“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可谓恰到好处。此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隐喻、象征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抒情热烈、果决,倾吐心声,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经典诵读宋词原文及赏析篇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1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15)、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亶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16)、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17)、全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18)、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19)、此词写秋天郊游,上片写观赏秋景的喜悦,下片写归去的依恋,展现出一幅清新广阔的秋日湖上风景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其生命和感情,显示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全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细密传神,巧妙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达到了物我两忘、融情于景的文学境界。

(20)、这首词是淳熙六年(1179)三月问,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往湖南时所作。

3、一生必背50首宋诗

(1)、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在揭示宋诗风貌的过程中,莫砺锋从未离开“唐诗这个参照标准”。除了列举唐人诗作之外,他还经常列举与唐诗类似或兼融唐宋的作品。类似唐诗的作品,有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全诗呈含蓄不尽之韵味,颇近唐诗风调”)、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相当蕴藉,颇能成功借鉴唐诗优点”)、秦观的《泗州东城晚望》(“全诗清新婉丽,含蓄蕴藉,颇近唐人七绝的风调”)、陈师道的《除夜对酒赠少章》(“学杜有成”,主要原因在于“人生感受的相似和人格境界的趋同”)、陈与义的《巴丘书事》(“意境阔大,风格沉郁,写景抒情中寄寓着深沉的爱国精神,酷肖杜诗”)与《伤春》(“情感沉郁,声调顿挫,整体风格也接近杜诗”)。兼融唐宋的诗歌,则有陆游的《楚城》、谢翱的《效孟郊体》等。

(5)、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6)、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7)、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8)、王昭君之后的人生怎么样?有没有回汉庭?杜甫为何还特地为她写诗,评论她的一生?她和我们又有什么关联?   

(9)、做有贤德,有情义,有才华,有智慧,有勇气,有姿仪的中华儿女。

(10)、  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外母亲节诗词一组)

(11)、⑷缫车:抽丝之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12)、每天20分钟,把时间还给自己,躲进诗词的天地中,便更有力量抵御世事磋磨,因为:

(13)、起句写初秋天气逐渐凉了。“薄衾”,是由于天气睡凉却还没有冷;从“小枕”看,词中人此时还拥衾独卧,于是“乍觉别离滋味”。“乍觉”,是初觉,刚觉,由于被某种事物触动,一下引起了感情的波澜。接下来内者将“别离滋味”内了具体的描述:“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空床展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

(1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5)、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16)、这个孤身一人飘零异乡的弱女子,真的做到了。

(17)、“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18)、古往今来,有才情、有智慧的女人,才活的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19)、莫砺锋教授强调,“宋诗研究是有关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宋诗自身的价值评判当然离不开唐诗这个参照标准,然而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对宋诗缺乏深刻的理解,那么对唐诗特征的认识也会流于空廓肤浅。”这里面包含他认可的研究原则:应该重视研究前提和背景。

(20)、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宋词50篇经典名篇有哪些

(1)、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2)、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3)、陈老师又帮您找到了这些相关文章(可上下滑动)!

(4)、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5)、这首词是陈与义经过南渡的颠沛流离,终于到达高宗“行在”后的抚今思昔之作。上片追忆往昔“良朋雅会”的豪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过去曾受到一些人的称赏。下片表现了作者饱经丧乱以后的消极心情。

(6)、    本书系统介绍了元曲的基本理论、曲谱、散套、曲韵等内容。全书按照《中原音韵》给出的十二宫调收集了400首曲谱,特别是“煞”,几乎囊括《全元曲》中用到的各类“煞”,每首曲牌均给予注释,按宫调顺序排列,书后按曲牌名(包括别名)汉语拼音索引。曲谱创用“平、仄、上、去”四字的汉语拼音靠前个字母P、Z、S、Q及其组合来标识,用下划线表示押韵,用顿号表示长句的停顿处,比已有各书都清楚、好记。另外收集了259套散套,涵盖绝大部分散套类型,例证套数的组成原则和方法。并精选了能说明元曲各种曲式的经典范例,并给出格律点评。

(7)、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9)、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10)、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11)、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12)、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13)、这是一首思乡词,主人公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而向荷花娓娓道出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14)、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悠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幅极富立体感的、永恒的生活画面。

(15)、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代诗歌,跟着蒙曼老师,拨开历史的云雾,听懂诗词背后的人生感悟。

(1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7)、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孩子作文肯定用得上!

(18)、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思念,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19)、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0)、宋孝宗继位后,起用主战派张浚,并于隆兴元年(1163)兴师北伐。但因将帅不和,在符离为金兵所败。从此主和言论又甚嚣尘上,主和派与金人通使往来,酝酿着屈辱的“隆兴和议”。作者对此悲愤难抑,就写了这首词。

5、宋词名篇三十首

(1)、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3)、《莫砺锋讲宋诗课》不同于以往的学术普及类图书,它的体例非常独特。学术普及读物一般会刻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更不会直接选录专题论文,这本为读者讲宋诗的著作却兼而有之。

(4)、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今天,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人民日报总结的最具代表性的35首诗、27首词,带你纵览唐诗、宋词史!值得收藏!

(6)、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7)、翻译: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11)、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1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3)、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曲尽情悰。

(14)、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求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15)、据《历代诗话》引《古今词话》说,有一天陈亮与作者“纵谈天下事”,陈亮离开后,作者写了这首词寄给他。词中,作者以激动而又自豪的心情,追怀少年时驰骋沙场,抗击金兵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经历,回忆了当时为国立功的抱负。这些都写得激昂慷慨,不愧“壮词”之称。但是,南宋朝廷腐败懦弱,主和派得势,爱国志士被排斥的现实,又使作者感到深切哀痛。“可怜白发生”一句,极为沉痛,使“壮词”成了悲壮愤激之词。

(1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1979年4月7日,我到安徽省教育厅去查看当年各个大学研究生招生的学科目录,几经周折,选定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为报考志愿,研究方向是“唐宋诗歌”,导师是程千帆教授。说来惭愧,在那天以前,我压根不知道世上有程先生其人。我当时正在安徽大学外语系读本科二年级,对中文学科的情形一无所知。到了9月,我进入南大读研,从此立雪程门。程先生对我们的指导都是从“唐宋诗歌”这个方向着眼的,课程设置或许偏重唐诗,论文选题却偏重宋诗。我的硕士论文以“黄庭坚诗研究”为题,博士论文以“江西诗派研究”为题,便出于这种倾向。程先生治诗,一向兼重唐、宋,而且十分重视向公众普及宋诗。早在20世纪50年代,程先生就编选了《宋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到了新世纪,程先生又编选了《宋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这两本书都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宋诗读本,尤其是后者,后来以《读宋诗随笔》的书名屡次重版。要是有出版社把程先生有关宋诗的论文及评语纂成一书并取名为“宋诗课”,也是非常妥当的选题。我才力薄弱,性格拘谨,自从在程先生的引导下走上唐宋诗歌研究的学术道路,四十年来不越雷池半步。与程先生一样,我治诗时兼重唐宋,讲诗时也是兼重唐宋。缪钺先生说得很好:“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先生也说得很好:“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我完全同意这些判断,所以我认为宋诗与唐诗一样,既是现代学术界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应是当今广大读者日常阅读的重要文本。正因如此,我完成《莫砺锋讲唐诗课》的书稿后,便着手编写这本《莫砺锋讲宋诗课》,再次展示我与程先生之间的渊源关系。

(18)、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19)、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0)、云渺渺,水茫茫,征人的归路,不知有多长!相思本来就没有凭据,请不要在信中洒泪,诉说衷肠。

(1)、这首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绍兴八年(1138),秦桧决策主和,向金屈膝投降。金派出使臣,竟使用了“诏谕江南”的名义。消息传来,朝廷内外,群情汹汹。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和议,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表示“义不与桧等共戴天曰”请斩秦桧等三人,并要求拘留金使,兴师问罪。结果,胡铨除名编管昭州,改监广州都盐仓。四年后,秦桧又策动谏官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胡铨因之除名编管新州。途过福州时,张元干写了这首词和另外两首诗,为他送行。

(2)、此词通过听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不同感受。写作者年少时只知追欢逐笑,无忧无虑,壮年时过着离乱生活,易于触景伤怀;到了晚年,因经受了亡国的巨大痛楚,感情变得麻木,反而不再多愁善感了。经典的宋词有哪些○苏幕遮--范仲淹

(3)、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4月21日11版“让我们一起阅读宋诗与宋词”

(4)、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6)、此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7)、与《莫砺锋讲唐诗课》的结构相似,本书也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背景”2篇,分别介绍有关宋诗及宋诗研究的概况,我认为这是有助于读者阅读宋诗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是“名篇细读”20篇,第三部分是“名篇简评”50篇,它们都是我本人阅读宋诗名篇的一些心得,所选名篇并无高下之分,不过限于篇幅,后者谈得较为简略而已。第四部分是“问题与思考”6篇,是我对宋诗某些大家或专题进行探索后的粗浅感想。第一部分属于常识介绍,但粗疏之失仍属难免。后面三个部分都是我的一己之见,更容易产生郢书燕说的错误。希望读者朋友不吝指教。

(8)、人到中年只能陷入平庸,许穆夫人却坚持要搏一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