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有水平又很谦虚的成语
1、形容很有水平又很谦虚的词语
(1)、成语的产生与现在相去久远,因此许多成语如果简单地用如今的思维来望文生义,就会造成误读。这里整理了100个经常会引起“误会”的成语,看一看你都用对了吗?
(2)、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3)、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4)、别再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出炉,快看看自己的根在哪儿?
(5)、当场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6)、不知所云: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用于说话人,不用于听话人。
(7)、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8)、(鼻孔辽天)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9)、释义: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0)、(易错点)易误解为:笑一笑或以微笑感谢对方。
(11)、白话译文:还没有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节一节的了,即使生长到很高的的高度也保持虚心谦卑的态度。
(12)、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3)、(易错点)易误解为:轻视、瞧不起;仰慕对方;骄傲自满。
(14)、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15)、辞尊居卑----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16)、白话译文:遇到人都显得浑浑噩噩的,才干不外露。
(17)、(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8)、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19)、(易错点)易误解为:结果不是这样或果然不是这样。
(20)、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2、形容很有水平又很谦虚的成语句子
(1)、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3)、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谦虚谨慎 (解释):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译文):封濮阳侯,职位待遇优厚,宠冠当时,而谦虚恭敬谨慎,开衣襟下士。
(5)、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6)、(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7)、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
(8)、出处: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第二十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9)、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10)、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1)、(谦逊下士):下:礼让。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2)、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谦谦君子 (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自):春秋·周公《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译文):谦虚再谦虚是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谦卑养啊。
(14)、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15)、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16)、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17)、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8)、(易错点)易误解为:性格单纯;没有心机;缺乏策略;胸无点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9)、(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20)、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易错点)易误解为:空谷中的脚步声。
3、形容水平高还谦虚
(1)、(谦冲自牧):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2)、半青半黄: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也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3)、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4)、也说大智如愚。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5)、出处: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禹又分明如汤、武;观舜称其不矜不伐;与孔子言‘无间然’之事;又却另有一个气象。”
(6)、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7)、(易错点)易误解为:丝毫都不爽快,不舒服。
(8)、释义: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0)、(近义词):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不可一世、 骄傲自大。
(11)、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1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很高的水平。
(13)、(易错点)易误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很可怜。
(14)、(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15)、克恭克顺----克:能够。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16)、1-12年级要背诵的208篇古诗文|教育部权威发布
(17)、(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或赞美)的话。
(18)、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9)、深藏若虚----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20)、彬彬有礼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译文):叔孙通制定礼仪,就文学彬彬有礼前进。
4、形容谦虚而有实力的人
(1)、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2)、(鼻孔朝天)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3)、谦恭下士 (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译文):年少好学,修父亲的事业,尤其谦虚下士。
(4)、(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形容谦虚好学
(5)、(易错点)易误解为:言行不一。一五一十: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易错点)易误解为:五元十元地捐钱。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易错点)易误解为:守信用。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易错点)易误解为:义不容辞;一般性的毫不犹豫。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易错点)易误解为:和他人友好。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易错点)易误解为:声音大。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6)、基本释义:也说大智如愚。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7)、《诗·小雅·角弓》“莫肯下遗”汉 郑玄 笺:“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先人后己,用此居处,敛其骄慢之过者。”
(8)、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的意象及典故,信息量超过100条!
(9)、基本释义: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谷:山谷。
(10)、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少恭用着诱哄的口气道:“你我好歹相识一场,你若开口求我,我定然不会拒绝你的请求。
(11)、(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12)、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13)、基本释义: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14)、(鼻孔撩天)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15)、(易错点)易误解为:觉得自己很渺小或自卑不自信。
(16)、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无论是在文言文还是在现代文中都随处可见,在生活中也使用广泛。近年来,中高考中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因素的考察力度,使成语成为考生关注的又一大热点。
(17)、我的提议只是抛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