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己谦虚的成语
1、形容自己谦虚成语
(1)、(勤慎肃恭):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2)、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3)、(1)写景作文必备素材,好词好句好段好诗太全了,一定帮孩子收藏好!
(4)、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5)、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6)、“才疏学浅”: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7)、(勤慎肃恭):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8)、秀:秀丽;慧:聪明。 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9)、(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10)、(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1)、盛气凌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咄咄逼人、傲岸不群
(12)、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
(13)、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14)、更别说你们都喜欢自己去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
(15)、克恭克顺:克:能够。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16)、深藏若虚( shēn cáng ruò xū )
(17)、“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18)、(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19)、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20)、谦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xū,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2、说自己谦虚的成语有哪些
(1)、(示例):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2)、(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3)、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 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4)、(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5)、这位张纮先生确实是我们读三国的时候容易忽略的一个高人。这几天过节休假,有朋友过来跟我聊三国,然后人家还很谦虚说,赵老师你研究很深,我就稍稍懂一点,我这点墨水跟您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我就问他,我说你知道这个成语就是从三国里来的吗?他说还真不知道。
(6)、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7)、(3)口语交际5大解题技巧+常考题型汇总,赶紧给孩子收藏!
(8)、(解释):当:承受;愧:惭愧。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与事实不相符,感到惭愧。常作自谦之词。
(9)、(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0)、出自《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11)、深藏若虚: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12)、孙权手下有两位张先生,一个是张昭,一个是张纮,合称“二张”。孙权对这两个张先生都是非常尊重的。当时孙权见所有的下属都是直接称字的,比如管周瑜叫“公谨”,称呼鲁肃就叫“子敬”,但唯独对张昭和张纮,从来都是不称呼字。张昭直接称“张公”,张纮因为官职是东部都尉,就尊称“东部”,以此显示对两位老先生的尊重。
(13)、(谦虚敬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同谦虚谨慎。
(14)、(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15)、我们这位张纮先生作为孙策的大谋士,他屡次提醒孙策,主将不应该带队伍冲锋冒险。作为全军的统帅,主要的责任是指挥调度,战略决策。正是由于张纮的约束,孙策的这种冒险性格才没有带来大的问题。后来张纮出使许都,被朝廷留下来担任侍御史的官职。可以说孙策之死跟张纮走了以后,没有人能约束他的冒险行为是有很大关系的。
(16)、(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17)、由此,人们又得到“物极必反”这样一个成语,说的就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但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可能会走向它的反面。比如有的病人,有时出现假热真寒,或者假寒真热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出现言过其实、文过饰非的现象。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学说,极好地继承与发挥了这种辩证思想,提出福祸相依、无为而无不为等著名论点。
(18)、(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9)、《周易》主张“天地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和谐。人类和其他生物、事物不一样,拥有智慧和复杂的思维能力,因此可以和天地共同形成“三才”。但人类作为天地(或者说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必须遵循与效法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及社会规律,必须做到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和谐。而且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和谐,故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成语。
(20)、我们要像老李那样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3、表示自己很谦虚的成语
(1)、(谦受益,满招损):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2)、解释: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3)、指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像愚笨。
(4)、释义: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5)、(谦受益,满招损):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6)、(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7)、(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8)、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
(9)、(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10)、《周易·谦卦》的初六爻辞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谦虚而有修养的人,能够渡过大江大河,能够做成大事,故而吉祥。《周易·象传·谦》还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说法,由此形成“谦谦君子”和“谦卑自牧”这两条成语。“谦卑自牧”的意思为:要保持谦卑的态度,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品德。
(11)、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12)、(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3)、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4)、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15)、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16)、秀外慧中( xiù wài huì zhōng )
(17)、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18)、(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19)、(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官人傥然要说俺侄儿媳妇,自恁来闲讲罢了,何必费烦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20)、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
4、说自己谦虚的成语
(1)、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派张纮去担任会稽东部都尉,这等于安排张纮回江东去担任官职。这个安排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跟孙权结盟,一个是让张纮监视孙权。不过张纮并没有为曹操所用,一回到江东他就成为孙权的骨干。
(2)、(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3)、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4)、(谦虚敬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同谦虚谨慎。
(5)、(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6)、(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7)、(整瓶不摇半瓶摇):比喻真正有学问的人很谦虚,知识浅薄的人才自以为了不起。
(8)、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9)、(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0)、(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1)、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12)、(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13)、(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14)、(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15)、(一瓶不响,半瓶晃荡):瓶中装满水晃不响,装半瓶水时一晃就响。比喻充实的人谦虚寡言,而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
(16)、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17)、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8)、王铁人功成不居,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19)、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20)、深藏不露( shēn cáng bù lù )
5、形容自己谦虚
(1)、基本的战略模式就是避实就虚,填补空白模式。应该避开中原诸侯,然后越过长江,到江南去寻找发展空间。同时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等在江南壮大实力以后,再跨越长江,向北发展。
(2)、出自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d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3)、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4)、(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5)、被褐怀玉( pī hè huái zhū )
(6)、白话文:“官员或许是说俺侄儿媳妇,自那以来闲讲停止了,何必费麻烦又买礼物来,让自己老了不恭敬的,受之有愧。”
(7)、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8)、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9)、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10)、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1)、白话文:“第二天徐公来,仔细看的,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12)、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13)、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4)、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15)、就要不耻下问,要尊重别人,要诚实谦虚,虚怀若谷,不可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16)、(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17)、戒骄戒躁: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18)、(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19)、《周易》中的谦卦鼓励人们培养谦虚和自律品德,使得谦虚成为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彖传·谦》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告诉我们应效法自然之道,培养谦虚这种良好的文化品质,摒弃骄傲自满那种不好的文化品质。
(20)、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1)、释义: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2)、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4)、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5)、(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6)、(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7)、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8)、陈学昭 《工作者是美丽的》上卷三二:“她被邀着讲了几句话,无非是谦虚几句,比如她到这个地方是来向大家学习的等等。”
(9)、当时听完张纮的建议,孙策非常地高兴。他跟张纮说:“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这次见面之后,孙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把母亲和弟弟孙权托付给张纮照顾,自己跨越长江,到江南去发展去打拼。由此可见,孙策对张纮的能力和态度都是非常信任的。
(10)、(5)一天中最适合学习的4个黄金时间段!赶紧提醒孩子!
(11)、具体来说就是以丹阳为根据地,建议孙策投奔丹阳的吴景。这个吴景是孙策的舅舅,跟舅舅联合。以丹阳为根据地,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发展实力,逐步向外扩张。这扩张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荆州方向,一个是扬州方向。
(12)、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13)、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14)、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15)、初一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9种常考情感+套路,大小考试用得上
(16)、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17)、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18)、(谦谦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19)、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1)、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2)、(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3)、(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4)、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5)、(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6)、《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8)、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
(9)、(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10)、(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11)、(谦光自抑):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12)、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3)、(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14)、(4)期中考试语文答题技巧!纯干货速收藏!
(15)、(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6)、公元191年,孙坚在作战当中意外身亡。十七岁的孙策在处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来见一个高人,这个人名字叫张纮。这次见面很有意思,颇有点三顾茅庐的味道。孙策来了好几次,一开始张纮的态度比较冷淡,他只是很谦虚地说:“我也没有什么才华,不能为您出什么好的主意。”
(17)、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18)、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仪天下的形象。《周易·象传·坤》写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过千百年的传颂,“厚德载物”成为人们熟知的一条成语,它是对和谐理念的经典概括。其意说人的道德情怀要像大地一样宽广厚实,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够容纳宇宙万物,就像大海容纳百川汇流、大地承载万物生长那样。这是人要与天地万物相和谐的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提倡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哲学依据。
(19)、(出自):《汉书·谷永传》:“臣才朽学浅,不通政事。”
(20)、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1)、“易”字由日月所组成,有变化的意思,所以《周易》的主要哲学思想除了和谐与勤奋拼搏,还有创新求变的进取观念。《周易·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由此形成“革故鼎新”这一成语。革卦由上卦兑金、下卦离火组成,即金属在火中冶炼、得到升华与新生的卦象;而鼎卦由上卦离火、下卦巽木所组成,即木上燃火、烹饪之象,而烹饪就是把生的东西变成熟的。两卦都有变革创新、拆旧屋建新房的含义,后来引伸到社会制度上,人们就把革除旧政、建立新政称为革故鼎新。这是对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也是华夏子孙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2)、距离期中考没有多少时间了,不知道同学们新知识学的怎么样了?一些重点内容有没有掌握到位呢?平时老师出的练习大家有没有练习,如果题目都能做对,那大家的基础都还是不错的,考试没问题。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练,考前查漏补缺!
(3)、有人认为谦卦是《周易》中最吉利的卦,因其经文中没有一句不吉利的话。笔者以为在当前中国,中孚卦是最重要的一卦,因其主要提倡诚信,“中孚”就是心中充满诚信的意思。《周易·中孚卦》卦辞说:“只要心中充满诚信,即便只用小猪、小鱼作为祭品,也会吉祥。”彖辞则说:“诚信又坚守正道,符合天的法则。”象辞又说道:“风吹来水就虚心接受,这表明心中的诚信可影响一切事物”,甚至连小猪、小鱼这样的低级动物都会受感动,故而吉祥如意,由此形成“信及豚鱼”这个成语。
(4)、(谦冲自牧):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5)、在陈琳这封信当中,结尾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我身边有王朗,您那边您和张昭先生都是很有才华的人。跟你们这些人比起来,我的差距还很大,就像小巫师见到大巫师,什么神通法术都不管用了。
(6)、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重点课堂笔记,预习必看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重点课堂笔记,预习必看
(7)、请在今天所学的几个成语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造句吧~看看谁的句子最贴切最有文采!
(8)、(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9)、戒骄戒躁----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