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陶渊明的诗意人生是什么
(1)、(3)《再登岳麓看红叶》姜国仁麓山景色已初冬,三度登临意趣浓。最喜长风驱晓雾,瞳龙红日满高峰。
(2)、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3)、按照课程进度,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要义及陶渊明的当代价值。首先,讲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陶渊明的选择;其次,结合课程思政要点,分析作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本次课程思政是以回归陶渊明的文本为前提的,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全部作品,但阅读的情况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学生对相关问题认识不太深入。
(5)、不过,不管是寄托还是练笔抑或是超脱,此赋读罢谁能不怦然心动,不为之缠绵摇荡,谁又能说这不是爱情的味道?
(6)、豫章:南昌的别称、古称。璀璨:形容光彩夺目。
(7)、近代更是如此,梁启超先生对陶渊明情有独钟,林语堂评价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王国维认为陶是与屈原、杜甫、苏轼相并列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
(8)、有“显”才有“隐”,有“豪华”才有“真淳”。陶渊明绝不是生来就真淳、不食人间烟火,而也是身处浮华中人。
(9)、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一些更有趣的劝学诗。劝学诗中,韩愈的《劝学诗》很有名:“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书要多读,还要多思,要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读书不能满足,要学以致用,要重实践。说到读书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书读到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智者,是大学问家了。
(10)、第对老年及死亡的独特书写。在陶渊明之前,真正描述老人的诗并不多见,就算是《古诗十九首》中,对老也不过是种虚写。而陶渊明是第一个实写老年状态,书写老年情怀的诗人。亲自务农九年后,陶渊明在愈发穷困的生活中写下了《杂诗》前八首,充满伤老、悲志的情怀。“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盛年不再来,一日能再晨”,这些清疏朴厚的伤老诗句,可以说别具一格。
(1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
(12)、元代诗人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所说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普遍认为可以看作是对陶渊明人格和文学的高度概括。
(13)、盖幕阜山孕育一代代豪杰,修江水滋润一批批俊秀。魏源公(30)荐贤举能,刚正不阿,清正爱民;雷发达(31)筑殿建堂,诚信勤奋,标样立榜。
(14)、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庐山西海名人诗句庐山西海赋淦家凰庐山西海①,浔城之璀璨明珠,豫章之休闲乐园②。
(15)、海昏:海昏县。根据地方志记载,汉海昏包括了今日的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和奉新5个县。
(16)、《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17)、此桥紧紧连着江水砂洲——状元洲,沉雄的桥基与清秀的桥身完美结合,每个亭子挂着风铃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挺拔秀丽的风亭宛若一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那六孔卷洞,据老人说每每泛舟于斯,面面清波涵月影,每个桥洞都可以看到一轮明月的倒影,特别神奇,可见渌江水中这一桥一洲尽出精思傅会一桥一洲尽显鬼斧神工,一花一木无不别出心裁。
(18)、青春须早为,老大徒伤悲。(明杨继盛《言志诗》)
(19)、苏轼认为,陶公写女神类似屈原的香草美人,是种忠君爱国的寄托;有人认为,写女神美色是赋的惯例,而陶公在赋的结尾最终超越、克制住了这种吸引,是镇定、净化的力量;也有人认为这只是陶公拟古潮流下的游戏之作。
(20)、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2、陶渊明诗意人生给我的启示
(1)、***********************************************
(2)、就这样,他在南山下定居下来,种田,饮酒,作诗,活成了神仙模样。历史就像一个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世人皆浊陶渊明独清,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
(3)、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4)、屈原的人生有沉有浮,可歌可泣。对故土的坚定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或许散入江风中的琅琅吟颂声,就是他的悲愤独白引起的巨大回响。真正的诗歌不朽,真正的诗人不灭,他的生命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闪耀永恒的光辉。
(5)、这三首诗,现在读来,依然觉得生动晓畅,道理也讲得通俗贴切,可以引起今人共鸣.
(6)、千岛迷蒙,恰似处子眉黛,宛若仙女浴淋。至若巘路蹑云,攀莲城之绝顶,登欧峰之脊颈
(7)、莲城、花谷、青湖、泉坳,景景诗情画意悦目(28);真如、圆通、云门、瑶田,处处禅曲梵音绕梁摩岩石刻、铜佛僧锅,彰显佛禅底蕴;石床石鼓、石鸡石船,谱写传奇佛章。
(8)、站在六孔桥上四周览顾,眺望仙山之雄姿,苍松叠翠,看到蜿蜒的江水凭添了许多诗意和接近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如果说渌江桥是醴陵文化的园林风景,那么状元洲是醴陵文化的满腹诗文,那取之不尽的渌江水则是醴陵文化的功名前程。
(9)、我爱其挣,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渊明
(10)、伫岛立屿,云蒸霞蔚,隐逸胜似桃源;笛横萧吹,怡情休夸宫瀛且夫烟雨空濛远望青山时隐时现,近观绿叶若珠若玉。
(11)、讲座的主人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文化人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似乎是失意的,但逆境于他,更像是烁石,磨砺出人格的光辉。他归隐山林,钟情自然,热爱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他的诗如其人,质朴纯真,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12)、 在19世纪的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与陶渊明也有过一段类似的隐居生活,他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且以此为题材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
(13)、影片中五位学者出镜寻访都很专业。例如在《杜甫》一集中,诗人西川表现得朴挚睿智,与中年杜甫气韵很是切合。他装束随意,在登青城山的时候大汗淋漓、憨态可掬。在杜甫曾生活过的陇南村落,他津津有味品尝村民煮的“罐罐茶”。在成都杜甫草堂,他风趣幽默地与业余导游——一个小学生默契地配合。在夔州,真正明白杜甫写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含义时他爽朗地开怀大笑。在次晚州村,他在黑板上俊逸地书写和动情地讲解杜甫的《次晚州诗》等,这些真挚情感的流露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14)、《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15)、云光栖断树,灵影入江杯。古藤依格上,野径约山隈。
(16)、与朱熹同为南宋理学大家的象山先生陆九渊认为陶渊明也是“有志于吾道”;清代著名诗评家沈德潜评价陶渊明大用《论语》中的话,是圣人弟子。
(17)、站在六孔桥上四周览顾,眺望仙山之雄姿,苍松叠翠,看到蜿蜒的江水凭添了许多诗意和接近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如果说渌江桥是醴陵文化的园林风景,那么状元洲是醴陵文化的满腹诗文,那取之不尽的渌江水则是醴陵文化的功名前程。
(18)、李白写有《之彭蠡经松门》诗。⑨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他写有《建昌江》诗,其中有“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的诗句。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分明就是一位老农在干农活嘛!多亲切!
(20)、“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陶渊明的诗意人生作文
(1)、散文、杂文、小说、诗歌…体裁不限,五千字以下。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我处刊后,一周后方可转投其它自媒体。
(2)、陶渊明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上几代家境还是不错的,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衰落。在他八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孤儿寡母一块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在他大一些的时候,他一方面要学耕作,另一方面还要读很多经书。
(3)、陶渊明少时个性刚烈,血气方刚,他曾自述少壮时“猛志逸四海”,是个情绪强烈的人。
(4)、晚年,他还给自己写了一篇自传,叫《五柳先生传》:
(5)、一府之内容纳天地,一府之地藏纳胜景。“宅院府邸”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处居所空间,更是文化的延伸,更是交际的源头,千金买房,万金买邻,建筑可以复制,规模可以复制,但是一个住区的文化底蕴和它汇聚的人群却不能复制。首府享拥8000亩小镇体系,邻全国顶尖教育学府、8万㎡白石岭商业街、计划引进北京三甲医院、洲际假日酒店等,既能静享繁华又能拥抱自然;“桃源系”生活尽在于此。用一座全龄住区,为您丈量时间的美好!
(6)、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7)、今天,这句话可以用在咱们的主人公身上,许婆婆的生活,仿佛日日都充满这些美好的因素。
(8)、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9)、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10)、全班按照电脑随机分为九组,每组六人。讨论主题:陶渊明的当代价值及文化意义(须围绕课程思政的设计要点进行讨论)。
(11)、借盛世之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乘改革之机,举棹扬帆,再创辉煌!何其幸哉,浩浩西海!何其乐哉,滔滔修江!乙未年正月初八日于鄱西斋(注释)①庐山西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由大型水库(柘林湖)和佛教禅宗圣地(云居山)组合而成。200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著名重点AAAAA级风景名胜区”及“中国最美的湖光山色”。
(12)、“渊明本是儒家出身,律己甚严,从不肯有一毫苟且卑鄙放荡的举动,……他虽生长在玄学佛学雰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他只是平平实实将儒家话身体力行。”
(13)、在我看来,醴陵的风景名胜都荟萃于渌江的环绕,市区十里水光,园林相接,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江岸上三步一杨五步一柳。渌江河正中央有几座现代桥点缀江中,但比不上那渌江古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
(14)、辛弃疾,一首由豪情壮志到寄情山水的诗。胸怀韬略,腹有诗书,文能纵横词坛,名篇遍地;武能上马杀敌,有谋有略。《九议》《十论》卓识远见,豪侠精神至死不衰。可惜历史没有眷顾这位文武双全的才子良将,尽管才华过人,在南宋统治者眼中却始终是个不值得信任重用的“归正人”,最后,山水田园成了他余生归宿。壮志虽未酬,但那段田园生活也许成了命运对他难得的恩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山水相伴共度余生,成了他最好的归宿。
(1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功名利禄并不能让人开心,保持内心的自在、愉快,才是人生快乐的真谛。
(17)、归隐后的日子变成了我们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不时从破茅屋的窗子望向远山的寂静,闲时自己悠哉来场“山泽之游”。大自然与城市不同,城市四时景色无差,大自然却四时美景皆有其味道。
(18)、若乃登坝游湖,高坝壁立兮雄浑,傲居亚洲土坝冠首(14);群岛星罗兮灿灿,胜似东方蓬莱仙境。湖水澹澹(15)兮缀绿,青山隐隐兮溢彩。
(19)、他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弹琴,但朋友相聚,却“抚而和之”。手中无琴,心中有琴,万物皆是琴。兴之所至,抚而和之,抚者是用心去抚,听者是用心去听,可见其自然洒脱,随性逍遥。
(20)、沈菊明: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昆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昆山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以“青胜于蓝”为荣,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三十载;披星戴月,收获辛酸与幸福满怀。教书育人,神圣使命时时在;兢兢业业,燃烧青春青丝渐浸白。
4、陶渊明诗意人生作文800字
(1)、 “建安七子”之一曹操,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多气韵沉雄、慷慨悲凉,感情深厚。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在宴会上,饮酒到半夜,见乌鸦南飞,心中有感而发,作下《短歌行》。而曹操心中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时光流逝,已过半百但功业未成的深沉愁苦,对贤才的渴望都跃然纸上。曹操一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但直至年已过半仍旧未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但他善于用人,用“饶树三匝,何枝可依”提醒贤才不要三心二意,进而表现对贤才的渴望与关心。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3)、陶渊明的豪放主要体现在《读山海经》和《咏荆轲》中。《读山海经》中,陶渊明高赞“精卫衔木填海”的精神,“刑天舞干戚”的猛志,“夸父追日“的英雄气息。《咏荆轲》是朱熹认为陶渊明豪气藏都藏不住的晚看年之作,诗中大赞荆轲的英雄行为,“火气”十足,满是慷慨悲壮之语。
(4)、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水流,云朵,月光,松树,平常之物,平常之心。
(5)、(13)范公:范仲淹,有《岳阳楼记》名篇。(14)柘林湖由亚洲第一大水电土坝拦河工程所在地——柘林镇而得名。
(6)、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关于劝学的诗句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艺术性,但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从前成人教子,在这些诗句中各取所需,让孩子背诵。我小时候,就在日记本上抄过其中的句子。
(7)、常念太白鼓琴于松门山⑧,乐天唤渡于杨柳津⑨;又忆沈公独居于东田⑩,东坡泛舟于顺济南有危楼雅阁,常念滕王阁王子赋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忆岳阳楼范公作记政通人和,为国为民。
(8)、虚云(24)餐风宿露创业,了元(25)豁达开朗著文。至于马喷泉、天葬坟、朝天简、吴文化遗址,独彰古艾神韵(26);将军塔、魏源墓、乾隆刻、人鹤共舞石,尽释海昏谜案
(9)、你自称为五柳先生,柳树的高洁都可以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你宁愿亲自辛苦地耕种,也不愿意与官场中人打交道,不愿意以奉承别人来谋生。
(10)、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明正德元年(1506年)因言事谪贬贵州龙场驿丞,途经湖南,慕名而来渌江书院,游览之余讲讲学,盘桓多日,渌江书院名声大噪。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有诸葛之才的左宗棠应邀渌江书院作山长(主讲,也即院长)两年。
(11)、老两口都很喜欢种花,阳台上的这些花草就是他们的作品。
(12)、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为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传为佳话。
(13)、由莲花城景区、青石湖景区、桃花溪景区、鹿角尖景区、百湾迷宫景区、红岩潭景区这六大景区组成。②浔城,指九江。
(14)、青春须早为,老大徒伤悲。(明杨继盛《言志诗》)
(15)、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16)、昔骚人无数,独爱云居。真可寻访于欧峰禅林戒显独喜于五潭龙吟
(17)、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新文体(也称“骚体”),开创赋体诗,影响深远;从诗歌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开创了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18)、千岛柘林湖,镶嵌于永武两邑之通衢④;天上云居山,险居幕阜山脉之雄峰⑤。庐山西海,六景斑斓。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0)、这也是一场发现之旅。在旅途中,来自唐朝的诗意与今天的风景和人生,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5、陶渊明诗意人生话题写800字作文
(1)、我要深入秋天的源,紧紧的,紧紧的盯着每一道灵气孕育的这文明古城——醴陵!这里亭台楼阁,精致细腻,却蘸着岁月的沧桑,这里的杨柳绿草,平静,丰盈,却透着远古的沁凉。住在醴陵,随处可感受一种现实的诗意人生,淳朴的民俗风情,走进杨柳晓岸,总有一种绿肥红瘦的心事滋生疯长;满目铺缀的是一阙阙入画的江南散章,只觉得湖光山色尽在心中。
(2)、“书院”环境幽深而雅秀,绿阴盖地,鸟语撩人,盛暑炎天凉风习习,瞰览山下有渌水悠悠,足让人心旷神怡。古时关于岳麓山的诗有哪些古时关于岳麓山的诗有:《岳麓山》《春晚从李长史游岳麓道林》《再登岳麓看红叶》《岳麓山题咏》《重登岳麓》岳麓山:岳麓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3)、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能见度11米,负离子含量为15万个/立方厘米,属国家一级水质一级空气。
(4)、寸金难买寸光阴,既学患不行。水去汩汩流,涵泳工夫兴味长;>,时间也放弃他,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时间就是力量;杂诗>>.卫风,春去秋来老将至;诸葛武侯>!若言姑待明朝至;昨日何其好。(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5)、 辛弃疾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6)、不过后来陶渊明感觉做官之后的生活甚是无趣,而且自己的直系领导也不是多么聪明,于是就选择了离职。面对领导的再三邀请,陶渊明一直保持微笑拒绝的状态。如此的行为,使得陶渊明在当时的地方声名鹊起,无人不识。
(7)、亭贪秋色酣红叶,峰瞰春江泛绿醅。五十余年弹指过,老挥椽笔压苍苔。
(8)、(3)《再登岳麓看红叶》姜国仁麓山景色已初冬,三度登临意趣浓。最喜长风驱晓雾,瞳龙红日满高峰。
(9)、明清时期,文人备加赞赏陶诗的自然、本色、平淡,对陶渊明的评价更加细致入微,陶渊明的事迹、形象也更深入人心。
(1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一是名人主线与凡人主角。除五位知名学者外,影片共计采访了64位普通人物,他们中有教授、学者、小学生、民谣歌手、边疆建设者、哨所军人、军马饲养员、退休教师、邮递员、钟表修理师、电影放映员、普通村民、煤矿干部、新媒体编辑、民宿经营者、灯塔守护者等。普通人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正如学者杨雨所说:“到了陌生的地方,遇到的确是早就熟悉的人。”如杜甫草堂的小学生讲解员,在浙江温州北麂岛上守了三十年灯塔的杜忠良,在雁荡山大龙湫开设民宿的阿婕,退休后殚精竭虑考证王维辋川“二十景”的语文教师张效东,在新疆白哈巴哨所讲述自己与战马过命交情的战士王鑫,安徽池州石门高村李白好友高霁的后人等,凡人凡事呈现出“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般岁月静好的生存状态。
(12)、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学会旧址、黄兴墓、蔡锷墓、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等景点。上述古诗全文如下:(1)《岳麓山》陆宽召尧一望芙削蓉,楼阁层层秀碧峰。
(13)、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④永武:永修、武宁。
(14)、这本《诗意人生》是我目前阅读耗时最长的一本书,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领悟书中一二分之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中引用大量古诗词,虽然身为语文老师,但多数诗词、古句还是很陌生的,读下来着实费不少力,但只要读过,总会有收获。
(15)、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关于劝学的诗句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艺术性,但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从前成人教子,在这些诗句中各取所需,让孩子背诵。我小时候,就在日记本上抄过其中的句子。
(16)、天气逐渐变得暖和,绿植渐渐恢复了生机,长寿花开着,花架上的多肉也是萌萌的很可爱。
(17)、陶渊明曾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全然一幅热血游侠的形象。
(18)、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品味诗句,获得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的热爱。体味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感染力、鼓舞力与教育人的力量。
(19)、《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20)、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奇文:新奇精美的诗文。疑义:指诗文中的疑难之处或见解分歧的地方。相与:互相。这两句大意是:得到新奇精美的诗文,便与朋友邻居们共同欣赏,遇有疑难问题或意见分岐,就互相分析讨论。原诗是表现作者归隐田园后的闲适自得生活的,这两句写自已日常与朋友谈诗论文的欢乐。可供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经常与别人交流看法,以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也可只引前一句反用其义,以“奇文”指代那些奇谈怪论,讽刺某些人经常散布一些破格之谈;以“共欣赏”指让大家共同见识,分析批判。 《移居二首》
(1)、陶渊明虽是寒门,但毕竟不是平民,曾祖父陶侃曾官居东晋大将军,权重一时。虽然他这一脉属于衰落的旁枝,陶渊明少年丧父、生活不富,但受当时士族极其重视家教的影响,陶渊明也从小饱读诗书,培养了渊博的学识。
(2)、陶渊明: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
(3)、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跟着唐诗去旅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诗人们的呼吸。这的确是一部“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情景再现中体验、诗心精神中共鸣;在客观性的记录中加进有温度的主观性感受,让唐诗和诗人不再只是‘刻板’的‘标本’,而是鲜活的‘脉动’”的值得观看赏析的好纪录片。历史远去,余响铿锵,“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4)、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5)、陶渊明以淳朴、平实、不加修饰的语言记录下乡村生活的片断:“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6)、在讲课之前已经布置学生阅读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对陶渊明的认识以及陶渊明的当代意义。
(7)、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
(8)、历代文人中,陶渊明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他一生虽然穷困潦倒,却活出了最真,活出了诗意。
(9)、片中的每一集,都是一次在山川之外,融入历史人文、解码文化基因、链接伟大心灵、完成探索发现的“旅行”历程。唐诗是独属于华夏民族的时代烙印与精神家园。杜甫、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都是演绎“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是盛唐文化的亲历者与创造者。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在追古溯今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
(10)、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11)、细说不同侧面,只为全面鲜活的认识陶渊明。他的那份自然状态一直深受后人敬仰和摹仿,但却没有能能超越的,实在是因为陶公心与天游而开气象万千。
(12)、冯唐《可遇不可求的事》写到: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
(13)、续之治经于匡庐公择读书于山房李燔讲学于白鹿吴白创学于云阳巍巍乎云居山,汲天地以灵气,沐日月以神光;泱泱乎柘林湖,纳清泉以淼淼,吐修水以汤汤
(14)、这是一场浪漫之旅。走上唐代诗人曾经漫游的旅途,来到唐诗诞生的地方,体会诗人的人生,寻找唐诗的秘密。
(15)、陶渊明在人格上追求“真”,“真”就是真淳率直,真朴自然,“任真自得”。苏轼曾评价陶渊明是“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1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7)、鲁迅说陶渊明有“悠然见南山”般心如止水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般金刚怒目的一面,“并非整日整夜飘飘然”。
(18)、五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是一部以纪实的形式,讲述盛唐诗歌与当下社会在家国情怀、精神家园与追逐梦想等方面融合与碰撞的作品。
(19)、尔其雄踞江右,处四城之交汇。北观匡庐岩岩以葳蕤,东瞰鄱湖茫茫以浩淼,南望衡岳苍苍以巍峨,西眺长江荡荡以汹涌③。
(20)、自南宋始,小小的醴陵市一口气兴创了九所颇具规模的书院,即使在清初“不许别创书院”的文教控制政策之下,固执的醴陵人还是创建和重修了五所书院。其中,位居西山脚下的渌江书院因以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高、培养出的人才最多,而成为湘东子弟求知究学的首选之所。
(1)、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两句大意是:仰望白云看到高空中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为自己忙于仕途经济而羞惭;来到水边见到游鱼悠然自得地戏水,为自己在尘世日夜奔波而心愧。这是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时期写的诗句。诗人有感于仕途的奔波与官场的束缚违反人的自由本性,羡慕鱼鸟的自由自在,由此产生联想.准备归隐田园。诗句以对比手法摹写心理,十分微妙生动细腻。一“惭”一“愧”,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追求又有厌弃,文笔自然而意蕴深刻。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2)、据学者考证,陶渊明现存100多篇诗文中,共183次引用儒家经典经史子集的内容。
(3)、带领我们走入“现实之旅”的杜甫生活在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期,在战乱流离的日子里,他漂泊异乡、贫病交加。在苦难频仍的岁月里,正如西川在诗中所写:“你的深仁大爱容纳了那么多的太阳和雨水;那么多的悲苦被你最终转化为歌吟。”杜甫在“唇焦口燥呼不得”“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境遇中,却依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4)、而血性十足的陶渊明之所以将恬淡留给后人,正是因为他对人格和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将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
(5)、南宋杨万里这样仰慕:“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明朝宁靖王如此赞许:“陶潜之作,如清澜白鸟,长林麋鹿,虽弗婴笼络,可与其洁”。人们都在追求名利,为名利奔波劳累,唯独他是一股清流,摒弃名利之累。
(6)、带领我们走入“心灵之旅”的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歌不同:后者是借清新自然的山水来反衬心灰意冷之情,热爱山水是为了逃避难容的现实;前者则是借秀丽山水来讴歌对盛唐繁荣富强现实的热爱自豪之情,热爱山水是为了投身火热的时代。孟浩然与王维在追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灵超脱自由之时,也不忘“端居耻圣明”的感召与担当。
(7)、 在这样美好的时刻,本学期第一次读书会活动如期开展。此次读书会,我们邀请到秀峰中学教学功底深厚的资深语文老师沈菊明,为同学们开展文学讲座《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8)、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能见度11米,负离子含量为15万个/立方厘米,属国家一级水质一级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