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名人故事20字
1、舍生取义的名人素材
(1)、他们一路急奔,遇见副将吴邦璇、何武两人。吴邦璇告诉他:“城虽破,而库存火药尚多,岂可资敌而杀同胞?不如付之一炬,又可作为我等殉国之所。”朱大典一听,不谋而合,便从袖中拿出导火索,与众人一起踏进了火药库。
(2)、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3)、他生活有规律,无抽烟、喝酒嗜好。据他自己说小时候身体和智慧都平平,但他下苦功,坚持在智力、体育两方面加强锻炼。终于成为杰出的长寿的作家。
(4)、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5)、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6)、同时,为了打破“固执的”戏曲门户之见,多年来李政成所长邀请裴艳玲、谷好好、柯军、武陵云、齐爱云等各类戏曲“梅花奖”得主传艺,名家各路带来了本剧种的绝活绝技,帮助扬剧青年演员开眼界、长本领、求突破。
(7)、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 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 主力舰“吉野”(日方称是浪速)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8)、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
(9)、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以自然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代表。两人皆是古代希腊蓍名的学者,但由于两人的观点和方法不同,其科学结论也就各异,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他是凭主观思考和纯推理方法作结论的,所以是充斥着谬误。而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他完全依靠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
(10)、2015年,李政成与青年编剧罗周携手,改编问鼎“梅花奖”的大型史诗扬剧《史可法》,创作了新的作品《史可法—不破之城》,为扬州建城2500年献礼。
(11)、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12)、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13)、虽然护法运动失败,1923年,孙中山又在原处建立革命政权,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14)、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15)、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dd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6)、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d?”“因为共产d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
(17)、 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18)、秦始皇以统一六国实现大统而闻名,剑客荆轲则以刺杀秦皇而出名,当然,他的出名并不仅因他的刺客身份,更主要的是他身上那股浓烈的燕赵侠风义胆,要不人们对于博浪沙刺杀秦皇的那位却知之甚少呢?荆轲之所以能到历史舞台的前沿,还得归功于一位燕国的隐士,那就是田光。对秦恨之入骨的燕太子丹将田光招为门客后,从他那得知智勇双全的荆轲的情况,于是便让田光安排与荆轲隐密地见面,并再三吩咐田光切不可让第三者得知此情,田光将荆轲带至太子宫殿回家后为守密挥刀自刎。
(19)、原意是说,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
(20)、苏武(前140年前-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2、舍生取义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1)、这就是舍生取义!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现在,在和平的年代里,义并不代表舍弃生命,而是正义的替身,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新时代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正义在我们身边永垂不朽!
(2)、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宋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3)、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亚圣孟子就曾写过这样一篇古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要讲述的就是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舍生起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从古到今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仆后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艰苦奋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就大业。
(4)、王若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贵州安顺人。1931年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被国民d政府逮捕。1937年夏出狱。在狱中一面坚持斗争,一面坚持锻炼身体。
(5)、伽利略根据阿基米德的学说,作了迅速确定合金成分的流体静力天平的研究,发明了可以测定物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密度的"小天平",写出了名为《小天平》的论文。后来他又潜心研究了物体重心的几何学,于1588年发表了《固体的重心》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第二年,在友人的推荐下,被比萨大学聘任为数学教授。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改写了这一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而应邀前来观看的一些著名学者却否认自己亲眼见到的一切,他们群起攻击伽利略。1591年,伽利略被比萨解聘。从科学史上看,伽利略并不是落体实验的首创者,其首创者是比利时的斯台文。但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所造成的影响却是更为深远的。
(6)、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7)、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8)、内森·黑尔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间谍,英勇就义
(9)、2022年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决定,授予44名同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李政成获此殊荣。
(10)、“利”是“义”的存在基础,义又是对利的规约,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
(11)、朱大典的一生颇为曲折,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他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晚节可歌可泣,也如八咏楼一样千古流芳。
(12)、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现存诗九千三百余首,词一百余首。他生活在金兵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很注重健身习武,曾千里投师学习剑术。由于他坚持锻炼,认真习武,所以他文武双全,尤其精通剑术。
(13)、先烈路的泥沙早被铺平,而革命的道路却总是崎岖不已。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然而这一革命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为改变这种“名不副实”的局面,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设立大元帅府,并要求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武装护法运动。
(14)、历史上对詹天佑出生地争论不一 ,有说安徽,有称湖北,还有一说便是南海西樵山。而史学家们经过多方考证,证实詹天佑祖父当年在广州西关十二甫西街建有西关大屋,其父在十二甫入籍当年管辖此处的南海县,詹天佑也在此出生并度过童年时代。而今,在西关,有一座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岁月流转,沧桑古巷依旧在。
(15)、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大声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士,心里装着祖国。
(16)、圣女贞德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16岁时,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得到“上帝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圣女贞德一个小女孩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被俘,英格兰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圣女贞德在她死后不久就被迅速淡忘,直到大革命法兰西民族主义高炽,被视为民族英雄。几百年后被梵蒂冈封圣。
(17)、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18)、 1276年正月,元军来到临安城外,逼迫南宋朝廷投降。文天祥挺身而出,自愿前去与元军交涉,被任命为右丞相。怎奈南宋朝廷受不了元军的威胁,主动派人求降。文天祥成功出逃后,组织军队与元军进行了3年的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囚元大都3年,他任凭元军巧言与酷刑并施,决不投降。元世祖忽必烈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就义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慷慨从容,“我能为大宋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此生无悔。”
(19)、因而“非典”过后,神威药业的销售业绩一片大好。
(20)、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3、舍生取义的名人故事一句话概括
(1)、篇二: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2)、40岁的陆游,在应邀到抗金前线南郑地区,帮四川宣抚使王贵参赞军务时,曾在深山之中,一人独剑赖杀一条吊睛斑谰猛虎。
(3)、“扬剧本科生”的大胆设想,缘于他与妻子葛瑞莲的一次对话。“当时,她在中国戏曲学院培训,回来就跟我聊,说我们扬剧要有本科生多好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政成立刻意识到,扬剧的未来在人才,尤其是能撑起未来扬剧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而这必须要经过专业正规的高等教育训练。
(4)、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5)、舍生取义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在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也曾培养了无数的脊梁式的人物。他们中有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昇,李时珍;有不怕流血牺牲,起来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抵御外侮的英雄,如陈涉,李自成等;有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苦难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更有主张仁义道德,舍生取义,以和为贵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
(7)、滑县城关有个村,村如龙船,为啥不盖南屋?(东关村)
(8)、孙中山一直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前,孙中山共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而这十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孙中山深深感到依靠军阀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想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武装。
(9)、我们要明辨是非,保持善良的本性,所以我们要由为国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要有置生命于度外,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10)、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11)、为了历史,为了后人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历史,他选择了生,贫贱的活着,但他用余生编撰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让我们了解了先人们的故事。
(12)、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3)、其中,《不破之城》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充分演绎了爱国、忠诚、坚贞、勇敢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彰显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信念教育课。该剧作为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剧目,在十所大学院校进行巡演,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14)、在汶川,在灾区,解放军战士正在为灾区人民搭建帐篷。一场地震,毁了人民的家园。遍地是瓦砾,是断裂的钢筋,到处是灾民愁苦的面庞。武警战士武文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对灾区人民的爱全都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运,竟然牺牲在板棚搭建的现场。当看到电视上那穿着军装继续儿子事业的父亲时,我们哭了。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15)、孔子的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当今社会上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不是不义之人了吗?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精神的枷锁。孟子曾经说过:“义,利也”。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述了利与义的关系,利是义存在的基础。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7)、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义利之辨,修身正心,明辨大道,行于自身。从自己做起,让义利和谐统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18)、他自编了一套体操:伸腿、弯腰、曲臂、跑步、跳跃,每次非要练到浑身大汗才肯罢休。难友们觉得王若飞是个怪人:认为一个共产d的大干部在国民d监狱里,哪有活着出去的希望呢?锻炼身体干啥?
(19)、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20)、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4、舍生取义的名人故事30字
(1)、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
(2)、客服①huazhouweixin②huaxianweixin
(3)、1905年,詹天佑被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先任总工程司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司。京张铁路自北京至张家口,约长200公里,位于通往西北之交通要道。因英、俄两国互争修筑权,清政府决定自力修筑、自行管理。京张铁路穿越军都山脉,工程异常艰巨,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等艰险工程,他们对詹天佑嗤之以鼻。面对外国的讥讽,詹天佑以大无畏的气概,率领全体建筑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4)、解放前,由于国民d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5)、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此句也成为后世千古流传的名句。既是文天祥的精神,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节。
(7)、在教廷的压制下,伽利略仍继续科学研究,在长期观察和研究天体运动的实践中,他更加坚信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1632年1月,伽利略在佛罗伦萨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他在书中用三位学者对话的形式,作了四天的谈话。讨论了三个问题:证明地球在运动;充实哥白尼学说;地球的潮汐。《对话》总结了伽利略长期科研实践中的各种科学发现,宣告了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破产,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最高权威,从而推动了唯物论思想的发展。这部著作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罗马教会的反对。伽利略因此而受到了长期的监禁。
(8)、展望古今,历史长河上并不缺少舍生取义的人:文天祥、谭嗣同、刘胡兰、秋瑾仔细想一想,为正义而献身于革命中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28岁就英勇就义的夏明翰那一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誓言。是啊!为了正义,奋不顾身的人是千千万万的,正如同飞蛾追逐火光,追逐炙热,丝毫不怕这火是不是会无情的焚烧着他们那柔弱的身躯!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取义不一定舍生,鱼与熊掌可兼得?虽然会失去些利益,可生命是革命的本钱,有了生命,还会有什么实现不了呢?
(9)、可是孔子却对她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的人,无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10)、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型。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11)、“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悠悠婺江边的八咏楼,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而闻名于世。八咏楼,自“出世”起,便与名人结缘。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守沈约,在今双溪北岸的八咏路中段,修造了这座石砌台基,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的重檐楼阁。
(12)、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13)、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
(14)、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
(15)、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香港、澳门也纷纷回归祖国。为了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读着“留取丹心照汗青”长大的中国人,在伶仃洋上架起了一座宛如巨龙的跨海大桥,它贯通历史纵深和未来远景,将进一步促进两岸三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它是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
(16)、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
(17)、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