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名言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名言
(1)、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2)、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道德是做人旳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旳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旳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4)、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5)、2022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1周年。《陶行知语录》精选131条名言,是对陶行知先生的纪念,也是对其思想的重温。“学陶师陶”,就是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陶师陶”是当代教师的职业要求,也应成为当今社会的风气导向。树立新时代师风师德,弘扬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构建“全民学习,人人学习”的新时代学习型社会。
(6)、▲陶行知十分关怀儿童的成长,经常募集基金,购买节日礼物赠送贫苦儿童。 资料图
(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9)、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
(10)、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13)、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14)、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是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15)、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1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17)、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8)、▲陶行知(右)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光明日报》发)
(19)、解释:鼓励大家要,首先行动起来,不要,只会空想,就算你有丰富的知识,与无穷的创造力,也是无用的
(20)、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一过更丰富的生活吗?
2、陶行知伟大的教育家
(1)、陶先生的死,显然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他创造了生活教育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他反对过去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他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并且反对由上而下的‘训’育制度;他主张跟人民学习,跟小孩学习;他主张教职员、学生、校工一律平等,他更主张中国人民大众要过民主生活。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尤其是对国家民族的正义感与为人民大众谋利,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一个有良心的人所敬佩。愿他的精神永远生活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
(2)、 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3)、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4)、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更丰富的生活吗?——陶行知
(5)、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7)、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8)、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9)、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0)、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11)、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赫尔巴特
(1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3)、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14)、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6)、※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7)、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1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9)、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20)、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3、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1)、育才十字诀: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钥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
(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4)、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陶行知
(5)、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6)、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7)、◆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9)、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2)、英勇的民主战士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第一套功夫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第二套功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有了这些德性,无论遇着什么关口,也会胜利的通过。
(13)、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4)、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5)、育才十字诀: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钥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
(1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佚名
(1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8)、学习外国文好比是配一副万里眼镜。这种眼镜,每一位追求真理的青年都应该戴,而且应该自己磨。怎样磨呢?要风雨无阻,行住不停,天天磨,月月磨。磨它五年十载,总会成功。倘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到老无成。
(19)、1914年留学美国。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
(20)、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4、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
(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5)、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6)、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7)、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8)、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9)、※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10)、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11)、陶行知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伟大的学说和理论;伟大的实践和经验;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1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
(1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5)、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7)、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
(18)、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19)、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20)、 陶行知(1818—19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1)、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2)、专注4-12岁全国首创、国际领先少儿体验类教育场馆
(3)、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
(4)、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5)、▲1929年春,为发展江苏北部乡村小学教育,陶行知派晓庄师范学生李友梅等到淮安创办新安小学。陶行知写信鼓励师生,要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坚持办学。 资料图
(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7)、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8)、“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9)、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0)、今天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1周年。斯人已逝,其思想依然闪光。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先生教育名言,缅怀先生!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13)、陶行知一生立言无数,主编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并按主题加以分类,集合成语录,这有利于读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陶行知的思想。语录的选编力求准确、简明和完整,注重心灵感悟和思想启发。
(1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1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0)、※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1)、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2)、意思是老师要热情、富有爱心,做事不求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这是教育名言,尤指老师把爱撒向学生,而不带有任何功利心。
(3)、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4)、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5)、※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6)、※……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
(7)、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8)、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9)、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10)、“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无数教师的座右铭。事实上,提高教师学识水平,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发展,关乎学生的成长,更关乎教育强国建设,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因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1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12)、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4)、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15)、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6)、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