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农谚
1、十句农谚
(1)、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2)、1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3)、打了春的雪,狗也撵不上。注:打春即立春,指立春以后下雪融化的速度快。
(4)、麦田多敲敲,胜如下肥料。人冷盖被,麦冷盖泥。芒种忙,收麦芒。
(5)、发现粉蜜源,回巢舞翩翩,群蜂得信息,蜂拥齐参战。
(6)、壮秧产量高,瘦秧愁到老。壮秧三成收,瘦秧一半丢。苗好一半收。 丰收有个巧,一苗二肥三除草。松土深一寸,等于上趟粪。 春天早种,秋天早收。起早不忙,种早不荒。(冬)冷尾(春)暖头,春播早筹。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勤地不懒。 多一分功夫,多一分产量。精耕细作产量高,偷工减料一包草。 三分种,七分管。人勤地不懒。冬耕深一寸,赛过上回粪。 翻地过冬,虫死泥松。地冻头九耕,过迟要悔恨。 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过了惊蛰,春耕不歇。 草除草芽,不除草爷。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种田不拔草,到老啃野草。 瓜锄十遍,瓜上走;豆锄十遍,圆溜溜。 豆出齐就鎝草,不鎝草要长过头。发现枯心苗,齐根来剪掉。 惊蛰清田勤,虫死几万斤。冬季清除田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 若要病虫少,除尽田边草。秋草九子十三孙,秋前秋后要除净。 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丰收有个巧,一敲二肥三除草。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熟收成抵一年。三锄头,六铁鎝,一生一世总不发。 九九犁耙一齐出。三月天气暖洋洋,排家排户搭车棚。 稻麦草头轮流种,九成变成十成收。一年棉花一年稻,老老小小眉开眼笑。 瓜茬连瓜种,只有藤来不结瓜。种地不换茬,买马不看牙。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穷根变富根,冬来要深耕。小寒接大寒,勤进猪圈和牛粪。 一年难老一个人,一日能误一个春。误饭一顿,误工一日,误田一熟,误人一世。 秧田多拔一次稗,大田少弯百次腰。草除草芽,不除草爷。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种田不拔草,到老啃野草。 瓜锄十遍,瓜上走;豆锄十遍,圆溜溜。 黄豆出齐就鎝草,不鎝草要长过头。若要病虫少,除尽田边草。 惊蛰清田勤,虫死几万斤。冬季清除田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庄稼种得好,肥料不可少。 孩儿靠娘养,庄稼靠肥长。小囡无奶不胖,庄稼无肥不壮。 灶头无柴难烧饭,田里无肥难增粮。灯里有油火光亮,田里有肥多收粮。 多种一尺,不如多施一寸。人黄有病,苗黄缺粪。种田要胜人,肥足和人勤。 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人靠饭饱,田靠肥足。床是病窝,草是虫窝。 千斤千斤,想得开心,没有肥料,只是听听。棉稻肥料足,扁担挑得两头曲。 种田三样宝,猪塮河泥红花草。种田无花巧,猪塮红花草。绿肥施得足,多收两担谷。 草籽薄薄摊,豆饼要上担。种到老,学到老,勿要忘记河泥稻。 呒肉勿请客,呒肥勿种麦。冬天施河泥,防冻又肥田。 冬天浇上百担泥,麦菜胜过盖条被。小寒大寒施腊肥,油菜小麦过冬齐。 种麦不上粪,种稻短了本。油菜三遍浇,产量一定高。 种豆撒上灰,豆荚结成堆。要得蚕豆肥,多施草木灰。 冷粪果木熟粪菜,生粪上地连根烂。人忌生水,菜忌生肥。 现在粪满缸,秋后粮满仓。冬积一担肥,秋收一担粮。 人补桂圆蜜枣,田补河泥水草。脚快手捞,样样好做肥料。 猪是家中宝,粪是田中金。冬天拾草根,春天就是宝。 一担河泥一担金,一担垃圾一担银。若要年成好,罱泥捞水草。 肥是农家宝,全靠施得巧。腊肥金,春肥银,春肥腊施银变金。 合理施肥料,谷担满满挑;肥料施不好,等于白甩掉。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施绿肥,没啥巧,一层土。一层草,勤灌水,常翻倒。 千层万层,不如底脚一层度草(萺粟)。年里施肥浇条线,春里施肥浇个遍。 春肥一杓,不及腊肥一笃。底肥施得足,多收两石谷。 婴儿离不了爷娘,种田离不了河塘。 旱地靠沟,水田靠埂。两头出水是金田,一头出水是银田,呒处出水是死田。 一尺沟不通,万丈沟白送。夏熟一套沟,旱涝保丰收。 寒里开沟胜盖被,春里开沟通口气。 发苗先发根,深沟引深根。麦田开水沟,下雨不用愁。 若要油,二月沟里流。种好绿肥没有巧,只要排水做得好。
(7)、1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8)、如今的麦收不似从前:有了收割机,农人圪蹴在地头的树下,几根烟的功夫麦子就收完装好,只剩下晾晒了。但莫误农时、抢收抢种的习惯还保留着,正像农谚里说的“谷雨前后,种瓜种豆”“麦子发黄,绣女下床”,该种立马种,该收即刻收,庄稼为重.
(9)、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指施肥)农事谚语大全抢收快打,免受糟蹋。
(10)、1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节气如果长江下游出现雷阵雨,那么黄梅天还将继续下去。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11)、黄豆最怕霜降早。麦到芒种稻谷到秋,寒露才把黄豆收。
(12)、放蜂地点,认真挑选,蜜源中心,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切忌火烟,不能1水,离人畜远,臭气农药,不能沾边。
(13)、强调“勤”字,是西府农谚的一大特点,比如“人有蜜蜂勤,一辈不受穷”“麦豆苜蓿轮流种,九成年景十成收”“勤挖地边多打粮”“要得吃饱饭,勤到地里转”等等,这些农谚是老辈人流传下来的经验之谈,也是催人勤劳的号子,督促着人们不要犯懒。
(14)、大暑不耘稻,到老呒好稻。多耘一次稻,等于多下一次料(肥。
(15)、我们在对待农谚时,一定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当我们觉得有些农谚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后,我们就应当传承下去,反之,当我们觉得有些农谚没有丝毫的科学道理后,我们就应当将之摈弃,否则,没有科学道理的农谚就会给我们造成误导了。
(16)、红薯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植物,土壤持水量宜控制在60%~70%,如果土壤湿度大,势必会导致植株旺长,会出现只长茎叶而不结红薯的现象。
(17)、(棉田除草头时金锄头,二时银锄头,三时无用头。
(18)、在农业生产方面,在重阳节期间,北方地区的秋收已经接近尾声,而冬小麦还不需要播种,相对来说,重阳节期间的农活还是比较轻松的,人们即便是休息十天半月也不会耽误农作物的收获或者耕种,而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即便是在重阳节期间出现连阴雨天气,也不会耽误农时。当然了,如果在重阳节期间出现了连阴雨天气,田地里的墒情会更足,而足够的墒情对于未来的冬小麦播种则非常有利。
(19)、一亩地三道堰,该收八斗打一石。山地不打堰,饿死庄稼汉。
(20)、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2、十条农谚
(1)、日刹落雨。(日出是如有带状黑云遮住,则要有雨
(2)、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黄豆收。立夏三天收菜籽。
(3)、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4)、1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5)、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6)、蔷薇花(指野蔷薇开种棉花。枣树发芽,好种棉花。清明谷雨紧相连,棉花播种正当时。
(7)、1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蚂蚁垒窝要落雨。
(8)、宁愿田等秧,不愿秧等田。田等稻秧,稻谷满仓;稻秧等田,没米过年。
(9)、疾雷天易晴,闪雷雨不停。星光生暗毛,两天雨必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0)、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11)、通过以上对两条谚语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地区流传的一部分谚语还是对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12)、那么,“不怕重阳十天雨,只怕立冬一天晴”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13)、1二八乱穿衣(天气温度忽高忽低,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
(14)、小满见三新。小麦油菜蚕豆要收获了。小满小满,小麦油菜蚕豆满。
(15)、芒种芒种,割麦插秧两头忙。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16)、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7)、四季东风有雨下,只怕东风起不大。伏里东风不下雨。
(18)、油菜籽,芒种收割忙。麦秀撑撑,四十五天上场。一到小满,蚕豆小麦饱满。
(19)、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20)、寒食刮了坟头土,大旱四十五。注:清明共四天,第一天为大寒食,第二天为二寒食,第三天为三寒食,第四天清明。寒食是扫墓的节气,这两天刮大风今后可能要大旱。
3、十条农谚语
(1)、关于“不怕重阳十天雨”这句农谚中的道理,上面已经阐述过了,不必要重复;至于说“只怕立冬一天晴”这句农谚没有太多的道理,是根据现代气象学统计出来的结果来看的。据有关资料证实,十年当中至少有七个年头,在立冬时节是不会下雨的,然而,几乎这七个年头中的冬小麦或者油菜的收成都不错。据此可以证明,“只怕立冬一天晴”这句农谚是没有太多的道理的。
(2)、春分春分,麦苗起身。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
(3)、潮汕就是汕头吗?潮汕就是潮州吗?潮汕究竟在哪里?
(4)、麦收农时宝贵,一刻不得耽误,家中无一闲人。也正是因为农时宝贵,要抢收抢种,西府农谚里便有这一句:麦子发黄,绣女下床。连闺阁绣女都需要参与到麦收之中,可见麦收之忙。
(5)、串种时间要把关,低产麦田早,丰产麦田晚,一般麦收前十天。
(6)、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7)、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8)、小暑两边沉赤豆,两暑中间种绿豆。绿豆要吹大暑风,过了大暑呒得收。
(9)、初一落雨初二停,初三落雨落月半。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坟。
(10)、1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11)、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12)、小暑发棵,大暑发粗,立秋长穗。人(热得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3)、日出燕脂红,勿是雨来便是风。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14)、四月芒种让人种,五月芒种抢来种。立春天寒,春季不寒;立春落雨,一春少雨。
(15)、 清明种番麦(玉米),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藏菜开花冻煞人。 春种一园(畦)菜,夏抵一包粮。深种茄子浅栽葱。夏至出青蒜,不出就要烂。 好芥菜、好小熟;好黄瓜,好大熟。要吃黄瓜早搭棚,要吃新米早插秧。 若要萝卜大,六月不要过(落秧)。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三天萝卜四天菜(菜籽出芽)。立秋栽葱,白露栽蒜(青蒜)。九月栽菜十月吃。 萝卜性情躁,常要水来浇。霜前挡风,霜临盖草。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打雪压青菜甜。立冬以后青菜肥。九浇十锄,白菜肥熟。 瓜靠豆饼菜靠粪,一张豆饼十担瓜。歪瓜烂桃子。响瓜不熟,熟(西)瓜不响。 (西瓜)肚脐眼度(大)的勿掘(不如)肚脐眼小的甜,纹路不清的勿掘纹路清爽的甜。 乌几瓜,贼难看,吃到嘴里比蜜甜。一只水沥瓜(可作)一顿饭。 瓜留子根瓜,芦苏高梁低头穗。黄梅芦苏七月吃,七月芦苏十月吃。 黄瓜扁豆一只棚,一个老头子,一个小伙子(黄瓜谢了正好扁豆旺长)。 花皮生瓜只有水,台湾生瓜才有肉(花皮生瓜做的酱瓜薄,台湾瓜做的酱瓜肉厚)。 土地冻得硬,萝卜田里长。冰冻勒勒响,萝卜正好长。北风刮得响,萝卜夜夜长。 人靠吃饭,菜靠浇水。种菜不用问,勤浇水,多上粪。要想韭菜盛,多上灰与粪。 喜温作物跟九走(指春栽),茄子、辣椒不进番茄刚进黄瓜菜豆不断豆角可出九。 三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冬吃萝卜夏吃姜,少请医生开药方。 清明雨,损百果。清明挖笋,谷雨长竹。枇杷开花吃杮子,杮子开花吃枇杷。 小满枇杷已发黄。小满桑椹黑。桃三杏四李五年(结果)。三月荠菜花似白牡丹。 夏至石榴花开照眼明,处暑石榴口正开。寒露杮子红了皮。 立春好栽树。三四沿河插柳。七八种花栽柳。种树无花巧,只要用力敲。小孩要管,小树要修。现在人养树,今后树养人。种竹怕春知(到),插杉怕雨(谷雨)来。
(16)、东闪太阳红,西闪雨蓬蓬,北闪落大雨,南闪干松松。
(17)、在西府地区遗留下的众多民俗活动中,也能找到西府人尊重土地的影子。拿西府社火来说,社火也被称为“射虎”,意为取正压邪、祈福求祥。其实,“社”就是土地神。这种古老的艺术,所表现的正是人们相信获得“大地之神”的庇佑,加上人们的辛勤劳作,会带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的生活。由此可见,周原大地上的人有着深厚的土地和农业情结,而这种朴素的感情,代代流传,千秋绵延,人们正如农谚“七十二行,庄稼为王”说的那样,重视土地,尊重农业。
(18)、谷雨浸谷,立夏落秧。二月清明不忙落谷,三月清明抓紧插秧。清明前后忙落谷。
(19)、小暑怕东凤,大暑怕红霞。六月初一雷,风雨不会来。七月初一雷,一雷九台雨水多。
(20)、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4、10条农谚语
(1)、过了秋分,一场秋雨一场凉。白露阴天夜无露,有露日旺大。
(2)、1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3)、*溃腐灵:溃疡,腐烂的克星,特别对柑橘病害有特效
(4)、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5)、读到这些的时候,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对祖辈们充满着敬意?
(6)、春寒雨若泉,冬寒雨不多。未过惊蛰(打雷,人吃狗食)。
(7)、谷子高梁顶破瓦,麦子耩到黄泉下(有的说“犁镜下”)
(8)、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注:早上东南方向天空又阴雨云,白天可能下雨;傍晚西北方向天空有阴雨云,晚上可能有雨。
(9)、10禾踩三道黄如金,棉锄七次白如银。棉锄七遍大如拳。谷雨农事谚语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10)、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1)、红薯营养齐全而丰富,历来有“长寿食品”的美誉,其具有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病虫害的特点,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很多人在种植红薯时会出现薯块小、结薯少、甚至不结薯的现象,导致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那么如何才能种出个大、产量高的红薯?
(12)、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13)、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4)、人们在种植红薯时习惯于竖着插、水平插、横着插,其实红薯“倒着插”产量最高。
(15)、工蜂累,工蜂忙,采粉蜜,轮站岗,喂小蜂,造王浆。
(16)、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17)、红薯是一种喜钾作物,钾能促进淀粉、蛋白质、糖类的合成和运输,因此钾肥对红薯的产量影响最大。
(18)、潮汕为什么盛产这么多富豪?秘密就藏在这些潮汕古训里!
(19)、红薯旺长会导致植株吸收的营养白白浪费,不利于薯块膨大。红薯控旺的方法有:忌偏施氮肥(红薯苗期可以施少量氮肥来作提苗肥,地下薯块膨大期不施氮肥)、控制土壤湿度、翻藤(破坏不定根)、化学药剂控旺(喷洒多效唑或者矮壮素)。
(20)、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厚台风。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5、20个农谚语
(1)、1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辣椒在移栽时不要单株移栽,红薯在栽种时要单根薯苗扦插,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3)、1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4)、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5)、(天热得人受不了,棉花水稻生长更好。立春的雨水落到清明)。
(6)、周原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引来了周部族,周人在这里留下了勤劳的务农作风。不信你看《诗经》中,就有周人开荒种地的描写,周人用作、屏、修等劳动程序,将各种树木杂草砍伐干净,开垦出种植庄稼的田地。周人使用石镰、石刀、蚌镰、镈等农具,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收割,并勤于开沟排出雨水、治理害虫,经常为庄稼除草。此外,周人还勤于种植葵、韭、瓜、葫等蔬菜,以及桃、枣、栗等果树。
(7)、此外,周人吸取殷人祭祀追求祭品丰厚导致消耗无度的教训,在祭品使用方面展现节俭主义。周人吸取纣王荒湛于酒的教训,颁布禁酒令《酒诰》,要求人们不得任性饮酒,减少酿酒,节约粮食。周人这些节制的观念值得后人借鉴。
(8)、1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9)、桃花开得好,棉花产量高。干鎝棉花湿鎝瓜,干干湿湿鎝芝麻。
(10)、半夜无星,大雨快临。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11)、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2)、红薯虽然对土壤适应性强(耐酸、耐碱),但是在过于黏重的土壤、过于板结的土壤上生长得会比较差。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非常有利于地下薯块的充分膨大,红薯的个头会长得更加大。
(13)、1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14)、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15)、气象与农事关系密切,我们潮汕先民在日常的耕作、畜牧、渔猎中领悟天时地理,形成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从而流传下去,指导着子孙后代从事农活,避免因经验欠缺而造成损失。
(16)、割青不割青,三天一百斤。精收细打,颗粒归仓: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
(17)、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
(18)、冷风冷雨秧要坏,放水撒灰盖被盖。青苗不可毁,晚苗不可赖。
(19)、大麦但是寒露,小麦但是霜降。小雪不见青,冬天难分蘖。
(20)、串种技术严,苗子难保全,株距难掌握,割麦不方便。
(1)、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辽宁)
(2)、有的农谚是说务农要领的,比如“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人有蜜蜂勤,一辈不受穷”。
(3)、雨打五更,日晒水坑。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4)、工蜂累,工蜂忙,采粉蜜,轮站岗,喂小蜂,造王浆。
(5)、爱农植保诚招全国各地代理商,全国统一免费热线:400-700-4665
(6)、1昼夜守鱼塘,状况了指掌,发现新问题,处理但是晌。
(7)、夏至西北风,瓜菜落苏全烂光。东闪太阳红,西闪雨蓬蓬,北闪落大雨,南闪干松松。
(8)、以上所述,就是“只怕立冬一天晴”这句农谚的意思了。
(9)、这些农业劳动场景的描写,让人看到了一个躬耕田野、吃苦耐劳的周部族,正因为周人勤劳有为,才能够在周原建设美丽家园,实现部族的崛起。在农耕时代,勤劳是一个部族得以崛起的优秀品质之一。
(10)、日刹落雨。(日出是如有带状黑云遮住,则要有雨
(11)、六月南风里,稻管里生虫。若要发,靠手挖。立秋勿拔草,处暑勿长稻。稻耥黄秧,草耥芽。
(12)、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3)、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天上赶羊,地上晒被晒粮。
(14)、晓雨就停一天晴。寒露北风吹,畦畦要灌水。早雾不出门,晚雾行千里。
(15)、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三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燒屋。
(16)、发现粉蜜源,回巢舞翩翩,群蜂得信息,蜂拥齐参战。
(17)、春里的天,小囡的脸,一天变三变。春吹东风雨连绵,夏吹东风牛可歇。
(18)、六月北风雨回头。七月北风及时雨。入伏北风当天雨。
(19)、一年打俩春,碌碡慌了心。注:碌碡(liuzhou),农具名,圆柱形,用石头做成,用来轧(ya)谷、麦粒或轧平场院。有时农历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一般是有闰月的年份),年景会很好。
(20)、花要高低,稻要平。粒饱的谷穗必低头。麦倒一把麸,稻倒满仓谷。
(1)、若要番麦结,不要叶挨叶。冬天压麦泥,胜过盖条被。
(2)、立春打霜,当春烂秧。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3)、借着晴好天气,装袋的麦子要“扬场”。“扬场”使用专用木锨,据风向和风力用劲,扬起后吹走麦皮,麦粒便成了一个堆,边扬还要边扫去落下的麦皮。除了戴个草帽外,扬场者戴副大黑墨镜,抽空指挥剩余人的活计,显示着农活把式的权威。“扬场”完了,开始晒麦,这时小孩子一般就要担负起“搅麦”的任务了。在树荫下睡个把小时起来,用木耙来回翻动地上的麦子,如此反复五六天,麦子就可以装袋了。
(4)、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五月田,早种一夜高一拳。
(5)、立镰芝麻卧牛黍,高粱就得四遍锄。高粱锄三遍,麦子都不换。
(6)、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8)、雨水有水,有得吃来有得穿。春寒雨若泉,冬寒雨不多。未过惊蛰(打雷,人吃狗食。
(9)、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10)、大寒不寒,人畜病多。腊雪春垟,棉花藏到正梁。
(11)、农谚虽好,可不要过于依赖哦!在雨水季节,小伙伴们还是应多留意天气预报,出门前记得带上防雨工具,免得被一场大雨淋得“措手不及”!
(12)、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盐水把种浸,麦亩绿油油。田晒白,好种麦。
(13)、立秋雷,田半收。中秋晴,月当空,稻谷棉花堆成堆。
(14)、秋前不干稻田,秋后勿要怨天。伏天夜雨稻人参。伏里雨多,囤里米多。
(15)、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16)、冬南夏北,有风必雨。春东夏西风,骑马送蓑衣。
(17)、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8)、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19)、人靠饭养,稻靠肥长。经典农谚谚语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20)、1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1)、白露白弥弥,秋分稻秀齐,寒露呒青稻,霜降一齐倒,立冬无竖稻。
(2)、总结,农谚是我们老祖宗长期劳动生产的经验总结,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以上10条关于红薯种植的农谚,句句都饱含智慧,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