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气势的诗句
1、描写黄河气势的诗句有哪些
(1)、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2)、译文: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3)、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4)、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5)、难离难舍想抱紧些,茫茫人生好象荒野。——陈奕迅《单车》
(6)、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8)、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9)、《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10)、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11)、你知道上帝为什么让我们每个手指之间都有缝吗?是为了让那个特别的人出现的时候,可以牵起你的手填满你的指缝直到永远。
(12)、春早尚寒,或曰料峭。隔壁同事张海亮日袭千里,猎摄于黄河乾坤湾,展大幅于余面前,貌以激扬,指上点下:“壮哉乎,阴阳乎,天工乎,五体投地乎”云云。
(13)、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14)、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5)、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西湖柳枝词(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16)、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万楚《骢马》
(17)、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暗涌》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9)、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20)、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2、描写黄河气势的诗句五言
(1)、薛逢《杂曲歌辞·凉州词》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李德裕《上巳忆江南禊事》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
(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7)、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8)、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9)、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急求:一首描写黄河的诗词要加赏析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10)、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11)、两河萧瑟惟狐兔。——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12)、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蔡依林《柠檬草的味道》
(13)、以后好听的歌可爱的小猫月光星辰的浪漫黄昏日落的温柔乱七八糟的情绪我都不会再分享给你了
(14)、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15)、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寄远》李白与王维笔下关于黄河的诗句李白有关黄河的诗句:
(16)、由题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黄河边欣赏了景色后题于河边亭子墙壁上的,诗的第一句便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写黄河的恢宏阔大;二是黄河水的“渺茫”;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更突出了黄河的“阔”。
(17)、诗仙李白不止一次提到黄河,但他在《将进酒》里写得最有气势:
(18)、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19)、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渡黄河〔明〕谢榛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20)、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3、描写黄河气势的诗句加意思
(1)、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 看黄河,要奔归大海,要经历的考验。得穿越重重山崖的阻拦,得绕过层层嶂峦的困扰,得有跨越山间的勇气,至死不回的豪情,斩断柔情的气概。山和水、水和山,单说这川流不息的黄河水,它是肌肤、是血脉。它的波涛,愤怒是波涛,欢乐也是波涛,涛涛不绝、不绝于缕。自古迄今,谁又能破解这黄河之水深奥无比的神性。灵性呢?
(3)、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关于黄河民谣诗词歌曲加赏析光未然《黄河颂》赏析
(4)、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5)、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出了滔滔黄河的雄伟气势。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
(6)、译文: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7)、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到大山大河去观光游览,或迎风而舒啸,或登临以赋诗。五岳顶天立地,崔嵬峥嵘;江河浩荡奔腾,一泻千里,它们雄伟无比的景观,充分体现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炎黄子孙通览古今、胸怀天下的气概。当前,交通发达便利,爱好旅游的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常常攀登大山大岭之巅,畅游长江黄河之滨。这时,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描写大山大河的诗词名句,便会浮现眼前、涌上心头,令人肝胆开张,增添许多自豪气概和家国情怀。
(8)、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赏析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9)、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10)、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11)、两句都采用了由下向上仰视的视角,有力地凸显了黄河河源之辽远,所守之城之孤危。
(12)、《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13)、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
(1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15)、新课标强调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时,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6)、我先来,就让我们这样,各自奔天涯。——朴树《那些花儿》
(17)、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18)、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19)、有生之年能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运气。气势磅礴的歌曲分享文案(篇三)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毅力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
(20)、 是的,你只有站在这里,站在岳渎阁上,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黄河的巨大威力如何在潼关的胸怀中鼓荡,黄河的万里雄风如何在潼关的血管里呼啸,流传不息的黄河精神如何在潼关的眼睛中闪光?不错,也只有在这里,在岳渎阁上,你才会看见一个从未看见过的黄河,一个从未看见过的潼关。你才能有资格,骄傲自豪地说:你是真正的黄河的子孙,真正的潼关的女儿……。
4、描写黄河气势的诗句为谓
(1)、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2)、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李商隐《对雪二首》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穷秋旷野行人绝。李颀(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百花原头望京师。
(5)、我不会失去自己,想念的刺,钉住我的位置。——《爱》
(6)、《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
(7)、(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黄河九曲今归汉,便寻云海住三山。不知留得支机石,一纸乡书泪滴穿。
(9)、《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音乐不必懂,喜欢就好。听歌就是一种心情,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间,有往事,有记忆,有感动,也有人生。
(12)、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13)、我曾经在新疆沙漠明珠且末(西域三十六国之现在是个县)呆过一段时间,而且正值春季沙尘期,非常晓得沙尘暴的厉害!那个风一来,飞沙走石不见天日,如果你恰好开车在外,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的话,真会感觉那个风要吃人,生命受到威胁一样,极其可怕!这么说吧,汽车的漆可以被刮花,空滤器可以半小时报废,所以如果离城太远突遇沙尘暴真的很危险,可不是说来吓人的。像我们这些来自天府之国青山绿水之地的人,哪里见过那种阵势?因此终身难忘。
(14)、 直到唐代,山水诗特别是描写大山大河的诗歌,在诗坛上才趋于成熟,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可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诗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创作经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承传吸取和发展。
(15)、为支持86级同学发起和管理的星光基金,我们特此推出《迷宫的回音》签名版,在初岸文学微店里购买的每本86元人民币的《迷宫的回音》签名版,扣快递费和人工邮寄费后的所有收入将捐赠星光基金。初岸文学微店也承诺不收取运营费用,为公益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16)、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17)、我问了一下黄老,这首诗是他2002年3月19日写的,当时是因为中央报道北京遭遇了近13年未有的沙尘暴。虽然时间已经过了近十五年,但现在读来仍然有现实意义。(灰墨齋主人)
(1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洲词》王之涣
(1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20)、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5、描写黄河气势的诗句的书法作品
(1)、“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
(2)、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紧扣人物美好品质,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从而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的真诚对话,真正做到了让课堂成为学生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从语文课的特点出发,读—悟—读,让学生从读通课文到体会语言文字再到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体现出朗读的层次,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的体会感受更加顺畅自然到位。如在学生读过课文,找到重点词语,却难以想象黄河气势的关键时刻插入黄河的一段录像,用黄河那奔腾不息的黄水、排山倒海的气势和震耳欲聋的涛声同时冲击学生视听觉器官,震撼学生的心灵,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让学生自觉调动“大脑词库”畅谈眼前具体可感的黄河,最后赏读文中第一节描写黄河的精彩句段,适时补充古今描写黄河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全方位地感受到母亲河那荡人心魄的气势,使学生在形象的画面、声音中触动心灵,豁然开朗,感受深刻,再次朗读时很容易读出黄河的气势,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此外,教学中我还注重了标点符号的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学生们朗读时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全心深情地融入文本优美语言中。
(3)、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4)、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5)、例句:你不用再争辩了,~,还是对我有意见。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8)、世上名利人,黄河水流无尽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愁逢汉使不相识,东周西雍此分涂,及瓜归。描写黄河壮丽巍峨的诗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9)、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描写黄河气势磅礴的诗句篇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李贺《塞下曲》
(10)、——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1)、听歌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一种心灵上的解压!人爱上的不是歌,而是听到一首歌的瞬间,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其中。
(12)、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13)、世上名利人,相逢不知老。刘采春(啰唝曲六首)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14)、 世人都讲究登临,就像你登临岳渎公园的岳渎阁,登临十里画廊的栈桥。敢情是登临能以点化人的智慧,开扩、拓展人的心胸和眼界。说来惭愧,从前也登临过不少名山,但山大多是重峦叠嶂,绵延起伏,难得有登临岳渎阁这种了无遮拦的扩大视野,难得有看黄河,看得这等从容、清晰,这等心旷神怡。千古潼关就在脚底,伟大的黄河就在眼下。海内外远道而来的游客,你若想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登临,请您来潼关,来岳渎公园的岳渎阁上,来切身体悟一回精神与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15)、将登太行雪满山,将渡黄河冰塞川。——《行路难》
(16)、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17)、“呼空啸地势来狂,欲渡洮河掠帝乡”,特大沙尘暴来的时候简直是呼天啸地,气势特别恐怖,似乎要渡过黄河上游的洮河长驱直入洗掠北京城。
(18)、诗中前两句的“何壮哉”和“天际来”,叹咏了华山之高和黄河之长。这里的黄河与《将进酒》中对黄河的描写不同:“黄河之水天上来”写的是作者仰视黄河,感受黄河奔流滚滚,浩荡而来的汹涌气势;而“黄河如丝天际来”写的是作者在高山上俯视黄河,展现出千里之外的黄河,盘曲而来、源远流长的壮阔美景。第四句描写了黄河之水蓄势“万里”的排浪,撞击华山,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雷鸣之声。接着,“荣光休气纷五彩”写出了黄河斑斓的色彩,“洪波喷箭射东海”更是写出黄河奔涌的浪花被山峰阻挡,翻涌飞溅的气势。文中还引用到巨灵神劈开华山,为黄河开道的神话,更增加了黄河的传奇色彩。
(19)、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李白《公无渡河》
(20)、——李白《公无渡河》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