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爱国的古诗词
1、描写爱国古诗词大全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3)、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刈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抢救、医治病号,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扫除尘埃,哪有日复一日街道马路的洁净?解放军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哪有千家万户永久的安宁?“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的几句诗,是先辈千折百曲、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古人有感于此,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勤学佳话。
(6)、屈原、岳飞、辛弃疾、于谦……众多爱国诗人写就许多经典的爱国诗篇。
(7)、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我定上杀场,为国效力。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0)、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赏析:这首诗手起笔落,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间。诗人借古讽今,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13)、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14)、黑山:又名杀胡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南;弓添硬:指天气寒冷,弓变得更硬。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7)、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18)、?《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9)、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20)、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描写爱国的古诗词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3)、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4)、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5)、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6)、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7)、懊恼娇痴情未惯。不道看看,役得人肠断。万语千言都不管。兰房跬步如天远。废寝忘餐思想遍。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密写香笺论缱绻。春词一纸芳心乱。
(8)、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10)、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1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2)、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
(15)、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16)、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7)、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18)、——-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20)、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刘向编《六亲五法》
3、描写爱国的古诗词句
(1)、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2)、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3)、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4)、——有些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朋友,我决不怀疑你的真诚,但为什么要把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要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尽的明天。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7)、?《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8)、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9)、思想厚利高名。谩惹得忧烦,枉度浮生。幸有青松,白云深洞,清闲且乐升平。长是宦游羁思,别离泪满襟。望江乡踪迹,旧游题书,尚自分明。
(10)、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11)、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3)、最经典的名言当属明 (王夫之) 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4)、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15)、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李白《何七判官昌浩》
(16)、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7)、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9)、庭远途程,算万山千水,路入神京。暖日春郊,绿柳红杏,香迳舞燕流莺。客馆悄悄闲庭,堪惹旧恨深。有多少駈駈,蓦岭涉水,枉费身心。
(20)、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4、描写爱国的古诗词名句字帖
(1)、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3)、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6)、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7)、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8)、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下是“爱国的古诗句”。
(10)、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13)、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14)、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15)、“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但愿我的心能象浩荡的长风一样,吹去祖国天空中的万里乌云。诗句充满了一种千古不灭的浩然正气,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情怀。感人肺腑,激人奋起。
(18)、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9)、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心系国运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5、描写爱国的古诗词100首
(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6)、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10)、赏析: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力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1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2)、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1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赏析:林则徐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即使是遭逢厄运,他却依然心怀国家。他剖白心迹: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15)、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16)、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查慎行《三闾祠》
(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1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19)、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2)、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3)、《湖北转运司立庙牒》:“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可怜白发生!《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9)、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3)、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14)、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5)、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1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1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9)、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0)、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1)、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4)、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6)、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7)、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12)、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边唐》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爱国诗篇中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当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1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7)、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8)、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9)、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2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2)、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