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海明威个人介绍100字78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7 08:09:19

海明威的简介100字

1、海明威简介100字英语

(1)、在我命中注定要永远离开这里之后,一切仍像以前一样,我的离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2)、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3)、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1957年正式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著有《广岛札记》、《同时代的游戏》和《小说方法》等作品和文论。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离你越远,我爱你越深。现在我不禁叩问自己,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走向幸福的过程。

(5)、非洲是野生动物的故乡,同时也是海明威的狩猎场。在非洲,海明威猎杀过无数动物,也打死过熊、豹和狮子等猛兽,最后还会与战利品进行合影。有一次他还主动去挑衅一头发怒的狮子,最后被抓得皮开肉绽。

(6)、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7)、1925年,短篇故事系列《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显示出简洁的写作风格。1926年,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1927年,海明威与哈德莉·理察逊离婚,另娶第二任妻子宝琳·费孚(Pauline Pfeiffer)。 并出版《没有女人的男人》。

(8)、当我拥有你,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带,还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都觉得幸福。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当我失去你,即便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然。

(9)、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10)、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11)、同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50年,以二战后的威尼斯为背景的《过河入林》出版,马尔克斯就曾表示:“没有《过河入林》,就没有《老人与海》。”

(12)、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3)、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14)、马洛林是“硬汉子性格”的最佳补充 “运气是我有了一个好老头儿和一个好孩子,而近来作家们已经忘记还有这些事情”,(xii)海明威在谈到小说成功的因素之时,曾颇为自得地将小男孩与老人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小男孩马洛林在《老人与海》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小说的真实素材《在大海上》这篇通讯里却并无小男孩其人,小说中他却占了不少篇幅,这便是海明威艺术创意与匠心所在,要研究《老人与海》象征因素,小男孩马洛林显然很值得读者与批评家们推敲了。 孩子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的,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孩子虽然很小,但并不显很孩子气;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本领,还有自尊自强的精神,并学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稚嫩的肩膀早已习惯了清早就得出门打鱼的生活的磨砺,纵然是“走路还打瞌睡”,仍然说“这算什么,男子汉就得这样。”z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言语充分的展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15)、邹溱:《近年国外海明威研究述评》,《国外文学》1995年第1期。

(16)、安德烈·纪德,法国作家,在早期已成为多产作家。在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伪币制造者》,《如果种子不死》等。

(17)、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

(18)、晚年的海明威疾病缠身,患上了皮肤病、肝炎、肾炎、高血压、抑郁症等,年轻时他还经过两次飞机失事,受到了剧烈的脑震荡,以及左眼失明,左耳失聪,括约肌瘫痪,脊椎骨严重受伤,肝脏、脾脏和肾脏破裂,脸部、手臂和腿被严重烧伤等。用海明威自己的话评价,他一生受过的伤「比他的胸毛还多」。

(19)、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文学批评家,活跃于大正至昭和年间。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

(20)、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2、海明威个人介绍100字

(1)、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

(4)、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

(5)、《海明威:最后的访谈》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6)、海明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写作「冰山理论」,他说:「如果一位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是庄严雄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而埋藏在冰山之下未被看到的未知因素才是真正考验作家功底的地方。

(7)、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8)、要生存就要变化,要变化就要成长,要成长就要不断地自我创新。

(9)、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10)、对硬汉形象悲剧性的探讨,使研究者开始运用存在主义思想来解释海明威的作品。戎林海将桑提亚哥所代表的硬汉形象改写为“准则英雄(codehero)”,以存在主义哲学的选择观来阐释《老人与海》:选择代表不胆怯,即自由,在海明威,就是脱离社会、面向自然、离群索居、寻找自我;准则代表行动,包括尊严、勇气、忍耐等,在海明威,就是让逆境中的人取得重压下的风雅,成为真正的人。这是国内对海明威作品存在主义和悲剧内涵研究的开端。

(11)、今天推荐的书单中,除了有你我熟悉的“硬汉”海明威,还有偶像、浪子、猫奴、战士、情人的多面海明威——显然,来这个世界一遭,他想要去尝试,去品味,去感受,去迎战自身的极限。对他来说,只有直面才华、权力和危险,一个人才能绽放出自身卓越的一面。

(12)、对“冰山风格”的探讨,引申出了对于海明威作品象征手法的研究。虽然海明威曾亲口否认《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但是评论界依然对它是否象征主义作品有所争论。首先,《老人与海》被理解为一首人类精神力量的赞歌,表现人的灵魂的尊严。其次,它被看作一个古典悲剧,美国文学批评界将老人与俄底修斯联系在一起作出比较,认为前者是战后的失落者,但拥有天真的理想,而后者则是胜利的掠夺者,是幼稚天真的英雄,老人是人类斗争的化身,是一个寓言性的形象,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无法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另一种看法,则将《老人与海》放到《圣经》背景下去解释,认为老人是基督的化身,捕鱼的全过程就是耶稣受难的全过程。还有一个具代表性的解释,是把《老人与海》作为阐明海明威本人对写作看法的寓言,如作家应离群索居、锲而不舍,如技巧和灵感的关系,又如用老人对鲨鱼的斗争象征海明威对评论家的态度,等等。余立三在《海明威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中指出,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仅仅是一种写作手法。牟强在《海明威美学思想初探》中也认为,象征只是技巧,“它们的意义并不在象征本身,而是为创造小说总体气氛、奠定小说情绪基调而服务”,因而海明威的作品是感受和体验式的作品。

(1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14)、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

(15)、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16)、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关于小说中的“鲨鱼”的象征意义,也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诸如象征复仇女神,象征时间,象征死神等等。但海明威自己明确地说过。“那可恶的鲨鱼……,就好比所得税。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于是所得税就象鲨鱼一样跟踪而来,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着吃,那老人没说到这个,我却说到了”,显然海明威这里的“鲨鱼”是充斥于他所处世界中恶势力的象征。 而海滩上那具巨大的、白色的马林鱼骨。它作为老人与马林鱼激烈追逐,与鲨鱼拼死相争的见证,可以说既是胜利的象征,也是失败的象征,正是这种微妙的对立统一与相互之间转换,让我们在一次看到了依附其上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对于马林鱼,作者对它的描写贯穿于全篇。它大而且美,比老人的渔船还长两尺,风度优雅,仪态万分,在水层潜游时是一抹巨大的黑影,跃出海面时,银光闪闪,它牵引着自己的追捕者在茫茫的大海上急剧而又从容地挺进,将身后的波光浪影染成一片暗红。这些描写,不仅切合于全篇海上的风光,更重要的是使这条马林鱼作为一种自然的壮观与伟大的象征而与孤独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照,反射也作为它的追捕者与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躯干中所蕴涵的力量与光辉。在马林鱼这一象征性形象的照耀下,小说的全部描述也就获得了更为丰厚的意义。

(17)、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18)、死前,他悔恨至极。故事的结尾,他死于一个梦境:他乘着飞机,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

(19)、对正在寻找真理的人,相信他们;对已经找到真理的人,怀疑他们。

(20)、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点: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3、海明威的故事简介

(1)、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时,我们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那个人身上。

(2)、很多时候,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活。作家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是否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孤寂中工作的作家,如果他又确实不同凡响,那他就必须面对永恒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每一天。

(3)、在与鲨鱼的搏斗中,他受了伤,三天三夜的搏斗,让他耗尽了精力。但他仍然不后悔,仍然感到了一种胜利,“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给打败”!

(4)、1920至1921年间,在芝加哥北部附近居住的海明威为一所小报社工作。1921年,海明威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察逊(Hadley Richardson),并在9月迁到了芝加哥北部的三层公寓居住。到12月,海明威一家迁出国外,再没有回到那里居住。在巴黎安顿的海明威,给星报进行关于希土战争(1919年-1922年)的采访。回到巴黎之后,安德森引导了海明威参与“巴黎现代主义运动”。

(5)、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6)、晚年的海明威曾通过《流动的盛宴》一书,回忆自己年轻时在巴黎的文艺生活。在巴黎,海明威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写作者,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交名人。他积极投身于巴黎的文学社交圈,并结交了斯泰因、庞德、菲茨杰拉德等朋友,他们不仅在写作上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同时还为海明威提供了许多的资源。在后来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这个提法就源自海明威与斯泰因的一次谈话。可以说没有巴黎的社交生活,就没有后来让海明威成名的《太阳照常升起》。后面谈到巴黎,海明威曾写道:「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7)、在下文,夫妻俩为妻子留长发的想法发生了第一次小小的争执。丈夫表示“我喜欢现在这样”,这暗示他安于现状,根本感觉不到生活的单调乏味和空虚无聊。而妻子则坚持说“我可对它很厌腻了,”她说,“样子像个男孩子,叫我很厌腻了。”妻子一个人继续念叨:“我还要用自己的银器来吃饭,我要点上蜡烛。我还要现在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头,我要一只小猫,我要几件新衣服。”这时,乔治不耐烦了:“啊,住口,看会儿书吧。”他又在看书了。她没停止唠叨,他便充耳不闻了,他仍“在看书”。没有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仅仅是几个字的对话,读者体会到的是怎样一种冷漠、决绝的夫妻关系!

(8)、不仅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人生亦过得如同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两次亲历世界大战,两次坠机奇迹生还。其个人爱好也始终充满对抗性:拳击、斗牛、钓鱼、打猎,同时周游世界,这些丰富的经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9)、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0)、威廉·福克纳,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11)、1920年代,海明威偕新婚妻子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本**录的正是这段旅居记忆。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三十多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那些人、物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个人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

(12)、高中毕业之后,拒绝入读大学的海明威,以18岁之龄到了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Kansas City Star)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在《堪城星报》工作了6个月的过程中,海明威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13)、在海明威1961年去世之前的50年里,他大概写了六七千封信,现在这些信件大多被美国各大学的图书馆收藏,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在收藏者手里。由于海明威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私生活,生前一直未允许这些信发表,直到1979年,他的第四任妻子玛丽·海明威才决定全部予以发表。

(14)、爱情有一个可靠的标准,那就是人们所付出的时间。

(15)、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6)、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具有极强自传色彩,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17)、作为一代文学巨匠,海明威一生中创作的作品加起来高达24部之多,半个世纪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

(18)、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19)、威廉·巴特勒·叶芝,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他是20世纪文学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192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他在瓦隆湖接受了洗礼仪式。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喜欢模仿不同的人物,对缝纫等家事亦很感兴趣。海明威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但海明威却承袭了父亲的兴趣,如打猎、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等。因此从小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的海明威,很热爱大自然。

4、海明威的简介50字

(1)、从西班牙斗牛节上和公牛一起奔跑的照片,到写给妻子和出版商的坦诚的信,本书通过海明威常用之器物、所见之瞬间、每日之思想,对这位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致以独一无二的的致敬。

(2)、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经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3)、其实,海明威的作品还有很多艺术特色,比如海明威对小说时间的掌握。一部40万字的《丧钟为谁而鸣》,整个故事就三天。《老人与海》,讲的故事也是三天。看来,海明威不愧为大师,有非凡的文学掌控能力。

(4)、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

(5)、回过头来看女主人公。她正如那只雨中的猫,缺少关爱,寂寞无助。作者并未绘出清晰的外部形象,字里行间也不见一个明确表达她的情绪的词,而只是让她不停地看着镜中自己的侧影和反复唠叨“我想要只猫”“我真想有一只猫”,但女主人公苦闷的内心情感早已呼之欲出!作者为什么对人物的情绪避而不谈呢?这正是海明威对“冰山原则”的实践,他极大地省略了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观描写,用精炼的白描手法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从这些言行中读者可以凭借经验推测人物的思想与情感。

(6)、你为什么读书呢?难道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吗?如果读完一页,接着就忘了的话,难道你仅仅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忘性吗?

(7)、海明的艺术世界,也是他的心灵世界。在《老人与海》中,那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打上了一条比船还长的马林鱼,结果是得而复失,被鲨鱼吃得只剩下骨架和头了。

(8)、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9)、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10)、赫尔曼·黑塞,德国/瑞士双重公民权诗人、作家,小说家。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等。

(11)、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当时很多有左翼倾向或者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过的人都受到了政府监视,海明威因为在西班牙内战帮助过西班牙的左翼势力,以及后来在古巴生活过一段时间,被美国当局怀疑过是否是间谍。长期的跟踪、监听让海明威的精神逐渐开始走向崩溃,甚至被怀疑有妄想症倾向,后来还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电击治疗。

(12)、海明威因作品《老人与海》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13)、海明威全名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是一名作家、记者,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14)、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15)、《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再遭到一条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而在老圣地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边忠诚地等待,满怀信心地迎接着他的归来。

(16)、海明威逝世五十周年后,他的孙女玛瑞儿·海明威终于执笔,独家披露祖父鲜为外人所知的人生经历与写作历程。影像集《生活,在别处》收录300余幅珍贵照片及手稿、资料图片等,其中大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

(17)、阿尔贝·加缪,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哲学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

(18)、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在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被称为“但丁最年轻的继承者之一”。托马斯·艾略特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