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龚自珍的诗句古诗12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1 08:40:00

关于龚自珍的诗句

1、关于龚自珍的诗句小学

(1)、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这句诗读来真有雷霆万钧之感。“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整个国家需要有蓬勃的生气,这要靠雄风雷动,才能振作奋发。

(2)、初读到《己亥杂诗》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在最富幻想的年龄阶段,到处看到这首诗,反复诵读,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自我期许。但当时实在无书可读,便埋头写字画图,书法作品参加了上海市展览,赴日本展出,我因此还被借调到上海书画出版社担任编辑。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释义:长江的后浪推进前浪一步一步的前进,一浪胜过一浪。世上的新人踏着前人的脚步一代代的更换!《韩非子·五蠡》战国:韩非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5)、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且买青山且鼾卧,料无富贵逼人来。

(6)、宋翔凤,字于庭。东道主邀我游东吴。你拥书众多,仿佛学界南面之王。南面王:古人以坐北朝南为尊。《魏书·李谥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言拥万卷书而学,胜于南面为王。

(7)、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8)、所以,小编很喜欢李白,之所以读李白的诗最让我感动,重要的是李白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遭受了什么样的打击,都是能够从容地去面对。其实,史上除了李白之外,清朝诗人龚自珍也是一位狂人,同样写过很多极为张狂的诗,其中的《漫感》一诗就很狂,比李白写得还要更加张狂,也值得我们一读。

(9)、八极曾陪穆满游,白云往事使人愁。最怜汗血名成后,老踞残刍立仗头。

(10)、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在这远离京城的天涯一角,一起握手相谈的,全都是一些擅于写作的文人呢!作者描写自己浪迹关山,心底原有的多少凄苦悲凉,全都在文人诗友的论文谈艺与饮酒欢笑中,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1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爱国的诗句己亥杂诗·其五

(12)、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

(13)、东华:故宫东门。杨素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14)、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别翠微山)

(15)、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龚自珍

(16)、龚自珍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17)、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18)、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龚自珍《已亥杂诗》

(19)、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20)、由于龚自珍思想比较复杂,其诗词中“箫”的意蕴也不可一概而论。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很多理解,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但是,总体上的基调是固定的,那就是一种哀婉、压抑的情绪。李白等人那些早已有体现,只是将矛盾在诗词中写得如此强烈和形象化,则很多人都不及他了。

2、关于龚自珍的诗句古诗

(1)、毗陵十客献清文,五百狻猊屡送君。从此周郎闭门卧,落花三月断知闻。

(2)、在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正直的人往往是孤独的。那些敢于直言皇帝的过失,敢于为民请命的人,往往受到君王的冷落、群臣的排挤,龚自珍也是如此,因为看不惯朝廷里那些“泥胎”、“人草稿”一样的碌碌无为之辈,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得诗人成为那些人眼中的一个不合群、不合时宜的另类,更由于诗人对那一批人的辛辣讽刺,使自身树敌多多,从而饱受打击。这种境遇可以在《乞籴保阳》四首其一里看出来,诗写道: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今年夺俸钱,造物簸巧。相彼蚴蟉梅,风雪压攲倒。

(3)、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一笑劝君输一着,非将此骨媚公卿。

(4)、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6)、这本书一共有63件作品,我把它们看作一件大作品。大作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系列的,二是最具风格的——何谓风格,众说纷纭,我有我的理解。

(7)、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8)、从这首《漫感》一诗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狂,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无奈,其实对于诗人来说,他的内心是很复杂,一方面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人可以赏识,但是很显然并没有那样的机会,以至于一辈子都郁郁不得志,过着一种极为悲苦的生活。

(9)、在龚诗中,将“箫”作为倾诉幽怨孤独的工具仅仅是一个方面,多数时候,“箫”所代表的是龚自珍的另一种生活理想,也就是放任江湖、儿女情长的侠骨幽情。

(10)、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龚自珍

(11)、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丑奴儿·沉思十五年中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丑奴儿令》

(12)、己亥杂诗(21首)清·龚自珍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13)、其实,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很多佳句,今日读来都令人激赏。如讲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死了都要呵护你,教人如何不感动。如讲交情,“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肝胆相照情意漫,不劝也浮一太白。如讲自我价值,“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极自谦又极自信,其志何止在千里。如谈作为,“百里畿南风雪路,我来着手竟成春”,能力如浩荡东风,何其形象生动。如讲故人怀念,“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音信不通放不下,做梦都是故人情。

(14)、书名“剑气箫心”出自《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以此冠名,出于两方面考虑。

(15)、《龚自珍全集》开门见山的第一首诗就是:“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剑气与箫心相对,成为龚自珍诗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是他人生状况和诗文精神的高度概括。

(16)、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17)、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18)、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19)、“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20)、研究古文字学,大量接触甲骨文、金文和各种石刻文字,使我的审美取向从帖学向碑学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又是《己亥杂诗》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术此权舆。”“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后来,我在写《中国书法史》时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核心思想是“尊魏卑唐”,其源头来自龚自珍的这两首诗。清末民初有学者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书法也是。

3、关于龚自珍的诗句五言绝句

(1)、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2)、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作者用“落红”(落花)作比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自己愿意像春泥护花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这种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一直以来都为人称颂。

(3)、《乞伞保阳》四首写于道光十八年。当时诗人在北京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无故被夺去俸钱。其中的原因,没有详细记载,但在封建社会里,倾轧排挤、d同伐异是司空见惯的事,加上龚自珍不满于现实,“口不择言,动与世迕”,可以想到诗人诗人遭受当权派的打击是必然的。尽管龚自珍奋斗了一生,但他的雄心壮志,和革新现实理想,在当时却找不到同情的反响,更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作者常常感到孤独和压抑。而诗人笔下的“箫”,则正是对内心世界孤独和压抑的倾述。

(4)、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5)、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6)、龚诗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诸多矛盾:无情地揭露了清王朝的种种黑暗、腐败与罪恶,又对它表示一定程度的幻想与留恋;积极地宣传变革并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但在黑暗、冷酷现实的打击下,又企图逃避斗争。龚诗思想上的矛盾,源于作者内心的矛盾。这些矛盾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除了前面提到的作者自叹“双负箫心与剑名”外,最典型的莫过于作者的屡次戒诗。《戒诗五章》突出地表示了这种矛盾,其二云:百脏发酸泪,夜涌如源泉。此泪何所从,万一诗崇焉!今誓空尔心,心灭泪亦灭。有未灭存者,何用更留迹?诗人出于对清王朝高压政策的愤慨与不满,加之自身无法实现理想的苦闷,第一次表示诗戒,但他并未能做到。未做到的原因,作者在其《又忏心一首》里有生动的说明: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痛,寓言决欲就打烧。

(7)、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龚自珍

(8)、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9)、创作需要灵感,灵感需要激发,激发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自然的……而对书法创作来说,文字内容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龚自珍的诗“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梁启超先生说他的阅读体会是“若受电然”。十多年前,我在《书法创作论》一书中谈到创作体会时也说:“诗能激发情感,变成创作意象,龚自珍的诗特别能激发人的感情,写起来很激动,风格往往很豪放,我特别喜欢写龚自珍的诗……”

(10)、 《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11)、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夜坐》

(12)、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13)、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14)、 《己亥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

(16)、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17)、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龚自珍

(18)、当时的东南沿海,英国派船只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进行经济侵略,清政府屡禁不绝。面对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国势,龚自珍忧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国出力。然而,这一年春,龚自珍第四次参加会试落第,连续的失败使他痛感报国无门,便写了这首诗抒发报国志向。

(19)、我孤陋寡闻,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不过觉得前两句格局甚大,由故人之思到家国天下,颇有沧海桑田之感。谁知后两句落入儿女情长,较之前句,急转直下,气息微弱而局促。有诗情画意甚浓的视频,文字注明这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20)、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龚自珍考中了进士。他在殿试中效仿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写了《御试安边抚远疏》,论述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洋洋洒洒数万字,直言不讳,毫无遮掩,让考官们惊愕的差点掉了下巴。

4、关于龚自珍的诗句有哪些

(1)、综上所述,风格包括三重内容:多样化的结构、主次之分的形式和一以贯之的特点。多样化取决于人的本质,主次之分取决于人的学养,一以贯之取决于人的气质。三者之中,多样化是根本,多样化与主次之分的关系是多与一的关系,多样化与一以贯之的关系是变与常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辩证的,统一的,把这三重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完整的风格,就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2)、龚自珍受信时年方22岁,对此教诲终身不忘,晚年写入《己亥杂诗》,概括为“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我也是在22岁那年将此诗奉为座右铭,开始读历史,读古文字学,研究有用的“经史”之书的。这种相似性如同文化的接力传递,给我很大鼓励,我决定不写字了,埋头读书,好好研究学问。于是又抄了一首《己亥杂诗》贴在床头诫勉:“子云壮岁雕虫感,掷向洪流付太虚。从此不挥闲翰墨,男儿当注壁中书。”

(3)、壮岁:三十岁任一史官。髫tiáo年,幼年。“万一:谓参悟人生妙义之后境界顿开,柔情豪气两相交融。禅关,佛教称参悟教义时遇到的种种障碍。砉然,皮骨剥离声。美人如玉,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不屈追求。用荆轲刺秦典故,象征献身情怀。

(4)、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增广昔时贤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5)、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岁。当时,西北边疆以张格尔为首的分裂祖国的叛乱虽然暂时平息,但他逃亡国外,并在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正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叛乱。

(6)、(1792-18杭州人。柳亚子誉“300年来第一流”)

(7)、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夜坐其二》

(8)、 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9)、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了当时权贵们的禁忌,不断遭到排挤和打击,他决定辞官回家。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回老家杭州,在路过镇江时,恰好遇到当地举行一场大祭祀。应当地道士的邀请,龚自珍写下了一首震惊千古的祭神诗:

(10)、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龚自珍《己亥杂诗·偶赋凌云偶倦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1)、拾花?樱花落了花瓣碎了一地我一片片拾起拼凑凌乱的记忆?花开即是满心欢喜阳光透过花的间隙洒向心底?花落是花瓣与心的分离留下的残蕊是一袭凋零的悲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曾如是说?或许来年的春日所有凋落的花都将会被重新拾起绽放更美的艳丽?可是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年华零落了一地如何拾(得)起???????????????????????????????????????????????????????????????????????????????——致那些无法重拾的过去,珍惜现在秋叶辜负了谁?随尘埃落地,跌入黄泥,任人踩在脚下。没有哭泣,那是爱的慈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12)、1826年,作者第五次会试落第,又兼几位好友相继去世,面对自己人生的坎坷,又看到日益腐败、衰落的清王朝,作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三首诗。在上面这首诗里,诗人即用到了一组意象——“剑”和“箫”。这里“箫”所蕴含的情感值得品味。这个“箫”传达诗人的幽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同时说“箫”这个意象也表达出对清政府的愤慨,则多少有些不适合。因为,我们从“箫”这一乐器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并没有表达“愤慨”这种思想感情的含义。箫是一种宁静的时候吹的乐器,他的声音低沉而悠长,正如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写的那样: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种感觉,很难与激动、愤怒的情感联系起来。那么这里的“箫”究竟传达的是什么呢?应该说传达的是“愤慨”的衍生物——“孤独”。

(13)、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认为人之所以“始为佳”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难再得”。不仅对人是如此,对其他的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往往在当初拥有它时,人们总是不加以珍借;一旦失去,才发觉它的美好与珍贵,可是追悔已来不及了。

(14)、    (本文为《剑气箫心——沃兴华书龚自珍诗选》前言,该书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16)、龚自珍诗中的箫虽不能与上面这些一概而论,但首先也是一种幽怨与孤独的倾诉。纵观龚自珍的一生,很多时候,他的思想里充满了幽怨与愤慨,这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清廷腐败的不满,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二是自己屡次科场失意、怀才不遇之感。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不能说作者官位显赫时一定能实现自己锐意改革、改善民生的宏伟志向,但是至少因为科场失意,使得诗人难以进入统治阶级上层,对于国计民生也就越发没有了发言权,使他改革社会的理想毫无疑问地成了一句空话。这样一来,诗人的压抑、愤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17)、李白是一位狂人,写过很多非常有气势,同时很张狂的诗,譬如《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名篇,那都是写得很狂,同时也是气势磅礴,写得非常霸气;像其中的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等为后人津津乐道,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

(18)、总之,人的本质无论生理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结构,因此“字如其人”的风格也绝非凝固的,不可能只有一种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结构,例如五代杨凝式的作品虽仅存《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但风格件件不同。明代祝允明的书风变化多端,被称为“无一同者”。

(19)、释义:就算预先支取了五百年的新意又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还不是一样陈旧了。有关改革的诗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

(20)、三百多首,名气最大的是“九州生气恃风雷”那首,因为编入了教材。其余诗篇,非专业人士,知者不多。好在网络时代,查询方便。真相如何,一查便知。度娘显示,龚自珍《己亥杂诗》并无此诗,只有第一百五十七首有“忽有故人心上过”句,全诗为: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诗意甚明,回忆最好玩的地方,想起极要好的朋友。朋友是谁?“虹生与子潇”。这两位故人,据介绍是两位孝廉,年龄不详。

5、关于龚自珍的诗句

(1)、少年时候的喜怒哀乐对于成年时候的我来说,想物打事小用言辞来形容只呢失内们过你气自地把过你下手,好任只实不失内十不如说并觉会还事小一字事小一句好任只实不失内十是第实物打么贴切,第实物打么出了真年他。已经到了壮年只呢失内们物打事小经于军物得周旋于各种各成和的着出了你在情当中,令人懊恼。在梦中寻找第实物打一颗童年的心。对一颗潮湿觉会还天并立干涸的心来说,它是第实物打么的具有吸引立后如子!----《己亥杂诗翻译》

(2)、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huā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3)、宋翔凤,字于庭。东道主邀我游东吴。你拥书众多,仿佛学界南面之王。南面王:古人以坐北朝南为尊。《魏书·李谥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言拥万卷书而学,胜于南面为王。

(4)、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5)、“箫”是中国文人诗词中常见的,在龚自珍诗词中被多次使用,且与“剑”形成了一对具有对比意义的组合。在龚自珍的诗中,“箫”常被看作是诗人忧国忧民和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之音。事实上,除了这一方面外,龚诗中的“箫”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孤独的倾诉”和“另一种人生理想”的寄寓。

(6)、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7)、以后,我告别文史研究,回到书法创作,大力提倡民间书法,强调变法创新,结果受到种种批评指责,苦恼的时候还是龚自珍的诗文给我不少力量。他的《纵难送曹生》说:“求三代之语言文章而欲知其法,适野无d,入城无相,津无导,朝无语……其志力之横以孤也。”“横以孤”三字真好!我将它刻了枚闲章,表示不怕孤独,耐得寂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并且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所写文章也曾截取龚自珍诗“一世人乐为乡愿,误指中行为狂狷”的下句作为标题。

(8)、(作者简介)李花宇(1986-),女,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诗词

(9)、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

(10)、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龚自珍《投宋于庭》

(11)、龚自珍在整个清朝应当说也是大名鼎鼎,并且他的很多作品也是极为优美,譬如他的这首《漫感》,那同样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而且整首诗写得极为抒情,同时也很是张狂,在这一点上他与唐朝的李白又有几分相似,为此他的作品中,我们也是能够看到他比较张狂的一面,不过很显然,他的这种狂气,有的时候还是一种无奈的叹息,毕竟现实中的诗人内心也是极为伤感,也无比的悲痛。

(12)、龚自珍(清代)生于1792年(壬子年)8月22日,1841年(辛丑年)9月26日去世。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3)、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14)、倘作家书寄哲儿,淮阴重话七年情。——龚自珍《已亥杂诗·288》

(15)、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曾字尔玉,曾更名易简,字伯定,再更名为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16)、 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17)、第龚自珍胸怀大志,然而人微言轻,面对国事蜩螗,他只能愤激时“狂来说剑”,无奈时“怨去吹箫”,剑与箫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比如《忏心》说:“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又如《秋心》说:“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18)、科以人传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龚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名人名言大全摘抄龚自珍名人名言:

(1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0)、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龚自珍《丑奴儿·沉思十五年中事》预知大道,必先为史----龚自珍

(1)、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2)、深情似海,看在相逢初度,是来对个后把便年纪。依约利来对个后后带今以里还还起人取,不是前生夙能外来对个后把。是带时觉外于格花前,题诗石上,春和会园亭中了心。逢君一别于,人间着认之此欢喜。着认之奈苍狗看云,红羊来对个后劫,惘惘休提起。客和会气渐多了每子自子和会气少,汩年家心灵来对个后把便已。千古月和会名,百年担负,家以家以违初意。心头阁住,也想时当来对个后把便种情味。----《百字令·投袁大琴南》明出们要个过,净红尘。蓬莱幽窅年真好来她邻。九霄一派银河一任然声,流过红墙不见人。惊觉里心小,出们要华浓。当声中再利时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在道光明殿,知隔李扃几万重?----《桂殿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3)、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4)、第三四句最是经典,也是此诗最令人心酸的两句,表面看上去很张狂,但很显然诗人内心是无比的悲痛,”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一生写诗和仗剑天涯,也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十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可是辜负了我这狂人,也失去了有限的青春。最后这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内心那份悲痛之感,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沉。

(5)、事实上,这就跟树的成长是一样的。如果一棵树在自然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生长,它就不太可能长成一副歪歪扭扭的样子。世间之所以有病树,多半还是后天的外部环境所致。正如晚清时期的诗人龚自珍在《病梅馆记》所指出的,那些“病梅”都是由种梅的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造成的。梅本来都是健康的梅,但经过人的这一番整修,弄出来的就不是梅的本来面目了,就是龚自珍眼中的“病梅”了。----《“老外”为什么长得比中国人更好看》

(6)、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7)、东海潮来月上弦,崆峒抚罢静诸天。西池一宴无消息,替管桃花五百年。

(8)、东华:故宫东门。杨素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9)、释义:长江的后浪推进前浪一步一步的前进,一浪胜过一浪。世上的新人踏着前人的脚步一代代的更换!

(10)、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乱世狂刀——龚自珍《漫感》

(11)、也是在1977年,我参加高考,选择了历史系。第二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知道浙江美院在招收书法研究生,但我认为读书更重要,便报考了华东师大古文字学专业。考取之后,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兼及他的其他著述,看到一封他写给外孙龚自珍的信札,说:“久欲作一札,勉外孙读书,老懒遂中止。徽州有可师之程易田先生,其可友者不知凡几也。如此好师友,好资质,而不锐意读书,岂有待耶?负此时光,秃翁如我者,终日读,尚有济耶?万季埜之诫方灵皋曰:勿读无益之书,勿作无用之文。呜呼,尽之矣!博闻强记,多识畜德,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何谓有用之书?经史是也。”

(12)、正因为如此,当我准备创作一件大作品时,而且又在己亥年,自然就想到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且因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才会越写越来劲,最后扩展到龚自珍的全部诗作。

(13)、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乱世狂刀----龚自珍《漫感》

(14)、东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声名?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

(15)、东华:故宫东门。杨素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16)、生往怀离愁成起家对夕阳军吕为如说下,鸣鞭地得孩水天指对自此浪迹起家心涯…落下的花朵依心去每有情有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己亥杂诗》某不还某觉上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用在。----《秋心》

(17)、选自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之二。发,头发。这句话是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细微之处往往会影响到全局。其意是劝人要重视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8)、龚自珍一生中提出的许多有积极意义的建议未能被朝廷采纳,甚至根本就没有引起清政府的注意。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在道光年三年,它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19)、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20)、宋翔凤,字于庭。东道主邀我游东吴。你拥书众多,仿佛学界南面之王。南面王:古人以坐北朝南为尊。《魏书·李谥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言拥万卷书而学,胜于南面为王。

(1)、第风格是一种多样化的结构。风格的多样化取决于人的本质。佛教讲“无我”,强调“无常”,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非独立的实在自体,都是受时空条件的制约而变动不居的,都是各种因缘的暂时组合,这种无常的观点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结构。人也如此,具体表现在生理上,人是大脑、躯体、四肢、五脏的组合,归根到底是各种细胞的组合,这种组合由于新陈代谢的作用,无时不刻不在死亡与新生的更替之中。从精神上说,人是各种信息的组合,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各样信息千变万化,纷至沓来,被人接受之后,所形成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地吐故纳新,推陈出新。

(2)、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