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刻苦读书的成语
1、描写刻苦读书的成语有哪些?
(1)、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3)、典故: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4)、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描写学习刻苦的成语行远自迩: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5)、(雪案萤灯):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6)、(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7)、(解释):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8)、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非常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9)、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10)、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
(1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又继续读书学习。
(12)、凿壁借光。西汉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蜡烛,没办法读书。后来发现邻居家的烛光可以从墙壁缝中穿过来,于是便将墙壁凿了个小孔,每晚都借着邻居的烛光来读书。
(13)、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十分刻苦的人。
(14)、(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15)、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16)、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17)、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18)、(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9)、(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0)、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2、写出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1)、(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歌唱,朱买臣歌唱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功劳。”)
(2)、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4)、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5)、泌人心脾 一语道破 一针见血 振奋人心 滚瓜烂熟
(6)、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7)、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8)、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9)、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勇挑重担):勇于挑起重担,比喻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11)、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有哪些悬梁刺股:刻苦学习。
(12)、盈帙满笥:帙:装书画的布套;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布套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13)、(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14)、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15)、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从小贪玩嗜睡,最终在先生的教诲下决定痛改前非,认真读书。但奈何早上一直醒不来,于是在园中用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每天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到床板上,就会被痛醒,从此他坚持不懈,认真读书,最终写出了后世著名的《资治通鉴》。
(16)、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17)、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8)、(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9)、勤能补拙 互相切磋 精益求精 举一反三 学用结合
(20)、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3、写出刻苦读书的成语和句子
(1)、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2)、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3)、(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一切真正的天才,都能够蔑视诽谤;他们天生的特长,使批评家不能信口开河。
(5)、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6)、(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7)、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8)、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9)、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因为不断翻阅,导致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十分勤奋。
(10)、孙康映雪:孙康家贫,冬天利用雪光读书。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11)、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12)、(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13)、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14)、相辅相成: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1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16)、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17)、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18)、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9)、善与人同: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别人有长处,就向别人学习。
(20)、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4、写出刻苦读书的成语四个
(1)、有人天生有智慧;但他们,就象生来富有的人们,由于忽视对财富的培植增益,由于欠上债务,最后可以变成乞丐;而且失去他们的名声。
(2)、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4)、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5)、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6)、活到老学到老: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
(7)、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释: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9)、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10)、(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11)、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2)、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十分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13)、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14)、(磨砻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15)、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6)、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17)、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8)、(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埋怨劳累。任:承受,担当
(19)、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0)、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十分好学,有一次出门骑着牛去看朋友,为了不影响时间,便将《汉书》挂在了牛角上,此后此事被传为佳话。
5、写出刻苦读书的成语
(1)、善诱循循:善:善于;诱:引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出处):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4)、(崔光是北魏的名臣,他幼年家贫,嗜书好学,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
(5)、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6)、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7)、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8)、释义: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其中“梁”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故为“股”。故也称:头悬梁,锥刺股。
(9)、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10)、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1)、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12)、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早上要给地主干活。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13)、(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14)、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5)、(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16)、自吹自擂: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17)、冷暖自知:水的冷暖,只有饮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18)、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9)、(拳不离手):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20)、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2)、师其意不泥其迹:师:效法;意:意图;泥:拘泥;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3)、燃膏继晷: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4)、(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年少时曾是书生,他家以耕种田亩为生,而他好学,读起书来日以继夜。他的妻子到田里去,院子里晾晒着麦子,临走前叮嘱他看好麦子以防鸡雀来吃。这时天突然下起暴雨来,高凤却拿着竹竿仍然在读书,雨水漫来,把麦子冲走了,他都没有察觉。妻子回来责怪高凤时,他这才反应过来。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
(5)、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6)、囊萤映雪[nángyíngyìngxuě]
(7)、出处:刘克庄《雷母宜人王氏墓志铭》:“夫子得囊萤映雪,不以家衡虑;贤郎得担簦负笈,不以贫辍学。”
(8)、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9)、(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同“磨砻浸灌”。
(10)、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11)、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12)、(孳孳不息):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不懈
(13)、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4)、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5)、融会贯通 学富五车 学有成效 落笔成章 耐人寻味
(16)、勤工俭学: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17)、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18)、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9)、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20)、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不求甚解 断章取义 囫囵吞枣 蜻蜓点水 不求甚解
(3)、(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4)、合情合理 环环相扣 妙趣横生 妙语如珠 回味无穷
(5)、纯净 低沉 洪亮 激昂 铿锵 清脆 清亮 沉闷 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