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张飞穿针歇后语的故事有哪些144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04 10:12:08

张飞穿针歇后语的故事

1、张飞穿针的下一句歇后语

(1)、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2)、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3)、忠实的看门狗望见了,每一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阿!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阿!”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5)、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6)、故事: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7)、(例)李锁龙凭着两手和肩膀,指挥水面配合,好容易把铁销对准了洞孔,开始穿销。但是潜水员上不着水,下不着地,中间无依靠,全凭浮力,一使劲就东晃西摇,弄得李锁龙像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8)、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9)、 三国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

(10)、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掌握这些歇后语,不仅能为孩子的课外知识库添砖加瓦,也是孩子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因为,我们整理了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分享给大家,带孩子一起学习吧。

(11)、(例)①马之悦说:“怎么,这你得想想,人家为什么生着法儿排斥咱们爷们,连福呀,你可不是三岁两岁的小孩子了,你得看长点,看远点或,你得清楚,让人家骑有脖子上拉屎,那日子不会过得消停啊!我劝你千万别找这份消停呀!”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苏苏地冒凉气。

(12)、据《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用草船为周瑜借来十万支箭之后,吴侯孙权便催周瑜赶快进兵曹操水寨。周瑜和诸葛亮不谋而合,都想到要用火来攻曹兵。为了先把人打进曹营诈降曹操,为火攻带给条件,周瑜与黄盖合谋,决定采用“苦肉计”,诱曹操上当。黄盖坚决表示:“为了保全东吴,我就是粉身碎骨,决不怨悔!”周瑜大喜,立刻拜谢黄盖。

(13)、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释义:古代是用来对韩信统帅兵马才干的赞誉。现代多用来形容数量越多越好。

(16)、因为张飞的形象是“豹头环眼”,大大的眼睛,中间是黑眼仁儿,外面一圈儿白眼珠,显得威武。

(17)、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18)、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19)、三国典故: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20)、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张飞穿针歇后语的故事有哪些

(1)、张飞是个五大三粗的猛夫,性格粗鲁,脾气暴躁,没想到他也会穿针,他也有心细如发的时候。猛张飞的战袍在白天的厮杀中被撕坏了,晚上在中军大帐喝庆功酒时,孔明激他说,这种细活张将军不会做,只有找个女工来才能缝好战袍。张飞不信,愿和军师打赌,说他不用女工,自己也能穿针引线缝好战袍,孔明于是和他打赌。油灯下,只见张飞鼓着牛眼,屏气凝神,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大气不敢出,全神贯注地穿着针线。

(2)、三国典故:曹操叫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来使,自己持刀站立床头。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3)、但是,嫉恶如仇、直率干脆、胸无宿物,这仅是张飞典型个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根据史**载,他还是一个善用智谋、细致入微,富有文士骚客的`素养与气质的儒将。

(4)、缝衣针的 “眼儿” 很小,与张飞的大眼睛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就有了这句歇后语:

(5)、三国典故:曹植,曹操之子,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评价他:“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太公垂钓——不是为钓鱼,是为磨练毅力和耐心。而许多人都不明白他不图功名利禄的坦荡胸怀,认为“直钓”根本钓不住鱼,除非鱼自愿送死,久而久之,便演转成一句歇后语。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8)、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9)、每一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望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望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10)、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1)、三国典故:严颜,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

(12)、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3)、《华阳国志》卷六对张飞的评论是“勇冠三军,俱称万人之敌”。还称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张飞的勇猛、粗鲁可想而知。

(14)、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最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15)、徐母说:“你当儿子?我那徐大憨,家里啥子活路都做得来,你除了会打仗,还会做啥子哟!”张飞道:“你老人家叫我做啥我就做啥,不会我就学嘛!”徐母说:“你给我穿个针吧!”张飞拿起针来就用线穿,穿了好大一阵都没有穿上,只是双眼瞪着针鼻子上的小眼,额上不住地冒汗珠珠,一直没有把针穿好。所以,后来当地有句歇后语:“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参考《巴中县志》)

(16)、(5)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17)、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18)、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藐视一切规矩,众神都没有办法制住他,刀剑不能伤、火烧烧不死,连玉帝都着忙,神仙都发了慌。所以,这个歇后语巧妙运用了典故:慌了神。

(19)、(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猪八戒初进高老庄——装好汉 

3、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怎么写

(1)、张飞是个五大三粗的猛夫,性格粗鲁,脾气暴躁,没想到他也会穿针,他也有心细如发的时候。猛张飞的战袍在白天的厮杀中被撕坏了,晚上在中军大帐喝庆功酒时,孔明激他说,这种细活张将军不会做,只有找个女工来才能缝好战袍。张飞不信,愿和军师打赌,说他不用女工,自己也能穿针引线缝好战袍,孔明于是和他打赌。油灯下,只见张飞鼓着牛眼,屏气凝神,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大气不敢出,全神贯注地穿着针线。  众人喝酒谈笑,想分散张飞的注意力,然而猛张飞不为所动,张飞大眼瞪小眼,专心致志地做着女工活。他足足用了两柱香的工夫,终于穿好了针,缝好了战袍。

(2)、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3)、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4)、三国典故:魏蜀之战,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5)、张飞要去征战,他的.妻子让他穿针引线。在妻子的帮助下,张飞才成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别人一种道理等,都不能直接告诉他(她)。

(6)、歇后语的故事: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7)、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8)、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9)、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0)、相传,东汉建安年间(196-219),刘备派遣诸葛亮、张飞等,带领大队人马,从荆州出发取西川,诸葛亮走水路,张飞走旱路,两路进军。

(11)、(例):他呀,嘿,能文能武,文章写得很流畅,还会写一手好字。人们都说他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哩"

(12)、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13)、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4)、回复“成语”或“谜语”查看成语大全、谜语大全

(15)、(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1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7)、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8)、三国典故: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 

(19)、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20)、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4、张飞穿针一一歇后语故事

(1)、张飞(?—221)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他少时拜王养年为师,王文武双全,教张飞学文习武,对他一生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养年见张飞性格从小刚烈勇猛又粗莽不羁,就对他进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绣花针,把花线往针眼里穿。开始时,张飞拿着针,“大眼珠”对着针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养年就在旁谆谆对他说:“你有‘大眼’,针有‘小眼’,心里就是没有‘心眼’。作为武将,既要习武,也要学文;要勇冠三军,更要谋略过人,方能克敌制胜。”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最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2)、歇后语的故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4)、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5)、三国典故:刘备派军事诸葛亮出示东吴,商讨联兵抗曹大计、诸葛亮在鲁肃的陪同下得以观看建邺(今南京)山川形式,感叹道:钟山像龙一样盘卧在城的东边,石头城像虎一样蹲踞在西边,真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啊!

(6)、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7)、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8)、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9)、三国典故:一次赵云与曹军以少对多,赵云入营之后采用“空营计”,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这时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鼓声震天,并用劲弩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大败而走。第二天,刘备来察看昨天作战的地方,不禁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10)、意思是说:捉耗子本是猫的天职,狗拿耗子纯粹就是管了不该管的闲事.形容一些人越界行事,把不该管的不该做的都去做。。

(11)、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2)、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13)、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1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1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6)、这是一个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张飞是《三国演义》里的人

(17)、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8)、(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9)、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0)、徐家坡的徐大憨是个独苗苗,听了张飞的话扮成他的模样,去跟严颜打仗,当了替死鬼,家里只剩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张飞活捉严颜以后,备下礼品,亲自去看望大憨的老母亲。当时,徐母因为心痛儿子,白天黑夜地哭,一双眼睛都哭瞎了。张飞是个急性子,也是个直性子,他双膝跪在徐母面前,情愿给她当儿子。

5、张飞穿针歇后语的故事是什么

(1)、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自己人打自己人”、“周瑜打黄盖-苦肉计”等歇后语。

(2)、(例)②老支书把话锋一转,“现在俺要氢这两筐谷穗扔掉,你们同意不同意?”青年们一个个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直挠后脑勺儿,不知道怎么回答。

(3)、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进军夺取荆州城。因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故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其实荆州本是刘备同宗兄长刘表的地盘,当初刘表让刘备,他却不肯要。认为从别姓手里夺回才名正言顺。

(4)、三国典故: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讥笑他麻木不仁。

(5)、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6)、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作为武将,既要习武,也要学文;要勇冠三军,更要谋略过人,方能克敌制胜。”

(8)、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眼大,《三国演义》描写他是“豹头环眼”,而针眼极小,故为“大眼瞪小眼”。比喻面面相觑、目瞪口呆的样子。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生性粗鲁,乃山野之夫,所以是个粗粗冽冽的人,而穿针是心细的活,所以粗鲁的人做心细的事,故称粗中有细。

(9)、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10)、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11)、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12)、张飞本人是长的五大三粗,而且眼睛也是很大像个铜铃一样,当他拿到针要穿线时,大家想想会是个怎样的情景,这么小的洞,张飞怎么穿得进去呢,于是只有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针的小孔了。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答案二就是:大眼瞪小眼

(13)、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14)、(版权声明)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请联系授权,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15)、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儿

(16)、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17)、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8)、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19)、故事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张飞的妻子提示张飞穿针。张飞的妻子没有把穿针的方法直接地告诉张飞,而是用一些军事用语提示张飞怎么穿针,这样既能让张飞学会穿针,又能让张飞学会打仗要粗中有细。

(20)、徐大憨后来成为张飞的替死鬼,被严颜一刀砍下脑壳,坐下的乌雅马却跑开了。假乌雅马在前面跑,严颜的人马在后面追,从黑石羌追到金榜山,又从金榜山追到巴河边,再从巴河边追到西门外一口水井旁,突然,假乌雅马一下跳进了古井。追赶的人急忙下井去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马捞上来,假乌雅马却已变成了白马。

(1)、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2)、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3)、三国典故: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出兵攻打东吴,战事连连获胜,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4)、历史的沧桑,总会留下许多厚重的文化和神秘的传说。巴中是一方历史的厚土,更是一方人文的沃土,纵横开阖的山河大地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巴中自公元91年,汉和帝永元三年,“分宕梁北境置汉昌(今巴中)县,属巴郡。为巴中建县之始。”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跌宕起伏,兴衰更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追溯历史,放眼未来,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寻找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5)、从字面上来看,张飞长的是人高马大,而且看起来也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每个人都有另外的一面,从这个字面就可以看去,张飞也会穿针,就可以看出,然来张飞也是个细心之人。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答案一就是:粗中有细。

(6)、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7)、三国典故:庞统点评当时的有名士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8)、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9)、曹操与陈宫坐了一阵儿,忽闻庄后有磨刀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这一去很可疑,当我们去偷听一下他们说什么。”二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杀了怎样”曹操一听顿时变颜失色,便拔剑直入,不管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里,却见缚着一头猪正待要杀,才明白完全是误会了。二人急忙山庄上马而走。走不到二里路,见吕伯奢正携带酒菜果子回来,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道:“我已吩咐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速。请回去。”曹操不听,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砍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此刻如何杀他”曹操道:“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怎样肯善罢干休若牢众人来追,必遭大祸阿。”陈宫道:“知而故杀,大不义阿”当晚在旅店住下后,陈宫心想,曹操奸诈很毒,不能共事,就不辞而别投齐他处去了。

(10)、《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这句歇后语比喻事情已错,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

(12)、由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关羽的形象都有具体的描述,惟独张飞的形象只字未提,因此这就给作者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了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张飞是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人。因此戏剧舞台上的张飞,总是黑脸,胡子满面,一身黑衣服、黑头巾,连乘坐的战马也是乌黑乌黑的。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骄儿诗》中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前一句指的就是张飞不但长得胡里胡气,而且性格也十分胡莽而粗率。

(13)、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14)、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15)、因此在他今后的军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刘岱、释严颜,还是威震长坂桥、八蒙赚张郃等等战斗,屡建奇功,扬名三军,使常人刮目相看。

(16)、狗立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去了家里。三几下就把几只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狗又使出浑身解素,不一会儿,老鼠一个个被狗杀得片甲不留。 

(17)、张飞这种看起来粗心大意的人也有细心的一面。

(18)、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关于张飞的歇后语张飞打岳飞——乱了朝代

(19)、包拯从来不叫嫂子,而是叫嫂娘,嫂娘从小对包拯恩重如山,而这包勉又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的选择间,包拯随后选择了贯彻自己的执法风格,他选择大义灭亲,就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向自己的嫂娘赔罪道歉。

(20)、据说有一天,张飞带着士兵去跟敌人打仗,很快地他们就把敌人消灭了。战胜归来后,张飞发现自己的裤子破了一个洞。于是,他去买了针和线,决定自己用针补裤子。晚上的时候,张飞点起油灯缝补自己的裤子,但针线怎么也穿不过去。他大发雷霆,火冒三丈,说:“可恶,我人将还穿不了不成。”张飞过于生气,一下子就把针折断了,他扔到地上直踩那把针大叫:“看来这份困难的工作要给我最亲爱的老婆来干了。”

(1)、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先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活不过来了。

(3)、包拯,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4)、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

(5)、第二天,周瑜击鼓召集众将,诸葛亮也到了。周瑜故意对大家说:“曹操号称有百万大军,看来不是一天可破,你们每人可先领三个月粮草,以便相持下去。”黄盖一听,立刻表示反对这样做。周瑜勃然大怒,喝令将黄盖推出去斩首。黄盖怒火直冲,指着周瑜大骂。周瑜怒不可遏,拍案大叫;“快把黄盖斩了!”众将一齐跪下替黄盖求情,周瑜才免了黄盖的死罪,下令重打一百棍。军土不敢违令,只好动手。打到五十多下,黄盖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在众将哀求下,周瑜把黄盖骂了一通,才气愤地走进后帐。众将从地上扶起黄盖一看,已经奄奄一息了。鲁肃和众将无不流下眼泪。鲁肃去找诸葛亮,责备他为什么不劝阻周瑜。诸葛亮道:“公瑾(即周瑜)毒打黄盖,无非是要黄盖去诈降曹操。上次他收留蔡中、蔡和,就为的是让这两个人去传递消息,好叫曹操相信。他们正在使着‘苦肉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为什么要劝呢”鲁肃听了,恍然大悟。

(6)、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7)、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8)、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9)、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0)、三国典故: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1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眼大,《三国演义》描写他是“豹头环眼”,而针眼极小,故为“大眼瞪小眼”。比喻面面相觑、目瞪口呆的样子。

(12)、释义:像包公断案一样公正严明,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徇私枉法。

(13)、在《三国志平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刘备得补县尉后,遭定州太守的有意刁难。张飞暴跳如雷,竟将太守与夫人、衙内兵卒全部杀个精光。待督邮赶到时,张飞不但给他当胸一百大棒,活活打死他,还将他分尸六段,将头挂在北门,手脚吊在四隅角上,尔后就与刘备、关羽一起领众到太行山落草去了……

(1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5)、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6)、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7)、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意欲行刺,但没有成功。曹操慌忙逃走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土抓获,押见县令.中牟县令陈宫见曹操忠义,不但不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同曹操一齐逃走。来到成皋,天色将晚,曹操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兄弟,我们到他家歇一宿如何”陈宫道:“最好。”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吕伯奢。吕热情接待,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酒相待。”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18)、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19)、在群雄角逐的三国时代,刘备派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蜀国大将张飞镇守阆中,抵抗孙吴、曹操的军队。当时,巴中名汉昌县,隶属于巴西郡,也就是现在的阆中,巴中是张飞的辖制地之一。加之当时张飞威名远扬,至今,巴中也有关于张飞的许多传说故事,真假难辨。

(20)、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成功。

(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3)、三国典故: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猪八戒坐飞机——丑上了天 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