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语录书籍
1、《荀子》经典名句
(1)、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荀子·解蔽篇》
(2)、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4)、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
(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6)、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7)、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
(8)、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10)、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荀子
(11)、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1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3)、1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荀子
(14)、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15)、“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16)、今天,蕾妹儿为你分享10句《荀子》经典名言,快和孩子一起读起来吧!
(17)、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8)、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非十二子》——荀子名言
(19)、1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2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2、荀子语录经典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荀子名言
(2)、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6)、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
(8)、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9)、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0)、20)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1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通:性)
(12)、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13)、译文: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金石丝竹之声,是用来引导道德的。音乐得到推行人们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14)、意思是: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15)、1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名言名句
(16)、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7)、译文: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义气,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牛、马却被人役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
(18)、1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名言
(19)、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20)、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荀子经典语录100句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3)、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
(4)、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
(5)、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6)、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8)、1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荀子
(9)、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0)、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11)、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12)、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都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1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5)、点评:荀子认为,相信可信的东西,是诚实;质疑可疑的东西,也是诚实。智慧不在于所说的话,沉默有时也包含着智慧。
(16)、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1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18)、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
(1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
(20)、1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名言名句
4、荀子语录书籍在线阅读
(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2)、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3)、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4)、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荀⼦《劝学》
(5)、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坎井出要蛙不可与语人带们海出要乐。----《正论》
(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9)、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10)、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1)、荀子,又名孙卿。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曾经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中年时在楚国担任兰陵令。
(12)、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13)、1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荀子
(14)、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荀子
(15)、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荣辱》——荀子名言
(16)、1?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荀子名言
(18)、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名言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公生明,偏生暗。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最经典的荀子名言大全善日者强,善时者霸----《荀子强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
(20)、“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
5、荀子语录书籍推荐
(1)、“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