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以偿造句
1、如愿以偿造句短句子
(1)、通过记者朋友们的帮助,他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开个人画展。
(2)、从心所欲 ( cóng xīn suǒ yù )
(3)、十年的辛勤努力,总算让他如愿以偿地当上单位主管。
(4)、司马懿跟随曹操去讨伐张鲁,对魏武帝曹操进言道:“刘备以欺诈和武力俘虏了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就出兵远方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5)、(解释):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6)、如愿以偿( rú yuàn yǐ cháng )
(7)、(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8)、做为一个初中学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把功课学好。
(9)、②尽管野兔非常狡猾,但还是逃不脱猎狗的追捕。
(10)、艺术家是一种内心冲动,这种动攫住某个人并迫使他成为艺术的工具。艺术家不是一个赋有自由意志并寻求个人目的的人,而是让艺术通过自身来实现艺术家本身的目的。作为一个人,他有七情六欲,个人宿愿,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便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人”,一个“集体的人”,传递和形铸着整个人类潜意识的心理生活。为了履行这一艰巨的任务,他不得不牺牲个人的幸福和一切普通人为之絮絮叨叨的事物。
(11)、①这场比赛没有取胜,你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打好下面几场比赛。
(12)、①你一心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却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还整天零食不断,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13)、 小华知识丰富,能言善辩,是我们班这次辩论比赛的主力。
(14)、每天放学回家,我先做(完玩)作业,然后和小伙伴一起(完玩)。
(15)、迸裂(bèngbìng)炽热(zhìchì)倭瓜(wiwō)粗犷(guǎngkuǎng)妖娆(ráorǎo)抽噎(yēyè)澄清(chéngdèng)挑剔(tiāotiǎo)
(16)、②六一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
(17)、③哥哥来我家作客,还给我带来了小狗玩具,我喜出望外。
(18)、创作过程中的作品即成了诗人的命运,并决定其心理的发展。创作《浮士德》的不是歌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浮士德》除了是一个象征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呢?这我并不是说它是一部老生常谈的寓言,而是指它是对某种隐晦的,然而深刻的生命的表达。除了一个德国人外,我们还能设想是谁创作了《浮士德》或《扎拉撒斯特亦是说》呢?两个剧本以一个J.布克哈德所称的“原型”回荡在每个德国人的心灵里,赞颂了一个人类的医生和导师。自人类文明发轫其,这个智者、救星和赎罪者的原型就深深地扎根在并支配着人类的潜意识。每当西风欲来,人类社会面临危急关头的时候,这个形象就被唤醒了。每当人们误入歧途,他们就显得特别需要向导、导师和医生。这些原型是不胜枚举的,但是只有当它们听到整个人类思想反复无常的召唤的时候,才会显现在个人的梦寐以及艺术作品中。
(19)、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wěi)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
(20)、我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坐)位(座坐)下来。
2、如愿以偿造句10字
(1)、(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
(2)、他如愿以偿进入公司,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老板。
(3)、即使如此,这种观点至多只能解释一部作品中不可少的作者个人的心理因素,而无益于剖析作品本身。实际上作品中所要求分析的个人习癖愈多,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就愈少。一部作品应该高高超越个人生活的领域,并让诗人作为一个人带着他的心灵和精神向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宣喻。在艺术的王国里,个人的因素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有罪的。如果一部作品是纯属个人的,那我们倒不妨把它当作精神病来分析。佛洛依德一概无遗地把艺术家统称为自恋者,即带有孩提般自淫的发育不健全者,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无道理的,尤其是针对艺术家作为人而言的时候,但丝毫不涉及作为艺术家的人。
(4)、②为了父母的期望,也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①水果店里的水果真多:有苹果,有桔子,有香蕉,还有西瓜……真是应有尽有。
(6)、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梦想终会有如愿以偿的一天。
(7)、如上所述,运用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学家把艺术家当作一个耐人寻味的病例是不足为怪的。艺术家的冲突中矛盾与冲突俯拾皆是,因为他内心的两个力量总是在抗争着:一方面是凡人对幸福安逸和满足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压倒一切个人欲望的无情的创作激情。艺术家的生活皆是未能如愿以偿的生活(虽然不尽是悲剧的),这是因为他们在人性与个性上是自卑的,而不是因为某种阴暗莫测的命定性。
(8)、学而不() 如愿()() 喜()望() 异()同()
(9)、他有意当福特公司的总裁,但从未想过能够如愿以偿。
(10)、①只要是好人好事,再小的事我们也应该去做。
(11)、他想成为演奏家的梦想频频受挫,不知何时才能如愿以偿。
(12)、白话释义:并且他的家人既然存心想要害死他,等到成功之后,做贼心虚,害怕别人议论,怎么会有不尽力把责任推脱到医生的身上的道理?
(13)、(读音) (rúyuànyǐcháng)
(14)、丨张枣(1962-2010),湖南长沙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1986年赴德留学,后长期寓居西方,获德国特里尔大学文哲博士,曾任教于德国图宾根大学。21世纪初回国,曾在河南大学任教,后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出版有诗集《春秋来信》《张枣的诗》,随笔集《张枣随笔选》,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现代性研究》(德文),译作《月之花》《暗夜》《史蒂文斯诗文集》(与陈东飙合译)。主编有《德汉双语词典》《黄珂》等书。
(15)、申雪和赵宏博,去年退役,今年再次向奥林匹克金牌发起冲锋,终于在星期一如愿以偿。
(16)、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
(17)、我们回顾“情景秘诀”的状态便可以发现艺术家创作与艺术表现力的秘密。在那一层经验里,人类是整个人类而不是以个人的方式而生活的。个人的喜怒哀乐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可观的,非个人的,而无不打动我们每个人。这也是为什么不能把诗人的个人生活当作决定他艺术的致命因素。我们至多只能把个人生活当作辅助或阻碍创作的因素。他也许是一个小市民,一个良民,一个精神病人,一个傻瓜,甚至一个不法分子。他个人的生涯也许早已命定,或者饶有趣味,但这些都不能解释他作为诗人这一现象。
(18)、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wěi)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
(19)、题图:©喜多川歌麿(Kitagawa Utamaro)丨JapaneseDomestic Scene
(20)、④爸爸刚放下饭碗,就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工厂上班去了。
3、如愿以偿造句一年级
(1)、造句:他眼疾手快,及时接住了掉下来的盘子。
(2)、创造的过程带有女性的特征,而且创作活动源于潜意识的深处───我们可以说,源自母亲们的处所。当创作力占了上峰,潜意识便统领、修改着人的生命,以反抗主观意志,于是,意识的自我便被卷入底流,只充当所有事件无可奈何的目击者。
(3)、那时我还不能停留下来观察一下上海的情况,但后来我总算如愿以偿。
(4)、③只要你肯认真学习,再小的进步也会让你父母感到高兴。
(5)、他在生化科技上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如今荣获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
(6)、只要坚持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如愿以偿地考取公费留学。
(7)、(解释):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8)、丨C.G.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始创者,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荣格著作极丰,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与动力,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心理类型》《集体潜意识的原型》《记忆、梦、反思》等等。
(9)、作家是一个相互牵制的悟性的双元体或综合体。他一方面是一个经历着人生的个人,另一方面是非个人的、创造性的程序。既然是一个人,他可能健全或者病态,我们必须考查心理成份才能确定他的性格特征,但我们欲了解他的创造才能,就只有通过考查他的创造成果。如果我们从个人的因素出发,来解释一个英国绅士、普鲁士军官或一位主教的生活方式,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绅士、军官以及主教的职称皆是非个人的,因而他们的心理构成也成是由某种独特的客观性决定的。我们敢断言,艺术家决不会起着一个官员的作用───事实恰恰相反。于是他的某个方面,正如我们上述这些职能一样,也带着特殊的艺术家的禀质和较他人生活更为有份量的集体心理生活。
(10)、天从人愿 ( tiān cóng rén yuàn )
(11)、①听说哥哥考上了北京大学,伯伯真是喜出望外。
(12)、②小明常说要考一百分,可是常常不完成作业,这是南辕北辙的做法。
(13)、元·无名氏《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14)、造句:妖怪举着兵器,张牙舞爪地朝孙悟空打来。
(15)、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描述了读书类型的变化:小时候从读印着“水浒”“三国”的小画片,到读《七色花》《血泪仇》等连环画;上学时从读文艺书籍,到读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作者阅读的类型越来越多,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广。不同的时期,书的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16)、陈迎春终于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的计算机培训。
(17)、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一个梦,尽管表面上是清晰的,它本身却不提供任何解释。何况一个梦也不尽然是清晰的。一个梦决不会说“你应该”或者“这就是真理”,它只是一个意象,正好像大自然长出一株植物一样,对它下定论还得靠我们自己。如果某个人作了恶梦,那就是他太居安思危,或者太逍遥自在了。如果他梦见年老的智者,就意味着他太学究气,或正需要一个导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解释很微妙地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让作品像作用在作家身上那样作用于我们。为了把握其含义,就必须让它形铸我们,正如它当初形铸作家那样。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他经验的本质。我们看到,他从集体心理中吸取愈治与赎罪的力量。这集体心理是带着许多可悲的教训封闭在个人意识之下的,我们也看到他深入人类生活的内核,赋予人类的生存以引起共鸣的音韵,并让个人向整个人类倾诉他的情感与追求。
(18)、③如果一个人活着不去努力,那他的出生就没有意义。
(19)、 蛇年元宵圆又圆,祝你心想事成好梦圆,幸福美满家团圆,工作顺利事业圆,招财进宝运气圆,快乐相伴日子圆,健康平安生活圆。
(20)、只要坚持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如愿以偿的考取公费留学。
4、如愿以偿造句一年级下册
(1)、如果你要找个老朋友,你会找到他,而要是你想重燃旧情,你也能如愿以偿。
(2)、司马懿跟随曹操去讨伐张鲁,对魏武帝曹操进言道:“刘备以欺诈和武力俘虏了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就出兵远方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3)、③既然我们是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而不应该在朋友有困难时逃跑。
(4)、(释义)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5)、参考答案:bèng chì wō guǎng ráo yē chéng tiāo
(6)、如愿以偿出自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7)、释义: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8)、 周律师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定能胜任这件案子的辩护工作。
(9)、造句:她披头散发地在街上走来走去,好像一个疯子。
(10)、①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11)、小奋经过一年的重考冲刺,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第一志愿。
(12)、(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四十六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13)、我的家(香乡)在南方,那儿的花可(香乡)啦!
(14)、造句:弟弟背古文的时候,总是摇头晃脑,像个老学究似的。
(15)、②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6)、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17)、用如愿以偿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18)、求仁得仁 ( qiú rén dé rén )
(19)、④如果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20)、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小明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北大。
5、如愿以偿造句二年级
(1)、我们上午(在再)上课,下午(在再)去公园。
(2)、(出自):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3)、3:经过漫长的冬天,春天终于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去爬山了。
(4)、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长生果”加上引号,说明它有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指的是“书”。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书籍的无比喜爱。
(5)、不管一个诗人承认与否,他就是以上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生活在其中的那个社会的精神需要,也就是由于这一原有,他才会关心自己的作品胜似关心自己的命运。他是从属于自己的作品的,因此他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他作品的工具。而且,我们不应该指望他解释自己的作品。他赋予作品以形式,便是尽力而为了,至于解释,那是别人和后代的事。
(6)、③书籍如同阶梯一般,引导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7)、②今天,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我看到了大明星周杰伦。
(8)、这位斗志昂扬的年轻中场射门的时候很冷静,综合的表现也非常不错。这场胜利曼联也是实至名归。
(9)、造句:他一心想让儿子上大学,但未能如愿以偿,儿子连续三年落榜。
(10)、毫无疑问,能够解释一个艺术家的是他作品本身,而不是他个人生活中的缺陷和冲突。谁叫他自讨苦吃,当上一个艺术家呢?谁叫他生来就被召唤出来,去担负一项别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呢?特殊的才能就意味着在某一方面惨重的负债,并不断地从生命的其它领域提取资源。
(11)、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终于如愿以偿。
(12)、②鸡蛋可以煮着吃,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煎着吃。
(13)、①这件做工精致的衣服,妈妈平常都舍不得穿。
(1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合符心意
(15)、作者的读书生活充满情趣,为饱览“香烟人”小画片而“卖力地呐喊助威”,由“看得津津有味”到“不过瘾”,用词童趣十足。写读“连环画”时,作者运用“浮想联、泪落如珠”等词语,生动再现了作者读书时的如醉如痴。写读文艺书籍时,“直奔那里”“差不多都”等词语更是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状态。
(16)、小明经过刻苦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第一名了。
(17)、称心如意 ( chèn xīn rú yì )
(18)、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19)、(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1)、艺术家在施展自己才能的时候,既不是自恋的,又不是他恋的,完全与恋欲无关。他是可观的,非个人的,甚至是非人性的。艺术家就是他作品本身,而不是一个人。
(2)、现在我们如果出兵到汉中显威,益州就会惊慌,趁机进兵、兵临城下,势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势很容易建立功业。圣人不能违逆天时,也不能丧失时机。”
(3)、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用上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5)、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6)、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晃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7)、天子山西海是石峰的海,是林木的海,是绿色的海,她被称作西海峰林我看是实至名归。
(8)、(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9)、经过多年努力,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国家集团。
(10)、蝙蝠(biānpiǎn)沉没(mèi mò)捕捉(bǔpǔ)疲惫不堪(备惫)不理不(采睬)不动(生声)色
(11)、“心想事成”一词为成语,意指“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
(12)、(示例):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13)、他一心想让儿子上大学,但未能如愿以偿,儿子连续三年落榜。
(14)、用如愿以偿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15)、②既然你答应帮助人家,就应该尽力而为,而不能言而无信。
(16)、②文具店里的学习用品真丰富:有钢笔,有铅笔,有水彩笔,还有各种形状的橡皮…真是应有尽有。
(17)、(近义词) 正中下怀。久旱逢甘雨。计获事足。
(18)、(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如愿以偿
(19)、①天空中的云朵,有时像小狗,有时像小鸡,有时像狮子,真有趣。
(20)、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1)、(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2)、晋干宝《搜神记》卷四载:庐陵欧明为彭泽湖神青洪君所邀,:“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富。”宋黄庭坚《宫亭湖》诗:“灵君如愿傥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
(3)、造句:平日里努力学习,到考试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4)、②大海的脾气真奇怪,有时像头暴怒的狮子,有时像个顽皮的少女,有时像位慈祥的母亲。
(5)、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6)、一个艺术家为自己创造力的神圣火焰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似乎是一条不可破的规律。我们每个人从小便天赋了一笔精力,我们意志中最为强大的那股力量便抓住这笔精力,并且控制它,操纵它,剥夺它直至不剩点滴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力就是这样吸干人类的各种冲动的,致使人本身不得不依靠滋生各种坏品质来发展自己───如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和虚荣小气(即所谓“自恋”),甚至滋生各种罪恶来维系生命的火焰不致被熄灭。艺术家自恋起来就像私生子或被虐待的孩子一样,似乎从幼嫩的年龄起就不得不谨防自己遭受那些不爱护他们的人们毁灭性影响,甚至就是这一目的,他们必须滋生各种坏品质,并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自我中心癖,因此他们的终生都显得幼稚无比,无依无靠,或者动辄就反抗道德标准和规章制度。
(7)、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8)、(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9)、造句:这场杂技表演,看得人提心吊胆,真怕他会摔下来。
(10)、一切于我们而言已经如愿以偿,所以我们可以忽略那没有发生的无数故事,忽略因为错过飞机或忘了电话号码而不能得以书写的浪漫。
(11)、④听到申奥成功的消息,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2)、②听了这个好消息,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