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赏析及感悟
1、孟子名言及解析
(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5)、(解释)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6)、“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7)、孟子的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做到“正大光明”。这又和他的修炼“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了。这样的境界做得到的又有几个人呢?一个人,如果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敢对所有人拍着胸脯说:“我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地,平生无愧于人。”那么,这个人算的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临终前,弟子们问老师还有什么遗言。阳明先生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我想他做到了孟子论述的心地坦荡了。
(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9)、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10)、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1)、心得分享: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别人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地方。所以人无须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孟子说世间有三种达尊:一种是爵位,一种是年龄,一种是德行。组织中职位级别很重要;社会上年龄资历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有德不在年高,有才不在位高。“德”是通行的货币。
(12)、9)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3)、“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14)、孟子还有很重要的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孟子认为老百姓对待君王的态度,完全可以参照君王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来调整。放在当今企业组织中,这条标准同样可以适用:下属对待领导的态度,完全可以参照领导如何对待下属来调整。
(15)、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16)、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1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8)、 除了本故事中孟子预测孟成括必死的命运之外,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识人测运的经典故事,诸如:水镜先生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点评道:“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许邵点评曹操时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曾国藩对罗泽南、刘铭传等人命运的精准预测。。。。。这类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枚不胜举。
(19)、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0)、“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孟子名言精选带译文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解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世界上可学、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人不可能样样都学、样样都做。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的人,往往什么都学不好、做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和放弃,放弃做一些事情,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或者应该做的事,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4)、孟子已经非常明显的告诉了我们领导者发火的标准:一发火,下属更忠诚公司;一发火,下属更佩服你;一发火,团队凝聚力更强;一发火,工作绩效提升了。。。那么你就尽情的发火吧。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1)、 孔子也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视其所以”,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指的是一个人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指的是一个人平常为人处事安于什么。按照这三条标准考察一个人,他怎么可能隐藏得了呢?
(12)、(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3)、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4)、(解释)人民大众最重要,国家政权次之,国君为轻。
(15)、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 心得分享:儒家讲“道不远人”,“道不可离,可离非道也”。一个人的修身一定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我们遇到的事情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不能”;一种是“我不为”。对于“我不能”的事情,儒家不会给予道德上的批评,因为这种事情超出了我们自身的能力范围。而对于“我不为”的事情,儒家是给予道德上的评判的。
(17)、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18)、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1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3、孟子名言解析
(1)、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做的不正确,但去匡正别人,更何况是辱没自己,来匡正天下呢?
(2)、(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人类社会是代代相传的,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最小的组织家庭。对人们来说,在家庭中无疑享受着幸福和快乐,可以说家庭就是人们的天堂,为了使家庭生活美满幸福,充满爱和温暖,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歌德说:“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寻求到安宁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4)、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5)、 统治者经常将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不好做,高处不胜寒,做得好流芳百世,做得不好遗臭万年。身死国灭的君王比比皆是啊。
(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7)、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赏析)孟子所说的“道”,是推行仁义、施行仁政之道。为了强调仁政指导的重大作用,孟子接连运用对比,直接点出了“得到”与“失道”在结果上的区别——“天下顺之”和“亲戚畔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句话也成了后世儒生用来游说君王的重要法宝。
(9)、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10)、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4)、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1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6)、(解释)拥有道义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义的人又很少人帮助。有很少人帮助到了极点,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1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1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0)、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尽心下》
4、孟子的名言名句及翻译和感想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4)、日本药妆第一情报站,喜欢买买买的药妆酱,一遍种草药妆,一遍带大家买买买,变得美美哒,美貌与生活品质并重是我们和粉丝小盆友的共同追求。药妆酱专注于药妆使用、美容护肤、彩妆等优质日本产品!好东西还得正确使用!
(5)、(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6)、(解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7)、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8)、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1)、孟子是一位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的“天子有不召之臣”思想,前有姜太公,后又张良,诸葛亮。都是这个思想执行的典范。中国的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就是成为“王者师”。有骨气的读书人是不会主动去投靠某个主子的。都是贤圣之君主动找上门,求贤如渴,三请四求才猛虎下山的。文王渭水访贤,刘备三顾茅庐,都是中国人喜欢津津乐道的典故,也是读书人的毕生向往。
(12)、 基于这个思想,就出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训了。时时刻刻告诫执政者,要“以民为本”。孟子的这个思想,后世读书人,发挥到了极致,如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思想就是孟子思想的升级版本。范仲淹不仅仅是“与民同忧乐”,而是“先民忧后民乐”了。有意思的是,佛家也有一位这样的忧民者,这位菩萨就是地藏王。他发过一个宏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1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4)、(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世界顶级名表、名包、各类欧美名牌服装、首饰、珠宝鉴赏;欧美品牌厂商、奥特莱斯店介绍。讲解奢侈品时尚内涵,品味经典生活,投资奢侈品攻略大全。
(17)、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为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18)、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5、孟子的名言及感悟
(1)、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心得分享:孔门三乐,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5)、(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7)、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8)、(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9)、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10)、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2)、“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3)、(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5)、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16)、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浩生不害问孟子说:“乐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孟子回答说:“他是一个善人,也是一个可信的人。”
(17)、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8)、(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9)、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20)、(解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七》
(4)、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6)、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下》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8)、简单:对待一个人,如果只给他吃的,而不知道爱护他,那就跟对待猪一样了;如果只知道爱护他,却不知道尊敬他,那就跟圈养牲畜一样了。
(9)、(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10)、(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1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4)、0029河南许昌分院 负责人:朱魁伟 马凤霞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6)、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1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 。
(18)、4)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9)、名言: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孟子的名言名句及翻译,欢迎阅读。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4)、(解释)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5)、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