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端午节的古诗
1、小学生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1)、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在湖南汨罗,赛龙舟前要去屈子祠朝庙。在广东,在赛龙舟之前要先去祭南海神。在福建沿海及台湾,则要祭拜妈祖。有些地方是杀鸡滴血在龙头上。
(3)、日长蛟虚问祭,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5)、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6)、五色新丝缠角粽。——出自欧阳修写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出自杜甫写的《端午日赐衣》
(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9)、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端午节的古诗小学2端午节的诗句(精选60句)
(10)、《念奴娇》宋·张榘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1)、这首诗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12)、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13)、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月榴花妖艳烘)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5)、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1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7)、《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出自苏轼写的《浣溪沙·端午》
(19)、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趁这个机会,学两首和端午有关的古诗,比如:
(20)、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2、小学生端午节的古诗30首
(1)、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灾难,日渐麻木时;当我们遇到挫折,愤世嫉俗时,不要让敌意遮住了双眼。去相信世界还有爱。也许曾经被伤害,曾经被欺骗,可是为什么要宁可相信让人痛苦的东西,而拒绝去接受美好呢。
(3)、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4)、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出自元稹写的《表夏十首》之十
(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6)、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7)、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
(8)、“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9)、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2)、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4)、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小学端午节古诗篇3《端午》
(1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出自李隆基写的《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6)、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出自郭应祥写的《传言玉女》
(17)、女人回家后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邻居,于是,一传十传百,乃至家家户户都挂菖蒲。
(1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9)、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20)、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3、小学生端午节古诗三年级
(1)、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自万俟咏写的《南歌子》
(2)、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月榴花妖艳烘》
(3)、①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②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③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④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⑤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⑥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⑦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⑧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⑨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⑩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4)、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6)、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在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0)、6月26日(周五)上6月27日(原周六)课程!!!
(11)、北宋词人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词人的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2)、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3)、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4)、曹娥的故事:曹娥的父亲淹死在江中,几天都找不到尸体,14岁的曹娥日夜在江边哭泣,17天后,也就是五月初五那天,曹娥也跳入江中,5天后抱着父亲的尸体出来了。
(15)、土匪头子看见她便问:“你为什么把大的儿子背在背上,却把小的儿子牵在手里呢?”
(1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写的《离骚》章句。——出自杨无咎写的《齐天乐端午》
(17)、《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18)、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9)、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0)、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出自杨无咎写的《蓦山溪》
4、小学生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3)、北宋词人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词人的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6)、粽子的口味一般有甜、咸之分,咸的多是肉粽、鸡肉棕,也有酸菜粽、火腿粽等等。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出自殷尧潘写的《端午日》
(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9)、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10)、《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1)、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12)、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13)、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5)、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16)、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唱有关端午的童谣,下面几首流传较广且朗朗上口:
(17)、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9)、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2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5、小学生端午节古诗文秀
(1)、端午节前后正是石榴花开得盛的时节,古代的人会在端午节这天祈福,许愿一年身体健康,可把我们的大诗人陆游忙坏了,从一早就在摘艾蒿、配药材,直到太阳落山才能休息。
(2)、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3)、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4)、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故人:古人,死者。新知:新结交的知己。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夙昔:指昔时,往日。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这里指屈原。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隔:间隔,距离。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5)、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6)、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7)、“智高点教育”创立于2004年6月,一直专业致力于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10多年来,智高点教育主要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中国广大的家长和学生,是目前国内个性化教育的领航者之一。总部设在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中学聚集地,有着“中国教育之都”美誉的北京海淀区人大西门。
(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出自《十五夜观灯》
(9)、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0)、《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11)、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12)、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出自李石写的《长相思重午》
(13)、榴花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唐·殷尧藩·《律·端午》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17)、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9)、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小学端午节的诗句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1)、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2)、《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6)、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7)、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龙舟竞渡、屈志从俗、五月端阳、
(8)、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9)、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0)、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
(13)、伍子胥的故事: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我要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14)、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15)、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6)、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8)、《端午日赐衣》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9)、正是浴兰时节动。——出自欧阳修写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这个黄裳,就是金庸笔下创出九阴真经的黄裳。
(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3)、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来自于许文通《端阳采撷》
(7)、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8)、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出自杨无咎写的《蓦山溪》
(9)、妖艳:红艳似火。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浴兰:见浴兰汤。惊破:打破。
(1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2)、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3)、《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4)、《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5)、《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6)、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1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8)、《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9)、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
(20)、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1)、“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2)、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4)、《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6)、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