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人名言名句
1、孔子做人名言名句大全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5)、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6)、⊙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8)、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0)、(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1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5)、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6)、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该诗句出自曾巩的《读书》,意思是世间已经很久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了,读书学习有其规矩和方法了。
(1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9)、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0)、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孔子为人名言
(1)、(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语录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āi jīn)①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7)、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翻译)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1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孔子做人名言名句摘抄
(1)、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2)、孔子圣之诗,善学即邹孟。该诗句出自陈著的《次韵戴成叔》,意思是孔圣人的诗词,如果善于学习和吸收,也就能有邹孟这样的成就了。
(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4)、(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3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35好学,其蔽也狂。
(17)、⊙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8)、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19)、(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孔子做人做事的经典语录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即是说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语录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