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简介
1、仓央嘉措简介
(1)、2011年2月也作为湖南台电视剧《宫》的片尾曲之词出现。也曾出现在电视剧《宫》第35集中雍正给晴川的信中。
(2)、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3)、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被清政府册封为“西天大慈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在刚刚重建好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根据罗桑嘉措的心愿和当时西藏的局势,秘不发丧,隐瞒了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时间之长达15年之久。并且在保管秘密的同时,也开始了秘密查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工作。
(4)、他派人在拉藏汗的食物里面下毒,试图将他害死。结果,下毒的刺客被抓住,交代了一切。
(5)、台湾版仓央嘉措。仓央嘉措很有可能回到了西藏纳拉活域松。
(6)、仓央嘉措虽然是活佛,是六世__,但是仓央嘉措没有任何的实权,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傀儡,这样一个傀儡却又要被佛教的清规戒律所束缚,这对于天性要求自由的仓央措嘉是痛苦的,这就导致仓央措嘉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仓央措嘉写作情诗就是对这些束缚自己,让自己做傀儡的实权人物的反抗。
(7)、《那一天》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8)、扩展资料---“不负时光,不负卿;不负春光,不负己"出自哪位诗人?
(9)、提起仓央嘉措,大家熟悉的便是他是一位在写情诗方面很有天赋的僧人。其实了解一些仓央嘉措的爱人也会让我们对仓央嘉措有更深入的了解。
(10)、仓央嘉措在自己的故乡原本有一个初恋的爱人(当地人民还是比较支持自由恋爱的),后来由于自己成了活佛,不得不与之分离,女方家长也马上把女儿许配给别人了,这让深处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悲痛不已,他的相当一部分情诗也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11)、2011年初,在漫画《偷星九月天》的第十四册单行本中出现过。
(12)、仓央嘉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的一户农奴家庭,1697年,在拉萨受坐床礼,成为六世达赖。1705年被政敌诬陷为假达赖,押往北京,去向生死不明,成为一个永恒的谜。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
(13)、(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14)、康熙也不是傻子,让拉藏汗将仓央嘉措押解到北京处理。
(15)、仓央嘉措被认定为活佛的时候,权力实际控制在桑结嘉措手中。
(16)、南开大学文学教授荣立宇对其评价:仓央嘉措是藏族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在整个藏区家弦户诵三百余年,深入人心,脍炎人口。
(17)、拉藏汗与五世达赖权力之争最激烈的时候,五世达赖圆寂,甚至还未来得及选定转世灵童。为了稳定军心,不让拉藏汗有机可乘,与五世达赖最亲近的第司桑结嘉措决定封锁消息,对外声称五世达赖闭关清修,由自己管理政务,同时加紧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最终选定了藏南的少年——仓央嘉措。
(18)、拉藏汗大为恼火,不肯善罢甘休,直接上书康熙帝,将五世达赖圆寂、桑结嘉措谋反行刺、仓央嘉措举止不当的事全都上报朝廷,康熙大为恼火,加封了拉藏汗,并要把将仓央嘉措押送进京进行罢黜,然而,行至青海湖一带时,仓央嘉措却突然圆寂了,那时他只有25岁。
(19)、然而,西藏地区的统治权却不都在五世达赖手中,当地还有一大势力,拉藏汗。
(20)、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享年24岁。
2、仓央嘉措
(1)、杜齐《西藏中世纪史》对其评价:年轻的仓央嘉措在其中成为受难者并非角的若干事件,他的结局、乃育护法神显示的预言,这一切都使人们原谅他的弱点。现在人们又普遍对他怀有好感了,他的奇怪举动被解释为神的一种朦胧隐晦的行为。张松操:仓央嘉措是被造的神,他的叛逆却否定了造神运动本身。
(2)、后来,仓央嘉措找到了排解的法子,传说每到深夜,他便换上便服假发逃出宫去,与一名叫做达娃卓玛的结识并相爱。可惜纸包不住火,民间很快就有了活佛此事的轶闻传说,并很快就传到了桑结嘉措与拉藏汗的耳朵里。
(3)、仓央嘉措15岁以前的独特生活和童年经历,从小受门巴族情歌的影响很深,也造就了他非同凡响的个性与才情,写下了许多传诵古今的情诗。从现在流传的66首仓央嘉措权威诗歌中,发现很多首诗歌就是门巴族情歌的再创作,甚至有些诗作就直接脱胎于门巴族情歌。正是门巴族情歌的广博深邃,养育了一代杰出诗人仓央嘉措。
(4)、其实,他是个生性放荡快乐的人,写了很多经典的情诗。
(5)、拉藏汗杀死了桑结以后,当然不会留下桑结扶持的傀儡仓央嘉措。
(6)、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情很快就在拉萨流传开,仓央嘉措也得到了一个“风流神王”的外号。
(7)、===========================================================
(8)、和硕特蒙古人骁勇善战,桑结的藏军不是对手。
(9)、仓央嘉措的第三位爱人是于琼卓嘎,在和达瓦卓玛失去联系后,他为了排解内心的悲伤便经常出去和其他女子玩耍,不经意间他们相遇了,仓央嘉措经常会在晚上约于琼卓嘎出来,于是仓央嘉措又开始了新的恋情。
(10)、一般认为,这是拉藏汗派人下的毒手,将仓央嘉措毒死,斩草除根。
(11)、由于知道康熙也对仓央嘉措颇为反感,拉藏汗上报仓央嘉措是假僧侣,沉溺于酒色,要求废除。
(12)、桑结嘉措和拉藏汗的矛盾演化为一场战争,拉藏汗调集蒙古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
(13)、自冯小刚作品《非诚勿扰2》上映后,此诗在网站被疯狂转载,网友甚至仿照其句式,展开新一轮的造句热。很多人认为,这首《见与不见》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实际上,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谬误。
(14)、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
(15)、仓央嘉措虽然是转世的活佛,但是仓央嘉措并不是从小就接受佛教的教育的,在仓央嘉措被迎到拉萨的时候仓央嘉措已经十四岁,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在家乡的生活让仓央嘉措养成了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天性,这些天性一旦是受到束缚,就会让仓央嘉措感觉到难受,所以仓央嘉措追求自由、向往爱情、渴望尘世中的生活,这些都是其在家乡生活中养成的习性,很难改变,所以仓央嘉措不会为了自己活佛的身份放弃这些。这是一种天性的释放,写作情诗就是其天性使然。
(16)、仓央嘉措其实就是被毒死的。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运气不佳。
(17)、1683年(藏历水猪年),西藏纳拉活域松(现西藏山南县)地方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斯时出现了多种瑞兆,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莫测而多厄的命运会伴随着他短促的一生。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
(18)、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蒙古军队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时被武装僧人营救到寺庙里。
(19)、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20)、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3、仓央嘉措简介名句
(1)、《玛吉阿米》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心上。
(2)、仓央嘉措(16001-170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3)、所以,仓央嘉措被押解到青海湖附近(还是藏区),突然圆寂。
(4)、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5)、门巴族宁玛派(红教)寺院允许喇嘛有妻室,其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和两个妻子的塑像,至今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如今的宁玛派仍以家传为主,父传子、子传孙,教徒分散各地,相对松散,可以从事生产,也可以娶妻生子。门巴族喇嘛农闲时,身着红色或紫红色法衣,头发梳成咒师辫,口颂莲花生密号,念诵《莲花生遗教》等经典,从事宗教活动。
(6)、仓央嘉措简介中介绍仓央嘉措于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出生于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农奴家庭之中,约死于1706年。仓央嘉措是门巴族,他的父亲叫做扎西丹增,母亲叫做次旺拉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7)、春浓怎奈风月轻,即来尘世可无情?执手共漫花枝下,不负春光不负卿
(8)、这首诗歌,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
(9)、“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在我的心上。”大凡看过歌曲《在那东山顶上》MV的人都会记得,著名歌星谭晶扮演玛吉阿米,骑着牦牛,唱着仓央嘉措情歌,从雪山深处款款走来,洁白的哈达、深邃的寺院、绛红的喇嘛袍、连排的大经筒、五彩的经幡和藏族女人背水、打酥油的场景、华丽的藏族服饰等,都通过整首MV展示出来,让人们记住了仓央嘉措,更多的人将其一首首诗歌当作情诗去欣赏。
(10)、甚至,仓央嘉措还必须隐藏的不满,不然可能会导致大祸。
(11)、在仓央嘉措的诗中,都是他真性情的流露。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是他和挚爱的姑娘分离后写下的情诗,也是他绝美的诗作之一。
(12)、翻阅仓央嘉措的人生简历,1683年3月28日,出生于门隅达旺附近夏日措乌金凌村一个宁玛派(红教)家庭,在房屋不远处就有一座竹草篷搭建的红教寺庙--乌金凌寺;3岁零9个月(1685年藏历12月14日,西藏算年龄时将母亲腹中时间也算上,实际上为2岁零9个月)同其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姑妈索南、小妹索南宗巴及佣人桑丹等门巴人一起被迎请到错那宗(县)城,住在雪夏村藏族屠户巴珠家里;4岁零3个月(1686年藏历5月)正式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开始接受高级佛学的教育,6岁时父亲病逝;9岁(1691年)时考虑到仓央嘉措的安全,送到门隅棒拉山口北面的红教寺庙--嘎巴桑寺同一群门巴族儿童学习经文,这期间母亲病逝;14岁(1696年)的那个春天,将仓央嘉措转移到错那宗城附近的贡巴孜寺学习黄教经典,第二年入住布达拉宫。
(13)、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14)、在1705年,桑结出了一个昏招,试图反败为胜。
(15)、拉藏汗勃然大怒,立即出动军队大举进攻,击溃黄教的藏军,杀死桑结。
(16)、仓央嘉措可以说是当时的西藏摄政王为了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产物。在举办过坐床之礼之后,仓央嘉措就成为六世__喇嘛,法名叫做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他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在西藏文学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民歌诗人,他的一生有着多部的传世之作,大多都是描写的很真挚感人的诗歌在这些传世之作中,尤以《仓央嘉措情歌》的木质版本最为经典。
(17)、是朵多情的玫瑰是冬天飘落的雪花风中的承诺,是一杯清水。
(18)、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9)、因为只要活着我必须爱你,我内在的生命是你所赐贻。
(20)、仓央嘉措在当时并无实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作为一个傀儡一样存在着,不仅仅生活上遭到禁锢,在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的郁卒无处书法,索性纵情声色,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据传说记载,他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4、仓央嘉措《见与不见》全诗
(1)、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2)、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找到多年前寻到隐藏起来的转世灵童。
(3)、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也有说法只是将情人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远方),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
(4)、仓央嘉措5岁时被正式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可错那宗官员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对外只能宣称他是后藏夏鲁寺布顿活佛的转世。由此看来,在仓央嘉措15岁进入拉萨布达拉宫前,至少有8年多时间生活在门巴族地区,特别是9岁至14岁的5年时间里,正是他受门巴族文化影响最多的年龄。就在这个阶段,仓央嘉措写下了不少诗歌,因为多种原因,极少诗歌收录在仓央嘉措木刻版66首诗歌之中,只能在民间流传。
(5)、在仓央嘉措的情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在藏语中意为未婚的姑娘,这究竟是仓央嘉措某个情人的真名,还是一种广义的代称,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是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却流传的很广:“在那东方的山顶,升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这首诗也被改编成歌曲传唱,比如说有《在那东山顶上》。
(6)、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7)、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8)、仓央嘉措2岁被认定为活佛,其实就是桑结的傀儡。
(9)、然而,仓央嘉措本来是红教人家的孩子,而西藏红教的僧人在当时可以娶妻生子。
(10)、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30岁(虚龄31)。
(11)、这首诗歌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该诗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这一首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12)、仓央嘉措18岁正式成为六世达赖,成为了活佛,但是桑结嘉措念他年纪尚幼,无法在与拉藏汗的斗争当中领导信众,所以当时掌握实权的仍是桑结嘉措。
(13)、2010年12月22日,在电影《非诚勿扰2》的片尾出现,由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川川在其父的人生送别会上念诵。
(14)、两者没有关系。但是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是同一时期人物。纳兰容若出身卑微,家族世代信佛,是清初著名诗人和政治人物。他不被宗教思想所束缚,一生写下许多缠绵的情诗,其中大多描男女爱情的忠贞、快乐和遭遇挫折时哀怨。
(15)、1702年6月,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按照计划,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众讲经,然后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他授比丘戒。
(16)、在唇齿间流转这四个字,仿佛是青涩男女初初相恋时欲语还休的风情万种,可是短促的仄声结尾又仿佛是坚定的不容置疑的告白。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这样的魔力,令人神之往之。诗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样变换他的情始终不变就在那里的那份爱,就如天上的恒星,哪怕历尽沧桑都亘古不变。我们看不到缠绵悱恻,山盟海誓,却能读到一种磐石一样坚固不移的深情。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明明白白的几句话。没有曲折幽婉,跌宕起伏的韵律,却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澎湃如潮的情愫。这样的情感仿佛岩浆在地底层涌动,它的力量足可以冲破岩石,而表面却是平静的。这来源于深刻的佛学修养和智慧。
(17)、1697年(藏历火兔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
(18)、我在翻阅冀文正老先生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墨脱县搜集的345首门巴族情歌时感到,门巴族男女追求爱情热烈而直接,大胆而率真,从中也发现了端倪。有首门巴族情歌这样唱道:"在东方的山顶上,一顶藤帽在摇晃。我的心快等碎了,山路为何这样长。"这自然使我想起仓央嘉措的那首情诗:"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月亮。美丽娇娘面庞,浮现在我心上。"这两首出版不同年代的情歌和情诗,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他2岁就被立为活佛,根本没有选择做不做的权力。
(20)、(刊登于《纳税人报》2016-08-25第六版)
5、仓央嘉措简介与诗集
(1)、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2)、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3)、拉藏汗认为,如果仓央嘉措到了北京,会成为康熙手中的一张王牌,用来对付自己。
(4)、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5)、这种情况下,仓央嘉措开始自暴自弃。他经常在夜晚偷偷溜出布拉达宫,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去街上饮酒作乐。
(6)、僧兵和蒙古军队战斗了三天三夜最后仓央嘉措为了避免无辜的伤害,独自一人从哲蚌寺走了出来,放弃抵抗。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笔诗: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7)、门巴族古典情歌,每首都是六言三顿,绝大部分作品是四行一首,极个别的是六行或八行一首。门巴族古典情歌大都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而运用赋体的白描手法直抒胸臆的比较少。门巴族情歌同样善于运用比喻,有的通诗借喻,意境深远。《仓央嘉措情歌》大都采用六言三顿四行的"谐体"民歌形式,同门巴族古典情歌表现手法相似。正是《仓央嘉措情歌》的广泛传播,才使得西藏"谐体"民歌走向了成熟和普及。
(8)、格鲁派寺庙在西藏占主流,不允许喇嘛娶妻生子,清规戒律多达250余条。在我看来,作为黄教喇嘛的仓央嘉措写出违背黄教教规的情诗,缘于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的家庭。在门巴族的生活里,即使喇嘛要娶妻生子,也只能靠唱情歌相恋。若不会唱情歌,连姑娘也难找到。仓央嘉措在门巴族寺庙学经时,同一群门巴族儿童在一起,既有机会接触优美的门巴族情歌,也有机会体验世俗的儿女情长,逐渐形成了自由的爱情思想。在当地民间传说中,他曾与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相恋,还为对方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情诗。
(9)、桑结嘉措是当时的“第巴”,汉人叫做藏王,就是为藏地区实际的最高官员,掌握实权。
(10)、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仪式,没有人想过会出什么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最期待的目光之下,仓央嘉措先是拒绝讲经,随后甚至连受戒都拒绝了。
(11)、虽然他的家族世代信仰宁玛派佛教,但是这个教派并没有要求信奉者不能结婚生子。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成为五世__的继承者,那个时候已经十五岁的仓央嘉措还在摄政王的主持之下完成了坐床之礼,举办典礼的地方就是如今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
(12)、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13)、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14)、仓央嘉措写作的情诗不仅仅在西藏广为流传,而且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世界各地的人民都非常喜欢仓央嘉措的情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诗人仓央嘉措是非常成功的,仓央嘉措的情诗可以说是出自自己的内心的。仓央嘉措之所以写情诗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15)、编者按:北京诗人辛绕拉姆老师知道我研究仓央嘉措文化,也是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理事,便想到策划搞一次歌颂仓央嘉措的藏汉诗人诗歌联展的创意,在《人民日报》主管、人民周刊主办的《纳税人报》文艺周刊上刊登一期。辛绕拉姆老师同报社主编沟通后,建议由我来写一篇文章介绍仓央嘉措诗歌,便有了《门巴族情歌造就了一代诗人仓央嘉措》;在征集藏汉诗人诗歌时,汉族诗人作品较多,而藏族诗人作品较少。在这个版面上,采用了藏族诗人羊庄加、汉族诗人陌上千禾、辛绕拉姆、刘岩松、廖艺力、李少魁、刘一澜、刘建祥等8人的11首诗,因为篇幅有限,还有几位诗人的诗歌未能选用,这些诗歌足可办一次讴歌仓央嘉措的诗歌朗诵会了。
(16)、作为活佛,仓央嘉措必须严守很多教规,还要学习佛经。
(17)、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此事并非出自作者本意,后《读者》为此事道歉。
(18)、1697年,阿旺嘉措被从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尊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藏语意为梵音之海,美丽的名字仿佛暗示他拥有天赋的诗意。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按照红教的教规,其实是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的,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当时只有15岁的仓央嘉措难以适应。
(19)、仓央嘉措生于农村,在成为六世__之前也常跟随在父母的身边一起下田种地。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极为熟悉,在成为六世__之后,由于受到各种清规限制,让他对于那种闲散,自由的生活更是极为的热爱。再加上他的人生经历及他本人对于大自然的热情,让他对于诗歌有着很大的灵感。他根据自己的意识思想,写下来很多缠绵悱恻的“情歌”。后来这些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海外。
(20)、后来,干脆则装扮成贵族少年去嫖妓,甚至夜不归宿。
(1)、(藏文;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001-170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2)、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3)、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
(4)、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5)、而康熙是在多年后才知道达赖已经死了,非常愤怒,但也只能默认仓央嘉措为活佛的事实。
(6)、《千岁寒》我心里有一座冰山,心情总是有点冷,你眼里有一座冰山,目光总是有点冷,也许你看到的就是我也许是另一个人?他总是想一些想不通的事,做一些实现不了的梦。
(7)、在第五世达赖去世以后,桑结为了保持权力,隐瞒了达赖的死讯,私下找到了仓央嘉措作为第六代活佛。
(8)、除掉桑结嘉措,拉藏汗便将仓央嘉措软禁起来,然后召集了西藏地区各寺的活佛对仓央嘉措“举止不当”的罪过进行审判,意图废掉仓央嘉措。可惜,西藏地区各寺活佛给出的结论是“迷失菩提”,也就是说,他活佛身份不容置疑,只不过是一时迷失而已。
(9)、据历史记载仓央嘉措一共有三位爱人。仓央嘉措第一位喜欢的女子是仁珍旺姆,他俩在一起十分快乐,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佛教等原因,仓央嘉措被要求必须要去布达拉宫,即使仓央嘉措十分不情愿可还是抵不过众人,最后他还是去了布达拉宫,在走之前她和仁珍旺姆都没有见面,这样他们之间的恋情也就结束了。
(10)、桑结嘉措当时也犯了一个错误,也许是怕活佛名声被毁让他腹背受敌,他居然派去刺客行刺拉藏汗,可惜轻而易举的就被拉藏汗识破了。拉藏汗以此为由,纠集军队,斩了桑结嘉措。
(11)、当时桑结代表黄教力量,同也在西藏的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斗的很厉害。
(12)、在仓央嘉措去了布达拉宫后,因为一些政治斗争仓央嘉措便对政事失望了,于是仓央嘉措又开始了创作自己的情诗并与大家一同欢愉。在一次偶然仓央嘉措又遇到了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做达娃卓玛。这便是仓央嘉措的第二位女友,她长得清秀俊俏,说话又温柔,于是他们在白天同大家唱歌跳舞,晚上会偷偷的私下约会,慢慢的就相爱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达瓦卓玛不再来唱歌跳舞了,原来是她被父母带回家乡去了,这又是一次永别,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了。
(13)、门巴族情歌是一种独立的诗歌体,门巴语称情歌为"森木能古鲁",意为"心中的歌"。西藏木刻版上记载有仓央嘉措的66首诗歌,称为"仓央嘉措古鲁",此中的"古鲁"是否为"情歌",值得专家们去研究。
(14)、《问题与答案》你托起过一碗酥油茶,可你托起过一座雪山吗?雪山冰凉,你的手心滚烫你托起过一块玛尼石,可你托起过一颗星星吗?你站在黑暗中,只有一双手发亮,你托起过我的问题,可你托起过自己的答案吗?是让两颗星星合成一盏灯还是把雪山分割开,一人一半?你托起过一座宫殿的重量可你托起过一片羽毛的轻吗?轻得就像没有一样如果我不在你眼前,你不要去找,就当我没有了吧!
(15)、仓央嘉措是西藏的六世__,是藏传佛教的最高领导人,也是西藏王,作为一位活佛仓央嘉措在历史上具有非常大的争议,因为仓央嘉措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纵情于声色,甚至是写作了大量的情诗,仓央嘉措作为一个转世的活佛为什么不遵守清规戒律,仓央嘉措为什么写情诗呢?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总结一下仓央嘉措写情诗的原因。
(16)、《这一眼叫永远》连明天都把握不住,我还是喜欢对你说永远,你可以怀疑我,,怀疑明天,一定要相信我的话,,相信永远,永远是明天的明天,,比明天更远,我看见你,就看见永远。
(17)、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大致有两种说法:在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3岁。另一种说法则是,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在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弘扬佛法,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18)、当时仓央嘉措只有23岁,身体很高,没有什么疾病。
(19)、可惜,他又是一个不能近女色的活佛,想要还俗都不可能,最终又被人毒死。
(20)、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1)、桑结对此颇为恼怒,曾经当面大骂过仓央嘉措。
(2)、1701年(藏历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
(3)、但达赖是黄教,不但不能娶妻生子,还必须严守色戒,另外还有一大堆戒律。
(4)、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5)、活佛的身份让他受到了伤害,却也是因为活佛的身份,让他的一生有了颇多传奇色彩,让他成了“食人间烟火的活佛”,成了一个多情的活佛,正因如此,他的诗歌才会广为流传。
(6)、到了拉藏汗继承汗位以后,双方面矛盾加剧,眼看就要爆发战争。
(7)、但他从2岁开始,形同囚徒,生活毫无乐趣,政治上也毫无权力。
(8)、仓央嘉措天性较为疏懒,喜欢自由享乐的生活。
(9)、门巴人是天生的情歌高手,也是没有经过正规学校培养的诗人。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总能触景生情,得到情侣的欢心。有一首门巴族情歌唱道:"圣地布达拉宫,百个喇嘛聚会;四方庭院家里,天伦之乐聚会;宽敞舞场院坝,情歌靓舞聚会;热闹非凡靶场,射箭能手聚会;幽静竹林深处,对对情侣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