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
1、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和出处
(1)、译文:在长城清扫剩余的城垛,来回走动不禁落下眼泪
(2)、(我们的钢铁胸膛无所畏惧,无论是严酷的天气,还是凶残的敌人,都吓不倒它;它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它将使一切来犯之敌撞得粉身碎骨。)
(3)、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6)、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9)、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10)、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11)、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13)、万里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兵马俑的赢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吗?
(14)、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15)、译文: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16)、(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7)、明天、明天、明天,还有明天,我们应该把握住今天,让每个今天都大于小时。
(18)、上联:修我长城荡荡焉非怀柔安边乃举十亿神州欲驾云龙奔旭日
(19)、今天,看着长城,不禁惊叹与它的艺术建筑,更惊叹于它忠心不悔地守卫了中华国土数千年的坚强毅力。万里长城,相信他不止能在中华国土上绵延万里,可以在那条历史长河上绵延万里,还可以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绵延万里!
(20)、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苏轼《河满子·湖州作》
2、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
(1)、杨师道(咏饮马应诏)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2)、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高适《蓟门行五首》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4)、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卢照邻《雨雪曲》
(7)、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8)、王立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9)、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褚载(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10)、卢照邻(横吹曲辞·紫骝马)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1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3)、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14)、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15)、长城,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6)、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韩翃《寄哥舒仆射》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8)、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一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用名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先声夺人,美不胜收。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0)、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
3、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大全
(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2)、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3)、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4)、作者在文章中大量引用名句,使文章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7)、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格里尔
(8)、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9)、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用名句作标题,言简意赅,意蕴丰富。例如中考满分作文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繁华落尽见真淳》、《剪不断理还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分别引用刘禹锡、元好问、李煜、三毛的名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10)、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没有一个大学,是比拥有我们从未使用过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类意志与理智所创造的现实,更能包罗万象的了。——《高尔基论青年》
(13)、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14)、考生们引用名句作题记,气势非凡,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15)、(3)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南宋·文天祥《至广州第七十七》)
(16)、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许多中国的文人墨客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美术、音乐等文艺作品,其中唐代的“边塞诗”尤为典型。
(17)、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
(18)、今天,看着长城,不禁惊叹与它的艺术建筑,更惊叹于它忠心不悔地守卫了中华国土数千年的坚强毅力。万里长城,相信他不止能在中华国土上绵延万里,可以在那条历史长河上绵延万里,还可以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绵延万里!
(19)、(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万山。赞美长城的名言精选)
(20)、译文:今天我们汉人的上郡,在秦朝时候是边塞长城。
4、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1)、写生长城活动的目的,正是要我们深刻领悟长城精神的内涵,这也是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汪遵(杞梁墓)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5)、曹端阳,自号宏堂,1974年生于江西都昌。结业于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研班,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余正工作室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江书法院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江西省书协培训中心教师,九江美术馆专职书画家,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骨干作者高研班学员,获2011中国书法家协会年度佳作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书法人才项目资助等。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全国首届楷书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第三届行草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全国第三届青年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评展等。四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评展等。
(6)、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8)、译文: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9)、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10)、蜿蜒的金带笼罩在夕阳下暗红暗黄暗绿的色块里,一点一点的变得沉稳安详。远远的,金带就变成了曲折优美的金线,些许金点透过不同形状的孔洞,引导着视线搜索到远方,那里更加神秘。
(11)、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
(12)、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3)、上联:沙自几时鸣惊雷但有蜇龙起下联:池犹亘古在出水还期天马来
(14)、张立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15)、作者借助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贴切,新颖别致。
(16)、上联: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17)、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统汉烽下》唐代:李益
(18)、张籍(送流人)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19)、(4)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唐·李益《统汉烽下》)
(20)、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5、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评述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3)、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4)、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5)、我们走得很慢,东看看西瞧瞧,看着沧桑的长城青砖,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依旧坚固而筑,依稀看到当年建筑师们堆砌的身影,在那个没有机械只靠人工的年代,他们是怎么一砖一砖堆砌上去,又使这些建筑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呢!想着想着,心中不由的感叹,感叹祖先的智慧和伟大,这砖于砖的缝隙里凝结着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