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诗七言
1、关于读书的古诗七言绝句复杂
(1)、下孤城 人家多住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记得下孤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篷。三高祠 不贪名爵伐功劳,勇退深虞祸患遭。甫里閒居耕钓乐,范张高处陆犹高。有送 怜君归橐路迢迢,到得茅斋转寂寥。应叹药栏经雨烂,土肥抽尽缩砂苗。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寿朴翁 与师同月不同年,归墨归儒各自缘。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三高祠 越国霸来头已白,洛京归后梦犹惊。沈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牛渚 牛渚矶边渺渺秋,笛声吹月下中流。西风不识张京兆,画得蛾眉如许愁。武康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朴翁悼牵牛甚奇余亦作 不见青青绕竹生,西风篱落抱枯藤。道人一任空花过,愁杀山阴觅句僧。越中士女春游秦山越树两依依,閒倚阑干看落晖。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平甫放三十六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 桥下松陵绿浪横,来迟不与白鸥盟。知君久对青山立,飞尽梨花好句成。萧山 归心已逐晚云轻,又见越中长短亭。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偶题阿八宫中酒未醒,天风吹发夜泠泠。归来只怕扶桑晚,赤脚横骑太乙鲸。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4)、图例显示:平声字的‘宫’和仄声字的‘卷’,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仄声字的‘卷’和仄声字的‘抱’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仄声字的‘抱’和平声字的‘胧’,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
(5)、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与读书有关的七言律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6)、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7)、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8)、1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
(9)、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平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起’,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仄起平收句’了,如下:
(10)、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
(11)、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12)、1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孔武仲《次韵酬昌秋侠见贶之句》
(13)、1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14)、[起]杨柳渡头行客稀。(空间在杨柳渡头,这是一个点。)
(15)、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
(16)、E.尾联直抒胸臆,“扶病上高台”而“四望”,与老杜的“百年多病独登台”所抒之情不谋而合。
(17)、四个格式,如果第一句是仄收的,那么可以不押韵!且,四个句式各不相同。
(1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19)、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乡村四月》翁卷
2、关于读书的古诗七言绝句
(1)、白头留得吟诗友,每见郎君勉读书。——刘克庄《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一树梅花掩旧居》
(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3)、1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苏泂《次陆放翁韵》
(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5)、七言绝句如第一句用韵,可增加音乐美感。故历来诗人写作,七言绝句第一句,以用韵的为较多。
(6)、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7)、[起]罡风力大簸春魂。(天上地下,广阔无垠的空间。)
(8)、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9)、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10)、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1)、1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刘禹锡《送李庚先辈赴选》
(12)、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13)、C.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
(14)、[承]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如梦,是历史的时间,想象的时间。鸟空啼,是作者的感受,意思是鸟儿空自啼叫,也叫不醒六朝的迷梦。)
(15)、戊午春帖子 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访费山人 稻丛茁茁欲齐肩,杨柳僛僛不蔽蝉。忽忆石头城下路,槿花斜压钓鱼船。过桐庐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陪张平甫游禹庙 镜里山林绿到天,春风只在禹祠前。一声何处提壶鸟,猛省红尘二十年。项里 序: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苔梅,皆妙天下。王性之赋项里杨梅云:“只今枝头万颗红,犹似咸阳三月火。”予近得苔梅一株,古怪特甚,为作七言。旧国婆娑几树梅,将军逐鹿未归来。江东父老空相忆,枝上年年长绿苔。竹友为徐南卿作二首 其一 发已星星带已宽,徐卿犹自客长安。家山竹好无由看,漫种庭心一两竿。其二 世路苍黄总是愁,暮年须得小优游。如今渐觉知心少,剩种青青伴白头。雪中六解 其一 塞草汀云护玉鞍,连天花落路漫漫。如今却忆当时健,下马题诗不怕寒。其二 黄鹤矶边晚渡时,柳花风急片帆飞。一声长笛鱼龙舞,白浪如山不肯归。其三 万马行空转屋檐,高寒屡索酒杯添。故人家住吴山上,借得西湖自捲帘。其四 曾泛扁舟访石湖,恍然坐我范宽图。天寒远挂一行雁,三十六峰生玉壶。其五 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旧人乘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其六 沈香火里笙箫合,煖玉鞍边雉兔空。办得煎茶有骄色,先生只合作诗穷。
(16)、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姚合《别贾岛》)
(17)、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18)、1行携杖扶力,卧读书取睡。——白居易《郡中即事》
(19)、灯前犹恶睡,寤语读书声。——郑谷《赠刘神童》
(20)、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叶采《暮春即事》
3、关于读书的古诗七言绝句有哪些诗
(1)、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
(2)、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3)、1夜阑搔首独翻书,且喜灯前双眼碧。——袁说友《和野堂惠老中秋月蚀韵》
(4)、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5)、[结]依旧烟笼十里堤。(垫结二句意思不可分割,十四字要作一气读,意思是“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台城柳最是无情”。“依旧”二字,是一篇之眼,以台城柳的不变,与朝代的多次更移作对比。前者是“一”,后者是“多”。)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1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叶采《暮春即事》
(9)、1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10)、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11)、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有关读书的诗句有哪些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2)、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3)、读书窗前爱松绿,日夜望松高过屋。——童冀《题松阴卷送杜幕长》
(14)、1安贫日日读书坐,不见将名干五侯。——皎然《送顾处士歌》
(15)、1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仇远《处暑后风雨》
(16)、至此,第三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仄起平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仄起平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平声,故,第一句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仄起平收入韵式’。
(1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1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9)、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20)、(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4、关于读书的古诗七言八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小结:本格式由一个‘仄起平收入韵式’七言绝句格式,续加上一个‘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七言绝句格式,衔接组成。
(4)、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6)、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7)、1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杜甫《孟氏》
(8)、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个人签名
(9)、(注)①方凤,浦江(今属浙江)人。宋亡不仕,隐居仙华山,人称岩南先生。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遣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仰俯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国之痛,溢于言表。
(10)、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1)、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12)、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3)、[起]余生欲老海南村。(海南村,只是一个很小的点。)
(14)、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5)、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郑会《斋中独坐》
(16)、--《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王缙
(17)、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18)、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19)、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20)、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
5、关于读书的古诗七言律诗
(1)、(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②麰:大麦。③底许:几许,多少。
(2)、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3)、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4)、1读书夜倦灯影暗,屋外笛声何处来。——方回《闻笛叹》
(5)、读来读去东方白,笑杀流萤数点光。——郑思肖《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6)、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7)、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8)、B.第二句写皎洁的云悠悠飘浮,因为日光的照耀更显壮丽。“云浮日光”为写雨的到来铺垫。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题西林壁》苏轼
(10)、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11)、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12)、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齐己《贻庐岳陈沆秀才》
(13)、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4)、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柳宗元《三赠刘员外》
(15)、D.六句写过水翻回的黄莺与冒雨衔泥的燕子,以黄莺的狼狈、娇弱,衬托燕子不惧风雨的豪壮。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7)、读书无与如,日夕友猿狙。——释文珦《喜故人来访共论易》
(18)、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9)、1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刘禹锡《送李庚先辈赴选》